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非老人專利!天天吃鍋 他30不到就患高血壓

非老人專利!天天吃鍋 他30不到就患高血壓#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29歲男性為自己的事業打拼,平常愛吃鍋物來犒賞自己,但最近因經常性的頭痛、暈眩、感到疲勞,以為是工作太累所引起,到醫院做健康檢查,才發現自己的血壓收縮壓已高到188mmHg,血液中的鈣濃度偏低,確定患有高血壓。火鍋湯底鈉含量高 易致血鈣流失台灣人愛吃鍋,火鍋市場高達百億元,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火鍋店業者不斷推陳出新,光湯底就有多種選擇,然而不管怎麼選,其中的鈉含量都過高,當鈉攝取過多時,就會想排尿,血鈣也會跟著流失,造成血管壓力增大,血壓也飆高。上述個案就是因為平時愛吃鍋物,造成血鈣大量流失,加上不愛運動及吃炸物的習慣,才造成年紀輕輕就有高血壓的狀況。醫師建議該患者,除了飲食少油、少鹽外,也要多補充含高鈣牛乳來降低血壓,經治療後血壓有趨於穩定。運動、少油鹽 增加鈣攝取國人在聚會、聚餐常喜歡選擇吃鍋物,且偏愛重口味的湯頭,再搭配醬油、沙茶醬、豆腐乳沾醬等含鈉量高的醬料,加上冬天氣候寒冷,不願出門曬太陽,造成鈣質攝取入不敷出,宋明樺建議民眾可靠「鈣強化方程式」來補足流失的鈣,並攝取一日所需。1) 多「加」鈣/多攝取每份含鈣量有800毫克以上的食物。如小魚乾、黑芝麻、高鈣牛奶。2) 「減」少鈉/少吃重口味的食物。如湯底、火鍋料、沙茶醬、醬油。3) 吸收加「乘」/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3的生成,提高身體對鈣的吸收。4) 「除」寒便利/若冬天太冷,可將高鈣牛奶微波加熱後飲用。而有高血壓的民眾,平時除了要多運動、少鹽、少油的飲食控制外,每日鈣的攝取也要足夠,維持血鈣平衡,以降低高血壓的發生機率。故醫師及營養師呼籲,民眾應強化鈣質攝取的觀念,當心長期「鈣快閃」又攝取不足,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非體力差!老人易疲倦 當心骨髓增生不良症

非體力差!老人易疲倦 當心骨髓增生不良症#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民眾普遍都認為,老年人體力差、睡得不好是正常的。但一位71歲的林先生,平日常覺得容易疲倦、沒精神,原本以為是睡眠不足或體力不好的關係而無多留意,直到就醫經過檢查後,發現林先生有貧血的狀況,並做進一步骨髓檢查確認是罹患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需接受持續性的輸血治療來改善貧血問題。大千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明立醫師表示,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種骨髓造血病變,好發年齡多在65至70歲前後,造成原因為其3種造血細胞(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中,至少有2種細胞發生增生不良的型態變化,通常需接受骨髓檢查,透過觀察血球型態,並配合染色體之分析,才能確立診斷。莫名貧血、疲倦是警訊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的病患在臨床上常會面臨兩個問題:血球偏低造成的疾病、可能會轉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所以恐會出現原因不明的貧血、白血球上升或血小板下降,進而容易有出血、疲倦、臉色蒼白、感染等症狀。 因此,黃明立醫師提醒銀髮族們,平時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如有異常出血、疲倦、體重減輕或查無原因之感染,應盡早至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老人隱形殺手 髖部骨折亞洲之冠!

老人隱形殺手 髖部骨折亞洲之冠!#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台灣的健保資料發現,國人髖骨骨折比率為全華人地區之冠。且65歲以上老人,大約30%曾在一年內跌倒過,而跌倒過的老人,有二分之ㄧ會再跌倒,且老人常會合併多種內科疾病,因此一旦發生髖部骨折,則會造成高死亡率,不可不慎。髖部骨折易失能、併發症多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楊宗頴醫師指出,依健保紀錄,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的死亡率女性約為15%,男性則高達22%。死因跟骨折本身無關,許多病人死亡是因為長期臥床造成併發症所引起,如肺炎、尿道感染、靜脈血栓等。老化使老年人反應遲緩、肌力降低、平衡和步態功能明顯下降,加上骨質疏鬆造成骨量不足,很容易因低能量創傷便造成重大的髖部骨折。而髖部骨折9成是因從自身高度跌倒引起。引發跌倒的因素分為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如地面不平、滑溜積水、光線昏暗等。個人因素則包括運動功能變差、跌倒時保護反應變慢、罹患影響行動功能的疾病,如視力障礙、失智症、服用藥物、中風或帕金森氏症等,都會增加跌倒機會。及早預防骨鬆   減少跌倒造成骨折此外,骨質脆弱,也是決定骨折的重要因素。停經、體重過輕、抽菸、喝酒、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是骨質疏鬆導致髖部骨折的危險因子。平日除小心防範跌倒外,更應該注意保健骨骼和訓練體能,才可減少跌倒造成骨折的危險性。楊宗頴說,醫師會依據病人本身的狀況如年齡、身體狀況,以及骨折後的時間長短與骨折類型來決定治療方式。除了手術風險非常高的病人,髖部骨折病患絕大部份需要儘早開刀以利早期開始活動,避免併發症發生。

老人愛吃藥是青年5倍 當心交互作用

老人愛吃藥是青年5倍 當心交互作用#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時代進步、醫學科技發達,使得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越來越增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的老化、免疫力變差等因素,導致各種疾病紛紛出現,在台灣平均每位老人約罹患1.4種疾病,而用藥則是年輕人的5倍以上,因此,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及副作用的機率也相對的增加許多。服用強心劑、抗凝血藥物 須留意不良反應新營醫院藥劑科簡盟松表示,長者看病時,應先將自己的生理狀況、病史等告知醫師,讓醫師在選擇藥物時有所參考,且使用後若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最好告知醫師或藥師,尤其是使用強心劑、抗凝血劑、抗心律不整藥、降血壓藥、鎮靜安眠藥、類固醇、非類固醇性的止痛消炎藥、口服降血糖藥、抗生素、抗痙攣劑等藥物時,更要小心謹慎。吃藥配茶、咖啡 恐會引起交互作用除此之外,若使用的藥物種類太頻繁時,也要請他人幫忙分類,以防止重覆用藥,造成藥量過重。了解藥物的用途、副作用、注意事項後,最後必須知道的是藥物與食物及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因為常見的茶葉、咖啡、牛奶、酒類等,最容易產生交互作用,所以,民眾在服用藥物時,最好不要與上述的飲料併服,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影響健康。

上年紀漏尿正常?醫:尋求治療者不到2成

上年紀漏尿正常?醫:尋求治療者不到2成#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診所當藥師的小慧無意中發現,60多歲身體健康的婆婆在購買成人紙尿褲,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婆婆一直被「尿失禁」這個問題所擾,原以為是因生產及老化所產生的問題,所以一直消極面對不到醫院去看診治療。尿失禁羞於就診比例高   當心併發症上述狀況不算少見,南投醫院婦產科許峻睿醫師表示,很多人都以為尿失禁是因為生產過後一定會有的症狀,其實不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肥胖、停經及老化,造成的骨盆及尿道肌肉鬆弛,所引起的尿失禁現象。這個問題在每位女性身上都有可能發生,發生的機率很高,但進而求醫治療的患者卻不到2成,大多都是錯誤的觀念,認為一定是生產所致或是羞於看診,很多人是因為尿失禁問題很嚴重以及因為併發症才願意就診。9成女性泌尿問題可改善另許醫生提到,現在醫學發達對於尿失禁的治療方法已經非常進步,可以透過骨盆腔肌肉訓練、藥物治療或微創手術,即可解決9成以上女性泌尿問題,以泌尿懸吊手術為例,手術時間短,且手術傷口小,隔天即可返家休息。醫師也表示,有時疾病並不可怕,然很多患者都是拖到極其嚴重時才肯就醫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很多人都以為尿失禁只是小問題只要勤跑廁所就可以解決,其實這個小問題有時會影響到病患的人際、社交甚至是自信心。鼓勵病患主動尋求醫師治療,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隱形殺手!老人跌倒傷害大 恐增死亡率

隱形殺手!老人跌倒傷害大 恐增死亡率#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衛生福利部國健署年報資料顯示,事故傷害為2012年我國65歲以上高齡者的第十大死因,而跌倒高居事故傷害死因中的第二位,高齡者跌倒後不僅造成生理、心理的傷害,也相對增加健康照護服務的支出,甚至增加死亡之機率。老人跌倒原因除外在環境安全因素外,也包括內在身體因素如:體適能的衰退與下肢功能的退化。減少傷害!防跌健身操   銀髮族動起來因此,為推動高齡友善環境,預防老人跌倒,高雄市衛生局除了發行「居家環境安全檢核表」鼓勵家戶重視居家環境安全,也與高雄醫學大學體育教學中心徐靜輝老師合作,製作15分鐘的「銀髮族防跌健身操」,內容包含小腿伸展訓練、下肢肌力訓練、平衡訓練,透過每日1至2回的執行,能有效提升長者下肢肌耐力,協助長者減低跌倒的風險及應變突發的跌倒事件。因此,衛生局呼籲重視長者防跌的議題,從居家安全的檢視著手,並透過「銀髮族防跌健身操」強化身體健康,讓長輩減少因跌倒帶來的健康損害,有關防跌健身操影片可至衛生局網站點閱。 

老人口腔功能倒退嚕 恐影響營養吸收

老人口腔功能倒退嚕 恐影響營養吸收#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全球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中,根據內政部統計指出,截至103年3月底為止,台南市65歲以上老人佔12.76%,高於全國的12.14%,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健康議題也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老年人牙齒疾患及口腔衛生更是不容忽視。牙周病、齲齒 為牙齒2大無形殺手牙醫師江峪表示,牙周病及齲齒是牙齒2大無形殺手,一旦牙齒鬆動、缺牙後,若不及時填補,除了會影響自信心外,更會影響營養吸收狀況,長久下來身體就會變得虛弱、機能變差,因此,建議民眾應每半年定期接受檢查一次,並且飯後立即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以及使用含氟牙膏、牙齒塗氟或於飲水中加氟,以確保口腔健康。每天10分鐘健口操 可延緩口腔退化速度除了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以及定期檢查外,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過去也曾推動長者健口操,只要每天10分鐘,不僅有助於延緩口腔機能退化速度外,還可加強攝食與吞嚥機能,預防窒息、誤嚥及吸入性肺炎,進而提升生活品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對中老年人牙齒保健的80歲時,至少有20顆牙能正常咀嚼的目標。

讓老人長時間獨處 將加速失智惡化

讓老人長時間獨處 將加速失智惡化#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南市衛生局推動長者體能健康促進班計畫,調查發現長者常抱怨記憶力變差,時常忘記時間及事件,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目前在台灣約每10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在未來的47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38.1人的速度在成長,由此可見失智症議題是不容忽視!早期發現失智症  AD-8量表可篩檢健康促進班成員劉先生回憶起照顧失智症母親的經過,表示初期母親出現怪異行為如:將橘子藏衣櫥、將路邊的桑葉撿回家放在床下,一開始以為母親得了憂鬱症,後來經診斷為失智症開始治療,他並與其他長者及家屬分享,鼓勵家中長者走出家門並多與他們對話,若是讓長者長時間獨處,將會加速失智的惡化。他也表示,失智症宣導對象應更年輕化,讓未來可能為失智症高危險群或可能照顧家中失智症者,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可透過AD-8量表,引導長者自我篩檢,使更多失智病患能早期時獲得治療與幫助,因為及早就醫治療可減緩腦部退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