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骨盆脫垂 婦女留心子宮掉落!

骨盆脫垂 婦女留心子宮掉落!#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骨盆脫垂為更年期女性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大約有一半的女性,在50歲過後,會有某種程度的骨盆脫垂,更年期女性發生骨盆脫垂的盛行率約為30~76%,而且隨著年紀增長,發生率也會愈來愈高,除了開刀治療,也可以使用陰道托進行保守性的治療。腹痛、腰痠、頻尿、漏尿一般來說,骨盆脫垂早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但是當脫垂越來越嚴重之後,個案會產生下腹重墜感,進而有腹痛或腰酸背痛的症狀,再更嚴重時,膀胱,子宮或直腸都有可能掉出陰道,甚至產生像坐在球上的感覺,還有可能有頻尿及漏尿的問題,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膀胱脫垂 陰道口有異物感76歲,曾因尿失禁接受手術的游女士,後來因為膀胱陰道脫垂,常有東西掉下來及陰道口有異物的感覺,游女士表示,就醫時醫師建議要進行手術,但因不想開刀,所以一再推遲,造成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常因下垂而感到全身不舒服,醫師建議可用陰道托來進行保守性治療。陰道托 提升生活品質陰道托為一方形物體,每天起床時將陰道托塞入陰道,可以托住子宮及陰道,不會有異物掉落的感覺,晚上就寢前將陰道托取出,這樣在白天活動時,就不會因為膀胱脫垂,而造成不舒適的感覺,經由這樣的保守療法,生活品質大幅提昇。托住子宮 減少尿失禁在脫垂症狀還沒有這麼嚴重的時候,在門診就可以利用「生理回饋治療」、「電刺激」或「磁波椅」促進個案骨盆肌肉的收縮,使得鬆弛的骨盆肌肉能夠托住子宮及陰道,就不會造成骨盆脫垂或尿失禁的症狀,如果下腹有東西往下掉的感覺,或陰道口有摸到東西,建議檢查是否有骨盆鬆弛情形,早期發現,就能進而接受適合的保守療法。

妙齡女子腹痛 驚見6公分囊腫

妙齡女子腹痛 驚見6公分囊腫#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有一26歲陳姓女子,與男友參加朋友喜宴後,發生右下腹劇烈抽痛,心悸冒冷汗,晚上11點由男友陪同到急診室看診,經由衛福部臺南醫院婦產科醫師蔡永隆,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一圓形卵巢囊腫約6公分、外觀平滑,內部密度均勻,在骨盆左側,且有液體積在子宮後面直腸前面,即所謂子宮直腸陷凹處。保護輸卵管完整 保存生育機會緊急住院後,以腹腔鏡手術,先以夾住並解開已扭轉之囊腫,再做一小缺口用真空吸引抽出約300c.c內容物,再以切除大部分之黃體囊腫,並保留左側尚有功能之部分卵巢,同時謹慎保護左側輸卵管之完整,以2000c.c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避免粘連,以使將來生育機會,得以儘量保存。排卵後月經前 避免劇烈運動通常女性在排卵日前濾泡會長到最大,排卵日後則黃體形成到月經來潮前應避免太劇烈運動,包括打球、游泳、跳舞及呼拉圈等,以免卵巢囊腫扭轉,甚至破裂大出血之情形發生,若有吃排卵藥準備懷孕者更要特別小心。頭暈、心悸 可摸到明顯腫塊卵巢囊腫扭轉破裂出血,為婦科急症之一,指供應卵巢的血管產生了扭曲,是卵巢缺血,導致壞死破裂,多好發於劇烈活動時,比如妊娠早期或產後,因刺激腹膜會感到尖銳的疼痛,徵象為頭暈、心悸、冒汗、可摸到明顯腫塊。診斷可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幫助診斷,可採取腹腔鏡手術移除扭轉的卵巢囊腫,吸引抽出積血後,以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避免粘連,腹腔鏡手術之優點不但可救命,而且可避免腹部有刀疤。

腹痛纏身10年 原是閉孔疝氣

腹痛纏身10年 原是閉孔疝氣#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八旬婦人不明腹痛超過十五年,最近感到噁心、嘔吐、腹部脹痛,連呼吸都困難,四處求醫檢查結果卻都是「正常」,直到醫院經電腦斷層發現她罹患疝氣中罕見的「閉孔疝氣」,醫師藉腹腔鏡手術修補兩側缺損閉孔,解決婆婆宿疾。 所謂「疝氣」是指在腹腔內的器官跑到腹壁的缺口,腹壁哪裡有缺損就會往哪裡跑,最常見的疝氣是小腸掉進腹股溝,就是一般人的認知的「脫腸」(即鼠蹊部或腹股溝疝氣),而肚臍或是曾經開過刀的地方也可能形成缺口,導致腹內器官膨出,這些也都通稱為疝氣。發生率是疝氣的百分之0.05到1.4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林金瑤表示,「閉孔疝氣」是疝氣中罕見的一種,發生率是所有疝氣的百分之0.05到1.4,常造成腸阻塞,又因為並沒有特殊病徵與症狀表現,術前診斷十分困難,只有兩成患者能由觸診發現。好發族群是年老瘦弱經產婦女「閉孔」位於骨盆腔底部兩側,閉孔管外側與上方是恥骨,離腹股溝很近,文獻報告顯示,閉孔疝氣好發族群是年老瘦弱的經產婦女,八十二歲的蔡婆婆就十分瘦弱,體重不到四十公斤,男女比例一比六,是因女性骨盆腔天生較寬且傾斜,以致女性閉孔橫徑也比男性大。閉孔管位於骨盆腔的開口,除閉孔神經及血管外的空隙都由脂肪組織填塞,瘦弱老人脂肪組織變少,閉孔神經及血管外的空隙變大,生過小孩的婦人腹內壓增加、腹膜鬆弛,形成機率增高,使閉孔疝氣成為專屬瘦弱老婦人的疝氣。 

少女腹痛不止 竟是卵巢畸胎瘤

少女腹痛不止 竟是卵巢畸胎瘤#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十五歲女學生,因為持續腹痛送急診,間歇性左下腹痛數天,當天晚上症狀加劇才就醫,左下腹有明顯壓痛及反彈痛,急診醫師經超音波初步診斷為卵巢腫瘤,醫師診察後,懷疑少女為左側卵巢約十乘八公分大之腫瘤合併扭轉,與家屬說明討論後,緊急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順利切除腫瘤並保留卵巢維持生育功能。苗栗醫院婦產科醫師李悅源表示,卵巢畸胎瘤約佔所有卵巢腫瘤的十分之一強,常發生在20歲至40歲之間的女性身上,也是20歲以下女性最常見的良性卵巢腫瘤,雖然超音波是很好的診斷工具,但是腫瘤初發生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所以不容易及早發現,患者經常都是出現併發症才就醫。好發於青春期到20幾歲的年輕女性畸胎瘤是屬於生殖細胞瘤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卵子分化異常所造成的胚胎發育問題,且畸胎瘤中含有皮脂腺、皮膚、頭髮等,甚至少部分會鈣化,包括骨頭、牙齒,所以,就腫瘤外觀上來說,就如同人一樣,好發於青春期到20幾歲以及停經前後的女性,其中又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但與性行為、懷孕等因素無關,此外,民眾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例如:肚子脹或悶、頻尿、腰酸等。卵巢畸胎瘤最常出現的合併症,依序為扭轉、破裂及感染,出現惡性細胞病變的機率約只有百分之一,雖然依據文獻統計,卵巢畸胎瘤發生扭轉的機率不到十分之一,但是一旦懷疑扭轉,就應視為急症,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腫瘤切除時則要儘量保守,以維持年輕患者將來的生育能力。 

孕婦吃麻辣鍋 引發急性胰臟炎危急母嬰

孕婦吃麻辣鍋 引發急性胰臟炎危急母嬰#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孕婦莫名腹痛別輕忽,當心潛藏危機!一名懷28週雙胞胎的孕婦,因天冷嘴饞吃麻辣鍋,隔天卻嚴重上腹痛,經診斷為高血脂引發急性胰臟炎,緊急從產檢醫院轉至萬芳醫院急診室,最後在萬芳醫院婦產科、消化內科與內科加護病房團隊合力下,成功保住媽媽與寶寶的性命。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樂明說明,懷孕造成急性胰臟炎發生率約一萬分之一,最常見為膽結石所致,其次是高血脂;雖然罕見,但危險性高,稍有不慎就危及母嬰生命。而個案在病發清晨抵達急診室,經會診內科照超音波發現胰臟頭已積水,嚴重發炎;但礙於懷孕,許多藥物與放射高階儀器皆不能使用,只能在加護病房給予正壓氧提高血氧濃度。醫師快手救三命 高血脂、膽結石易誘發到次日凌晨,眼見病人越來越喘,醫療團隊不得已照了X光,肺部已大淹水,強烈建議立即剖腹產。然而,家屬關於是否剖腹始終擺不平,醫師說:「再拖下去就是三條命!」,才終於獲得共識。進入開刀房後,因胰臟分泌大量酵素,王樂明醫師劃開病人腹腔,湧出大量白黃色、如膿的液體且合併前置胎盤的情形,經過一番奮戰,終於接連抓住了兩個各800克左右的小寶寶。因此,醫師提醒,有高血脂家族遺傳的產婦需特別注意血脂情形,配合醫師治療與定期檢測,調整飲食,以免誘發急性膽囊炎。膽結石也是急性膽囊炎的原因之一,若產婦有膽結石沒有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膽囊炎,因此提醒民眾定期健檢,配合醫師建議做懷孕計畫。

尾牙吃完腹劇痛、嘔吐 竟是膽囊長結石

尾牙吃完腹劇痛、嘔吐 竟是膽囊長結石#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5歲張太太長期飯後出現胃痛情形,平時自行服藥後即有改善。但昨晚參加尾牙後,突然上腹部劇痛,伴有噁心、嘔吐、發燒及後背痛,前往醫院急診求助。經檢查發現,為膽囊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結石卡在膽囊出口-膽囊管,導致膽囊十分腫脹,立即進行緊急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飯後疼痛是警訊!嚴重恐膽囊破裂膽囊結石特徵為飯後疼痛,尤其是飽餐高油脂美食後,發痛位置多為正中腹部、右背側肩胛骨旁及右上腹部,多數病人常誤以為是胃痛,疼痛原因為結石卡在膽囊管,若持續疼痛超過4小時以上,則可能已進展至急性膽囊炎階段,若嚴重發作卻未就醫治療,則可能因為膽囊內壓力過大或細菌感染造成膽囊破裂,千萬不可輕忽。大同醫院肝膽胰外科蘇文隆醫師表示,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目前已成為處理膽囊疾患之標準手術,只需要在肚臍下方劃個傷口即可,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較,傷口大小與數目減少,有助降低傷口感染機會。喜好高醣、高油食物 易養出結石多數病人擔心膽囊切除後,其他身體相關功能是否能正常運作?蘇文隆說,事實上切除膽囊並不會影響肝功能,也不會沒有膽汁。唯一需特別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在失去膽囊儲存、濃縮膽汁功能後,油膩飲食較不易消化,故膽囊切除後,短期約一至兩週內盡量避免油炸食物。而蘇文隆也提醒,日常飲食習慣中,應避免食用高醣類、高油脂類食物,以免使得膽汁中膽固醇、卵磷脂、膽汁酸成分分配不均,較易有結石結晶析出。

男長期腹痛 竟是黑色素癌搞鬼

男長期腹痛 竟是黑色素癌搞鬼#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正值壯年的陳先生,長期有腹痛、便秘的問題,就醫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竟是惡性黑色素癌搞鬼。醫師表示,黑色素癌的特性即是惡性度高、進展快、確診易延遲,由於人體只要細胞有黑色素之處就有可能病變,不只手掌腳底等皮膚表面,臨床上亦不乏腸道黑色素癌,或因眼花就診才發現眼球黑色素癌、因長期鼻塞才確診鼻腔黑色素癌的案例。確診易延遲 發現時常已遠端轉移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劉俊煌醫師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約250位惡性黑色素癌患者,多數人確診時,癌細胞已遠端轉移,由於化療效果不佳,導致病情進展快速且預後差。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文震醫師指出,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是透過藥物本身直接毒殺或抑制癌細胞,而目前有新的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是國內第一個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核准用於無法切除或已出現轉移的患者,經標準治療無效的晚期黑色素癌後線治療。作用是直接喚醒人體的免疫系統,使T細胞可以辨識癌細胞,並加以殲滅,此創新作用機轉,讓陷入無藥可用困境的末期癌患,終於有新的治療選擇。化療存活期短、副作用多 新藥解套他進一步指出,黑色素癌一旦轉移,過去只能用傳統化療,平均存活期僅6到9個月,五年存活率低於1%,且副作用太大;近幾年雖有標靶療法,平均存活期也只有12到13個月,存活依舊不理想。因此,長期存活對轉移性黑色素癌患者來說,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項臨床研究指出,針對540名晚期黑色素癌患進行追蹤治療,使用Pembrolizumab免疫療法者,21%腫瘤出現縮小,反觀化療組卻僅有4%,前者高達後者的5倍。免疫抗癌藥延長存活期 健保未給付張文震醫師表示,這類新一代的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可提高腫瘤反應率並提供長期存活機率,和傳統化療相比耐受性較佳、副作用明顯較小,常見副作用主要有皮膚騷癢、紅疹、疲倦等,但仍需注意免疫相關副作用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包括肺炎、結腸炎、肝炎、腦下垂體炎等。目前台灣健保給付仍在申請中。

10歲童腹痛就醫 血糖機破表驗出糖尿病

10歲童腹痛就醫 血糖機破表驗出糖尿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歲的黃小弟因為腹痛就醫,本以為腸胃炎,但醫師仔細了解飲食習慣,發現小弟弟常常口渴也頻尿,進一步檢測血糖機竟破表,測不出血糖值,抽血發現血糖已經高達809mg/dl,罹患糖尿病。家長說黃小弟連日來喊肚子痛,急診醫師進一步詢問病史,媽媽說他最近頻尿,不斷喝水還是口渴,警覺狀況不單純,檢查才發現小弟弟血糖極高,經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判斷糖尿病關鍵第一步:有無喝多尿多豐原醫院小兒科馬志豪醫師表示,喝多尿多是第一型糖尿病典型的症狀,將近一半的糖尿病童被診斷出來的時候,血糖太高已經發生酮酸中毒,有腹痛嘔吐等急性症狀,但是經常被忽略,只當成腸胃炎問題。他也說常見的病發症狀有先後順序,先出現多喝、多尿、疲倦;接著會有吃多、倦怠、夜尿甚至尿床,如果進入酮酸中毒階段就會脫水、呼吸喘、以及腹痛、嘔吐、體重下降等。而個案出現喝多、尿多的情況,推測高血糖狀況已經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及早發現,接著就會因為血糖持續飆高,發生酮酸中毒。控制血糖、注射胰島素為首要第一型糖尿病是因為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需要注射胰島素補充,患者胰臟胰島細胞慢慢被破壞,隨著身體的發育進展漸漸退化,常常在10歲左右的年紀出現症狀。而個案小小年紀罹患糖尿病,媽媽很難接受,醫療團隊在小弟弟住院期間,深化整合照顧,提供衛教資訊,讓家長了解控制好血糖,注意營養和運動,黃小弟也可和其他同學一樣,有正常的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