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

更年期婦女易骨鬆 主因保骨素作用不足

更年期婦女易骨鬆 主因保骨素作用不足#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今(20)日是世界骨鬆日,根據國健局統計,女性過了50歲之後,骨質疏鬆症罹患率比50歲以前高出4到7倍。為什麼停經後婦女骨鬆罹患率高?骨科醫師說,主要是因為「保骨素(osteoprotegerin, OPG)」不足,才會導致骨質流失狀況加劇。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醫師李光申表示,過去醫界對於骨質疏鬆的關鍵致病機轉一直未能確立,後來終於證實:由於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濃度下降,造成體內成骨細胞分泌保骨素不足,難以抑制蝕骨細胞的生成與作用,因而導致蝕骨速度大於成骨速度,引發骨質疏鬆症。李光申說,據研究,剛停經的婦女每年以3~5%的速度流失骨質,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而未進行治療,容易引起嚴重骨折,若為髖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相當於晚期乳癌死亡率!建議停經後婦女一定要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才能及早治療,控制病症。李光申指出,臨床研究證實:持續使用類保骨素骨鬆針治療,可平衡停經後婦女體內保骨素的作用不足,另外,可降低68%脊椎骨折風險、40%髖骨骨折風險及20%非脊椎骨折風險。他提醒停經後女性,飲食上應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並多從事健走、爬樓梯等運動、多曬太陽,從日常生活中做好骨骼保健。

女性更年期過後 留意「心腹大患」!

女性更年期過後 留意「心腹大患」!#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2007年委託進行之「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0歲以上成人腹部肥胖比率為41%;依年齡層來看,男、女性皆是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且在50歲以後,女性腹部肥胖比率超過五成且高於男性。對此,衛生署指出,當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將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呼籲已經進入更年期之女性更需重視自己腰圍的數值,免除「心腹大患」。該調查追蹤女性五年多後發現,女性整體腹部肥胖比率由33.2%增為44.2%;平均腰圍增加3.4公分,但若再進一步看更年期後女性之腰圍,可以發現50歲以上女性腹部肥胖比率由57.3%增加為62.2%,比同年齡層男性還要高。除了腹部肥胖的問題外,更年期後女性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也不能輕忽!調查顯示,50歲以上女性超過一半以上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問題,而體重過重及肥胖者導致心臟病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1.48倍。依據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顯示,50至64歲的女性只有將近三成執行減重,高達47.5%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顯示50歲以上更年期女性對於體重控制認知有待加強。對此,國民健康局指出,體重過重及肥胖是影響更年期後女性健康之重要因素,且更年期後女性三高之發生率亦高於男性,導致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亦較高,呼籲女性要控制體重,才可避免「傷心」。而昨(18)日舉行的「世界更年期日」,即強調體重過重會提高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癌症病變、骨關節炎與老年失智等各項風險,因此,呼籲更年期後婦女重要的健康管理指標為保持適當體重。

醫訊/女人50更美麗 更年期的飲食與營養

醫訊/女人50更美麗 更年期的飲食與營養#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研究報告,30多歲的白領上班族女人中,30%的人存有隱性更年期。另外,最年輕的更年期女性只有23歲,這是因為不對的生活作息容易提早更年期的報到。有鑑於此,汐止國泰醫院特舉辦101年更年期講座「女人五十更美麗~更年期的飲食與營養」邀請羅悅伶營養師主講,活動採事先報名,報名人數有限,請及早報名,參加對象為更年期婦女及其親友,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女人50更美麗~更年期的飲食與營養時間:101年10月24日(三)下午13:30~16:30地點:汐止國泰醫院(新北汐止區建成路59巷2號)B2 第三會議室洽詢:02-26482121分機5107 婦產科門診

擺脫更年期困擾 把握9招飲食原則

擺脫更年期困擾 把握9招飲食原則#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媽媽正值更年期,身體陸續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多少會有熱潮紅、心悸、盜汗、焦慮、倦怠、失眠、情緒不好,甚至易怒、鬱悶、恐慌等,也因為雌激素的減少或缺乏,骨骼中的鈣容易攜出而引起骨質疏鬆。更年期到底該怎麼吃?基隆市衛生局也指出,更年期婦女的飲食攝取原則與一般人一樣,首先要注意飲食的均衡,每天攝取六大類食物:奶類、蛋豆魚肉類、主食類、蔬菜類、油脂類、水果類。由於不同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多樣化且適量的攝取才能得到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女性更年期飲食原則9招:第一招:攝取適量的蛋白質。第二招:減少高脂肪攝入。第三招:宜清淡飲食。第四招:甜食不宜多吃。第五招: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第六招: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第七招:多食用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第八招: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第九招:忌用刺激性強的食物。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強調,只要注意日常飲食的營養均衡,記住要少油、鹽、糖、咖啡,然後多吃綠色蔬菜、堅果、黃豆類製品,再加上子女多體貼幫忙媽媽落實飲食的原則,就能快樂渡過更年期生活。

醫訊/不怕更年期阻力轉助力座談會

醫訊/不怕更年期阻力轉助力座談會#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人老化後就會進入更年期,會發生卵巢功能衰退、月經停潮等。並引發如臉部潮紅、盜汗、焦慮、失眠等症狀,讓女人不舒服,進而影響家庭、工作等日常生活。有鑑於此,中國醫大附醫院婦產部特地舉辦「不怕更年期 阻力轉助力」座談會,邀請各大醫學中心各科部醫師蒞臨演講,如葉聯舜醫師、曹榮穎中醫師、吳珮如醫師、張明揚醫師,演講主題分別有「更年期到來,該如何減緩衝擊」、「更年期中醫對策」、「更年期後如何防治女性腫瘤的產生(抹片與子宮頸癌預防,超音波與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預防)」、「更年期後性趣盎然」,最後有綜合討論。主辦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名額有限,請儘早預約報名。名稱:不怕更年期 阻力轉助力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下午13:00~17:00地點:中國醫大附醫院癌症中心大樓一樓階梯教室(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洽詢: 04-2205-2121轉2269張小姐或02-2713-5211轉3188邱小姐(Cathy 凱西)

更年期尿失禁問題 可實行凱格爾運動

更年期尿失禁問題 可實行凱格爾運動#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婦女的平均壽命超過80歲,大多數婦女三分之ㄧ的人生時間是在更年期之後度過,尿失禁是更年期婦女的重要健康議題,尿失禁即是不自主漏尿,是因骨盆底肌肉、韌帶支持力降低而引起,一旦腹壓增加,例如大笑、咳嗽或運動時容易發生,是婦女常見之健康問題。雖然尿失禁的發生不會造成嚴重之後遺症或死亡,但往往令人覺得尷尬、難以啟口,不會想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導致影響生活、工作及社交。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除手術矯正及藥物控制之外,婦女可以選擇做骨盆底肌肉運動即凱格爾氏運動,以強化骨盆底肌肉的肌力和支持功能,改善骨盆器官下垂所引起的各種問題,被視為尿失禁第一線且有效的行為療法。如何進行凱格爾運動呢?首先是坐在馬桶上並開始排尿,在排尿中途,收縮繃緊您的骨盆底肌,試著中斷尿流,骨盆底肌就是您在憋住放屁時所使用的提肛肌。凱格爾運動每天做5回練習,每回練習做10次運動,當您已熟悉正確的肌肉收縮時,即使不解尿也可隨時隨地做運動,不論您是坐在辦公桌前、開車、讀書、煮菜或是看電視,均可練習,這個運動是增強女性會陰部肌肉的力量,可以改善或預防尿失禁及滲尿,此運動無法馬上看到效果必須每天練習,持續2至3個月,才會發揮效用。

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落罹三高機率高

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落罹三高機率高#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當中年男性開始出現容易疲勞、心情沮喪甚至幸福感全失的情形,就要當心是睪固酮低落導致的男性更年期,必須盡快就醫治療,以免影響到身心健康。此外,根據耕莘醫院泌尿科主任廖俊厚的最新研究發現,睪固酮低落的患者罹患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的代謝症候群機率,較睪固酮濃度正常的人還要高出許多,若能適時用藥治療,則可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這份研究日前已發表於英國《The Aging Male》期刊上。廖俊厚醫師針對社區237名男性進行研究,透過抽血檢驗,發現其中91名男性血液中睪固酮的濃度低於正常人23%;若讓這些睪固酮低下的男性補充一單位的睪固酮,則可以降低15%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此外,醫師也發現,以代謝症候群的因子(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與總睪固醇濃度比對,每多一項因子,則睪固酮的濃度越趨減少。換言之,當睪固酮濃度越低時,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會更高。廖俊厚醫師指出,睪固酮濃度是男性體內重要的賀爾蒙,其濃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下降速度因人而異,每年約下降1至2%。今年五十六歲的李先生,約三年前開始發現工作容易疲累,同時血壓、血脂和血糖也開始飆高,於是到醫院求診。經醫師檢查發現,李先生體內的睪固酮濃度果然比較低,在醫師指示下補充睪固酮後,生活品質已有顯著提升。廖俊厚醫師表示,國內罹患代謝症候群患者的年齡逐漸下降,提醒本身罹患三高代謝症候群的男性,務必注意體內睪固酮濃度的變化。根據國外研究發現,男性睪固酮濃度低,還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體內的血清發炎指數(serum CRP)也會變高。廖俊厚醫師提醒,男性更年期不容易察覺,民眾可透過「美國聖路易大學老化男人的睪固酮低下症問卷」自我檢測,如符合三項或以上的症狀,應就醫檢查睪固酮濃度,若低於12(nmol/L)或346(ng/dl)即可確定進入男性更年期。圖:耕莘醫院泌尿科主任廖俊厚解釋睪固酮低落與男性更年期的關聯性。(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更年期年輕化趨勢 注意調整飲食作息

更年期年輕化趨勢 注意調整飲食作息#更年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更年期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女性大部份更年期從約45至55歲之間開始,甚至有少數女性35歲就開始進入更年期,這是因為高壓力環境所導致的賀爾蒙改變,因此所有女性們不得不重視這段人生的蛻變期。 在這段期間,由於卵巢功能的衰退,導致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減少,使得有些婦女的月經週期開始不規則,以及出現身心方面的不適症狀,如:熱潮紅、盜汗、記憶力衰退、失眠、全身酸痛等現象,因而影響了社交的生活、對自己的感覺及工作上的表現。每日需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獲取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 健康。 平常也應多攝取黃豆及黃豆製品,因黃豆中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在體內的作用類似女性賀爾蒙,能有效的舒緩更年期女性的不適感及預防骨質的流失。每天也應攝取足夠量的蔬菜及水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包心菜、高麗菜等,其中所含之 Indole-3-Carbinol 能幫助體內雌激素代謝,以減少婦科疾病的發生率。多攝取含鈣之食物,如:奶製品、大骨湯、小魚乾、吻仔魚等,不但可補充鈣質,並可穩定情緒、幫助睡眠。 日常生活中應多至戶外運動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每次30分鐘及心跳達到130下運動原則,可促使體內合成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有效預防骨質疏鬆。若婦女朋友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嚴重,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擔,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搭配荷爾蒙療法以減緩不舒服之狀況,重拾自信光采,擁抱快樂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