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懷孕前 葉酸攝取不可少!

懷孕前 葉酸攝取不可少!#懷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希望各位女性,務必在懷孕前就開始積極攝取的東西是「葉酸」。葉酸屬於維生素B群,是胎兒神經管閉鎖不全(腦部或脊椎沒有完全形成的狀態)、細胞分裂所需的必要成分。目前已知攝取葉酸可以降低寶寶罹患唇顎裂等先天疾病的風險機率。2000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當時)曾呼籲所有有可能會懷孕的女性朋友充分攝取葉酸,2002年並特地寫在孕婦健康手冊提醒婦女。含有較多葉酸成分的有毛豆、缟綱麻、芥菜、茼蒿因此,如果近期計畫想要懷孕,請務必特意多多攝取葉酸。食品當中含有較多葉酸成分的有毛豆、缟綱麻、芥菜、茼蒿等。其實只要是「葉菜類蔬菜」即可。攝取標準為每400μg(0.4mg)左右,差不多是350g以上的蔬菜。但葉酸容易因加熱而分解,並且會因為水煮而溶解到湯汁內。想大量攝取葉酸 可選擇清蒸料理根據某項研究,大火煮10分鐘,白花椰菜會流失84%,綠花椰菜會流失69%、菠菜則會流失65%的葉酸。大量使用熱水、長時間加熱,也會因為氧化而增加葉酸的流失量。如果是想要大量攝取葉酸,可以選擇清蒸料理。雖然也會因為加熱而有所流失,但是不會溶到湯汁內,所以可以有效率地攝取葉酸。烹煮時間較短的涼拌菜、浸物料理等,攝取效率也很好。其他還有豆類、紅蘿蔔、蛋黃、肝臟、蘆筍、青花椰菜、酪梨、黃綠色蔬菜及水果等。在懷孕前一個月就開始特意攝取懷孕初期特別需要葉酸。等到發現「懷孕了!」通常已經第三、四週,所以等發現懷孕才開始攝取葉酸,已經不太有效果了。如果有計畫想要懷孕,可以在懷孕前一個月就開始特意攝取至懷孕後三個月為止。當然還可以善加利用營養補充食品。每100g雞肝、牛肝當中,分別含有1300μg、1000μg的葉酸,鐵質含量也高,相當推薦給各位孕婦朋友。由於葉酸以外的其他營養也不能偏廢,建議可以積極地攝取營養補充食品。並且遵守營養補充食品的建議攝取量。葉酸為水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的部分會直接被排出體外,但是,如果是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則容易累積在體內。報告指出,特別是大量攝取維生素A,可能會提高胎兒發生畸形的風險。(本文摘自/女醫師給準媽咪的懷孕安產書/世茂出版)

懷孕壓力大 孩子患過動症機率增2倍

懷孕壓力大 孩子患過動症機率增2倍#懷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研究顯示,人類自胚胎時期所有的體驗都將轉化為獨特的腦波模式控制神經系統內關鍵化學元素的含量,它們主要由早年受養育的過程決定,變成電子化學控溫的基準,所有波動都傾向於回到原點。母親在懷孕有壓力 孩子會有攻擊性就像房子中央暖氣或空調系統會根據溫度不同而開啟或關閉,大腦也會依照神經元的放電模式和化學元素含量調節情緒冷暖,大家獨特的恆溫基礎和反應模式都是由幼年經歷設定而成。幾乎從母親受孕的那一刻開始,孩子大腦和其中的化學物質都會受到媽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影響。舉例來說,如果母親在懷孕最後三個月內感到極大的壓力,身體會分泌大量的「戰鬥或逃跑賀爾蒙」──皮質醇,高濃度的激素因此將通過連接的管道傳遞到胎兒體內──當孩子長到九歲,他具有攻擊性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A,一種精神失調症狀,患者通常專注時間極短、活動力過剩)的機率將是普通孩子的兩倍。一到十二月大時奠定自我意識就算是從此非小心照顧,幼時高濃度的皮質醇仍然會使他們患病的風險提高,甚至導致一連串難以處理的後果。受高濃度化學物質影響的孩子可能變得容易煩躁、蹦蹦跳跳靜不下來,或者散佈散漫,而這又會潛移默化影響母親的反應:要是她積極回應孩子,嬰兒體內皮質醇濃度將漸漸下降,在一歲之後慢慢平靜下來。後文將一再見證不同年紀所受的照顧,如何影響成人以後的形象。人類是在一到十二月大時奠定自我意識和自我身分的強度與力量;六個月大到三歲期間,父母所給予的回饋和照顧,影響我們未來在人際關係中的安全感;三歲到六歲時得到的獎勵、懲罰,以及父母傳遞的價值觀。(本文摘自/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找回好情緒的日常練習/時報出版) 

準媽咪放心 懷孕前期可照X光

準媽咪放心 懷孕前期可照X光#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婦產科門診常看到孕婦於懷孕初期不小心作了X光檢查或電腦斷層檢查,因憂心胎兒受到輻射線傷害而要求進行人工流產,對此醫師表示,流產與否,取決於輻射劑量及胚胎發育階段時期有關。胚胎著床前、器官發育前不會受到傷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鄭進和表示,輻射線必須超過安全劑量才會導致胚胎或胎兒的死亡、流產、畸形、神經系統病變以及胎兒生長遲滯等,妊娠1~14天為早期胚胎著床前或器官發育期前,此時期胚胎較不會受到游離輻射線傷害。早期胚胎發育時期,若受到高劑量輻射線影響可能造成胚胎死亡,但如果胎兒沒死亡且繼續發育下去,先天異常發生率與正常胚胎是一樣的,因此,鄭進和醫師建議遵循10日法則,在月經開始第1天算起,10天之內所做的X光檢查,不必擔心懷孕怎麼辦。胎兒發育8~15週 易影響心智發育遲緩鄭進和醫師進一步說明,胚胎發育受到輻射線傷害最敏感時期,為妊娠受孕後22天,輻射劑量高於200毫格雷,才有可能造成胚胎先天性異常的發生,輻射劑量高於250~400毫格雷,會造成胎兒生長遲滯,至於準媽媽所擔心的胎兒心智發育遲緩以及嚴重小腦症,其最易受輻射傷害通常發生時間是在胎兒發育8~15週。鄭進和醫師呼籲,當有醫學正當性必要做X光檢查時,會採用鉛衣作為防護,懷孕婦女不應該因為擔心輻射線檢查會造成胎兒傷害,而拒絕接受必要的診斷性輻射性檢查,基於「輻射防護觀念」,能避免不必要的輻射檢查應盡量避免,以降低受輻射曝露的劑量,如果有替代檢查方式,醫師都會優先考量沒有輻射性傷害的檢查。 

早發性停經 仍有一線「生」機

早發性停經 仍有一線「生」機#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人認為,對於早發性停經患者來說,如果月經停了,就代表再也無法懷孕,事實並非如此!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林禹宏表示,在門診當中,曾遇到早發性停經患者雖然月經沒來,但還是自然懷孕,前後還懷了2胎,這樣的經驗讓他印象深刻。 早發性停經患者 懷孕機率5%-10%林禹宏主任分析,女性40歲以前停經,就稱為「早發性停經」,早發性停經患者中,約40%~50%的女性,卵巢還是有功能,早發性停經患者懷孕機率約5%~10%,患者卵巢功能有機會暫時恢復,這段時間就可能懷孕。 林禹宏主任指出,40歲以前的女性,出現早發性停經比率約1%,每一百人就有一人出現這樣的問題,比率並不低,30歲以前便停經的比率,約千分之一,20歲以前停經比率更低,約萬分之一,事實上,早發性停經這樣的字眼不太精確,應該稱為「卵巢早衰」,較符合實際情況。 低劑量排卵藥 增加受孕機會不過林禹宏主任表示,早發性停經患者雖然可能懷孕,但機率很低,可遇不可求,早發性停經患者若要接受不孕症治療,醫師會先追蹤卵泡情況,若發現還有卵泡生長,會考慮輔助低劑量排卵藥,刺激排卵,可能每次只取到1、2顆卵,集到3、4顆卵,進行冷凍胚胎療程、植入,才有機會提高懷孕機率。 並非所有早發性停經患者都有生育希望,林禹宏主任強調,如果是卵巢開刀、卵巢長腫瘤所造成的早發性停經,幾乎不太可能懷孕,早發性停經患者中,約9成原因不明,除了卵巢開刀、卵巢長腫瘤,曾接受放射線治療或化療的患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卵巢曾受感染的患者,都較容易產生早發性停經問題。 早發性停經患者 多注意心血管、骨骼健康林禹宏主任提醒,早發性停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骨質疏鬆症風險比一般女性來得高,因此更要多注意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預防,國外醫學文獻建議,早發性停經患者若能使用荷爾蒙療法至正常更年期年齡,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風險。 使用荷爾蒙療法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然而有些患者擔心接受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乳癌風險。林禹宏主任表示,國外的確有研究顯示,更年期女性若使用荷爾蒙療法超過5年,可能增加乳癌等疾病風險,但早發性停經患者就不一樣了,有其他研究顯示,早發性停經患者如果使用荷爾蒙療法直到一般女性更年期年齡,乳癌風險不但不會上升,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發生機率,因此對於早發性停經患者來說,接受荷爾蒙療法是利大於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期出血看這 8原因報你知

孕期出血看這 8原因報你知#懷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只要是育齡婦女,陰道出血要先和懷孕問題連結,只有在懷孕初期有出血就需要就醫,懷孕6到12天出血,是受精卵著床植入子宮內膜後所產生的,出血很輕微,可能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天,若懷孕8到12周出血,則可能和子宮外孕或流產有關,下面也彙整了一些原因:1)     子宮外孕 /是指受精卵著床在子宮以外的地方,最常見著床處是輸卵管,子宮外孕若未早期發現,可能會危及生命,發現後應盡早手術治療。2)     葡萄胎妊娠(也稱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這是類似胎兒異常組織生長在子宮內的情況。有可能是癌症。3)     流產 /是指胎兒無法健康存活而導致自發性流產,胎兒組織可能完全或不完全排出子宮外。4)     前置胎盤 /若在懷孕12周以後有陰道出血,可能存在前置胎盤的問題。胎盤長在子宮下段,可能部分或完全覆蓋在子宮頸上方。前置胎盤可能導致嚴重胎盤出血,會危及母親或胎兒生命安全,所以嚴重前置胎盤則需剖腹產,以免造成胎盤出血。所以若先前有剖腹產、子宮開過刀、前胎發生前置胎盤、吸煙婦女須特別注意。5)     早產 /懷孕37週之前,會有少量的血,這是懷孕後期粘液栓掉下所導致的問題。6)     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和子宮壁分離所產生的問題。胎盤早期剝離對母親和嬰兒非常危險的。7)     子宮破裂 /從先前剖腹產疤痕處裂開。需要緊急剖腹產。8)     產後大量出血 /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有胎盤殘留在子宮裡。(本文作者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排卵期壓力大 「孕氣」少4成

排卵期壓力大 「孕氣」少4成#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都知道,壓力太大,很難懷孕,美國一項研究更證實這點,研究進一步發現,女性如果在排卵期承受壓力,懷孕更是困難,美國路易斯威爾大學流行病學與人口健康學系助理教授奇拉‧泰勒表示,女性在排卵期,如果比平常感覺更大壓力,當月成功懷孕機率就會減少40%,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流行病學年刊〉(Annals of Epidemiology)。 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 受孕率下降46%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400名40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都有規律性生活,且都沒有避孕,泰勒指出,這些人只有約1/3積極想懷孕,但所有的人都沒有採用避孕藥、保險套等避孕措施,參與研究女性以天為單位,記錄自己的壓力指數,連續紀錄20個生理週期,或記錄至懷孕,平均來說,每位女性約紀錄8個週期,研究期間,共有139名女性懷孕。 研究顯示,女性在排卵期時,壓力指數每上升一單位,受孕機率就下降46%,一般來說,大約在生理週期第14天進入排卵期,研究人員納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酒精使用情況、性行為頻率等變數,結果也是一樣。 壓力會干擾大腦、卵巢訊號泰勒表示,研究發現,壓力對於胚胎著床並不會產生影響,如果已經懷孕,胚胎通常會在排卵期後6到10天著床,研究雖然發現壓力與懷孕有關聯性,但並沒有證實兩者因果關係,研究作者認為,壓力會干擾大腦、卵巢間的訊號傳遞,並降低排卵機率,這可能是造成難懷孕主因,研究也發現,懷孕女性在生理週期末期會有較大壓力,這可能是因為雌激素、黃體素濃度增加,導致情緒出現起伏變化。 每天運動30分 每周5次可減輕壓力泰勒表示,當荷爾蒙分泌受到干擾,就會影響懷孕成功率,這是身體以天然方式告訴當事人「現在不要有小孩!」另外,每天運動30分鐘,每星期運動5次可以減輕壓力,不過運動太多也會影響受孕機會,建議適度運動即可。(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想要好「孕」到 睡前泡泡腳

想要好「孕」到 睡前泡泡腳#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7歲楊姓女性金融主管,生活緊張忙碌,結婚4年多一直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卻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失敗,也曾於北部看過中醫,但始終「孕氣差」,就醫問診後發現,患者身體緊繃、不易入眠,早上起床嘴巴苦苦的,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問題,總是控制不了情緒。月經來量偏少、痛經、頭痛另一名35歲鄭姓女工程師,結婚2年多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無成功,轉而尋求中醫治療,該患者很投入工作,尤其是靈感一來,總是三餐不正常、憋尿,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多夢,月經來量偏少,痛經,頭痛,發脾氣,乳房脹痛等不適症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臨床上常會遇到西醫檢查都正常,卻一直無法受孕的患者,他們的共同症狀為平日工作壓力大、個性急、肩膀痠緊、有不易入眠、淺眠、多夢等睡眠障礙、久坐少運動、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等,此為「肝氣鬱滯」,情志抑鬱、氣血不和、衝任不能相滋、胞脈不暢,而不能攝精成孕。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出1倍王淑秋醫師指出,2014年「人類生殖醫學期刊」曾以501對夫妻研究發現,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1倍,2016年「流行病學期刊」以400名40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在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1單位,受孕率下降46%。生活步調慢一點 懷孕就能快一點除了運動之外,也可透過穴道舒壓按摩,包含「太沖穴」、「三陰交穴」,醫師除了給予疏肝理氣藥之外,針對個人不同體質給予處方用藥,欲懷孕者每周應至少運動3次,散步或練瑜珈,睡前雙腳也可泡熱水,生活步調慢一點,懷孕就能快一點。

頭暈月經遲 就醫才知懷孕!

頭暈月經遲 就醫才知懷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月墮胎潮」是指暑假期間許多未成年男女偷嚐禁果導致懷孕,開學後紛紛出現至醫院求診墮胎之現象,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指出,這些未成年懷孕的孩子除了缺乏避孕知識之外,也缺乏了懷孕等相關知識,許多未成年少女懷孕、肚皮隆起誤以為變胖,往往都等到頭暈噁心、腸胃不適就醫,才意外驗出懷孕。懷孕出期出血 誤以為是少量月經依據內政部統計104年未滿20歲的懷孕女性總計3,167人,占了全台灣產婦1%,衛福部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鍾文振表示,許多未成年孩子是因為沒有避孕的知識而導致意外懷孕,據了解有些孩子平時經期不穩定,平常不會關心、計算自己的月經週期,有些孩子則是把懷孕初期的出血徵兆,誤以為是比較少量的月經。全程使用保險套 成功率達8至9成常見的避孕方式有安全期避孕法、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使用保險套,其中最方便的避孕法便是全程使用保險套,民眾可至便利商店或藥局購買,其成功率可達8至9成,可以避免精子與卵子相遇,購買方便且無副作用,既可避孕又可預防性傳染疾病,若使用方法正確並搭配其他的避孕方式,可以有效避孕。月經出現延遲 應保有警覺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下降,洪弘昌院長呼籲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應具備正確的兩性觀念與性知識,家長也應多關心子女的狀況,避免在成長過程中便因意外懷孕而中斷求學、付出不必要之代價,醫師並且提醒在性行為之後的月經出現延遲,就應保有警覺,不能排除懷孕的可能,若是未成年者更應盡快尋求相關醫療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