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樂閱讀/何不讓自己現在就健康?

樂閱讀/何不讓自己現在就健康?#運動

很多人忘不了過去的愁苦,把希望寄託在明天或是未來,這是不健康、不快樂的最大原因。歌德(J. W. von Goethe)說:「沒有比今天更珍貴的了,因為你無法重過昨天,而明天還不可及。」昨天有昨天的愁苦,今天有今天的健康,明天才有明天的希望,為什麼對健康的努力和要求要等到明天或未來呢?把握今天、把握現在,才是最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因為今天做,今天看得到,這樣想,本身就健康了。「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昨天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概念,不論它已經跟了我30年或60年,從現在開始,我要戒除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並給自己全新的健康概念,我說到做到——馬上報名戒菸班、馬上打電話回家跟太太孩子說些甜言蜜語、馬上做飲食節制、馬上設計養生方案——新的生活、新的生命立刻展開,而且從心裡就認為今天的我已經健康了。如果從今天開始恢復健康,你立刻擁有第一天的健康,你會很珍惜今天、你會期待明天也是這麼健康的度過,沒有人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個明天,但若珍惜健康,就會有健康的未來,不管它或長或短,它是一個人的新生,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意義可能超過過去30年或60年。當單樞機主教被醫生診斷出肺腺癌,他只花20分鐘祈禱,然後決定把剩下的人生做更健康的運用。他在台灣各地做「生命告別之旅」講座,六年間他的生命故事影響、感動近十萬人;這六年的新生命比他過去80多年更健康、更有意義;雖然他是癌末病人,卻比正常人或從前的他更健康,這在基督宗教中可以用「復活」來註解。很多人忘不了過去的愁苦,把希望寄託在明天或是未來,這是不健康、不快樂的最大原因。從今天開始做健康的改變,就是一種生命的復活;也許你已不如從前體力充沛、精力旺盛,但是你絕對可以比以前更健康,即使今天有新的病痛,仍然可以立即思考如何讓未來更健康,即時改變生活的設計和規劃,有病比沒病時更健康,就從今天開始。要今天健康,就要治好過去的不健康;要今天快樂,就要治好過去的不快樂。沒有人能治好你的不健康、不快樂,因為你老是覺得這裡不對勁、那裡不夠好,從現在開始改變現狀,讓自己知足感恩、知足常樂,感恩就能讓心靈平靜而健康,你會覺得自己快樂又健康,用英文來比喻:本來是:Happiness Nowhere(哪裡都沒有快樂)Health Nowhere(哪裡都沒有健康)Hope Nowhere(哪裡都沒有希望)現在是:Happiness Now here(現在快樂就在這裡)Health Now here(現在健康就在這裡)Hope Now here(現在希望就在這裡)(本文作者/江漢聲)(摘自/客製化健康時代: 健康樂活、精彩人生/張老師文化)

醫師套上白袍馬拉松 宣導運動重要性

醫師套上白袍馬拉松 宣導運動重要性#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推廣戶外健康活動、提昇運動風氣、豎立運動生活化,並結合高美溼地之特殊地理風貌及優美的自然環境,台中縣慢跑協會主辦 「2013年高美濕地馬拉松賽」。吸引數千名熱力十足的跑者參與,其中「光田愛跑社」號召的醫院同仁及家眷,共計有70多人,是報名人數最多的公司團體。包括光田醫院的醫師、護士、行政人員、資訊工程師等,穿上醫師白袍、手術服、加護病房工作服甚至病人穿的長袍來跑馬拉松,都是為了向民眾宣導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特別的是,今年光田綜合醫院正式邁入第101年,醫院得以屹立一世紀並不斷成長、蛻變,就是紮根於歷任經營者及全體員工、醫護人員始終秉持「堅持不懈」的精神為民服務,這無疑與馬拉松比賽的精神不謀而合,光田人以開春後的這場馬拉松呼應醫院邁向下個百年,意義重大。此外,光田多年來注重健康職場的營造,並積極深入社區,推動多元的健康促進計畫,榮獲衛生局頒發健康服務總動員競賽金杏獎,還是台中健康減重比賽第一名,全院員工總減重量遙遙領先其他企業團體。這次光田員工參加馬拉松賽,更是以行動宣導運動與健康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希望能進一步提升運動風氣,向大眾推廣樂活觀念。二月份才剛跑完東京全程馬拉松的光田行銷組高專王詩婷表示,自己開始慢跑後,明顯感覺到體力比以前好很多,精神和思緒也變得更清晰。可能是抵抗力變好了,所以最近幾年感冒的次數真是寥寥可數。在她的鼓勵下,同部門的同事感受到運動對健康的益處,也紛紛開始運動健身,有人慢跑或健走、有人跳有氧操、練瑜珈,這次的馬拉松更是全體都報名參加,希望能將這股風氣推展出去,讓更多人愛上運動。光田人以熱情和活力將運動落實到生活中,也號召民眾一起讓健康起跑,攜手邁向健康大道。(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從小養成運動習慣 年老可減緩癡呆症

從小養成運動習慣 年老可減緩癡呆症#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研究指出,從童年就開始每週運動四次,有助於延緩老年癡呆症,並可增加三分之一的腦力。運動不只對心臟、腰圍有好處,大腦也會受益。雖然每個人的智力都會隨著年齡增長下降,但科學家發現,經常運動,如慢跑、上健身、甚至遛狗,可對大腦產生保護作用。超過9000名志願者參加了一個近40年的研究,從他們11歲開始,研究人員在定期的年齡間隔詢問志願者的運動程度,還進行了記憶力、注意力和學習力等測試。研究結果顯示,每週都有運動習慣的民眾,比每個月運動2-3次的人,在50歲以上的學習力、注意力和推理能力都更好。研究負責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亞歷克斯博士說,研究表明,任何體力活動是有益認知功能。男性若是有在定期運動,當50歲時,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可緩慢三分之一,女性則是四分之一。這也說明了,有規律的身體活動可能有助於延緩老年癡呆症。19至64歲的成年人應該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相當於5個半小時。亞歷克斯更表示,一個健康的身體等於一個健康的心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因此,在一開始設置較低的目標,逐步增加其頻率和強度,可能是一個更有效的方法提高運動水平。

醫訊/糖尿病患運動要注意哪些?

醫訊/糖尿病患運動要注意哪些?#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常與心血管疾病很有關係,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早期就偵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另外,做好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體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雄榮總醫院特舉辦「糖尿病患運動注意事項」衛教講座,由郭秦君護理師主講,郭護師將介紹糖尿病友運動重要事項及知識。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糖尿病患運動注意事項時間:102年3月12日(二)上午8:20~8:50地點:高雄榮總醫院(高雄左營區大中1路386號)B1糖尿病衛教室洽詢:07-342 2121轉7294

健康體能 要運動、要健康、不要受傷

健康體能 要運動、要健康、不要受傷#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文明的進步和生活水準的提昇,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減少,使肥胖日漸增加。從健康的觀點,肥胖是威脅生命的高危險因子,與心臟病、高血壓、膽囊疾病、糖尿病、肺活量減少、高脂血症及骨骼關節的疾病都有很密切的相關。因此,要保持健康體位,除了需要均衡飲食外,更需要加強運動,藉以燃燒脂肪消耗身體過剩熱量。 缺乏運動者與經常運動者比較,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增加1.5至2.4倍,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增加2至4倍,得到大腸癌的機會則增加2至5倍,據估計如果全民均從事適當運動,人口中因上述疾病而死亡的人可以減少三分之一。而所謂的「健康體能」是指人的器官組織如心臟、肺臟、血管、肌肉等都能發揮正常功能,而使身體具有勝任日常工作、享受休閒娛樂及應付突發狀況的能力。在運動的同時,應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提醒大家以下三點注意事項:(1)運動前先做暖身運動並續做伸展運動5至10分鐘;(2)運動後應續做緩和運動10至15分鐘,整個運動才算結束;(3)運動時應使用適當裝備及護具。此外,運動時應注意是否有運動過勞現象,運動時身體感覺不適,應立即休息並停止運動,若不慎發生急性運動傷害時,請遵循休息、冰敷、壓迫、抬高的四大緊急處理原則。

正確運動方式 打造健康生活

正確運動方式 打造健康生活#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隨著資訊快速發達及飲食的多元,現代人生活型態已有很大改變,近幾年不斷興起健康生活的新概念,不再只是重視工作事業的生活,健康休閒生活的培養已經是一股急速竄起的風氣,如何規劃休閒生活已經是全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健康休閒生活除強調均衡飲食及規律作息外,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運動與休閒的規劃。許多研究證實,規律運動對人體除可增強體適能、預防慢性病,運動時腦內會分泌一種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稱為腦啡因,具有止痛和欣快感的作用,可降低憂鬱等負面情緒,進而促進心理健康、減緩憂鬱焦慮及生活壓力。基隆市衛生局指出,有效規律運動以調節情緒、克服壓力可包含以下幾個項目:一、運動的項目、種類與形式有效調節情緒的運動方式主要有幾種特質:節奏感的腹式呼吸、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涉及到競爭的部份、參與的地點為封閉的或可預期的環境、參與的行為為重複且有節奏感的。如慢跑、游泳、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二、運動的頻率在運動頻率方面,定期規律且合適的運動可有效強化生理機能及心肺功能並調節情緒,規律運動以每天運動一次,一周至少3~5次,最好是隔天進行一次,讓身體有適當的休息以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亦可消除疲勞及減少受傷的可能。三、運動的強度運動的強度指的是運動的激烈程度,研究指出中強度運動可有效舒緩情緒及壓力,高強度運動反而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疲勞、焦慮等。四、運動的持續時間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與運動強度成反比,強度越強則持續時間短,強度弱則持續時間長,每次運動以超過20分鐘可有效調節情緒的改變,當適應之後可再增加時間,運動時間不可過多。否則易超過負荷造成身體及心理負擔。規律運動可增進體適能、預防疾病、避免憂鬱症、焦慮症、緩和工作壓力,提升睡眠品質。基隆市衛生局呼籲民眾,一起加入規律運動的行列,並尋找合適的運動方法以維持健康身體及有效調節情緒、促進生活品質,邁入全民健康新世紀。

年後不當大「腹」翁 先從運動開始

年後不當大「腹」翁 先從運動開始#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節假期運動機會減少加上飲食高油、高鹽,年假後調整飲食或藉由簡單的運動恢復健康是刻不容緩的事,過年期間年菜、瓜子、花生都是高熱量,年後若要調整飲食,盡量選擇少油的烹調方式,比如蒸、烤、清燉、涼拌等,調味上減少鹽巴、味精、辛香料的使用,「越能吃到食物原味,就越健康。」除了改變烹調方式,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建議民眾,多攝取蔬菜水果,最好是天天5蔬果:每天3份蔬菜、2份水果,1份大約就是一個飯碗大小,吃飯時減少每一口的份量,盡量細嚼慢嚥,就能吃出飽足感、又不會吃得太多。 不少民眾發現年後變胖,常心急想減肥,但平常又沒有運動習慣,突然激烈運動反而容易受傷,最好還是從緩和的運動開始,養成習慣才是養生之道。運動是提高基礎代謝率最主要及最有效的方法。按照333運動口訣原則:做一次中度運動(心跳130次/分鐘)30分鐘,大約可消耗300大卡的熱量。而運動為什麼至少要30分鐘呢?運動30分鐘後,脂肪會持續燃燒6小時。一周運動三次,一個月下來可消耗3600大卡,但要減去一公斤的體重,卻需要消耗7700大卡,所以光是運動而沒有飲食控制,一個月大約只可減去約0.5公斤的體重。尤其,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應把體重先減下來才能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以免造成心臟、關節或脊椎的負擔。

減重時期代謝率降低 運動才是不二法門

減重時期代謝率降低 運動才是不二法門#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過年期間大吃大喝,攝取高糖、高油、高熱量密度的食物,加上活動量不足,使得熱量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理代謝造成體重的增加。新竹馬偕醫院營養師柯麗苓表示「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飲食控制和運動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少吃高熱量、高油脂、高糖的食物並配合有氧運動,才能消耗脂肪、增加肌肉彈性及維持骨密度,因為減重期間,減少熱量攝取會造成基礎代謝率降低,必須藉由運動維持或提高人體基礎代謝率,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可達到最佳效果。健康減重原則,每累積約7000大卡,就會增加1公斤體重。相反的若每天減少500大卡,一週就可以瘦0.5公斤,這才是健康減重的方式,成人減重計畫,男性熱量至少1500大卡,女性至少1200大卡,否則容易發生微量元素不足的情況。營養師柯麗苓就教大家正確飲食習慣,吃得健康又窈窕。第一、先飲後食,先喝清湯再吃涼拌或燙青菜,然後再吃其他菜餚,可增加飽足感。第二、細嚼慢燕,人類進食須20分鐘後,葡萄糖經血液循環至腦部飽食中樞,才有飽足的感覺,切忌狼吞虎嚥。第三、定食定量,「三餐吃飽」,避免額外攝取點心與零食的壞習慣,養成用餐八分飽的良好飲食習慣。此外,低熱量食物,像是無油蔬菜、代糖產品、蒟蒻產品、無糖飲品等,都可以適量攝取。目前一般民眾飲食最大的問題,幾乎都是醣類不足但純糖太多,及為了追求食物口感與價值而忽略脂肪與蛋白質的份量。正餐的選擇應以五榖根莖類,如地瓜或玉米、蔬菜類、豆魚肉蛋類和油脂類所組成的飲食型態是最恰當的。另外,控制油脂的攝取也很重要,食物過水或以紙巾吸油、避免肉汁或菜汁淋飯或麵上、點選無油烹煮食物。柯麗苓提醒民眾減重不難,難在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和規律運動,學習控制食物而不要讓食物來控制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