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每餐喝逾3碗湯 竟致膽結石

每餐喝逾3碗湯 竟致膽結石#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8歲的余姓老翁,平時不忌口,每餐都一定要有肉,且依定要喝逾3碗湯,加上年節期間飲食過度油膩,飯後1-2小時後開始出現右上腹悶痛或絞痛症狀,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膽結石,經手術治療,加上改變飲食型態,恢復狀況良好。常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秉欣表示,絕大部分的膽結石是毫無症狀的,最單純的發作稱作膽絞痛,通常是在可能合併腹脹或是噁心嘔吐。症狀的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疼痛位置有時會在心窩,常常會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膽結石的預防關鍵在於飲食,該吃飯的時間不吃飯,會使得膽汁持續在膽囊中濃縮,也會使得濃稠的膽汁無法排出,其次是體重控制,過重會導致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增加。再來是三餐定時,避免長時間的空腹,適當的飲食搭配足夠的運動可以避免結石的產生。控制食用的量 3件事特別注意患有膽結石的民眾,應該要避免在一餐內攝取過量的油脂,謝秉欣醫師特別提醒,有些食物特別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是膽結石發作,應該盡量控制食用的量,飲食習慣上也有3件事應該特別注意:1) 含脂肪的食材/肥肉、五花肉、豬腳、雞皮、魚肚等,或是油炸類的食物,都會延緩胃部排空,造成胃脹,胃食道逆流,也會誘發膽結石發作或是急性胰臟炎。2) 糯米類的製品/包括油飯,麻糬等。由於消化速度緩慢,容易造成胃脹,胃食道逆流,建議一餐不宜超過1碗。3) 飲酒/飲酒會誘發胰臟炎和酒精性肝炎,建議啤酒一天不超過1公升。紅酒不超過250cc。高粱酒等烈酒則不宜超過100cc。

糖友必看!冬天運動注意這些

糖友必看!冬天運動注意這些#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優化血糖控制,即使遇到冷氣團來襲,冬天運動也是糖尿病友們必作的功課之一!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包含保暖、適時補充水分、營養、藥物、運動時段、運動地點、伙伴、保護雙腳等細節,都是糖友運動時必須要注意的細節。避免受寒、穿太熱 洋蔥式穿法為主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峻榳表示,糖尿病人可能會有汗腺分泌功能異常問題,因此運動時除了要避免受寒,穿著也不宜過熱。一般建議以「洋蔥式穿法」為主!最內層,以排汗貼身內衣為優先選擇,中間層則穿著保暖運動上衣,最外層以防風運動外套為主,帽子跟手套,對於頭部跟雙手保暖也有幫助。要注意鞋襪清潔 並補充溫度適中的水糖尿病人因為周邊神經病變,即使是細微傷口也不容易痊癒,忽略恐致感染甚至截肢,低溫環境下,可選用保暖且排汗的襪子,運動前後要評估雙腳是否有水泡或傷口,尤其是趾間縫隙更要詳細檢查。運動後,也要確實清潔運動襪跟運動鞋。氣溫寒冷又餓著肚子,運動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低血糖風險也會上升!運動時的血糖,保持在90~250mg/dL之間,在低溫環境下運動,不可忽視水份補充的重要性,也要維持安全的血糖範圍,運動中的飲用水以溫度適中易入口為佳。找親友陪伴 在室內運動避免呼吸道刺激葉峻榳醫師表示,建議糖尿病友們盡量選擇上午或下午時段運動。運動時可以找親友陪伴,除了強化運動的動機,在寒冷天氣中若出現突發狀況,也能馬上伸出援手。 過於冰冷、或是空污指數偏高(ex:PM2.5紫爆)的空氣,都會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一旦呼吸道過度刺激,可能會併發嚴重咳嗽、氣管收縮,打亂運動步調。針對這類情況,可改在室內(自家、體育館、健身房等)運動,搭配有氧、瑜珈、拳擊課程等,燈光美、氣氛佳,又有舒適的空調,是冬天運動的優質選擇!

減肥又助眠 記得睡前1杯水

減肥又助眠 記得睡前1杯水#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來說,成人一天所需要的水分大約是2公升,由於食物中也包含水分,因此,從開水或飲料中攝取的水分,只需要1.4公升。在炎熱的夏天或激烈運動後,人體因為大量排汗,就必須補充流失的水分。即使沒有流汗,水分也會從身體蒸發。覺得沒流汗也要補充水分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流汗,就不補充水分,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即身體流失水分,導致鈉與鉀的含量不平均,會讓人意識不清、頭暈目眩等。脫水時,絕對不可以一直喝水,因為人類的身體需要適當的鈉含量,也就是鹽分。若只喝水,會讓水分增加、鈉含量減少。所以,含鈉飲料就是「脫水」時最好的選擇。人類只要一陷入不安的情緒中,就會出現口渴的現象。當不安與緊張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很活躍,開始出現心悸、爆汗,甚至連唾液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交感神經變活躍,就會使身體不易分泌唾液。所以,當你感到緊張時,記得多補充水分。富含礦物質的硬水是較好的選擇那麼,有什麼「水」可以舒緩不安感呢?水可以分成硬水和軟水兩種,由「硬度」決定硬水和軟水的標準。「硬度」指的是水中的礦物質與鎂的含量,再將其總含量化為數據。礦物質與鎂含量較高的水是「硬水」,含量較少的稱為「軟水」,礦泉水也有軟水和硬水之分。「硬水和軟水,哪一種比較健康呢?」──我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假如礦物質和鎂有舒緩不安的效果,硬水似乎對人體比較好,而外國製的礦泉水也多為硬水。如果是運動後需要礦物質補給,及孕婦的鈣質補給,或消除便秘、減肥等,富含礦物質的硬水是較好的選擇。只是要注意,硬水別喝太多,以免腹瀉。睡前不補充水分 容易造成輕微脫水礦泉水的成分也會因各家品牌而有所不同,可以憑自己的感覺,選擇適合飲用的礦泉水即可。軟水比較適合搭配日本料理飲用,假如平常的飲食中,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與鎂,就不需要客外喝太多硬水。有喝酒的晚上,記得一定要喝杯水。為什麼呢?因為酒精有利尿作用,很容易造成身體出現輕微的脫水狀態。雖然因為睡前喝水,導致晚上常跑廁所,降低睡眠品質。但是,假如睡前不補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輕微的脫水,因為水分會在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流失。4撇步輕鬆「喝」出健康1) 流汗的時候,喝含鈉(鹽分)的水。2) 硬水有舒緩不安的功效。3) 睡前喝1杯水,幫助睡眠。4) 緊張的時候,多攝取水分。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成人每天所需的水分是2公升,為了不讓身體脫水,記得提醒自己多喝水。不過,盡量不要用飲料取代白開水,以免越喝越胖。(本文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防中風 記得動動手腳再下床

防中風 記得動動手腳再下床#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冷颼颼的天氣最容易誘發心臟病和急性中風,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容易因氣溫驟降產生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症。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中風每年奪走約1萬3千多條國人寶貴人命、1萬7千人生活失能,對病人及家屬的身心與經濟都造成重大打擊。長者起床時 先動動手腳再下床春節期間溫差變化大,林奇宏局長呼籲長者清晨醒來時別急著掀開棉被,可以先坐在床上動動手腳再下床。至於預防中風之道,規律的生活、有恆的運動、清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不抽菸、不酗酒等,尤其是家人有中風病史的人更不能輕忽,衛生局有鑑於此,聯合轄內各大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各醫學會推出「防治中風3步驟」:1) 健康就要動/在各鄰里活動中心、社區裡揪團一起來運動,養成自我健康管理的好習慣。自我健康管理的同時還能預防疾病。2) 把握黃金3小時/隨時警覺腦中風發生的蛛絲馬跡,一旦突然嘴歪眼斜、臉部不對稱(Face),單側手臂無法舉起(Arm),口齒不清(Speech)等疑似中風症狀,務必要分秒必爭地緊急就醫(Time)也就是FAST。快速、愈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效果愈好。3)  運用黃金自立給付包/腦中風病患在出院準備期間就可以向衛生局申請接受評估,一旦出院返家後相關的居家照顧、護理及復健馬上到位,無縫接軌地提供服務。

忘記服藥 下次禁服2倍劑量

忘記服藥 下次禁服2倍劑量#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吃過藥了嗎?」假期容易改變生活作息而有忘記服藥的情形,藥師提醒,若忘記服藥,下一次服藥時切勿吃2倍劑量。另外,春節期間,慢性病友用藥不缺席,若有打算出國者,出示機票或船票證明,就可1次領取1個月以上的藥量。同時呼籲年假期間應維持正常作息、保持適度運動、勿暴飲暴食,病情若出狀況仍應就診。計畫出國 可1次領1個月以上的藥量衛生局呼籲慢性病友,許多人會利用連續假期返鄉闔家團聚或出門旅遊散心,若有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物的民眾,事前充分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先確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時間以及檢查藥量是否充足,如領藥日期介於春節期間,可依政府公告提前至就醫的醫療院所或健保特約藥局領藥,如有計劃出國或返回離島地區,同時出示機票或船票證明,則可1次領取1個月以上的藥量,避免中斷用藥。忘記服藥 不可一次服用2倍藥量亞東醫院藥學部藥師廖雁南表示,許多民眾常因假期改變生活作息,容易發生忘記服藥的情況,或任意增減服用藥品的劑量及時間,這些都可能會影響病情的變化。若忘記服藥,在短時間內想起來仍可補服,如果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就不要再補服,1次服用2倍的藥量,服用降血糖、賀爾蒙、類固醇等用藥,則須先請教藥師再決定是否補服藥品。保健食品 可能與慢性疾病用藥交互作用新北市衛生局科長劉君豪提醒,春節期間收到的保健食品禮盒,可能會與慢性疾病用藥產生交互作用,最保險的服用方式是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的意見。另外,出門旅遊的民眾除了注意按時服藥之外,醫師處方的緊急用藥如緩解心絞痛的舌下錠、緩解急性氣喘發作的氣管擴張吸入劑等等,務必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親友歡聚的時刻,在傳統團圓日裡,佳餚美酒作伴,其實潛藏不少引發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又因天氣寒冷、溫差大,民眾喜歡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久坐不動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恐引發腦中風。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注意飲食新北聯醫神經內科主任陳三丰指出,腦中風在寒冷冬天是好發季節,天氣寒冷加上大吃大喝更容易增加發病機率,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脂肪過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的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當天氣逐漸變冷,血管就容易收縮,常常就在睡覺或是活動較少的時候,容易突然血塊塞住,造成一邊手腳無力,麻木的情形。腦中風嚴重度可以從最輕輕微的麻木,到最嚴重的昏迷,甚至死亡,而嚴重的中風常臥在床,也會讓家庭經濟上多了沈重的負擔。少抽菸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腦中風的預防在飲食上以少油少鹽,清淡的食物為主,少抽煙,就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進而減少中風的風險,然而,一般人的觀念裡面,喝酒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喝酒卻容易導致中風,不可不小心。天氣冷,大家的活動力下降,天天都想窩在被窩裡,這時血液循環下降,就容易塞住,導致中風;因此,冬天的運動是十分重要的,只是運動也是要注意保暖和水份的補充,出門前多一件防風的衣物,運動完,多喝水,這樣便能減少中風的機會。陳三丰醫師提醒在春節期間,避免腦中風發生仍要以保持規則睡眠與運動,避免暴飲暴食、熬夜、長期坐臥不動。讓中風防範於未然,和家人們團圓過個健康安心年。 

熱量不要來!4撇步健康過年

熱量不要來!4撇步健康過年#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放假吃多怎麼辦?新春佳節心寬體胖,容易吃進過多熱量,民眾在享受美食佳餚圍爐團圓、開心慶祝之餘,要注意運動以維持健康體態,然而每日的運動量到底夠不夠消耗多攝取的熱量,利用「新北動健康APP」作為健康小秘書,簡單動動手指,就能輕鬆做好健康管理。可隨時監控身體數值狀態健康APP內容不僅可以個人化飲食及運動量並保存完整醫院檢驗資料,更可隨時監控身體數值狀態,除了利用行動裝置幫助自我管理,規律飲食也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為避免年後體重上升,簡單4小撇步也能讓您常保輕盈體態:1)  改變烹飪方式/以燉煮,蒸烤,悶燒等少油少鹽少糖的方法烹調,品嘗不同風味,也可以預防多餘熱量的囤積喔。2)  提升蔬菜攝取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不僅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吃進過多熱量,還能促進腸胃蠕動讓排便順暢,使身體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3)  遠離含糖飲料/含糖飲料喝多會助長體內脂肪形成堆積,長期下來造成身體組成變化,致使肌肉減少而脂肪增加,使得基礎代謝率降低,容易發生肥胖問題。4) 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家有高齡長者,可以一起外出走走,保持足夠運動量以增強體能及肌耐力,提升基礎代謝率;在家看電視時也可以伸展手腳,拉筋暖身保持筋骨柔軟,消耗多餘的熱量。  

培養情緒耐力 這招很管用!

培養情緒耐力 這招很管用!#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明兩日就是高中學科能力測驗,考生準備好了嗎?許多學生上考場前都處於焦慮、緊張狀態,唯恐因為粗心失了水準,與自己理想的學校失之交臂,事實上,透過跑步運動,不但可以培養情緒耐力,還能提升學習力。透過運動紓壓 體力、情緒有明顯改善根據董氏基金會2016年針對校內實施跑步運動方案的學生調查發現,超過4成受訪者認為跑步後專注力提高、近4成表示胃口變好、近3成認為跑步後當天更易入睡,同學們只要建立運動習慣,就能幫助自己有效調節情緒,因應考試壓力。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運動量越多的學生,精神越好,能減少焦慮感,有助面對壓力。學生透過運動紓壓與紓緩考前焦慮,若能持續維持運動習慣,就能明顯感受到自己體能上、情緒上的正面影響力!每天安排至少30分鐘進行散步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考生在高度壓力下,可能會出現肌肉痠痛、心神不寧、口乾舌燥、腸胃不適、易怒、恐懼、失眠等症狀。她建議,考生每天安排至少30分鐘進行散步或快走,尤其感到煩躁、無法靜下心讀書時,更需要運動。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及身體不適症狀,同時也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學習效率,不妨將運動連結到快樂的經驗,讓自己對什麼都不可以上癮除了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