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小姐52歲,最近經常泌尿道感染發炎,發作時非常痛苦,想尿又尿不出來,頻頻上廁所,且非常疼痛,半夜無法入眠,近半年已發作3至4次,每次都要吃抗生素1到2週,吃到連胃也不舒服,覺得再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因此前往中醫科尋求協助,希望調理身體,看是否可以不要經常發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指出,其實像林小姐這樣的婦女並不少,女性在45歲以後大部分開始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如:失眠、潮熱、盜汗、心悸、憂鬱或易怒、陰道乾澀疼痛、尿頻或失禁。徐維偵醫師說,除了身心煎熬,與家人的關係也出現危機,小孩長大了不在身邊或開始有自己想法不聽父母意見,與先生之間因情緒不好易產生摩擦,加上房事疼痛及泌尿道感染頻頻發作,更年期如果症狀嚴重,有如女性黑暗期,但如果能有耐心的持續調理,等更年期過了便可以海闊天空,身心自在。為什麼更年期會容易泌尿道感染呢?徐維偵解釋,因為更年期時,女性動情素分泌減少,造成陰道摺皺扁平,陰道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道搔癢及白帶分泌,即所謂老年陰道炎。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入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而泌尿道因為膀胱、尿道、陰道在胚胎上,都是由泌尿生殖腔演化而來。因此動情素對於維持膀胱三角及尿道上皮細胞,有重要影響。停經造成這些細胞萎縮,臨床上會有尿急、頻尿、失禁,也容易受陰道或肛門的細菌感染而發炎。徐維偵醫師建議婦女朋友,平時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火熱耗傷陰液、更竭腎陰,多食用黃豆類製品,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排便後或房事前後盡可能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穿著棉質透氣寬鬆的內褲,以避免細菌滋生,如此則可以平安快樂度過更年期。

適應更年期 調整飲食補鈣很重要

適應更年期 調整飲食補鈣很重要#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女性更年期最明顯的改變是月經不規則。由於女性荷爾蒙減少及其他內分泌失調,導致生理及心理上的許多不適,例如:熱潮紅、盜汗、腰痠背痛、皮膚搔癢、陰道乾燥、頻尿等生理反應;以及容易情緒不穩定、焦慮、多疑、失眠等。女性大約45至50歲開始步入更年期,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更年期不適的症狀,更年期的時間長短及反應程度都因人而異。動物實驗發現,大豆異黃酮素可刺激老鼠造骨細胞株的細胞存活率與增生;另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大豆異黃酮素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的症狀,其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比率在40~60%之間。因此,更年期婦女及老年人應多吃上述食品,可以補充體內雌激素的不足。異黃酮主要存在於豆類、水果和蔬菜,特別是富含於大豆及豆製品中;木脂素主要存在於扁豆、小麥、黑米、茴香、葵花籽、洋蔥等食物中。衛生署健康九九網站特別提供更年期的飲食建議,若想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由於更年期之後基礎代謝率下降,熱量需求減少,比較容易發福,所以要少吃高熱量食物,可以豆類替代肉類,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較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也需減少動物性油脂,還可增加植物雌激素的攝取。並提高活動量,不但能增加熱量的消耗,也會讓心情愉悅,避免情緒鬱悶更年期更需注意攝取足夠鈣質,以防鈣質流失,鈣質的攝取要足夠,每天1~2杯的奶製品,以增加鈣質的攝取量。而且鈣質有穩定神經的作用,睡前1小時喝杯熱牛奶,可幫助睡眠。更年期婦女面臨生理的改變,除了注意飲食及生活型態外,心情也需要做好調整;多培養自己的嗜好、參與休閒活動,保有一顆年輕的心,讓自己愉快地跨越更年期的障礙與不適。(資料來源:衛教週報第167期)

反覆泌尿道感染 中醫持續調理可改善

反覆泌尿道感染 中醫持續調理可改善#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52歲林小姐,因經常泌尿道感染發炎,發作時非常痛苦,想尿又尿不出來,頻頻上廁所,且非常疼痛,半夜無法入眠,近半年已發作3~4次,每次都要吃抗生素1~2週,吃到連胃也不舒服,因此前往中醫科尋求協助,希望能藉著調理身體,改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指出,若能有耐心的持續調理,等更年期過了便可以海闊天空,身心自在。徐維偵中醫師指出,其實像林小姐這樣的婦女並不少,女性在45歲以後大部分開始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如:失眠、潮熱、盜汗、心悸、憂鬱或易怒、陰道乾澀疼痛、尿頻或失禁。為什麼更年期會容易泌尿道感染呢?徐維偵中醫師解釋,因為更年期時,女性動情素分泌減少,造成陰道摺皺扁平,陰道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道搔癢及白帶分泌,即所謂老年陰道炎(senile vaginitis)。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入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dyspareunia)。而泌尿道因為膀胱、尿道、陰道在胚胎上,都是由泌尿生殖腔(Urogenital sinus)演化而來。因此動情素對於維持膀胱三角及尿道上皮細胞,有重要影響。停經造成這些細胞萎縮,臨床上會有尿急、頻尿、失禁,也容易受陰道或肛門的細菌感染而發炎。徐維偵中醫師說,泌尿道發炎患者常見於腎陰虛或腎陰陽兩虛型,給予中藥六位地黃丸、或知柏八味丸或濟生腎氣丸,酌加菟絲子、女貞子、車前子、淫洋藿等單味藥,輕微感染時可給予八正散、導赤散、蒲公英、金銀花、連翹、梔子等清熱解毒抗菌的中藥方。她也建議婦女朋友,平時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火熱耗傷陰液、更竭腎陰,多食用黃豆類製品,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排便後或房事前後盡可能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穿著棉質透氣寬鬆的內褲,以避免細菌滋生,如此則可以平安快樂度過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後 三高發生率大於男性

女性更年期後 三高發生率大於男性#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更年期後,三高發生的比率大於男性,顯示女性更年期後,三高是一個不能輕忽之健康議題。另對於已經患有三高之個案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之風險比一般人高!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呼籲已經進入更年期之媽媽需更重視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應定期測量三高,可以利用國民健康局免費提供之成人健檢,或是參加縣市衛生局在社區辦理的篩檢服務,以及至住家附近的血壓站接受檢查服務。 除了三高,腹部肥胖亦是媽媽們必須注意的健康議題!調查同時指出,20歲以上成人腹部肥胖比率為41.0%。依年齡層來看,男、女性皆是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雖然在青壯年族群時,男性腹部肥胖率高於女性,但50歲以後,女性腹部肥胖比率超過5成且高於男性,尤其是銀髮族媽媽更為明顯。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將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可減少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乳癌等慢性疾病及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因此,從事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是照顧自己「心」事的有效方法,國民健康局於民國100年號召72萬人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共同減重1,104公噸,今年持續推動「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帶動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風潮,協助民眾維持健康體重及理想腰圍。最後,為了母親們及大家的健康,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鼓勵全家一起實踐「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方法,維持健康體重,以預防及控制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焦慮不穩定 該如何補充營養?

更年期焦慮不穩定 該如何補充營養?#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更年期對許多婦女來說,無疑是一個身心靈的不適時期,女性更年期最明顯的改變是月經不規則。由於女性荷爾蒙減少及其他內分泌失調,導致生理及心理上的許多不適,例如:熱潮紅、盜汗、腰痠背痛、皮膚搔癢、頻尿等生理反應;以及容易情緒不穩定、焦慮、多疑、失眠等。女性大約45至50歲開始步入更年期,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更年期不適的症狀,更年期的時間長短及反應程度都因人而異。植物雌激素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及更年期綜合症的發病率,植物雌激素主要有兩種類型:異黃酮和木脂素,異黃酮主要存在於豆類、水果和蔬菜,特別是富含於大豆及豆製品中;木脂素主要存在於扁豆、小麥、黑米、茴香、葵花籽、洋蔥等食物中。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大豆異黃酮素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的症狀,其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比率在40至60%之間。因此,更年期婦女及老年人應多吃上述食品,可以補充體內雌激素的不足。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由於更年期之後基礎代謝率下降,熱量需求減少,比較容易發福,所以要少吃高熱量食物,並增加活動量,不但能增加熱量的消耗,也會讓心情愉悅,避免情緒鬱悶。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較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減少肉類攝取,並以豆類取代,除了減少動物性油脂,還可增加植物雌激素的攝取。為減緩鈣質流失,鈣質的攝取要足夠,每天1至2杯的奶製品,以增加鈣質的攝取量。而且鈣質有穩定神經的作用,睡前1小時喝杯熱牛奶,可幫助睡眠。更年期婦女面臨生理的改變,除了注意飲食及生活型態外,心情也需要做好調整;多培養自己的嗜好、參與休閒活動,保有一顆年輕的心,讓自己愉快地跨越更年期的障礙與不適。

醫訊/更年期的中醫保養

醫訊/更年期的中醫保養#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高雄長庚特舉辦本講座,邀請中醫科許春宏醫師主講「更年期的中醫保養」,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時    間:5/8(二)上午10:00~11:00地    點:鳳山老人活動中心(高雄市鳳山區光遠路222號)聯絡方式: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呂孟鴻先生(07)7317123轉340

女性也會雄性禿 更年期後有機會

女性也會雄性禿 更年期後有機會#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相信很多人都以為雄性禿是男性頭上的專利,卻不知道它也會出現在女性更年期和年青的多囊性卵巢病患頭上;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後,我們可發現50歲後婦女很少不燙髮的,原因就是頂上頭髮日慚稀少,燙髮可掩蓋頭髮少的窘態,它引起的因素是女性荷爾蒙減少,相對雄性禿就出現。阮綜合醫院頭皮特別門診張祺璋醫師解釋,異常落髮分為三大類:雄性禿、圓形禿和脫髮;最常見當然就是雄性禿;所以很多人有異常落髮就以為自己是雄性禿,甚至常常自己去買外用藥或口服藥來治療,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行為。而雄性禿症狀包括出油多、髮際線後退(女性是只從頭頂開始)、頭髮變細;症狀進行緩慢,可能發生1至2年才漸漸明顯。本來雄性禿是遺傳性禿髮,但近來的年輕人常常熬夜、甜食影響下,除了提早誘發雄性禿外,一些沒有遺傳基因的人亦出現雄性禿的症狀。張祺璋醫師表示,傳統治療常用落建加上口服柔沛,但效果仍不理想,最近使用3D變頻飛梭雷射輔助治療,但以男性雄性禿較佳;對於女性雄性禿,近期將引進新式植髮儀器,可以選取單一毛囊移植,不用切下整片頭皮,可減少傷口面積和復原時間,造福女性雄性禿婦女。

個人化荷爾蒙藥物 更年期問題不困惱

個人化荷爾蒙藥物 更年期問題不困惱#更年期

由於台灣婦女的平均年齡愈來愈延長,因此現今婦女的停經期約占了生命的三分之一,如何使停經期的生活品質更加提升,也成了重要的議題。五十歲已停經一年的王女士,從停經前後開始,每天都燥熱不安、心情低落也常大發脾氣責罵家人,再加上頻尿、心悸、腰痠背痛及偶爾尿失禁等症狀,她幾乎不太敢出門,已許久無社交生活。王女士至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婦產科問診,經醫師診斷為更年期症候群,給予服用荷爾蒙藥物「利飛亞」口服錠,現在面對更年期的生活已不再暗淡!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婦產科周佩宜醫師指出,更年期症候群發生的早晚與個人卵巢功能衰減時間早晚有關,從四十多歲到六十多歲都有可能發生,並非一定在停經後才出現。平均停經年齡在四十八到五十歲之間,停經年齡也因個人而異。症狀大致可分為心理及行為的改變,包含出現失眠、情緒不穩定;血管控制失調,最明顯的症狀是熱潮紅,突然身體感覺一股躁熱往臉部、頸部或胸部衝,幾秒鐘就消退,伴隨著有心悸、盜汗;皮膚及陰道、尿道表皮萎縮;骨質疏鬆等症狀,以上症狀若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應尋求專業合格婦產科醫師的協助及評估是否使用荷爾蒙療法。由於大眾對於荷爾蒙致癌的風險存有疑慮,因此目前荷爾蒙療法的新趨勢逐漸演進成「三低一高」:低劑量、低治療年齡、低風險使用年限、高度個人化。而新型的荷爾蒙藥物也以更多樣的成份及投與方式給予婦女更高度個人化的選擇。周佩宜醫師強調,改善更年期症候群除了選擇適當的荷爾蒙療法外,也應該保持適度的運動及均衡的飲食,多多抒解生活的緊張和壓力,如此便可輕鬆度過更年期、永保心境更年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