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女性腰圍超過31吋 小心糖尿病風險

女性腰圍超過31吋 小心糖尿病風險#運動

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女性過重及肥胖比率達36.9%,世界衛生組織(WHO)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肥胖的標準,除了BMI以外,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3」1吋或「8」0公分,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脂肪不是一天養成的,肥胖的形成與飲食習慣及運動行為有密切關連,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行為及缺乏運動的靜態生活,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成年女性腰圍不可超過「3」1吋或「8」0公分,建議每週減重不可超過1公斤,維持健康體重(18.5<=BMI<24),並提供健康體重管理小秘訣:每天實踐少糖少鹽少脂肪,多蔬多果多健康。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或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積至少30分鐘以上,沒有機會固定運動者,平時留意增加身體活動量。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uho.com.tw/plasty.asp?aid=13816

除了疫苗 運動、飲食均衡也助防流感

除了疫苗 運動、飲食均衡也助防流感#運動

氣候逐漸轉涼,流感病毒蓄勢待發,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今年流感季7月至11月已確診16例流感併發症病例,雖較99年同期(37例)減少,但歷年來流感疫情自11月下旬始開始升溫,並持續至農曆春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可輕忽,每年應接種流感疫苗。北市衛生局統計本年度流感疫苗使用率截至11月24日止已達八成五,65歲以上長者計有10萬5千人接種,滿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兒童計有2萬5仟人接種,北市目前成人劑型(0.5mL)僅餘3萬劑,幼兒劑型(0.25ml)僅餘9千劑,該局呼籲符合計畫接種資格的民眾,請攜帶身分證、健保卡等儘速至臺北市合約醫療院所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為避免遭受流行性感冒病毒侵襲,衛生局提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外,平時應注意攝取均衡飲食、定時運動、足夠休息及減少出入公共場合,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並隨時做好勤洗手、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咳嗽、流鼻水或發燒等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並就醫。●注重衛生禮節 流感免上身!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9984●秋冬來臨打流感疫苗 但到底有沒有副作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3329●益生菌可提高流感抵抗力?北歐最新研究顯示可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54

瘋狂運動加上飲食改變 百斤胖男甩肉36公斤

瘋狂運動加上飲食改變 百斤胖男甩肉36公斤#運動

因為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所以近年來國民健康局一直推動肥胖防治,希望能夠透過降低民眾的體重,減少慢性疾病發生。日前國民健康局與高雄市衛生局發表「全國職場體重控制成果」,其中以大樹區衛生所輔導的林志忠最令人驚豔,因為他靠著規律的運動與健康飲食,在三個月內狂瘦36公斤,從大胖哥變成型男,勇奪全高雄市瘦身比賽第一名。今年40歲的林志忠是學校交通車的司機,從30歲開始體重就直線成長,到了38歲的時候甚至高達100公斤,同時也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需要服用降血壓藥物,才能將血壓控制在正常值。直到今年七月高雄市衛生局辦了減重比賽,林志忠毅然決然參賽,每天至少運動6小時,飲食則是以蔬菜水果、麥片等健康食物為主,甚至放棄了他最喜歡吃的肉類食物,三個月之後,體重從97公斤變成61公斤,不但贏了身材,還抱走了1萬8千元的獎金。林志忠表示,瘦身之後最大的好處,是身體變得更健康,不但不需要吃控制血壓的藥物,連睡覺打呼的習慣也消失了,最後他發現,原來肥胖不是福,而會帶來更多的疾病,所以他也呼籲那些肥胖的人,一定要減重、運動,才能讓身體更健康。高雄市衛生局表示,今年全市有7.14萬人參加減重,達到107.6公噸的亮麗成績,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活動,宣導減重的觀念,讓市民能夠更健康。腦傷男神智不清 高壓氧治療恢復意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7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56愛吃生魚片、活蝦 小心染沙門氏桿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8

5成上班族擔心無薪假效應 透過運動可紓解壓力

5成上班族擔心無薪假效應 透過運動可紓解壓力#運動

根據國內人力銀行統計,目前有將近3萬人在放無薪價,有49.2%的上班族擔心總統大選後,政府將會放任企業裁員,深怕自己會是其中的一份子,除此之外,從「不景氣的焦慮指數」可以發現到,有約40%的上班族感受到不景氣的壓力,34%的人沒有安全感,有28%的人因為不景氣而悶悶不樂。日前也有報導指出,上班族因為無薪假壓力,讓精神科門診暴增兩成。根據勞委會勞工紓壓健康網引用心理師邱永林的文章表示,無薪假、金融局勢差、總統選舉等所帶來的是一種「不確定的焦慮」,讓大家處在一種莫名的壓力下,像者種探不到底的未知感,很容易會讓人產生一種不確定的焦慮與不安。很容易伴隨著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甚至引起身心相關的症狀,像是胸悶、頭痛、呼吸不順等。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的網站上,建議有憂鬱、焦慮症狀的民眾,可以透過運動的方式來紓解自己的壓力,過去董氏基金會曾經做過調查,發現到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易產生憂鬱的情緒。因此如果需要紓解壓力的民眾,可以透過運動來緩和自己心中焦慮的情緒,不但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又能促使心理健康,可以說是一石二鳥的好方法。瘋狂運動加上飲食改變 百斤胖男甩肉36公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98腦傷男神智不清 高壓氧治療恢復意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87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56

醫護人員動起來 走出戶外追求健康

醫護人員動起來 走出戶外追求健康#運動

辛苦的醫護人員時常超時工作,在照顧病人的同時,常常忙到忘了照顧自己,這場建國100年的「華陀盃」健康慢跑嘉年華活動,昨天(20日)在大佳河濱公園熱鬧開跑,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首次舉辦,體委會主委戴遐齡,鼓勵所有醫事人員,在照護國人健康之餘,也能藉此活動來追求自己的健康與未來。嘉年華現場一千多位選手,橫跨老、中、青三代,醫事人員全家總動員,甚至帶著愛犬一起出現響應慢跑活動,昨天臺北場的健康慢跑活動落幕之後,緊接著還要在臺中、高雄與花蓮進行3場千人慢跑活動,讓全民動起來,目前台中已選定在台中市都會公園舉行,報名截止日到12月2日止,體委會也期望不只醫事人員,一般民眾也可以踴躍報名參加。根據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上的運動資訊中表示,運動可以增強體能,不過必須要做到運動的三項基本原則,才會達到目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超負荷原則,也就是說,要增加柔軟度,就要將肌肉拉得比平常長;要增加肌耐力,就必須將肌肉的持續活動進行得比平常久。若是負荷沒有比平常增加的話,就無法達到增強體能的目的。第二個原則就是特殊性原則,特殊性原則簡單說是發展身體某部分的體能,也就是說必須對身體某部分施以超負荷。如:多做仰臥起坐可以加強腹肌,多走路可以加強腳體能等。最後就是漸進性原則,漸進性原則是超負荷原則的指標,不能增加太快或太慢,不管你體能的好壞,當你要開始運動時,一定是先從較低的強度開始,以後再慢慢增加強度直到欲達到的理想體能。《運動篇》翹臀瘦腿的運動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3&id=78多吃蔬果、穀類並運動 防大腸癌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1899”適食多動”有效改善代謝症候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462

台灣憂鬱7年增十倍 董氏推運動紓壓

台灣憂鬱7年增十倍 董氏推運動紓壓#運動

台灣憂鬱就醫率7年爆增10倍,已成台灣需慎重面對的健康問題。董氏基金會日前舉辦「微笑活力作夥GO!」心理健康路跑活動。這項路跑活動已舉辦第六屆,今年擴大舉辦,共有4000多名高雄市民攜家帶眷一起參加。活動代言人JJ林俊傑以及高雄市政府官員一同出席,與民眾分享自己平日紓壓的小秘訣,共同推廣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心理健康並遠離憂鬱症。(圖為早起參與「微笑活力作夥GO」心理健康路跑活動的林俊傑,與高雄市衛生局蔡龍居副局長等來賓共同於舞台上進行宣誓儀式)台灣精神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指出,1996年至2003年的7年時間內,台灣的憂鬱症就醫治療盛行率已增加10倍之多,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明年衛生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後,將成立心理健康司,專職處理心理健康的政策規劃與推廣,亦顯示出憂鬱症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為了改善民眾的心理健康狀況,高市衛生局於縣市合併後,率先設置社區心衛中心,從基層落實心理衛生教育及防治。高雄市衛生局副局長蔡龍居表示,在平常在處理公務之餘,也會到市府附近的公園散步慢跑,一邊欣賞風景,從工作裡抽離出來,轉換一下心情。本次活動代言人林俊傑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運動習慣,並鼓勵民眾平常多散步或打球,維持身體健康與愉快心情,同時帶領民眾進行伸展操暖身。林俊傑呼籲民眾養成運動的好習慣,讓身體與心理變得更健康。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改善心理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透過運動所產生的腦內啡、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可以協助民眾改善情緒、增加幸福感。一項國外的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經十二週的高強度規律運動後,憂鬱指數平均少了一半以上,即使是低強度運動組的憂鬱指數,也明顯地下降三成,所以鼓勵民眾可以透過運動紓解壓力,可以避免憂鬱的發生。標榜雷射「無痕」除狐臭 術後反留8公分疤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44204兵工廠爆炸意外 死者增為6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43關懷弱勢者 捐贈醫療器材提升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41

多管齊下 減重速飆!

多管齊下 減重速飆!#運動

「你今天量體重了沒?」今年3月國民健康局提出「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健康減重101噸是台北市幸福的期許。為了讓更多民眾能了解此項活動的意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辦理了一系列體重控制相關活動及講座。陽明院區更提出由單位同仁個別揪團號召親友一同加入健康減重行列,以團體力量讓減重活動可以持續,以達到良好成效。配合此次減重活動,希望以健康輕食餐來取代民眾為了減重而不正確的使用代餐,陽明院區設計推出500大卡輕食午餐,並建議搭配正確且適度運動方式來達到健康減重效果。以院區成果為例,輕食餐介入的減重成效,可從近期所舉行的相關活動看到成果。陽明院區利用運動、飲食管理活動,營養科供應輕食餐總數3,371份,參與者70人共減重93.6公斤。與陽明院區合作的社區企業團體舉辦減重班,營養科供應輕食餐總數952份,參與者38人共減重52.5公斤。不僅如此,院內員工選擇輕食餐作為每日午餐的用餐比例也逐月增加(4月份輕食占全院員工餐14%-->10月占82%),護理同仁也紛紛自製健康蔬食餐盒,以維持健康體位,顯示輕食選擇的健康觀念已經逐漸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有鑑於民眾對於健康餐飲的需求,院區營養科亦會積極研發各類健康低卡飲食來服務民眾。除了辦理減重講座及減重班活動外,陽明院區亦積極營造全院減重風氣,活動之初即有院長領軍並結合鄰近里長共同宣示減重起跑,護理科主任亦積極於院區各項會議中的進行減重宣導,並號召院內同仁組成親友團,以院區同仁為中心,藉由關懷及提醒,讓加入活動的親友可以定期測量體重,持續進行體重控制,也因此活動累計至十月底,陽明院區減重成績已超越3,500公斤。院區內並規劃健康步道,搭配健康飲食及運動海報佈置與標語,讓同仁及民眾在利用步道的同時,亦可獲得體重控制資訊。院區並在3月份辦理「我愛爬樓梯」活動,吸引許多社區民眾、病患及員工參加,當月參與人次達1,500人,除了達到健康減重,響應節能減碳環保政策,到目前還是可以看到許多同仁多是利用樓梯穿梭於各樓層間。院內單位及服務台亦設置了體重計方便同仁及民眾測量體重,以護理科為例,體重計就擺放在入口位置,配合減重宣導海報,經常吸引路過的同仁及民眾來測量體重及關心減重活動。院方除了每週一下午辦理有氧舞蹈外,更於四月份開始在每週二、五的上午,辦理各類型健康操帶領,隨著活動人數日漸增加,看到民眾的需求,讓院區可以引領著在地社區一步步的邁向健康。雖然個人可以利用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方式來進行減重,但若是配合小團體的成立,利用成員間的相互激勵及提醒,更可以讓減重工作持續有效進行,進而達到體重控制目的。藉著院區健康減重環境營造,平日大家打招呼不再是「吃飽了沒?」,而是「今天量體重了沒?」,也常看到院內同仁及志工阿姨在每天中午休息時間,利用樓層空間進行健走活動,並且熱情招呼經過的同仁一起加入運動行列。因此,除了「聰明吃 快樂動 天天量體重」之外,更建議您要呼朋引伴做伙來!讓我們一起來打擊肥胖迎向健康。

恐怖的慢性殺手! 初期糖尿病無明顯症狀

恐怖的慢性殺手! 初期糖尿病無明顯症狀#運動

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中心主任游慧宜醫師表示,糖尿病雖然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但卻年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遺憾的是,初期糖尿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因為已經出現三多症狀-多吃、多喝、多尿但體重下降才警覺就醫,但此時,幾乎都已確診為糖尿病。糖尿病屬於慢性疾病,提高罹患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很多民眾會將糖尿病與眼角膜病變、腎臟病變、截肢甚至死亡等併發症畫上等號。游慧宜醫師指出,其實,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習慣做起,並定期接受檢查,就能遠離糖尿病。現今針對糖尿病治療,是「越早積極治療,成效越好」為原則。臨床研究發現,每下降1%的糖化血色素,就可減少37%洗腎及視力受損、減少43%截肢機會、減少15%心臟病及中風發生。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針對糖尿病治療包含藥物與胰島素注射等方式,游慧宜醫師重申,要擺脫糖尿病併發症的夢靨,除了積極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並回診追蹤外,平日血壓與血糖測量、健康的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才能與糖尿病和平共處同時擁抱健康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