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抗癌勇士 單車環島樂運動

抗癌勇士 單車環島樂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一群來自台灣各地不倒騎士們再次凝聚力量挑戰環台,家人、朋友的全程陪騎與關懷,是他們不倒的精神泉源,不畏艱難勇闖台灣,10天以自行車完成挑戰環台1,100公里的壯舉,一起以行動證明,罹癌也可以藉由運動找回失去的健康。本活動為第三屆『有愛無癌 互動關懷』自行車環台挑戰活動,自去年第二屆36位抗癌勇士環台活動挑戰艱難的任務後,都養成運動習慣,至今無人重回醫院。這次由中華民國慢跑協會的理事長也是抗癌環島運動發起人吳興傳先生,再度號召13位癌友們繼續挑戰環台,一路上有家屬的鼓勵與陪伴,不斷超越自己並引領其他癌友,走出癌症的陰影,為生命增添一筆色彩。適度運動永不放棄從小熱愛運動、潛水、打球及騎自行車的騎士黃偉文先生提早發現癌症,接受醫生的建議開刀治療,目前病情穩定和生活一般人沒兩樣,並告訴大家不害怕不退縮,用樂觀的態度勇敢面對,就會有正面的能量渡過難關。

婦女防骨鬆 運動搭配中藥滋補

婦女防骨鬆 運動搭配中藥滋補#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男女殺手各不同!男性應酬多,菸酒人數又高於女性,因此罹患肝病指數遠高女性,衛生署公布數據指出,肝癌全年的死亡人數只比第一名的肺癌死亡人數少94人;至於女性常因過度愛美防曬導致日曬不足,或過度節食導致骨本流失,據統計指出,國內每年因骨質疏鬆症造成骨折病例高達13萬人次,女性停經五年內,估計至少流失25%的骨本。台北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門診專任醫師陳曉萱表示,民眾若有骨本流失的問題,除了運動保健外,可採用中藥材滋補養身,其中龜鹿二仙膠可促進骨母細胞生長,屬於上品藥材,明朝御醫李中梓也曾使用龜板、鹿角膠用桑火熬煉7天7夜,再將人參、枸杞熬膏和入成膠塊熬成龜鹿二仙膠來供皇帝進補。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林靖哲說,若民眾考慮用中藥材養生進補,可考慮的牛樟芝,具抗氧化、抗凋亡及抗發炎的作用,由過去文獻得知,牛樟芝除了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還能防止過敏,促進肝功能以及降血脂,降血壓。專家最後呼籲,中藥材食補只可作為輔助保健之用,平時注意保持運動習慣、遠離菸酒致癌因子以及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才是最佳的強身保健之道。

銀髮族要活就要動 不運動是死因之一

銀髮族要活就要動 不運動是死因之一#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TO)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危險因子,每年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大約21-25%的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就是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為此,WTO針對65歲以上長者提供運動建議,希望運動能幫助延年益壽,首先,長者身體活動量應與成人相同,每週完成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每週5天、每次至少30分鐘。身體活動包括在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區中的休閒活動(如散步、跳舞、園藝、遠足、游泳、瑜珈、太極)、步行或騎車、職業活動、家務勞動、遊戲、體育運動或有計畫的鍛練。量力而為 健康不佳長者也要動若健康狀況不佳的長者,活動前可先諮詢醫師,選擇較適合的活動程度,若是因健康狀況而無法達成建議運動量,仍可依個人能力狀況進行規律運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表示,適量的身體活動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增強骨骼與肌肉,促進長者日常生活的能力及預防跌倒,延長健康壽命。

陽光男大生愛運動 小腿嚴重靜脈曲張

陽光男大生愛運動 小腿嚴重靜脈曲張#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運動雖然有助健康,但也要適量,否則恐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台中有一名二十歲男大學生,因為太愛跑步與運動,幾乎日打兩小時的籃球,加跑五千公尺的操場,竟讓他的左小腿出現中重度的靜脈曲張,使得兩隻腿的粗細足足差了五公分以上。別以為只有久站會靜脈曲張治療這名男大生的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陳建彰指出,這名男大生因為太愛運動,去年底左小腿比右小腿粗了五到六公分,還出現圓形的小凸起,運動久了也會腫脹腳麻,才發現是靜脈曲張惹禍。陳建彰解釋,一般民眾多以為,久站會造成靜脈曲張,其實過度劇烈運動,因運動時下肢血液循環加速,肌肉收縮頻繁,也將靜脈撐大,靜脈瓣膜無法閉合,就造成靜脈逆流;他最近發現不少年輕男性因此罹患靜脈曲張,除長跑、打籃球,還有練舉重及桌球運動員。他也呼籲熱愛運動的民眾,長跑每天不要超過5000公尺,或快跑後以慢走緩合,最後在運動結束後將腳抬高15分鐘。如發現久站下肢腫脹或是小腿出現蚯蚓狀凸起,應檢查是否出現下肢靜脈逆流。 

每週3次中度有氧運動 憂鬱症狀減半

每週3次中度有氧運動 憂鬱症狀減半#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告,全世界每4個人中就有1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之苦,全世界有1.2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多項研究已証實透過運動,不但可保持身體健康、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改善睡眠週期,消耗掉身體內讓人感到壓力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幫助身體放鬆,有效幫助人們提昇正面的情緒,能緩解憂鬱症狀。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07)刊載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有氧運動對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有著很大的效果,研究人員發現,一次3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每週3到5次,可以將憂鬱症狀減半。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呼籲運動有益身心、改善心情,可以建立及維持一個人的健康體魄,亦是抒解情緒壓力的方法之一,開始從事運動後,許多人身心及人際關係睡眠狀態都跟著改善,搭配藥物或心理治療,增進自信與力量皆能有效改善憂鬱情形。

長期補充鈣質 做錯運動仍患骨鬆

長期補充鈣質 做錯運動仍患骨鬆#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今年77歲的黃奶奶,40年來注重骨質及身體保養,不但每天都會補充綜合維他命和鈣片,早晨也會至公園練氣功、太極拳,培養長期運動的習慣,卻仍罹患骨鬆,讓奶奶感到非常驚訝。經醫師說明後才了解,原來一直做錯了運動,氣功和太極拳只能訓練身體平衡、避免跌倒骨折,無法有效提升骨密度,進入中老年後,須持續補充營養與充足的日曬,才能真正預防骨鬆找上門。黃奶奶表示,好險我有參加骨鬆衛教健檢講座,才能及早發現骨鬆,相信一定有很多跟我一樣年紀的人,可能早已被骨鬆纏上,大家都需特別留心。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若再不重視正確衛教知識及習慣,估計40年後,台灣每2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為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民眾應攝取充足的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D3,並養成運動習慣,謹記「保骨333」口訣,並積極改善食、衣、住、行4大方面的骨鬆骨折危機。詹鼎正醫師建議,可從食、衣、住、行進行骨鬆預防措施,如每天食3份鈣食品 = 1份牛奶+1份小魚乾+1份綠色蔬菜;曝曬身體3部位 = 露出臉部+手臂+手部;居家防跌3要點 = 清雜物+降高度+防濕滑;負重運動3撇步 = 每週3次、30分鐘、3選1(重量訓練、健走、路跑)。做對運動、吃對食物、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與規律的運動,可以改善生活中骨鬆骨折風險,將骨本加倍還給自己。

傷身 不運動也是生活壞習慣

傷身 不運動也是生活壞習慣#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TO)將「活動不足」列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即便飲食作息正常,身體缺乏活動也會造成肌力、耐力、柔軟度下降,對於中老年人的殺傷力不小,其實不運動比你想像中還要傷身。神經與老年醫學專科的劉建良醫師表示,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者,因為關節、肌力的退化,稍為提重或爬坡,就容易出現呼吸急促或疲累的現象,適當的運動,不但能夠延緩此狀況,還能加強心肺功能。被譽為「飛躍的羚羊」的紀政,曾飽受肥胖、尿失禁之苦,為了「要健康」這個簡單又必要的理由,她選擇容易入門的健走作為主要運動項目。如今保健有成的她,自言過去「太愛吃甜食」,曾經胖到78公斤,靠著慢跑加健走,才逐步恢復體態,她也觀察到身旁的朋友總是精神不濟,但年屆70的她精神卻比年輕人好,所以更加鼓勵運動應成為生活中的好習慣。紀政將於11/16(六)19:30-21:00,誠品書店松菸店3樓FORUM和大家分享健康秘訣。

平均花3小時看電視 近五成銀髮族缺乏運動

平均花3小時看電視 近五成銀髮族缺乏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成天待在家裡不出門,電視開著猛打盹?這似乎是台灣許多銀髮族每天的寫照。根據調查,台灣老年人平均每日花3 小時16 分看電視。將近五成的老人缺乏運動,「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發現過去兩週有運動的老年人僅佔52.3%。他們多半因為年輕時沒有養成運動習慣,或是苦於病痛,如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糖尿病或慢性肺病等,踏出家門困難。養生之道在於「動」 再老都不嫌遲「要活就要動」,不管是在家、或者戶外,都應該想辦法動起來。美國運動醫學會發表在《老年人的運動與身體活動》期刊指出,運動在生理上能促進循環功能、降低罹患心臟病及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減緩肌肉質量及肌力老化、減少骨質流失、預防跌倒。並且,「運動永遠不嫌遲!」研究發現,老年時期才開始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和長期運動的人相比,是相似的。就算每天在社區小公園走幾圈,都會有收穫。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研究指出,每天運動15分鐘,每週共90分鐘,總死亡率降低14%,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減少20%,癌症死亡率減少10%,壽命可延長3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