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孩子不用動因為懶?現實阻礙多!

孩子不用動因為懶?現實阻礙多!#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總統馬英九日前出席路跑活動表示,國人不運動是因為太懶惰,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兒福聯盟21日公布了一份「2012年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發現國內學童的運動概況普遍有「喜歡運動卻不運動」、「體育課程時數低、缺乏運動社團」及「不運動的白斬雞體質」三大樣貌;在現實中更有阻礙孩童運動的四大因素,包含「場地少、設備舊,找不到地方運動」、「體育課程種類少、無法啟發運動興趣」、「缺乏運動觀念、很難達到運動效果」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此,兒盟提出「S.P.O.R.T」運動五大訴求,呼籲國人重視學童的健康議題,期盼透過政府、學校及家長的共同努力,打造友善且良好的運動環境。兒盟研究發展處組長邱靖惠說明,「2012年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是為瞭解國內學童的運動現況,以及學童缺乏運動的主要因素,於2012年5月29日至6月22日,針對台灣19個縣市31所國小四、五年級學童進行抽樣。共計發出128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15份,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08%。此外,研究也歸納出國內學童運動普遍存在三大樣貌及四大阻礙。研究發現,91.7%學童表示喜歡運動,71.1%的學童每週運動不到2小時,不到看電視時數的七分之一,上網時數的五分之一。若進一步了解學校的體育課程安排發現,台灣國小學童每週上體育課的時間約80分鐘,遠低於美國、中國大陸、日本或新加坡等國家。此外,僅有38.2%的學童曾參加過校隊或學校運動類社團;14.3%曾參加過學校運動類型的課後活動;而曾參與過校外運動課程或活動者也佔少數,僅有15.8%,學校課程似乎也不鼓勵運動,孩子似乎也沒有什麼運動機會。不常運動,也造就了孩童的「白斬雞」體質。調查發現,57.7%的學童曾經操場跑一圈(400公尺)就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的狀況,也有24.7%的學童曾在運動過程中因為身體不適而停止運動,甚至昏倒,體能狀況堪憂。除此之外,有28.1%的孩子坦言每個月都在感冒、四成以上孩子BMI值不是過輕就是過重。少動也容易引發肥胖問題,我國6至18歲的兒童或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高達26.8%,位居世界第十六重,從小未養成正確運動習慣是原因之一。為什麼孩子不運動,因為現實阻礙多!兒盟調查發現,有35%的學童曾因沒有場地而不去運動,亦有33%的學童曾因運動器材或設備上的不足而放棄運動;在空間不足的情況下,竟有20.2%學童只能選擇「宅」在家做一些簡單的體能伸展,無疑減少了運動對人體健康的益處。有近四成學童表示,一整個學期所做的運動種類不超過三種,體育課程的內容幾乎大同小異;此外,22.6%的學童反映上體育課時,老師經常不在場上指導或教學,反而放任學生自行摸索,卻未意識到如此可能造成孩子的運動傷害。而家長及老師認為孩子應該要以學業為重,下了課不是安排去補習班就是學習才藝,卻忽視運動其實也能培養孩子的品格教育。調查發現,逾半數學童曾經因為功課太多而無法運動;47.8%則因為考試或補習等原因而犧牲自己運動的時間;甚至有四成學童因為爸媽要求唸書而無法運動。學校課業至上的態度,也讓體育課時段往往成為考試或課業輔導下的犧牲品,38.1%學童表示體育課曾被借去考試或另做他用。針對調查結果,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國小學童正處於體能與心智發展的黃金期,除了專注在課業的學習上,體能發展更需格外重視,也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時刻。家長應多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且要多元接觸各類不同的運動,才能達到強健體魄並激發潛能的雙重效果,父母若能適時放下手邊工作,加入孩子的行列,也可藉此提升親子關係,並同時達到健康的目的。    為讓孩子能夠快樂動、健康動、持續動,兒盟提出「S.P.O.R.T運動五大訴求」,包括「場地設備要更新」(Space)、「課程教學更專業」(Profession)、「走出戶外多動動」(Outdoor)、「親子運動要規律」(Regulation )及「運動時間要充足」(Time ),呼籲政府、學校以及家長共同努力,營造良好及完善的運動環境。

早晨運動氣溫低 心血管疾病者應注意

早晨運動氣溫低 心血管疾病者應注意#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日夜氣溫變化大,因此欲往戶外運動前須暖身及多喝溫開水,運動後換上乾暖衣服,做好保暖的措施,享受身心舒暢。當天氣寒冷時,人體會自動收縮週邊血管來保暖,令末梢血流不順暢,所以運動前的暖身十分重要,並且要拉長暖身運動的時間,以增加肌肉溫度並促進血液循環,例如跑步前,利用走路作為暖身,除了讓身體熟悉的活動方式,又可以使關節延展性增加,因而降低運動傷害。另外,值得特別注意是長者及血壓偏高且經常從事晨間運動的族群,如果突然暴露於較冷的環境中,周邊血管收縮,將使血壓升高,容易造成心血管的合併症。因此,早晨習慣出門運動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暖後再出門運動日曬並可吸收維生素D減緩骨質疏鬆程度;同時建議結伴運動,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建議市民可以選擇快走的方式,簡單又輕鬆的運動,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就可以預防慢性病,加速脂肪代謝,強化肌肉組織與功能,維持健康體重,提高腦內啡的釋放,降低情緒壓力,走向健康。

醫訊/運動給您健康好體態

醫訊/運動給您健康好體態#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總統馬英九最近參加長庚醫院永慶盃路跑時發表,國內不運動的人要克服的就是懶。他任內規律運動的人,已從百分之二十四增至百分之二十七,須再努力,可見定期規律運動真的對健康是有幫助。為了讓民眾多運動,在面對病毒大敵當前時,可以提高體能與健康來抵抗,台安醫院特地舉辦「運動給您健康好體態」活動,邀請陽安格教練指導及帶領。讓民眾可以同時兼顧體態與健康,該活動需要於10月12日中午前電話報名,當天並需提早半小時報到。名稱:運動給您健康好體態時間:101年10月14日(日)上午10:00~11:30地點:台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4樓 演講廳(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424號)洽詢:02-27718151轉2760

你的「健康年齡」幾歲?不運動看起來更老!

你的「健康年齡」幾歲?不運動看起來更老!#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生日一年一年在過,但你知道自己的「健康年齡」是幾歲嗎?國內一家健康管理機構根據近年來民眾健檢的結果,提出「健康年齡」的概念,而所謂的「健康年齡」就是根據影響「個人餘命」的危險因子所估計的歲數。整體而言,國人在健康年齡的表現上,北台灣的女性最為「年輕」;東台灣的男性則相對較顯老,且不愛運動更是讓健康年齡攀升的主因!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朱大維解釋,所謂的「個人餘命」是指依據目前年紀,估算還有多少年可以存活;「健康年齡」的概念就是根據影響個人餘命的危險因子所估計的歲數。若以公式表示,健康年齡=實際年齡(+或-)影響健康因子之歲數加總值。朱大維表示,影響健康年齡的前五大因子為良好的高密度膽固醇;是否吸菸、喝酒、嚼檳榔;「三高」是否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否正常及是否有規律運動習慣等五項。朱大維強調,想在健康年齡上有良好的表現,就應從營養、生活習慣、運動等方面,找到「活得久、活得好、老得慢」的健康方程式。而影響健康年齡最大的關鍵竟然是個人有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從台灣地區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老10歲以上的數據分析,造成這些人變老的因素中,「不運動」就佔了92.7%;若以性別區分,男性抽菸與女性肥胖均佔有相當高的比例,男性抽菸比例高達93.8%,女性肥胖比例達77.6%;研究分析顯示,若男性多做運動並戒菸,女性除多運動再加上良好的體重控制,就有機會年輕10歲!如何讓自己的健康年齡更年輕?分析健康年齡比實際年輕10歲以上的數據顯示,無論是男性或是女性,使這些人年輕10歲以上的原因,在於「BMI良好」、「不吸菸、少喝酒、不嚼檳榔」與「良好的高密度膽固醇」,換句話說,只要是維持良好的體態、避免不良生活習慣,人人都有機會變得更健康、更年輕。因此,朱大維提醒,民眾不僅要以定期健康檢查來掌握身體狀況,更須養成良好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以做好健康管理,「健康年齡」正是評估健康的指標。同時,朱大維也鼓勵民眾,若檢測出來的健康年齡不如預期,即早改變就有機會贏回健康;而健康年齡正常的民眾也不能鬆懈,必須要持之以恆、才能長保健康。

不運動!恐讓你比實際年齡老10歲

不運動!恐讓你比實際年齡老10歲#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總統馬英九總是給人愛運動的形象,因而在日前出席路跑活動時,提出現代人不運動是因為懶。而根據美兆健檢中心的「健康年齡」評估報告指出,「不運動」是決定人們健康年齡提高、讓人變老的首要因素;好的健康管理,能決定健康年齡的表現;北台灣女性健康年齡最年輕,但東台灣男性最顯老!從台灣地區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老10歲(含)以上者的數據分析,造成這些人變老的因素中,「不運動」就佔了約92%,若以性別區分,男性抽菸與女性肥胖均佔有相當高的比例,男性抽菸比例高達93.8%,女性肥胖比例達77.6%;研究分析顯示,若男性多做運動並戒菸,女性除多運動再加上良好的體重控制,就有機會年輕10歲!健康年齡比實際年輕10歲(含)以上者數據顯示,無論是男性或是女性,使這些人年輕10歲以上的原因,幾乎百分之百都在於「BMI良好」、「不吸菸、少喝酒、不嚼檳榔」與「良好的高密度膽固醇」,因此,想維持良好的體態,應避免不良生活習慣,人人都有機會變得更健康。健檢中心朱院長表示,這次發布的報告中發現:「不運動,讓您比實際年齡老10歲」,提醒國人「不運動」會直接反映在健康年齡的老化上,朱院長進一步指出:「不運動也會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國內外的研究證實過,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都會因不運動而促使症狀加劇。」因此,民眾不僅要以定期健康檢查來掌握身體狀況,更須養成良好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以做好健康管理。

活著就要運動!活動不足成死亡危險因子

活著就要運動!活動不足成死亡危險因子#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僅次於高血壓、菸品使用及高血糖,更有超過200萬死亡人數可歸因於靜態生活!世界上約60%至85%的成人過著靜態生活,更有三分之二的兒童身體活動量不足,未來都將影響健康並造成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靜態生活除了增加死亡率,還會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的風險加倍,並增加大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症(lipid disorders)、憂鬱、焦慮的風險。大約21至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是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許多國家缺乏身體活動不足的人口比率,也正不斷地增加,依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年運動城巿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無規律運動習慣之比率高達72.2%。國健局則指出,我國十大死因的危險因子皆與不運動有關,運動的好處很多,可以預防慢性疾病,降低罹患癌症、跌倒的風險等。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利用台灣一個大型的追蹤世代,分析各個不同運動量的健康效益。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15分鐘、每週約90分鐘是可以減少14%總死亡、10%癌症死亡及2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延長3年壽命。這些好處不但適用於各個年齡層包括年青人、年老人,也適用於男性與女性,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包括吸菸、肥胖者,也一樣有用。國民健康局鼓勵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都有顯著的效益,並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強化肌肉組織與功能,維持健康體重,提高腦內啡的釋放,降低情緒壓力。一般而言,成人只要每週運動累積達150分鐘、兒童每日運動累積60分鐘,就能有足夠的運動量,建議成人每天運動30分鐘,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例如上下班(學)通勤時間與中午休息時間分段進行,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健康體能就會大大地提昇。許多上班族時常抱怨沒時間或空間運動,國民健康局製作15分鐘「上班族健康操」,不受場地、服裝的限制,每天上、下午各跳15分鐘健康操,可消耗100大卡的熱量,持續1年,約可減少4公斤,不但消耗過多熱量,還能促進身體健康。國民健康局為幫助同仁達到規律運動,運用電腦提示系統,於每天上午9時45分及下午3時45分,電腦螢幕會自動跳出「上班族健康操」畫面,鼓勵同仁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隨著音樂一起動一動。對於沒有運動習的民眾,「健走」也是很好的入門運動,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91年起推動「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健走」是既簡單又輕鬆的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運用「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健走小口訣,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日行萬步,只要90分鐘,步行約6公里,就可以消耗約300大卡,走向健康。國民健康局介紹運動生活化之小撇步,協助民眾落實生活化的運動: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時間來活動,例如:步行買午、晚餐、水果、日用品;步行去用餐;蹓狗。外出或是上下班(學)不妨多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讓自己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如果一下子沒辦法走這麼多樓梯,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多和家人到戶外活動,或騎腳踏車、打球等活動。假日可以自己動手整理家裡、擦擦地板,也可以增加運動量!或利用掃地、拖地時加大動作幅度,那也是很好的身體活動。在家裡、辦公室附近找方便的資源運動,包括公園、職場辦的課程、活動。減少看電視、打電玩等靜態生活的時間。

醫訊/腸癌病友體適能帶領運動

醫訊/腸癌病友體適能帶領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衛生署估計,大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致死第三名,初期沒有明顯前兆,往往發現時已經進入2~3期以上,延誤黃金治療期。有鑑於此,亞東醫院辦理講座「2012向陽屋-腸癌運動支持團體」活動,邀請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徐佩意帶領與指導,運用用其專業健康體適能技術與理論,針對病友需求,教導合適之體適能活動,增強體力與持續運動之習慣,於活動後有病友同樂會,由社工詹佳蓉與個管師游靜潔主持,活動名額十五位,對象以亞東腸癌病友為主。名稱:2012腸癌運動支持團體-向陽屋之活動時間:101年10月4日~11月8日 週四上午10:00~11:30地點:亞東醫院14樓員工休閒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14樓)洽詢:02-7728-2176

25萬大學生感到憂鬱 一起用運動趕走壞心情!

25萬大學生感到憂鬱 一起用運動趕走壞心情!#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濟不景氣、物價攀升,感情、家庭問題,讓你很憂鬱嗎?原來全台「25萬」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包括諮商、醫療),這是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最新「全國大學生憂鬱情緒與運動習慣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調查於今年5到6月進行,在全國抽取58所大學,發出6,9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5,515份。受訪者中,男生佔45.8%,女生佔54.2%。調查當中18.7%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等於約每5人就有1人。若以教育部100學年度全國大學生人數約135萬人來換算,全國近25萬名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  調查也發現62.4%的男性在運動過後覺得心情會變好,高於女性的49.5%,且達顯著。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3.3%的受訪者較常因情緒不佳而運動;但當中有87.4%認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可見運動紓壓確有其功效性。葉雅馨認為,從調查結果來看,台灣大學生的想法與實際執行(有運動習慣)雖然有落差,但從調查中發現,當受訪者要好的同學朋友常運動的話,受訪者每周運動的次數較高。且有94.1%的大學生表示,如果有人邀請,願意一起運動。顯見同儕對大學生運動習慣的影響力不可小覷。鼓勵大學生培養運動紓壓習慣,我們可以針對不同性別、甚至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運動的主因與喜愛的運動來設計規劃,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運動,政府、學校方面,則可多舉辦競爭性較低但富團體性、有樂趣的體育活動,營造豐富而有趣的環境,讓他們喜歡運動,願意參與運動,並鼓勵大學生參與或創立相關體育性社團,讓同學們共同建立運動習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