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

更年期年齡下降 賀爾蒙改變勿輕忽

更年期年齡下降 賀爾蒙改變勿輕忽#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更年期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女性大部份更年期從約45~55歲之間開始,甚至有少數女性35歲就開始進入更年期,這是因為高壓力環境所導致的賀爾蒙改變,因此所有女性們不得不重視這段人生的蛻變期。其實女性朋友只要注意均衡飲食與持續運動,就能平順地渡過更年期!某天衛生所的門診來了一位林小姐對公衛護士問說:「我還不到45歲,為何我開始出現情緒不穩、燥熱,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了?」 ,在女性更年期間,由於卵巢功能的衰退,導致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減少,使得有些婦女的月經週期開始不規則,以及出現身心方面的不適症狀,如:熱潮紅、盜汗、記憶力衰退、失眠、全身酸痛等現象,因而影響了社交的生活、對自己的感覺及工作上的表現。 每日需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獲取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 健康。平常也應多攝取黃豆及黃豆製品,因黃豆中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在體內的作用類似女性賀爾蒙,能有效的舒緩更年期女性的不適感及預防骨質的流失。適量補充 天然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可有效清除身體的自由基,預防老化。更年期應減少刺激性食品之攝取,如:咖啡、濃茶、麻辣食品等,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平時多攝取含鈣之食物,如:奶製品、大骨湯、小魚乾、吻仔魚等,不但可補充鈣質,並可穩定情緒、幫助睡眠。日常生活中應多至戶外運動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每次30分鐘及心跳達到130下運動原則,可促使體內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關心更年期婦女健康,千萬不要獨自承擔,並提供精美實用的更年期保健手冊(迎接人生新旅程),歡迎民眾踴躍索取,詳情請洽各區衛生所。

停經後婦女 骨質疏鬆程度高達3成5

停經後婦女 骨質疏鬆程度高達3成5#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國人30歲後骨質逐漸減少,65歲以上的人約50萬人面臨骨質疏鬆威脅;75歲以上長者,幾乎每4人中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問題;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程度更高達3成5。許多人常以為運動可以改善骨質疏鬆,但根據「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像是走路、爬樓梯或者是啞鈴操可以提升骨質密度,但是游泳以及自行車等運動,則無法提升骨密度,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雙腳的負重力,踩自行車、游泳,雙腳都懸空,屬於非負重式運動,因此無法拉高骨質密度,騎單車雖可甩掉熱量,又可以增加肺活量,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想增加骨密度,可是白做工。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想運動保骨最好是健走,走路可改善下肢骨頭骨密度,快速健走效果又比慢速散步好。慢跑可改善成年人腰椎、腳跟處跟骨等骨密度;停經後婦女多走路、慢跑或爬樓梯,能改善腰椎、大腿骨連接骨盆處的股骨頸等多部位的骨質密度,而透過雙腳直接跟地面接觸時則可以提供外來的壓力來對抗地面,才能訓練肌肉、骨骼,防止骨鬆;而除了運動,飲食也能增加骨本,多攝取鈣質食物如牛奶、起司、豆腐,少喝咖啡和避免熬夜,但還是要依個人體能調整,以免保骨不成先掛病號,最重要的是做合適的運動才能真正達到「保密防跌」。

更年期不再尷尬漏尿 實行凱格爾運動

更年期不再尷尬漏尿 實行凱格爾運動#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曾經因為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有漏尿的尷尬經驗嗎?現在婦女的平均壽命超過80歲,大多數婦女三分之ㄧ的人生時間是在更年期後度過,尿失禁是更年期婦女的重要健康議題,尿失禁即是不自主漏尿,是因骨盆底肌肉、韌帶支持力降低而引起,一旦腹壓增加,例如大笑、咳嗽或運動時容易發生,是婦女常見之健康問題。雖然尿失禁的發生不會造成嚴重之後遺症或死亡,但往往令人覺得尷尬、難以啟口,我國婦女又多害羞保守,不會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導致影響生活、工作及社交甚鉅。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除手術矯正及藥物控制之外,婦女可以選擇做骨盆底肌肉運動即「凱格爾氏運動」,以強化骨盆底肌肉的肌力和支持功能,改善骨盆器官下垂所引起的各種問題,被視為尿失禁第一線且有效的行為療法。如何進行凱格爾運動呢?首先是坐在馬桶上並開始排尿,在排尿中途,收縮繃緊您的骨盆底肌,試著中斷尿流,骨盆底肌就是您在憋住放屁時所使用的提肛肌。凱格爾運動每天做5回練習,每回練習做10次運動,當您已熟悉正確的肌肉收縮時,即使不解尿也可隨時隨地做運動,不論您是坐在辦公桌前、開車、讀書、煮菜或是看電視,均可練習,這個運動是增強女性會陰部肌肉的力量,可以改善或預防尿失禁及滲尿,此運動無法馬上看到效果必須每天練習,持續2至3個月,才會發揮效用。

更年期不適 注意調整飲食作息

更年期不適 注意調整飲食作息#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女性更年期最明顯的改變是月經不規則。由於女性荷爾蒙減少及其他內分泌失調,導致生理及心理上的許多不適,例如:熱潮紅、盜汗、腰痠背痛、皮膚搔癢、陰道乾燥、頻尿等生理反應;以及容易情緒不穩定、焦慮、多疑、失眠等。女性大約45至50歲開始步入更年期,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更年期不適的症狀,更年期的時間長短及反應程度都因人而異。動物實驗發現,大豆異黃酮素可刺激老鼠造骨細胞株的細胞存活率與增生;另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大豆異黃酮素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的症狀,其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比率在40~60%之間。因此,更年期婦女及老年人應多吃上述食品,可以補充體內雌激素的不足。異黃酮主要存在於豆類、水果和蔬菜,特別是富含於大豆及豆製品中;木脂素主要存在於扁豆、小麥、黑米、茴香、葵花籽、洋蔥等食物中。更年期的飲食建議,若想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由於更年期之後基礎代謝率下降,熱量需求減少,比較容易發福,所以要少吃高熱量食物,可以豆類替代肉類,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較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也需減少動物性油脂,還可增加植物雌激素的攝取。並提高活動量,不但能增加熱量的消耗,也會讓心情愉悅,避免情緒鬱悶更年期更需注意攝取足夠鈣質,以防鈣質流失,鈣質的攝取要足夠,每天1~2杯的奶製品,以增加鈣質的攝取量。而且鈣質有穩定神經的作用,睡前1小時喝杯熱牛奶,可幫助睡眠。更年期婦女面臨生理的改變,除了注意飲食及生活型態外,心情也需要做好調整;多培養自己的嗜好、參與休閒活動,保有一顆年輕的心,讓自己愉快地跨越更年期的障礙與不適。

利用中醫調理治療 更年期好自在

利用中醫調理治療 更年期好自在#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婦女都有更年期的困擾,除了荷爾蒙治療減輕更年期身體的不適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治療方式呢?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提供的中醫調理與治療,能有效改善症狀,讓更年期過的更自在。45到55歲間的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漸減,月經週期開始變得不規則,終至停經,婦女由具有生育能力進入到不能生育的過渡時期稱為更年期。部分婦女在停經前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如面紅潮熱、烘熱汗出、盜汗心悸、失眠多夢、頭暈耳鳴、煩躁易怒、頻尿失禁、膚乾燥癢如蟲行、眼睛乾澀、腰膝痠軟等症,症狀或輕或重,持續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之久。大部分的婦女無明顯症狀,毋須特別治療,但少數婦女症狀明顯因而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張淑媚醫師提到:中醫認為停經前後,腎氣漸衰,五臟六腑功能逐漸衰退,身體陰陽失於平衡,諸症因而產生。在臨床上以腎陰虛和腎陽虛這兩種較為常見。腎陰虛的症狀有潮熱面紅、烘熱汗出、手足心發熱、口乾便結等,以固腎為主,宜滋腎益陰;腎陽虛者症狀則多見腰膝痠軟、形寒肢冷等,宜溫腎扶陽;又或者是腎陰陽均虛的情況,時冷時熱、頭暈耳嗚、身體浮腫等,就要陰陽雙補。除了中藥治療,還可搭配針灸、食療、推拿按摩及氣功等。署立基隆醫院張淑媚醫師說:三陰交、關元、內關、神門和太溪等穴位按摩或沿膀胱經和肝經循行進行推拿按摩,也能緩解更年期症狀;在日常保養方面,可多食用白木耳百合蓮子湯、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枸杞和玫槐花茶等具滋陰補腎、安神和疏肝理氣的食物,症狀多可緩解或消失。最重要的平時要保持心情愉悅、飲食有節、勞逸結合、適度運動和規律生活,便可安然過渡更年期。

更年期經血量暴增 婦人包尿布上班

更年期經血量暴增 婦人包尿布上班#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50歲何姓婦人正值更年期,每次只要月經來潮時,經血量暴增,如同「土石流」般,婦人只能包著尿布上班才能應付,後經醫師詳細檢查後,才得知是子宮肌瘤加上更年期荷爾蒙不穩交互影響,才會造成誇張的經血量,且因每次出血量太多,何婦人已有貧血等症狀,由於婦人經血量過多的情況十分嚴重,因此醫師建議,手術將子宮肌瘤及子宮切除,婦人目前生活正常。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蘇棋楓醫師表示,更年期婦女常會出現經期不穩定的情況,有時幾個月來一次,有時一個月少量來多次,近年來女性朋友罹患子宮肌瘤的數量逐年增加,可能因為飲食西化、環境賀爾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雖然子宮肌瘤多屬良性瘤,但可能導致女性不孕及流產,其中約有50%的患者還會出現經血流量增加的症狀,尤其位於子宮黏膜層的肌瘤特別容易造成經血增加的情形。但針對更年期前後的女性朋友,醫師通常會建議先觀察,等幾年後停經荷爾蒙減少時,肌瘤就會萎縮,但因更年期荷爾蒙分泌與子宮內膜生長都不穩定,有時可能會加重經血量多的症狀,如果症狀過於嚴重導致生活及健康狀況大受影響,而又無法透過藥物等其他方式控制時,醫師就不得不採取一般外科手術或腹腔鏡手術切除肌瘤。50歲以上、沒有再生育計劃的患者,醫師會建議患者考慮是否同時摘除子宮,免除往後罹患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顧慮。蘇棋楓醫師表示,雖然大部分的子宮肌瘤在停經後都會自然萎縮,但在這之前肌瘤仍可能會變大,造成頻尿、腰痠、經血量增加等問題。且據統計,每1000人中仍有2~3人可能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還是建議有子宮肌瘤的更年期婦女朋友別輕忽,要每年定期到醫院追蹤檢查。如果發現下腹部出現可疑硬塊、小腹莫名原因變大、經血變多等情形時,應儘早到醫院婦產科接受檢查。

正確保養 遠離更年期不適症狀

正確保養 遠離更年期不適症狀#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婦女「更年期」是從生育期過度到老年期的一段歲月,臺北慈濟醫院婦產科許耀仁醫師表示,更年期是一個自然過程,有三成左右的婦女會出現所謂「更年期症候群」的不適症狀,因為在這段期間,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到完全消失,是停經期前後內分泌環境異常變動的時期,但只要懂得保養自己,配合家人朋友的體諒和關心,多數婦女都能順利度過,成為健康快樂的「銀髮美女」。 許耀仁醫師表示更年期症候群的不適症狀包括熱潮紅、心悸、盜汗、暈眩、胸悶、失眠、情緒起伏、煩躁、心情低落、焦慮、恐慌、月經紊亂、月經延後量少或提前量多;陰道分泌物惡臭,造成外陰搔癢,甚至陰道、外陰萎縮乾澀造成性交疼痛、頻尿、小便疼痛、尿失禁及骨質流失等,這個階段的女性,通常介於45歲到52歲之間。而停經後因動情激素缺乏,容易造成停經後骨質疏鬆,許耀仁醫師提醒,最好從年經時就做好骨骼的保健,此外鈣質攝取不足是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建議大家能適當曬曬太陽能幫助體內製造維他命D,加強腸道對鈣的吸收。在老年精神疾病方面,以憂鬱症最多,其次是老年痴呆。憂鬱症除了精神方面的鬱卒沮喪外,也會影響各種器官的功能,如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頭昏眼花、食慾減退 (少數人反而暴飲暴食,造成癡肥)、心悸、腰酸背痛、消化不良、便祕、性功能衰退和手腳冰冷麻木無力等症狀。有時這些症狀反而掩蓋了精神問題,這就是所謂的身心症,需到身心科門診諮詢,最後,醫師也提醒,更年期婦女最好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適當的睡眠環境,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骨質疏鬆症 停經後婦女的無形殺手

骨質疏鬆症 停經後婦女的無形殺手#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停經婦女,常感覺腰痠背疼,膝蓋也有怪怪的。因為台灣地區50歲以上的女性終其一生,有三成以上的人會罹患骨質疏鬆症,且活得愈老,發生的機會即愈大,65歲以上長者每9人即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婦女佔約2/3。「骨質疏鬆症」是停經後婦女健康問題上的無形殺手,更年期後沒有雌激素的影響,鈣質流失加快,骨質便變得更為容易疏鬆,因為它不易有自覺症狀,若一旦發生即會嚴重影響老年後的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生命的終結,由此可見,停經後婦女如果沒有適當的預防,相當高比率的停經婦女會成為骨質疏鬆症患者,不僅威脅個人健康安全,對社會整體資源的影響更不容忽視。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提醒,骨質疏鬆症防治應即早介入,對骨密度採取 「加強保護骨本,預防骨質流失」的開源節流策略。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方法如配合改變生活習慣與適度運動,能降低骨質疏鬆與骨折的發生率,加強保持肌肉之力量與協調性,維持良好平衡感;減少環境障礙,增加室內防滑措施及校正視力等,有必要時,更應使用枴杖、行走輔助器及髖部保護墊等裝置,注重均衡飲食如多喝鮮奶、多吃豆腐、黃豆製品、小魚干、海藻類、維他命C與維生素D的攝取、避免高鹽高脂食物、抽菸、飲酒及喝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才能儲存骨本、享自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