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妙齡女高低眉難親近 肉毒微整掃憂鬱

妙齡女高低眉難親近 肉毒微整掃憂鬱#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新年新氣象,過年前是微整形旺季,許多民眾會選擇紋眉開運,而與生俱來的眉毛缺損原因各異,有些人是八字眉、一字眉、不對稱眉等。28歲的莫棠予長期有高低眉的困擾,講話時不自主的左眼就會挑一下、挑一下。過去不以為意,直到18歲學會化妝、打扮後,才覺得影響生活。有時給朋友兇兇的感覺,或是讓人覺得不好相處、嚴肅。花30分鐘畫眉毛 還要控制表情皮膚科醫師黃雍宗表示,眼睛是靈魂之窗,而眉毛就如窗簾。眉毛影響面相,直接影響工作運勢及人際關係。有的看起來是愁眉苦臉,帶給人一股憂鬱感,而濃眉大眼者看起來眉目有神、很有精神。莫棠予也表示,每次出門前總要在眉毛花上快30分鐘時間。工作時還得控制表情,盡量不讓左邊笑,後因為愛美而尋求專業醫師是否有別的方式可以改善。經黃雍宗醫師評估後,以微整形方式3~4次調整後,利用注射肉毒桿菌及些許玻尿酸拉提微調,莫棠予現在已沒有高低眉問題,畫眉毛時間也從30分鐘縮短到2~3分鐘,省下不少時間,整體而言也顯得比過去端莊。追求韓式平眉 醫:非人人適合黃雍宗提到眉毛影響面相及運勢,眉尾向上似劍眉,給人的感覺是易怒、生氣;八字眉看起小氣等。受韓劇影響,近年流行韓式平眉,給人的感覺是眉形自然、好相處、不具攻擊性、個性和善、平順、無辜、零殺傷力。他指出,診間許多年輕患者自覺眉形不夠完美,想追求像韓國女藝人一樣的平眉。然而眉形與面相有關,因人而異,執行任何醫美療程中應仔細評估,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平眉,也不一定都需微整形。紋眉或微整各有優缺點 仔細評估再執行黃雍宗醫師表示,改造眉毛的方式很多元,如傳統的紋眉、繡眉,新型的還有飄眉等。在醫美方面可使用肉毒桿菌、植眉,每個方式各有優缺。黃雍宗表示,使用化學染劑的紋眉、繡眉時,要注意器具是否為拋棄式針頭,並觀察事後有無發炎現象,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執行完若有刺痛、腫痛感,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療人員評估是否感染或惡化。若採微整形方式調整眉形者,黃雍宗提醒,懷孕者、玻尿酸或肉毒桿菌過敏者、血管性疾病都不建議。最後提醒,進行微整形應找合格有信譽醫療院所,了解術前及術後注意事項,才能喜上眉梢,帶來新年新氣象。

爸媽都不懂!被霸凌無處訴苦 害她陷憂鬱泥沼

爸媽都不懂!被霸凌無處訴苦 害她陷憂鬱泥沼#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就讀國中的小惠在學校被同學霸凌,跟父母訴苦卻被回應「不要多想」,讓她倍感挫折與無助,出現憂鬱症狀而就醫。醫師指出,青春期子女情緒容易陷入泥沼,常讓父母感到不知所措,若沒有人陪伴一起處理,不只讓親子關係漸行漸遠,孩子更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父母擔心自己無法解決 孩子更挫折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兒童心智門診蕭亦伶醫師指出,「那有什麼?不要再想了!」都是門診中,最常聽到無助、焦急的父母給子女的反應。事實上,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遇到情緒問題最想傾訴的對象一定是父母,希望得到幫忙或傾聽,父母的回應方式,往往出自於擔心孩子受傷、不快樂,或擔心自己沒辦法幫忙孩子處理情緒,但是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卻是「父母根本不想幫忙,不瞭解我的痛苦」,於是更加感到挫折。蕭亦伶醫師表示,青春期的憂鬱症跟大人不同,成人是低落難過,青春期反而是易怒與煩躁,多數大人把孩子的反應解讀為叛逆、不聽話、愛跟家人唱反調。看見孩子情緒陷入低潮,很多父母馬上慌了,會想立刻卡掉他們眼中的壞情緒,急著想幫孩子解決事情,或用指令直接指揮孩子怎麼做,情緒被當叛逆 醫:父母應多傾聽、陪伴然而,家長愈用力介入,孩子愈反抗,結果就是被指責不聽話,不接受大人提供的建議。蕭醫師指出,當遇到孩子的情緒問題,不要責怪孩子,先聽聽孩子怎麼說,用同理、陪伴的方式來跟孩子一同面對情緒。寒假即將開始,親子相處有更多時間,蕭亦伶醫師建議,開始練習一天5~10分鐘一對一的聊天,忍住不要在這個「純聊天」的寶貴時間「教孩子」,聽聽他怎麼說,陪伴孩子一起發洩情緒,孩子也會更願意分享心情。

研究:高齡產婦 易生出憂鬱女兒

研究:高齡產婦 易生出憂鬱女兒#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晚婚是現代社會的趨勢,高齡產婦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根據研究指出,高齡產婦的女兒在進入成年初期時,可能會增加面臨壓力、焦慮和憂鬱的風險。醫師指出,母女之間的年齡差距越大,時代間不同價值觀也容易導致衝突。年齡代溝 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此研究發表於《異常心理學期刊》,研究者針對一千兩百名出生於1989年至1991年的澳洲人,進行20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出生時母親年齡在30~34歲的女性,在20歲時的壓力水平,較出生時母親年齡輕的女性高;出生時母親年齡大於35歲的女性在壓力、焦慮和憂鬱的水平上更是高出許多。研究者指出,母女之間可能因為年齡的差距,在價值觀上產生巨大代溝,導致關係緊張,讓孩子感到壓力、擔心和悲傷,特別在成年初期的過渡階段。另外,也可能是當女性超過30歲之後生孩子,到孩子成年時她們已經50多歲,這時期所出現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可能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高齡產婦背負壓力 教養過程較嚴格開業身心診所醫師吳佑佑表示,母親對女兒的要求本來就比較高,原因可能跟社會文化、女性情感較敏感有關。當母親經歷更年期時,因情緒波動較大,易陷入負面情緒。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高齡產婦在懷孕過程往往比年輕媽媽承受較多的被期待與壓力,加上在照顧與教養過程中易產生更多的「求好心切」,使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比年輕媽媽有更多照顧上的要求,令孩子無法調適而生壓力。醫師:理性思考 了解彼此差異葉雅馨說,女性的情感敏感度通常高於男性,而母女的年齡間距過高、價值觀與所接觸的社會氛圍有很大的差異,溝通方式不同,都會導致女兒在成長的摸索過程中不易、甚至無法向母親尋求協助,在面對挫折下,憂鬱的風險自然提高。吳佑佑醫師則建議,當親子發生價值觀衝突時,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了解彼此時代處境的差異,才有助於雙方的溝通。

失眠、胃痛!身心俱疲症候群3大徵兆檢測

失眠、胃痛!身心俱疲症候群3大徵兆檢測#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平常工作起來幹勁十足的人,突然感到一股無力感襲來,好像整個人燃燒殆盡一般,做什麼事情都提不勁,這種狀況在心理學上稱為「身心俱疲(Burnout)症候群」。這是1980年美國心理學家費登伯格(Herbert J. Freudenberger)提出的概念,意指至今將工作視為生活重心的人,在全身精力用盡之際,陷入身心俱疲的狀態。愈是工作認真、責任感強烈的人,愈是高危險群當重要專案完成,或長年辛勤工作終於迎接退休,總之就是一個階段結束之際,最容易發生這種症狀。原因是一直無怨無尤、犧牲奉獻,卻沒有得到適當的認同,或是成果不如自己預期優異等等,此時不滿及無力感、羞愧等情緒便會排山倒海而來,最後使得當事人身心俱疲。因此,工作認真、責任感強烈、容易沉迷或完美主義的人,都是這種病症的高危險群。初期會缺乏幹勁、失眠、體力下降,隨著病情惡化,頭痛、胃痛等身體上的症狀也會隨之而來。之後,病症還可能更加嚴重,到了這個階段,病人將變得十分厭惡到公司任何人都有可能罹病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身心俱疲症候群,特別是醫師或護士,從事醫療、社會福祉相關工作的人,罹病比例特別高。當自己用盡心力治療或照料的病患,到最後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病人還是回天乏術,此時醫護人員最容易陷入身心俱疲的狀態。另外,以下還有幾種實例,專職家庭主婦辛苦養育孩子,終於熬到他們能夠獨自生活,考生經過多年苦讀終於考上理想學校,或是以奧林匹克為目標的運動選手,經過長期不間斷的鍛鍊後,終於奪得金牌,這些人都可能在獲得成果的瞬間感到身心俱疲。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時,在女子馬拉松項目中,精彩奪下銀牌的有森裕子選手,也是深受身心俱疲症候群所苦的病患之一。身心俱疲症候群的症狀這個心理疾病並非不關己事,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得病。為工作奉獻一生的商務人士、運動選手、醫療及社會福祉相關工作人員,據說都是高危險群。身體徵兆● 肩膀僵硬。● 胃痛。● 睡眠品質不佳。● 頻繁的頭痛。● 總是感到疲勞。心理徵兆● 曾經喜愛的事情不再覺得有樂趣。● 心裡總是充滿不安。● 注意力難以集中。● 逐漸變得悲觀。● 感受不到希望。● 經常感到挫折。● 變得易怒。行為徵兆● 食欲不佳。● 工作上沒有成果。● 愈來愈常一個人吃飯。(本文摘自/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漫遊者文化出版)

美研究:生活有目標 早死機率降2成

美研究:生活有目標 早死機率降2成#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夢想」這句話常被拿來勉勵人們,及早訂定目標,抱持著正向的態度勇往直前,能讓人生活得更有意義。美國研究發現,生活有目標的人,可以降低2成的早逝機率,而且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較低。研究人員分析了7年的調查數據,對象包括13.6萬名平均年齡為67歲的美國和日本老年人,評估他們生活目的感,對人生意義的理解以及自我價值,並且對調查期間死亡人數,以及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發生率。活的有目標 更能延年益壽而研究證實,負面的思考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早逝的風險,而積極態度可促進生理健康並延年益壽,而研究人員認為,從心理學角度看,擁有強烈的目標能使生活更積極,進而增加抗壓性;從行為學角度看,他們的生活方式會更講究科學,而這些都能減少疾病的發生。退而不休!6大招規劃新生活另外,許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後頓失目標,無所適從,而覺得無聊,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提供6大招規劃新生活。1)愈早準備愈好/從中年就該開始經營,退休時,才能有老本、老伴、老友,較不易得憂鬱症。2)從事另一個全職或兼職工作/在這個過渡時期,有些人很難適應,尤其是男性,價值觀建立在工作上,所以可以選擇逐漸適應,慢慢退休。3)擔任志工/服務他人,覺得自己有用,且學習新知,加入志工團體,結交新朋友,生活更有趣。4)終身學習/除了看書、上網和閱讀報章雜誌外,還可到社區大學、其他公益或宗教團體選課,如電腦、攝影、自然生態和古典音樂等等,以豐富生活。5)多運動/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的習慣,如騎單車,請繼續。若沒有,至少要多走路、健行,增強體能。6)旅遊/不見得一定要出國旅遊,台灣有許多美景祕境,居家近郊的山間小徑、溪流和公園,都值得一遊。  

利用早晨郵件法 打擊週一症候群

利用早晨郵件法 打擊週一症候群#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上班族在每週的第一個工作日開始的早晨會感到憂鬱,也就是「藍色星期一」的症狀。常常聽到在星期日午後看完《海螺小姐》(長期在日本播出的國民卡通)後,就會覺得悠閒的休假已經結束,接著腦海裡浮現的是從明天開始無止盡且漫長的一週,因此覺得心情鬱悶異常。這也就是所謂的「海螺小姐症候群」,應該有不少人有這種症狀吧!另外,某個協助上班族轉換跑道的人力仲介公司也做了一項調查,40歲到50歲之間的上班族據說居然有七成以上的人回答「星期一令人憂鬱」。而且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衛福部與勞動部)的統計,一週中自殺人數最高的是星期一。由此可知,所謂的「星期一早晨」對上班族而言是多麼沉重不堪了。但也剛好就在全國的上班族都如此憂鬱的星期一早上,因為隔了一個週末假日的關係,電話或是 E-mail 會比其他時間來得多。如果在這種時候傳來窮追猛打且口氣不甚禮貌的電子郵件,你會是什麼心情呢?假設真的是十分重要的緊急事件也就無可奈何,但請回想看看,自己是否曾經把明明不重要卻透露自己星期一早上鬱悶心情的電子郵件,像「迅速返回公司!」、「請在中午之前處理!」等語氣措辭的信件發給同事、部屬或客戶呢?必須注意到「在星期一早晨大家的心情都不會太好」的原則,在電子郵件的應對處理上應試著改變一下做法。例如上個星期自己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時,可以傳「多虧某某某的協助,而有如此絕佳的成果!」等類似內容的信件表示感謝,或是客戶端有不錯的內容提案,就可以傳「那真是不錯的提案!」的道謝信,或是對於努力工作的部屬可傳個「上個禮拜對某某公司的簡報真是太完美了」等的稱讚郵件。對方收到如此含有感謝和誇獎內容的郵件,應該都會心情大好,然後在這一週也會有個美好的開始。若是盡可能不想說話的人,傾向於經常不擅長把感謝的心情化作言詞傳遞給給對方。就算有直接傳達的機會,也有許多人無法說出口吧。若是在「週一早晨郵件」的內容上多下點功夫,就可以在對方心裡留下深刻印象。雖然是平常就感覺、但卻遲遲未能說出口的詞彙或心情,都是可以在此表現的絕佳機會。希望各位一定要把「週一早晨郵件」的技巧化為習慣。順帶一提,有時候雖然想在星期一時寄些信件給對方,但總是抽不出時間。因此,在星期五的下午回想這一週的工作時,就預先寫好週一早晨的郵件內容,也是一個要訣。在寫些積極正面的文章時,自己也可以感染正面的情緒,迎接美好的周末。話不多說,在下個星期一馬上就來試試看吧!(本文摘自/3大法則讓沉默變銷售神器/天下雜誌出版)

每5長輩有一人憂鬱纏身 恐增失智風險

每5長輩有一人憂鬱纏身 恐增失智風險#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陳奶奶高齡70,自杏壇退休後擔任志工,與社區民眾關係良好。但近半年,陳奶奶經常有胸痛、肚子不舒服等症狀出現,夜不能寐,食不能嚥,志工活動也不見她身影,家人帶她四處求訪名醫,才發現陳奶奶竟是得了老年憂鬱症,除了上述症狀外,心情低落也維持一段時間了,經適當藥物及環境調整後,陳奶奶在數月後痊癒,繼續快樂銀髮生活。情緒低落、疲倦 恐是老年憂鬱作祟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21世紀三大失能疾病之一,而老年憂鬱症更是造成長輩生活功能受損的大元兇。在台灣本土研究中,發現南部的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達21.7%,代表約每5位長輩,就有一位深受憂鬱症之苦。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部張維紘醫師表示,老年憂鬱症診斷準含9項主要的症狀,包括持續性情緒低落、缺乏興趣、動作遲緩或過於激躁、睡眠或食慾改變、疲倦、注意力不佳,自責甚至出現自殺的意念。符合5項以上,並且時間持續兩周以上,則可診斷為老年憂鬱症。但需注意的是,老人憂鬱症臨床上更多是以身體抱怨為主。因此,往往長輩出現老人憂鬱症症狀,卻被誤認為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因此,若長輩過去曾有憂鬱症病史、慢性疾病史、家庭有重大變故,或是有明顯社會心理壓力等,都是罹患老人憂鬱症的危險因子。當上述危險因子存在時,在排除相關身體疾患所造成的影響後,必須特別考量憂鬱症的可能性。此外,老人憂鬱症也會增加失智退化的風險,務必及時給予適當治療。調藥速度慢 切勿心急而中斷治療張維紘醫師指出,治療上除了在生活、環境上,甚至在壓力事件的處理調整外,適當的藥物治療及輔助心理治療,均可以改善老人憂鬱症。唯老人憂鬱症藥物治療必定以「藥物起始劑量低,調整速度慢」為原則,往往時間需要4至6周以上才會有效果,治療前要跟家屬及長輩溝通,切莫因心急導致治療中斷。後續的維持治療亦十分重要,因為老人憂鬱症復發機率高。在高齡化社會的悄悄來臨之際,民眾需要更正視憂鬱症的重要性,才能讓長輩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情緒不佳、火氣爆表?6訣竅學會壓力管理

情緒不佳、火氣爆表?6訣竅學會壓力管理#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肯得樂博士的研究,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往往是導致憂鬱症最重要的因素。尤其,現代社會充滿忙碌、競爭和不確定感,壓力簡直如影隨形,從學童到老人都可能有壓力上身的問題:小孩子要面對課業和考試,以及同儕相處的壓力;上班族要面對工作和升遷的壓力;父母要面對教養孩子和經濟的壓力;高齡退休族要面臨健康和孤獨的壓力。如果沒有好好紓解和管理,生活可能就會變成一只壓力鍋。曾經有機構調查現代媽媽的壓力指數,發現有五成六的母親感嘆壓力很大,常常超過腦力的負荷,整天有如陀螺般打轉,容易生氣、焦躁不安、睡眠不足、思緒混亂,沮喪程度到達嚴重程度。面對憂鬱和壓力,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從日常小事開始,學習良好的壓力管理,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適度地紓壓和釋放情緒,讓壓力變成一種督促我們成長的動力,而不是傷害身心的罪魁禍首。要學會情緒及壓力管理,可以在平時多多進行以下的練習:1)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現在社會很重視EQ(情緒智商),也就是碰到困難、挫折或人際衝突時,要能夠坦然接受,從容應對,甚至可以聰明地化解,化阻力為助力,讓身心經常保持平衡狀態。要展現高EQ,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要遇到緊急情況或不如意的事就抓狂,不要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發怒,也不要遇到難關就悲觀沮喪、意志消沉。努力鼓舞自己往正向的角度去思考,以幽默和輕鬆的態度面對挑戰,保持彈性進行自我修正,想辦法避免、減少或轉換壓力源,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2)充分活在當下/當我們專注於當下、渾然忘我,就比較能夠放下擔心和煩憂。建議讀者最好找到生活的目標及重心,或培養一些嗜好和興趣。當我們主動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例如打球、爬山、種花、畫畫,或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不但不會累,還會有很多快樂和成就感,是很好的紓壓方式。3)良好的時間管理/現代人多半非常忙碌,蠟燭兩頭燒,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常常覺得被時間壓力追著跑,恨不得每天可以多出幾個小時。所以,良好的時間管理和分配非常重要。4)宏觀的視野/有時候,我們會鑽牛角尖,以為凡事非黑即白,執著於非如此不可,但事與願違,便會在心理上給自己造成許多壓力。最好平時就多閱讀,多聽演講,多與人生閱歷豐 富的長輩交流,擴展朋友社交圈,多學習他人的經驗,就有機會看到不同的人處理問題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跳脫自己的慣性模式和看事情的角度,增加思考的廣度與多元性。例如,看到孩子功課不佳,就非常擔憂或生氣,怕孩子比不上別人,未來沒有前途。這時候,如果可以看看許多成功人士的例子,或者跟一些朋友談談,會發現一枝草一點露,成績並不是孩子的全部,只要轉換心態,鼓勵孩子找出自己的興趣去發展,說不定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只要觀念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跟著改變,親子之間的衝突和壓力也會大大減少。5)善用人際及社會網絡的支持/天有不測風雲,人生在世,總會碰到處理不來的壓力事件,需要別人的建議或幫助。例如,上班族最常碰到的問題之一,就是父母生病,必須請假去醫院照顧,工作上需要同事幫忙分擔,家務事也需要有人幫忙處理、接送和照顧小孩等。這時候,如果有適當的外力協助,壓力就會輕鬆很多。人和人之間的往來是互相的,平日就要多多與人為善,主動付出關懷,彼此幫助,建立真誠的友誼和社會支持的網絡。有些親友是很好的傾聽者,可以互吐苦水、訴說心事;有些親友見多識廣,可以提供有效的建議;有些親友熱心助人,可以提供人力或經濟上的支援??當我們身邊有一群強力的親友團,不但可以讓自己免於孤單,遇到任何狀況也不必擔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安心和穩定的力量。如果,當憂鬱和壓力上身時,身邊沒有適合的傾聽 或陪伴對象,甚至親友就是自己的壓力源,有理講不清時,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或政府部門的協助,例如,張老師專線、生命線等。有鑒於許多男性朋友比較不容易跟熟人講心事,過去的內政部也曾成立男性關懷專線有專人提供諮詢建議。如果情況嚴重,無法從談話中獲得紓解,最好就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讓 情緒壓力釋放,以免累積出大問題來。6)適度飲食及運動/當人體處在高度壓力下,身體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叫做可體松(cortisol)。可體松大量分泌時,人的代謝速率會改變,所以,壓力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之一,長期飲食失衡也會影響情緒、危害身體健康。建議每次感受到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可以適度補充鈣、鎂、維生素C,有助於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傳遞,也有穩定情緒和抑制交感神經的作用,讓心情保持平靜。如果感覺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更好的做法是暫停一 下,英文叫做time out,暫時放下手邊工作,出去走一走、運動流汗,可以快速放鬆心情,釋放身體細胞所累積的情緒與壓力。(本文摘自/珍愛生命,希望無限/心靈工坊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