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33分鐘1人得這癌!體重減輕要當心

33分鐘1人得這癌!體重減輕要當心#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0歲的王奶奶,4年前因血便及腹痛就醫,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手術切除腫瘤後不到1年復發,且已轉移至肺臟及肝臟。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梁金銅醫師表示,此患者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及肺臟,進行針劑標靶及化療治療肺腫瘤,仍無法遏止癌細胞的擴散,評估後建議患者服用口服標靶藥物,服用藥物至今已24個月,遠超於臨床試驗中患者平均存活期的6.4個月。大腸癌仍9度蟬聯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台灣罹癌人數創新高,大腸癌仍9度蟬聯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3年共有15,764人確診,為所有發生癌症人數的15%。報告同時也說明,大腸癌透過篩檢可找出「癌前病變」,並能經由簡單治療防止其轉變成癌,呼籲民眾務必要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與觀念,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期。癌細胞侵犯不同部位產生症狀不同梁金銅醫師進一步說明,第一期通常不會有症狀;第二期指癌細胞已侵犯至腸壁,但尚無淋巴腺擴散;第三期為癌細胞已經由淋巴腺擴散;第四期則是癌細胞已遠處轉移,較常見為肺臟、肝臟、骨骼等。大腸癌的症狀,則與癌細胞發生位置有關,若位於右側大腸,例如升結腸等,容易會有慢性貧血、體力變差、體重減輕等症狀;若癌細胞侵犯至左邊大腸,例如乙狀結腸、直腸等,則會有腹痛、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口服標靶」能選擇性消滅癌細胞患者在長期治療後,對針劑標靶合併化療藥物可能逐漸產生抗藥性,治療成效打折扣。因此,口服標靶藥物的接軌治療,對晚期針劑標靶治療無效的患者,多了一個治療上的選擇,標靶治療能夠選擇性的消滅癌細胞,並阻止其生長失控,對於正常細胞的受損較小,為腸癌晚期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梁金銅醫師最後強調,大腸癌蟬聯發生率首位的原因,與人口老化、篩檢普及生活習慣西化有關。民眾平時應少吃紅肉、過度烹調的食物,多運動,平時也應養成觀察糞便的習慣,最重要的是中老年人族群務必要定期篩檢,已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的。 

95歲嬤腹痛吐血 10公分腫瘤破裂害的!

95歲嬤腹痛吐血 10公分腫瘤破裂害的!#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齡95歲的劉姓阿嬤因反覆的胸、腹痛並伴隨著劇烈嘔吐及吐血狀況,由家人帶往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發現大於10公分的巨大腹主動脈瘤破裂合併血胸與後腹腔出血,返家後的劉阿嬤症狀仍不見舒緩,家屬決定接受讓阿嬤主動脈支架手術治療,目前劉阿嬤狀況已經穩定。動脈各處都有可能因為失去彈性形成動脈瘤員林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映澄醫師表示,劉姓阿嬤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大於10公分)破裂合併血胸與後腹腔出血。一般來說,隨著年紀的增長,血管會漸漸的失去彈性並出現鈣化,動脈各處都有可能因為失去彈性後血管弱化而形成動脈瘤,而老化所造成的鈣化則可能因為血管脆化而破裂。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N Engl J Med 371;22 nejm.org november 27, 2014)在2014年所出版的臨床練習指引指出,大於5.5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年破裂的機率大於10%,大於7.0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年破裂機率更高達32.5%,而腹主動脈瘤破裂後所造成的死亡率更高達85-90%。然而絕大多數的腹主動脈瘤是沒有任何症狀、無聲無息的,一旦因為破裂出現臨床症狀,往往患者會來不及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稱腹主動脈瘤為「沉默殺手」一點都不為過。身上幾乎沒有傷口 可大幅縮短恢復期陳映澄醫師指出,只要在鼠蹊部打開2公分的傷口,便可完成主動脈支架置放。此外,患者亦可以選擇微創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患者只要以穿刺方式,搭配術後使用血管閉合器,患者身上幾乎沒有任何傷口,更可以大幅縮短患者手術後的恢復期。因此患者免去傳統的開腹做主動脈修補手術,進而大幅縮短患者手術後的恢復期,而在年紀較大的患者中,更是ㄧ大福音。 

單側腹部悶痛 恐為子宮外孕

單側腹部悶痛 恐為子宮外孕#腹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外孕有可能造成大出血,嚴重時會有致死之虞!曾經有一位子宮外孕女子,因為腹痛去婦產科就醫,醫師卻沒有診斷出該女子為子宮外孕;這名女子返家後,竟昏倒被送醫後不治身亡。到底子宮外孕該如何確診?又該如何治療呢?超音波檢查胚胎是否在子宮內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沈國壽表示,子宮外孕的原因不明,主要是婦女懷孕時胚胎跑到輸卵管,沒有在子宮裡面,由於子宮外孕容易破裂引起大出血;所以,只要有懷孕都會照超音波檢查,如果胚胎沒有在子宮內,就會懷疑是子宮外孕,必須要進一步抽血檢驗來判斷。若子宮外孕 則驗尿的beta-hCG上升會低於66%通常婦女月經沒來,就會先驗尿確認是否懷孕。沈國壽主任指出,婦女懷孕時的乙型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beta-hCG)會大量上升,在尿液測試時是呈陽性反應;受精卵受精6週左右時,若是正常懷孕,beta-hCG在48小時內會上升66%以上,若低於66%,則要懷疑是流產或子宮外孕。還須抽血檢測懷孕荷爾蒙濃度beta-hCG而子宮外孕時除了驗尿可看出一些端倪之外;沈國壽主任強調,若是超音波檢查子宮內沒有胚胎,會再抽血檢測懷孕荷爾蒙濃度beta-hCG,並且要抽血檢驗兩次來確認,一般懷孕濃度會倍數增加,如果沒有上升,就要懷疑是子宮外孕。可用藥物終止妊娠或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外孕還會有單側腹部悶痛,以及陰道出血症狀;沈國壽主任進一步指出,胚胎小於3公分的子宮外孕,可以用藥物胺基甲基葉酸(MethotrexateMTX)治療,是利用藥物停止妊娠組織的成長,並使其慢慢被身體吸收,且要持續追蹤;目前則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可用腹腔鏡從肚臍附近開2公分小洞,再將異常胚胎切除,由於輸卵管有兩條,切除一條,還有一條可再懷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蠔」可怕!腹痛噁心蟲蟲危機

「蠔」可怕!腹痛噁心蟲蟲危機#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8歲男子日前與朋友聚會享用烤生蠔,回家後開始感到噁心,之後竟吐出5隻還在蠕動、0.5公分左右的小蟲,送驗後為證實為一種海洋蠕蟲。醫師研判應是患者用餐時不慎吃到寄生蟲所致,給予驅蟲藥治療後症狀改善,當日便返家休息。烤生蠔的外殼可能潛藏細菌、微生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羅清池表示,患者當日吃完烤生蠔後,夜裡覺得腹部不適還被隨噁心感,嘔吐後發現竟有活體小蟲蠕動著。羅清池醫師經由胃鏡檢查發現患者腸胃已有發炎現象。羅醫師指出,蟲體大小約有0.5公分,,據患者說法是吃了烤生蠔,因此恐為外殼上潛藏的細菌或微生物沾附到生蠔肉上所致。將蠔肉加鹽用水浸泡、淋上檸檬汁可抗病海洋蠕蟲經常附著在牡蠣殼的外表面,加上蠔的生態圈容易有有很多其他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依附在內外側,即便清洗程序完整,也不能百分百確定是否絕對無蟲。保險的方式是將開殼的蠔肉再次用水浸泡並加入一些鹽巴,或者是吃之前淋上一些檸檬汁,就能將不速之客驅除。但其實就如水果蔬菜也會常見的菜蟲、果蟲,只要沒有腐壞、變色或味道有異,民眾不必過於驚慌。山泉水沒消毒 可能將寄生蟲吃下肚羅清池醫師表示,若吃到沾染不潔病菌食物,輕則引起腹痛腹瀉,重則可能導致黏膜感染或吸收不良症候群。臨床上也時有所聞因不潔飲食造成的寄生蟲案例,比如有些民眾認為山泉水清涼甘甜,事實上未經煮沸過反而會將致病菌與寄生蟲等等喝下肚。醫師建議,不論海鮮或肉類,最好還是熟食為佳,若要吃生鮮食品,淺嚐即止勿過量,人和抵抗力與腸胃較弱的人更應盡量避免。 

3好習慣 讓你「腸」處過人

3好習慣 讓你「腸」處過人#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胃不順、便秘、腹脹,你也是「腹愁者」嗎?工作壓力大導致腸胃負擔時有所聞,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勞工的腸胃狀況呈現「M型化」現象。全台90.8%上班族表示腸胃不順暢,更進一步發現便秘、腹脹、腹痛、腹瀉等問題的「腹愁者4大職業」。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腸胃3好習慣」,降低M型化腸胃問題,別讓健康蒙上陰影!腸胃問題M型化 職員易便秘、主管多腸瘜台灣癌症基金會近期針對25-59歲上班族調查,發現腸胃問題M型化趨勢。在2,550位受訪上班族中,主管階級者發現瘜肉率高達12.85%,職員則為3.97%。而反映腸胃不順暢問題者中,職員反映此問題者高達91.6%,其中便祕問題差異最為明顯,有44.8%表示有便秘問題,高於主管職者的34%。職級越高、飲食不固定 有逐漸上升趨勢探究原因進一步發現,腸胃不適上班族,1周用餐時間不固定達3天以上者達40.5%,腸胃健康者表示有飲食不固定習慣者僅為29.8%。同樣差異也發生於宵夜習慣中,腸胃不適上班族,一周宵夜習慣達3天以上者為31.36%,比例高於腸胃健康上班族的19.14%。在職級差異上,也可看出職級越高者,飲食不固定與宵夜習慣比例有逐漸上升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醫師強調,腸胃該休息的時間則繼續讓腸胃加班,長久下來都有可能影響諸如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的產生。尤其大腸瘜肉好發年齡有下降至50歲以下趨勢,因此提醒上班族須重視腸胃問題M型化的可能影響。 台灣癌症基金會再次呼籲,一起響應「腸胃3好習慣」,分別是:1) 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並提高蔬果攝取量。2) 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3) 飲食清淡,少油膩/飲食烹調減少高油與重口味的調味習慣,減少腸胃負擔。尤其過油、過重的調味,也會影響菌相平衡,讓腸胃負擔加重。

腹痛頭暈 3成恐為心臟病!

腹痛頭暈 3成恐為心臟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日前開車時忽然感到胸痛又喘,到院後呼吸衰竭,經醫師診斷為「嚴重心肌梗塞合併肺水腫」,進行心導管治療後,李先生症狀也獲得明顯改善、恢復原有生活品質,且定期回心臟科進行追蹤。急性心肌梗塞未及時搶救 死亡率逾8成新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偉愷指出,心臟疾病長年高居全國10大死因第2名,李偉愷主任表示,家族有冠心症病史、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生活壓力、缺乏運動及服用避孕藥等皆為高危險族群。冠狀動脈心臟病 (或稱冠心症)是冠狀動脈血栓,進一步引發心肌缺氧的症狀,會出現無症狀性缺氧,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到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和猝死等症狀。其中心肌梗塞後果最嚴重,急性心肌梗塞如未及時搶救,死亡率最高恐達8成以上。出現胸口痛、重物壓迫、緊繃感時,建議可以休息或利用舌下含片緩解。不典型症狀 包含無力、肚子痛、頭暈另外,3~4成患者會出現不典型症狀,包含全身無力、肚子痛、頭暈等,民眾出現「持續胸痛超過20分鐘,出現典型症狀」或「心電圖出現心肌缺血變化」或「心肌酵素上升」,2個以上症狀者,應把握黃金時間,及早就醫,由專業的醫師提供診斷與治療服務,為心臟治療提供最大的保障。李主任叮嚀,每日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並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如遇不適請及早就醫。急診可提供快速診斷與治療,透過儀器偵測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提供民眾最完全的照顧。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懷孕耗體力,不僅走一小段路就累,到了懷孕後期,也容易有明顯嗜睡傾向,然而孕婦嗜睡竟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徵兆?醫師提醒,輕微的妊娠糖尿病不會有特別的症狀,但長期血糖偏高,卻會對母親及胎兒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新生兒黃胆及胎死腹中等問題。血壓只有30/20 mmHg 胎兒沒有心跳一名33歲的孕婦在懷孕36週時有輕微感冒,病人顯得嗜睡,起床後也有喘、頭暈等症狀。待產過程中,病人喘的情形加劇,開始意識不清,送至急診室時,病人血壓只有30/20 mmHg,腹中胎兒沒有心跳。抽血檢驗發現病人的血糖值高達753 mg/d,有嚴重的酸中毒情形,血中的酮體也偏高,為典型的糖尿病合併酮酸中毒。發生率約2~7% 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奇美醫學中心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尚育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在懷孕過程中,胎盤產生的荷爾蒙,會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某些人因體質因素便會發展成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約2~7%左右,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如果孕婦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的家族史、年齡大於35歲、肥胖或有吸菸者,特別容易有妊娠糖尿病。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當確定有妊娠糖尿病後,準媽媽即要在不影響胎兒的情況之下做飲食控制。少量多餐,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如全穀類、五穀根莖類,水果也要適量,一天分量不宜超過2分(2個拳頭大小);少甜食,配合飯後適當的運動,病人需自我居家測量血糖,目標為空腹血糖小於95mg/dl,三餐飯後一小時血糖值小於140mg/dl,2小時血糖小於120mg/dL。生產完約4到12週 應檢查血糖是否正常李尚育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生產後就會緩解,如果有哺乳,對血糖回復正常會更有幫助,但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之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建議在生產完後的4到12週進行血糖檢查,並且持續調整作息、注意飲食及規則運動,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腹痛噁心 膽固醇飆破20倍!

腹痛噁心 膽固醇飆破20倍!#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46歲女性因腹痛難耐反覆到急診就醫,血液檢查發現三酸甘油脂高達正常值的20倍,原來這名患者罹患家族性高血脂症,因血脂代謝引發急性胰臟炎,患者說發作當下甚至感到比生小孩還痛,且當下甚麼都不能做,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醫師採取血漿置換術,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油炸、高澱粉食物、糖都是導致疾病的主因衛服部桃園醫院急診室護理師童姿鈞表示,三酸甘油酯除了是人體內的一種脂肪,也存在許多食物中,如油炸類食物、高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麵包、麵食等,酒也會會催化三酸甘油脂變成脂肪儲存於體內,作為備份能量,當運動不足時會成為皮下脂肪,導致肥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另外,容易被忽視的糖也是導致疾病的主因,過於精緻的甜點、甜膩的水果等,血糖突然升高,來不及分解就有可轉換為三酸甘油脂。一般而言三酸甘油脂小於200mg/dl為正常,200-400mg/dl則為輕度偏高,400-1000mg/dl為偏高,而1000mg/dl以上則為極度偏高。當超過500mg/dl,就會引發胰臟炎,此時會先給予藥物控制,禁食,若無明顯改善會採取血漿置換術。腹痛、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胰臟是消化器官,主要分解蛋白質、脂肪及醣類,當三酸甘油脂過高會使血液濃稠,胰臟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容易流到小腸內,而逆流造成胰臟發炎,而胰臟若受損不會自行修復,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受損時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而延誤治療。要降低三酸甘油脂、維持身體正常機能,除了藥物治療,對患者來說,調整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是降低三酸甘油脂濃度、維持心血管健康重要關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