#運動

脂肪肝不用怕!規律運動從根本改善

脂肪肝不用怕!規律運動從根本改善#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現代人吃太好卻動得少,不僅導致三高、心血管疾病上身,長期下來恐怕還會導致脂肪肝!可別小看「肝包油」這問題,因為脂肪肝會演變成肝炎,甚至肝硬化,還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而台灣人罹患脂肪肝比例約30至40%,遠高於B、C肝,以中壯年男性居多。因此醫師建議,規律運動才能根本改善脂肪肝。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黃浩瑞醫師指出,有脂肪肝的男性人數比女性多1.8倍,主要年齡介於30至49歲,但現在連20至29歲患者也將近3成。常見原因是營養不均衡、飲食過度精緻,不僅易造成肥胖、更是脂肪肝的禍首之一;其次像是極端素食者和快速減肥的人,因缺乏維生素及蛋白質,肝臟無法正常新陳代謝,長期下來也會導致脂肪累積。愛吃甜食 纖細女也會有脂肪肝此外,很多人都誤以為脂肪肝是因為油脂或過胖?醫師說,肥胖雖是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但在台灣,許多身材纖細的女性也會有脂肪肝的困擾,這常與嗜吃甜食、愛喝甜品、運動量不足的生活形態有密切關係。因為長期過量攝取果糖,也是造成脂肪肝的元凶之一。治療脂肪肝,飲食和生活調整遠比任何治療重要。但是特別需要注意,尤以中度以上脂肪肝,切忌過度快速降低體重。以免導致體內能量及營養素嚴重缺乏,反會加速肝臟破壞。所以脂肪肝患者重點並非減肥,而是該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多運動改善脾胃、助代謝尤其特別強調運動,因為運動可補益體內氣血,增進新陳代謝,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改善脂肪肝。飲食方面,建議選擇優質肉類,例如魚、蝦、禽類等白肉,可補充肝臟修復所需營養。而黃醫師也提到,有氣虛的脂肪肝患者,平日可喝黃耆、黨參等補氣茶飲。若有肝氣鬱結的患者,容易感覺到肋間憋氣脹滿、情緒易怒或抑鬱,平時可使用些薄荷、菊花等花草茶,以調理肝氣放鬆心情;心氣不足的患者,容易會有心悸失眠、飢餓乏力,平時可多食用大棗、參茶。

別再說沒時間!4大久坐族必學「坐」運動

別再說沒時間!4大久坐族必學「坐」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但是每個人都會說「我每天坐在辦公室,要怎麼做運動?」、「上班好累,回家就想坐著!」??既然每天有這麼長的時間是坐著的,何不利用坐著的姿勢來運動,每天花5~10分鐘「坐」運動,讓你更健康有活力!久坐四大族群 一定要看本文所設計的各種運動,經由專業物理治療師設計,既安全又有效,各種動作大部分都是坐著或是利用椅子撐扶的運動,讓你平常上班上課、開車、通勤、看電視,隨時隨地都能「坐運動」,讓沒時間的忙碌現代人也能重拾健康的身體!1)忙碌上班族:坐著就能動一動/每天上班都坐著,根本抽不出時間去運動、上健身房,讓屁股越來越大、小腹也越來越凸了嗎?其實你只要在辦公室裡坐著就能運動瘦全身!例如「軀幹扭轉」,只要每天跟著動一動,就算每天坐在辦公室裡8小時,也能擁有好身材!沒時間運動?其實坐著就能運動!2)通勤搭車族:搭車也能動一動/通勤族在坐公車時,別再低著頭玩手機啦!可以參考「雙腳打節拍」,就能增加腳踝的活動,減少下半身水腫、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讓你就算坐著也能運動到腿部的肌肉,打造出完美的下半身曲線!3)長途開車族:邊開車來動一動/開車族在開車的時候也可以動一動喔!可以參考「縮頭頂椅」,只要做出身體拉回、往後靠的來回動作,就能有效增加頸部肌肉力量,改善肩頸疼痛與痠痛,讓你身體更健康有活力!4)電視沙發族:邊看電視來運動/喜歡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沙發族們,可以趁電視廣告空檔的時間來動一動,例如「沙發單腳蹲」,這樣能提高基礎代謝,加速燃脂的效果。除此之外,因為腿部的力量被強化了,所以還能改善雙腳無力、膝關節痠痛的問題!坐運動注意事項1)年長者、剛進行過手術治療、孕婦,或是你不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書運動,請於運動前先詢問相關的醫療人員或是運動指導員喔!2)雖然教的是「坐」運動,但畢竟這還是運動的一種,所以請不要在用餐後馬上進行,才能避免腸胃壓迫不適,噁心想吐的情況發生。3)「坐」運動前,還是要做暖身運動,先把身體準備好,再開始進行訓練,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喔!(本文摘自/整個辦公室都是我的健身房/瑞麗美人出版)

防癌飲食這樣吃 4步驟打造免疫金鐘罩

防癌飲食這樣吃 4步驟打造免疫金鐘罩#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蟬聯33年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資料顯示,平均11分半就有一人死於癌症,且國人罹癌速度增快、並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國人飲食型態及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鄭欣宜營養師歸納日常生活4撇步,打造身體免疫金鐘罩,吃出防癌飲食!1) 選擇低GI、均衡飲食/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並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選擇未加工、低升糖指數食物,建議一天當中至少可以有一餐食用全穀類食物,如糙米、五穀米、麥片、小麥胚芽取代白米、精製麵包等,可增加纖維質攝取也增加B群的攝取,提高一天活力來源。2) 蔬果彩虹579,神奇植化素/植化素就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而演化出來的一種天然色素,不同顏色蔬果提供不同抗氧化、調節免疫力的植化素,像是番茄當中的茄紅素可預防攝護腺癌;葡萄籽、松樹皮當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減少體內自由基的生成;胡蘿蔔、南瓜中的類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除了是脂溶性維生素更在黏膜細胞扮演重要角色;菇類中的多醣體,可增加免疫T細胞的數量,提高免疫力抗癌的效果,建議兒童一天至少攝取5份蔬果、成年女性攝取7份蔬果、男性攝取9份蔬果,攝取蔬果的原則應該是多樣多色,才能讓人體吸收到不同功效的植化素!3) 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建議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 30分鐘,達心跳速率每分鐘130下,規律運動除了可增加心肺功能、幫助代謝、減少體脂肪,減少體內氧化壓力生成,運動種類可依個人身體狀況及喜好度做調整!也建議可維持良好的體態,減少代謝症候群慢性疾病的發生,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另外也必須小心「隱藏性肥胖」,注意體脂率,建議男性體脂肪率介於17~23%,女性為20~27%。4) 定期癌症篩檢/國健署已推出免費篩檢,將大腸癌、子宮頸頸癌、乳癌及口腔癌等國人發生率高的四大癌症,列為癌症篩檢的重要工作,也有統計發現借由癌症篩檢,早期介入治療,可有效降低四大癌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4招強化身體軸心 養成易瘦體質

4招強化身體軸心 養成易瘦體質#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初學者準備進行下肢肌力訓練之前,我還會特別強調這幾個重點:1)充足的熱身。2)活化核心與臀部重要肌群。3)正確的動作步驟。4)運動後的伸展。熱身做足是啟動燃脂的第一步熱身有助提升我們身體的溫度,活化神經系統、增加組織彈性,提升反應能力,並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不過,並不建議在運動前從事過於強烈的靜態伸展,這反而會削弱神經反射、短暫破壞肌肉肌腱系統的黏滯性,使肌力短暫下降、增加傷害的風險。一般而言,運動前做做動態伸展或是慢跑5~10分鐘讓心跳和呼吸速率微微增加、皮膚輕微冒汗,達到促進循環的目的也就可以了。核心與臀部肌群先活化許多人在沒有運動習慣的情況下或是因為受傷,讓疼痛抑制了應該收縮的肌肉,這時如果直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訓練,可能會先運用到較表層、較大塊的肌群,反而容易對我們的脊椎或其他下肢關節產生剪力、無法提供適當的保護。因此在運動之前,建議大家要先喚醒腹部核心與臀部的肌肉,動作時就能預先保護脊椎與骨盆,還能增加運動時力學傳遞的效率,讓較多肌肉同時收縮、燃燒更多熱量!正確的動作步驟與姿勢正確的動作步驟與姿勢同時代表了正確的肌肉收縮順序,尤其在下肢的許多運動設計裡,都強調脊椎必須維持在正中央的位置,並且要優先啟動髖關節,才能避免脊椎承受過多的負荷而受傷。正確的姿勢也能減少不必要的代償動作,讓下肢所有的肌肉與關節平均分攤身體重量,動作就能更流暢、更省力。假如是集中在某一關節或是肌肉用力,長時間累積,則會產生慢性傷害。如何知道姿勢夠不夠標準呢?剛開始練習徒手肌力訓練的同時,最好能在鏡子前進行,透過視覺的回饋慢慢修正自己的動作。另外,書中所有動作都可以藉由角度的調整、重心的變化、改變支撐面積(如雙腳、單腳的變換)或是增加跳躍,增加難度或是變得較簡單。因此過程中只要有不適或困難時,就請回到較簡單的動作變化;當動作對你已不再具有任何挑戰了,就必須往難度更高的變化挑戰。運動後要伸展運動過後的肌肉經過一段時間收縮,容易產生緊繃;如果動作比較劇烈或是超過肌肉負荷時,甚至還會有發炎或微小撕裂傷的情況。加上要是缺乏規律性的伸展,結締組織內的成分便會逐漸改變,水分慢慢減少、失去應有的柔軟度。長時間累積會造成肌肉、結締組織縮短、鈣化或沾黏,活動時的角度因此受限,造成其他關節不舒服及代償。建議大家在緩和運動後增加被動式靜態伸展來延展肌肉,肌肉就能恢復原有的彈性與柔軟度,線條也會更修長。 (本文摘自/步驟練肌力,蹲出翹翹臀/瑞麗美人出版)

多運動、維持社交 5撇步預防失智症上門

多運動、維持社交 5撇步預防失智症上門#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近日有報導指出,有午睡習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然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孫瑜醫師表示,午睡可能反映夜間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但若長期使用白天補眠,容易造成惡性循環、社交下降,因此她建議民眾,維持白天的活動量,多動腦、多運動、多社交,並採地中海飲食,以預防失智症找上門。1) 多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可降低5成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多閱讀報章雜誌、寫作、打麻將、規劃旅遊等。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2) 多運動/每週規律地從事2~3次以上的運動,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等,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3) 採地中海型飲食/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7成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之魚類,並且不建議喝酒。4) 多社會互動/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4成罹患失智症之相對風險,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則增加2倍以上。5) 維持健康體重/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因此建議,避免肥胖、過重或過瘦,維持健康體位為佳。此外,研究顯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調整飲食、運動,以維持正常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嚴重的頭部外傷也是阿茲海默的危險因子之一,風險是一般人的4 倍以上,建議騎單車或機車時應戴安全帽,並避免其他頭部受傷之機會。提醒民眾,抽菸及罹患憂鬱症,都會使罹患阿茲海默症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因此建議民眾,應適時紓壓,並立即戒菸,以預防失智症上身。

糖尿病肥胖率近7成 半數沒有運動習慣

糖尿病肥胖率近7成 半數沒有運動習慣#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40歲以上民眾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9.0%,但是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竟高達將近7成,且BMI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糖尿病友,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者竟也高達6成;國健署提醒,體重控制有助於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及血壓控制,要預防糖尿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腰圍反映腹部肥胖 糖尿病風險增國健署邱淑媞署長表示,根據前述調查中,更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上糖尿病友BMI為正常但腰圍超標者(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女性為49.8%,高於男性的13.2%,女性病友是男性病友的3.5倍以上!腰圍能反映腹部肥胖的多寡,藉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也是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一種測量; BMI是國際通用的肥胖指標,但尚無法完全反應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因此,除了看體重、BMI,還要注意腰圍,若是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提醒女性糖尿病友要特別注意,避免成為小「腹」婆。依據前述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上糖尿病友BMI過重及肥胖者,過去1個月沒有運動者近5成,顯示病友在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上仍需加強,鼓勵病友們養成規律的運動,將其融入生活當中,別讓肥胖偷走健康!此外,也給糖尿病友運動時的5提醒:1) 問-詢問醫師/建議先與醫師討論適合病情的運動處方,應考慮運動種類、時間、次數及強度,並配合生活作息,找出適合自起的運動,漸進式的開始執行。2) 護-防護適當/穿著適當的服裝與鞋襪和其他保護物,絕對不可赤腳運動。3) 帶-隨身攜帶/隨身攜帶葡萄糖片、含糖果汁、餅乾等,萬一發生低血糖時,可以立即食用。4) 伴-邀約逗陣/隨身攜帶「糖尿病護照」或糖尿病是別證件,避免單獨一個人運動。5) 暖-做足暖身/運動前後應做適當的暖身和徐緩的運動,運動強度要慢慢的增加。

防腸癌3步驟 少吃加工肉品、定期篩檢

防腸癌3步驟 少吃加工肉品、定期篩檢#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加工肉品對人體危害大,曾有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可能宣布將加工肉品烈為與菸、酒、石綿同等級之致癌物;國健署表示,大腸癌自民國95年起就是台灣民眾最常見的癌症,諸多研究指出,加工肉品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而紅肉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為了健康,建議民眾少吃加工食品及紅肉,並且定期做腸癌篩檢。少吃培根、火腿 改吃魚肉或瘦鷄肉加工肉品是指以煙燻、鹽漬或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的肉製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在加工過程中加入的添加物恐使致癌物質產生。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提醒,儘量減少含有培根、香腸及漢堡等加工肉品的餐點,以魚肉、瘦鷄肉取代。大腸癌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多年,且居癌症死因第3位。因此,國健署提醒民眾防癌3撇步:1) 聰明吃/遠離加工肉品,如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食品,及少吃紅肉,如豬、羊、牛等;飲食以當令、新鮮食物為原則,多挑選2至3道蔬食或半蔬食菜色;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少糖,避免高溫燒烤肉類,以減少致癌物質雜環胺的產生。2) 快樂動/研究指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出1~2倍,約有1~2成的乳癌及大腸癌可歸因於肥胖及運動不足。國健署表示,運動可從日常生活中時時執行、處處落實,建議每週做到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快走、做健康操、跳韻律舞、整理庭院及家務等。運動也可以分段累積,如每週5次、每天 30 分鐘,也可以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多動多流汗,有益身體健康,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3) 定期篩/為維護民眾健康,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惜的是,這麼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卻因民眾常自以為很健康、沒時間為藉口,未參與篩檢。目前全國二年篩檢率為40.7%,顯示還有近6成民眾未接受篩檢服務。邱淑媞署長表示,此種新型檢查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沒有侵入性、不會疼痛,不須限制飲食或灌腸,在家就可以採檢,民眾別漠視自己的權益。

驚!93歲肌肉型男 重訓當養生之道

驚!93歲肌肉型男 重訓當養生之道#運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運動也能成為一種流行?除了年輕男女,爺爺奶奶也應該動起來。在台灣,幾年前開始燃燒的不老騎士精神,曾經激勵許多人,近日中國出現了一名滿身肌肉的爺爺,93歲的他從20年前開始接觸健身,每天至少訓練1個小時,以高強度的運動對抗衰老。如今,年過九旬的他做起單雙槓依然不在話下,不過他曾表示健身不是為了競爭,更不求追逐極限,只是希望可以強身健體,運動是他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養生之道。不過,爺爺的事件仍屬特例,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根據南投衛生局衛教文章中表示,老年人因身體機能逐漸退化,運動前應慎選自己身體所能負載的運動類型、運動量並依照個人喜好、環境因素、身體健康狀況等,對於剛開始運動的長者,可採「短暫運動、休息、再運動」的方式,不用太有壓力,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持之以恆。運動5大好處 降低負面情緒、提升自信心要活就要動,運動除了民眾所要求的維持身材,到底還能帶來什麼魅力跟附加價值呢?基隆市衛生局曾表示,除可透過運動,養成良好習慣外,也可以為自己尋求一個身心舒適的生活,在此也提出5點運動好處,讓大家可透過運動養成好習慣:1)增進身體肌肉力量/增加耐力,發展體能時,會感覺身心舒適。2)提升個人自我概念/有了自信心,便能抵擋生活的憂慮。3)減低神經緊張/放鬆心情,得到壓力的紓解。4)增進整體協調/引導個人活躍的生活方式。5)開拓人際關係/集體運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交機會,讓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一堂,透過運動班之類的活動,擴大自己的生活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