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

產後的情緒波動 不可忽視

產後的情緒波動 不可忽視#躁鬱症

懷孕生產是婦女生命中非常特殊的經驗,然而在迎接新生命到來時,產後婦女的身心也面臨許多的挑戰,包括體力消耗,角色轉變,荷爾蒙劇烈的變化,照顧嬰兒的責任…等等,此時產婦在諸多身心壓力下可能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此刻若未被重視且有效處理,對產婦及嬰兒的健康都是一大威脅。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   高千雅醫師說明,產後的情緒問題由輕微到嚴重可分為下列三種:(一)產後憂鬱(Postpartum blue)又稱為產婦憂鬱(maternity blue)或嬰兒憂鬱(baby blue),這是相當常見但症狀輕微的短暫憂鬱狀態,約有高達50%~80%的產後婦女會發生此種情緒變化,通常在產後的第二天到第四天開始,持續時間最多不超過兩週。在情緒方面會出現好哭、焦慮、易怒或情緒起伏等變化;生理上則會有失眠、疲倦、食慾下降等症狀,一般可經由家人的情緒支持,提供產婦適當的情緒宣洩及保證,避免因對此現象不了解而過度驚慌。大部分的產婦會漸漸好轉,並不需要藥物治療,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產婦會發展成下述更嚴重的產後情緒障礙。高千雅表示產婦憂鬱較常發生在初產婦、於懷孕末期常有焦慮憂鬱症狀的產婦、過去有經前緊張症的產婦、以及害怕生產和社會適應力較差的產婦。(二)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此病發生的時間比一般的產後憂鬱晚,發生的機率較少,但症狀更多且更嚴重,持續時間也更久。大約有10%~15%的產婦會出現這種類似「重度憂鬱症」的產後憂鬱症,通常在產後的第二週到一個月後症狀才漸漸開始,病程約持續六到九個月。主要的症狀有情緒沮喪、凡事提不起勁、食慾減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及動作遲緩、無助無望感、罪惡感、自覺無價值、常常抱怨身體不適、重複出現自殺的念頭,時常感到無法勝任為人母的責任,有些媽媽會出現想要傷害嬰兒的想法在腦中盤旋揮之不去的,且因著這般的恐懼,在嚴重的案例甚至會出現殺害嬰兒的行為。此種病症屬於中到重度的憂鬱症,若未早期診療,病情將加重且越難治療,造成生活上明顯的功能障礙。所以,除了家人的情緒扶持與妥善安排照顧嬰兒等事宜,使產婦獲得充分休息之外,應積極尋求專業的精神醫療,在藥物與心理治療的併用之下可達到最好的療效。產後憂鬱症的發生與心理壓力有關,包括照顧嬰兒的責任、睡眠時間被剝奪、最近發生生活壓力事件、婚姻關係不良及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產婦,亦較常見於年輕,很早就有產婦憂鬱或曾有情緒障礙病史的產婦。(三)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這是非常少見但最嚴重的一種產後精神疾病,大約只有千分之一到二的產婦出現此病症。症狀在產後幾天到八週內都有可能發生,平均是產後二週到三週左右開始,病程變化迅速,約兩三個月內症狀就會緩解。此病仍是以情緒障礙為主要症狀,產婦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坐立不安或抱怨無法行動、易哭泣、激動易怒、甚至意識混亂、語無倫次等現象,此外出現妄想有關嬰孩死亡或畸形及幻聽的聲音叫自己殺掉嬰兒等精神病之症狀,此時產婦會覺得不想照顧小孩或無法去愛小孩,有些甚至於想殺了小孩和自己。一旦此病發生,產婦對自己與新生兒造成的危險性,端看她所妄想的內容與激動的程度,相當遺憾的是約有5%的病人會自殺,而有4%的病人會殺了自己的嬰兒。此病的危險性高,復發率也高,約有一半的病人於下次生產時會再度發生,因此積極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在症狀早期,即需排除是否有其他身體重大疾病如甲狀腺異常、感染等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精神病症狀,並考慮是否住院以降低自殺及殺嬰的危險,使用抗鬱劑及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加以治療,且在心理上協助產婦接受母親的角色,可讓病情較快得到改善,此外增加丈夫與其他親友的支持亦有助於減少產婦的心理壓力,以順利渡過此病的衝擊。高千雅提醒民眾,通常有躁鬱症或憂鬱症的病史或家族史者得到產後精神病的比例較高,而不同於前者的是生活壓力事件與產後精神病較無關,因此此一疾病之病因可能以生物因素為主。產後婦女的心理調適除了直到關係著產婦的心理健康之外,對母子關係與嬰兒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而大部分的病症只要早期治療就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因此若您或您身邊的產婦有上述症狀,請儘速尋求專業醫療之協助與諮商,儘快恢復身心健康。

民法修訂「成人監護」 心智障礙者財產有保障

民法修訂「成人監護」 心智障礙者財產有保障#躁鬱症

以往對於心智障礙者,若無法處理自己事務,比如處理財產、經濟決策…等重大決定時,只能向法院(家事法庭)提出「禁治產」聲請,經過一定鑑定程序,由法官宣告禁治產。97年5月2日民法將禁治產宣告,修改為監護宣告及輔佐宣告兩級規定,將於98年11月23日施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楊添圍表示,一般見解來說,判定符合禁治產條件,應該屬於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失智症等,病情較為慢性化、對日常生活有總體影響以及無法完全康復的疾病才能符合。但是,對於疾病相對較不嚴重,或是病情呈現間斷性或陣發性,偶而呈現判斷能力障礙情形,就無法符合禁治產條件。像是之前常有新聞報導,罹患躁鬱症患者,在躁期發作時,盲目投資或花費購物,而導致不僅無法負擔債務,還必須承擔詐欺或其他刑責。或者是,某些不肖公司或詐騙集團,以短期利益吸引智慮不足、或病情不穩精神疾病患者,充當人頭,或是詐騙,或是借貸,結果是不法利益被人取得,留下一身債務的病患以及家屬。他指出,民法修正後,除了將「禁治產」名稱改為「成人監護」外,也設立「輔助制度」,讓以往未達「禁治產」或未來稱「成人監護」條件,然而在行為能力、判斷能力上確實有所不足的患者,可以經過法院輔助宣告程序,設立適當輔助人,讓被宣告者在重大經濟行為,如借貸、經營、財產買賣、繼承…等,或法律訴訟行為上,必須經過輔助人才能生效,同時產生既保護又限制的效果。期待未來有類似困擾的病患與家屬,可以此來向法院聲請,使得法律制度對於心智障礙者的保護措施,更進一步落實。

季節轉變,『躁鬱症』患者增

季節轉變,『躁鬱症』患者增#躁鬱症

羅東博愛醫院最近發現,隨著春天的接近,氣候變化不定,因精神疾病前來求診的病患也明顯增多。精神科黃鈞蔚醫師提醒民眾,此時是『躁鬱症』發病高峰期,患者及家屬都應該要特別注意,如果出現相關病症應及早就醫,尋求協助。黃鈞蔚醫師進一步表示,『躁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的精神疾病,患者會有週期性的情緒過度高昂與過度低落的症狀。病患在躁期會有情緒高昂、多話、自大、睡眠需求減少、計劃變多、開始規劃許多事情等特徵。而每一位病患在躁期的臨床表現不盡相同,約有20%的躁鬱症患者會出現性慾增強的情況,也有50%的患者會出現無法自制的購物衝動。通常躁鬱症患者在鬱期不太容易被發現,因此許多患者都是在躁期發病時被家屬強制送醫。由於少數個案在發病時出現性慾增強、對異性來者不拒等情況,加上春季發病峰正好是桃花開花的季節,因此民間有一種說法,將『躁鬱症』俗稱為『桃花癲』。事實上,約有70%的『躁鬱症』可獲得完全的控制,只要定期接受治療,都能有很好的療效。黃醫師提醒民眾,躁期有許多的症狀包括有情緒過度興奮、愉悅、睡覺減少、到處亂跑、亂花錢、自認能力很強或具超能力、話多、滔滔不絕地大談不切實際的事、易與人起衝突、易怒、不斷招惹事端、干擾或破壞的行為、甚至攻擊別人。家屬如果發現朋友或友人有上述的症狀,可立即到精神科門診求助評估,以免延誤病情。

付出關懷&傾聽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付出關懷&傾聽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躁鬱症

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伴隨著失業人口增多,憂鬱傾向的人也越來越多。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幾乎天天都有人自殺的新聞,甚至已死亡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可能都經歷過徬徨、焦慮、痛苦,不知如何是好的經驗。這些經驗或許是失戀、失業、失去至親、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的造成挫折感…等。這樣情緒的低落或壓力的累積及可能引發自殺的念頭、意圖或行動。生命是無價的!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急診室 - 楊錦桂護理長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敏感一點、『雞婆一點』、多一點關心週遭的人,可能可以挽救寶貴的生命。大多數的『自殺者』並非真的想結束生命,在自殺行動前出現警訊,表達『我很痛苦』、『我需要幫助』的訊息。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自殺防治守門人123,即是教導民眾防範自殺的技巧。『123』是指1問、2應、3轉介。1.問:了解情緒困擾的問題及程度、評估其嚴重性,辨識是否屬於自殺高風險群。2.應:回應當事人的想法,減少當事人覺得『被遺棄』的感覺。3.轉介:當個案出現自殺自傷身心的問題、前在的精神疾病或超出自己助人的能力範圍時則應主動積極的協助轉介處理。楊錦桂護理長表示,在各縣市衛生局設立有自殺防治中心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另有『張老師』、『生命線』等機關團體提供心理關懷輔導,在醫院中亦有身心科門診或心理諮商門診等。都是可轉介的機構。溺水的人可能需要一支竹竿或一條繩子救命,走在『自殺鋼索』上的人可能需要一份工作、一個可以傾聽的人、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句勉勵的話、一個暖暖的擁抱…等。冷冷的社會需要熱情,多關心週遭的人,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前往焦點企劃》抗鬱‧讓快樂延續

走出情緒低潮 心病需要心藥醫

走出情緒低潮 心病需要心藥醫#躁鬱症

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都是用在處理有精神或心理困擾的人,但是該選擇哪一種治療呢?哪一種又較有效呢?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人會不會變的傻傻的?這是很多人常有的疑問。其實兩種方式都是有效的,也沒有好壞之分,只看用在什麼問題與階段而已。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精神科 - 譚利光臨床心理師指出,在某些已被研究證實是我們的大腦功能出現變化的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的治療上就必須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因為只有藥物能穩定住失去平衡的大腦功能。此外,如果自己感覺到相當痛苦、症狀非常嚴重、或者情緒不穩定到無法自我控制,這時也會建議服用藥物,可以較快的讓症狀紓解,降低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藥物治療的缺點是無法解開內在困擾的心理問題。所謂心病需要心藥醫,心藥指的就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可以幫助面對眼前的煩惱,解開心結。心理治療是透過與個案談話、溝通的方式來進行,一起為個案的改變作努力。臨床心理師譚利光指出,在這個過程中,運用的是心理學研究證實有效的方式,來安排改變方式與步驟。常用的治療學派包含了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動力心理治療等。我們會依據求助者困擾問題的本質,經過雙方溝通討論後,擬定有計劃的協助程序。 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困境而一時走不出來。求助的管道有很多,心理治療是其中的一種選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畢竟,找一個完全不認識、立場客觀的第三者、又能為個案保守談話機密的心理師吐露心事是不用背負任何壓力與包袱的。如果遇到了不容易解決難題,建議您考慮尋求心理治療的幫忙,找一位您所信任的臨床心理師好好談一談。

關心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

關心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躁鬱症

中小學階段是小朋友在知識、技能及其他身心各方面發展快速且重要的階段,但部份兒童與青少年在面臨上學時,感到強大挫折情緒,造成缺席狀況,除了短期內造成課業落後,對患者心智健康上也有中長期重大影響,嚴重者可能造成青少年或成年後患有焦慮疾患或是情緒疾患,如憂鬱症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說,一份追蹤3年的國外研究顯示:將近一半拒學症個案在6個月後仍然有拒學症,另一份研究顯示,經過10年追蹤後,30%個案患有一種以上精神科疾病,另外拒學症也是自殺、未成年性行為、未成年懷孕、暴力、意外、物質濫用危險因子。黃彥勳指出,懼學症(school phobia)最早出現於西元1940年,1960年之後,學界多使用拒學症(school refusal)描述因情緒困擾挫折而拒絕上學的行為。主要特色包含四點定義:1.對上學感到重大困難,造成長期缺席。2.嚴重情緒困擾,上學時產生大量恐懼、情緒暴躁、情緒低落、或是頻繁表示自己生病。3.在應上課時間,個案多在家,且個案父母對此知情。4.和蹺課逃學不同,除了拒學之外沒有其他明顯違規行為。至於拒學症狀主要以焦慮表現為主,患者會在上學日早上以抗拒上學為表現,或是產生生理上腹痛、噁心、嘔吐、頭痛、冒汗、腹瀉、頭暈、頻尿等症狀,但是和真正生理疾病不同的是,通常在患者獲得同意留在家中後,生理症狀就會改善。黃彥勳表示,拒學症盛行率約在1-5%之間,患病時間大約在小學一年級以及國中階段為主,兩者患病原因有些差異,國小一年級學童患病原因,主要是因為新入學校環境適應問題,以及學童對於離開家庭畏懼感。至於國中階段患者患病原因,主要是與校內人際互動有關,包含與同學之間相處,以及面對校方管教方式適應有關,另外在課業壓力也是部份患者致病原因。他說,這些個案面對壓力常見共同特點是敏感,對於外在情境轉換或是人際衝突反應程度高,但相對對於自我情緒感知程度則較低,患者往往自述突然感受到壓力很大、煩悶、不知所措,但是卻無法清楚辨識出引發焦慮來源,也因此無法轉移注意力,因而不斷累積壓力與焦慮而產生拒學症。黃彥勳建議,初期有嚴重焦慮症狀或是憂鬱症狀個案,會先以抗憂鬱藥物與焦慮舒緩藥物治療,降低個案情緒症狀。另外諮商輔導則依據個案拒學行為主要原因,增加患者學習情緒辨識與控制能力、教導放鬆技巧、社交技巧、培養患者獨立性、並建立適度行為規範,減少個案對學校焦慮。黃彥勳特別呼籲:治療關鍵在患者、家長、教育體系與醫療體系四方聯繫與合作。但實際上仍有許多兒童青少年有身心特殊需求,仍未被轉介輔導資源以及醫療資源,或即使就醫或接受輔導,持續時間也並不長。未能對積極協助轉介心理輔導或是醫療體系,使得這群兒童青少年長期以來未能早期得到恰當醫療協助,因而增加拒學行為嚴重性。提醒家中兒童青少年有類似拒學症狀,提早與學校老師聯繫,並建議提早就醫評估。

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紓解心中的壓力與情緒

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紓解心中的壓力與情緒#躁鬱症

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98年度免費心理諮商將於3月開始辦理。當民眾或週遭親友有人際、家庭、感情、生涯、情緒及工作等問題,感覺到心情低落、煩悶與焦慮不安,建議您該找人談談,以紓解心中的壓力與情緒。該中心聘請的心理師都具有衛生署核發的心理師證照及衛生局核發執業執照,並完成報備支援手續。心理師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能和實務經驗,用專業、嚴謹的服務態度與保密的原則,提供心理支持,陪伴您面對生命的低潮。心理諮商服務採電話預約,服務時段:每週一、二、三、四下午(14時至17時)及週三上午(9時至12時),有需要的民眾可撥打臺中市衛生局電話:04-23801180轉560、537或536竭誠為您服務;每週一、三下午特聘請女性心理師服務有需求的女性民眾心理諮商。您想讓自己活的更健康、更好、更有活力嗎?想找人談談以紓解心中壓力與情緒嗎?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歡迎您來電預約心理諮商。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地址:臺中市南屯區向心南路811號(臺中市衛生局2摟)預約心理諮商電話:04-23801180轉560、537或536

情緒忽悲忽喜 當心是躁鬱症搞鬼

情緒忽悲忽喜 當心是躁鬱症搞鬼#躁鬱症

躁鬱症,又稱為雙極型情感性精神病,人口中大約有1.2%患有躁鬱症,男性與女性的躁鬱症發生率差不多。所謂雙極型指的是這類病人會有週期性的出現躁期與鬱期兩極的情感變化。相對於躁鬱症,憂鬱症被稱為單極性情感疾病(unipolar disorder),因為它沒有躁期的面向。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躁期的違常,而沒有出現過鬱期,亦被歸類為躁鬱症。躁期發作以情緒高亢、躁動為主要表現,包括情緒高昂、開闊、多話、易怒、自誇、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飛躍、不尋常的快樂、盲目的投資或採購、活動量增大、睡眠時間少等等。高雄立市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林世棋醫師指出,這段期間病人容易做出超越自己經濟能力範圍的承諾,事情很多卻往往無法踏實地完成;嚴重時甚至有攻擊、破壞行為、幻覺、妄想等現象,加上判斷力受影響,衝動性高,容易做出魯莽或難以收拾的事。鬱期發作則與一般憂鬱症患者發病沒有特別不同,呈現心情沮喪、失去興趣、活動力降低、退縮不動、食睡習慣改變、疲累無活力、自責、自殺等等。由此可知,躁鬱症的朋友在情緒上的變化會很極端,可能前一週還「快樂得不得了」,下一週就憂鬱得想自殺。甚或混合型的發作,在一天之中出現躁期與鬱期的病徵表現,讓人捉摸不定。林世棋醫師表示,第一次躁鬱症發作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或是青年的時候,可能是由一個重大的壓力事件所引發,譬如家中成員的死亡或感情的失落。躁期的發作常常在數日之內情緒興奮升高,急速發作,連續維持數日至數月之久。發作過躁期的病人,往往也會出現鬱期,但鬱期的發作較為緩慢。一次躁期的發作大約維持3-6個月,而一次鬱期的出現可能持續數週至9個月,且每一次的發作(無論是躁期或是鬱期),無論在嚴重程度或時間上,均會比前一次更嚴重且期間更長,因此除了急性期的積極治療外,醫學上更建議預防性的治療,以降低下一次的發作機率及嚴重度。躁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明朗,研究指出與遺傳、大腦生化功能的異常以及環境壓力都有關係。然而,並無特定的遺傳缺陷被確認與躁鬱症相關。因此,很有可能是遺傳因子與環境因子同時促成躁鬱症的發生。對於躁鬱症的治療,醫學上強調藥物的治療基礎,情緒穩定劑包括鋰鹽(Li)、癲通(Carbamazepine)、帝拔癲(Depakine)都是可能選擇的藥物,對於急性治療或者是穩定期的預防都可發揮一定的效果。通常急性期需要合併抗精神病藥物、鎮定劑、安眠藥的使用才足以緩解急性症狀。40%-75%對情緒穩定有反應的患者可以達到合作能力以及獨立生活。當然藥物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但副作用並不一定會出現,與精神科醫師密切的配合,透過藥物的調整,以減少副作用,是理智的決定,否則躁鬱症病情控制不良所帶來的傷害,恐怕比這些副作用來得嚴重多了。當病人急性發作時,請您包容、關懷並接納他。林世棋醫師建議,除了嚴密注意其因情緒過度高亢可能導致的失控或魯莽行為外,也請鼓勵、協助他赴精神科就診,並勸他按時服用藥物,這麼做可以增進其情緒穩定度,並協助他適應生活。同時也請預防病人自殺的危險性。在平常病人病情穩定時,應設法使病人養成按時服藥的習慣,以預防再次的發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