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中醫「智愛湯」+針灸 助延緩失智症

中醫「智愛湯」+針灸 助延緩失智症#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幾個月來家人開始觀察到她有記憶力衰退現象,甚至孫子孫女名字卻通通叫錯,連住在一起的女兒有時都認不出來,整個人看起來沒精神,無精打采。好在經過中藥飲和針灸密集4周治療,失智症狀已有顯著改善。北市聯醫中醫醫療部為照護失智症患者,特別推出失智症專屬即飲包「智愛湯」,方中採用許多對腦部有助益的藥材,包含:西洋參、益智仁、遠志、天麻、龍骨、鉤藤等。服藥次數只需一天1-2次,服用前只要用微波爐或隔水加熱到溫熱即可,但醫師也提醒智愛湯是能幫助減緩失智症而非預防失智,所以若還沒出現輕度症狀者不建議飲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林舜榖醫師說,藥材當中的西洋蔘可增強腦部活動,在動物實驗中更發現可以增強記憶力。天麻與遠志則是傳統中醫補腦的基本處方,現代更有許多研究證實具有保護腦部細胞,延緩退化作用。鉤藤則是被廣泛用於安神鎮驚,可以緩和病患躁動情緒、促進病患睡眠品質,讓家屬不再苦於層出不窮的情緒風暴。益智仁則是中醫用來治療腦病的。失智病患本身難自覺  家屬多注意林舜榖醫師也解釋,許多失智症患者無法自己發現退化,身邊家屬發現行為怪異時應趕快協助就醫,例如發現老人家記憶力越來越差,簡單熟悉的工作如整理房間、打掃家裡、操作電器用品變的越來越困難,或對時間地點會發生混淆,例如把黃昏誤認為早晨,在逛街時誤認為家裡而想上床睡覺,或是與家人溝通及表達能力低落,都要警覺這可能是失智症狀。搭配針灸  短期記憶有所進步聯合醫院中醫科也合併針灸療法與中藥即飲包,給失智症病患更新更好的治療效果。針灸治療以頭部穴位為主,以達到直接刺激大腦功能效果,除了傳統中醫治療會針灸的百會穴、四神聰穴、神庭穴等有醒腦開竅,促進腦部活動的穴位。仁愛院區再加上臉部的印堂、人中、廉泉等穴道,並依病人需要再酌加四肢穴道,不但治療效果更好,且有許多病患表示針刺後立刻就感覺比較清醒,短期記憶力也有進步。大部分患者都在治療1個月後有明顯改善。

女性也會雄性禿 中醫針灸3個月改善

女性也會雄性禿 中醫針灸3個月改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女性生活壓力大,頭髮直直落,當心雄性禿已經找上你了!35歲的陳小姐,半年多前發現頭頂上的頭髮開始稀疏且嚴重掉落,檢查為女性雄性禿,經中醫施予針灸治療,3個月後,頭頂上頭髮稀疏現象已有明顯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雄性禿是禿頭最常見原因,男女都可能發生,雄性禿的盛行率依年齡、性別而異,以50歲而言,據統計資料顯示男性達5成,女性則約4成。但臨床發現發病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30至35歲為高峰  生活壓力大加重掉髮林在裕醫師解釋,女性雄性禿頭髮稀疏的症狀往往從30至三35歲開始。而現代女性面臨家庭、生活、婚姻、情感、工作等多重壓力時,就會發生提早並加重掉髮現象,臨床上也出現十八、十九歲女學生因為課業壓力嚴重掉髮而求診。雄性禿的臨床表現:男性有明顯的前額髮線後退,進而呈現M型禿頭或頭頂稀疏的地中海型禿頭。女性的雄性禿症狀則為頭頂上的頭髮稀疏,但不至於演變成全禿狀況。8成以上有改善  療程約半年依中醫觀點來說,頭皮的氣血不足不能提供頭髮營養亦是禿髮的主因之一。林在裕醫師說,女性雄性禿而頭髮稀疏的現象,可考慮具有氣血雙補的針灸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穴位,來改善頭部周邊的氣血循環及新陳代謝,進而滋養髮絲促進頭髮生長。他也說,目前門診個案約百名,約8成以上都有改善頭髮稀疏狀況,但療程需三個月到半年左右,每周針灸需二至三次。醫師也提醒,氣血兩虛的人容易掉頭髮,平常可多吃綠色蔬菜、葡萄、櫻桃、蘋果等補血類的蔬果,或者可練氣功、快走,增進血液循環,補氣的不足。若持續二個月每日掉髮超過100根以上,並且頭頂髮量明顯少於後腦部位的髮量,就要及早治療。

針灸+中藥調理 子宮肌瘤免開刀

針灸+中藥調理 子宮肌瘤免開刀#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57歲的婦人有子宮平滑肌瘤20多年,飽受痛經、經血多、腹脹、頻尿等困擾,婦產科醫師曾建議開刀切除,但患者懼怕手術因此未開刀,近日因陰道不明出血,且子宮肌瘤已達24公分左右。後轉由中醫就診,經過下腹部針上艾灸並服用中藥調理,當晚出血即止,之後平均每星期回診一次,目前已無腹脹、腰痠、下腹重墜感,子宮肌瘤也日漸縮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說,子宮良性肌瘤在中醫屬於癥瘕,愛吃冰、生魚片、生菜沙拉等性味寒涼食物,會增加子宮肌瘤增大機會,藉由圍刺任脈、胃經、腎經、肝經等腹部穴位,艾粒溫通氣血,改變子宮腔體環境,並給予中藥活血理氣、溫陽化瘀等方式調理,將有助於減輕子宮肌瘤患者的不適症狀。子宮肌瘤並非都須手術周宗翰中醫師也表示,子宮肌瘤不是以大小來決定是否需要開刀,而是以症狀來決定,手術不是唯一治療方式,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病症。雖然現代手術方式比以前進步安全,但還是存在著輸尿管、膀胱損傷、尿失禁或膀胱陰道瘻管的風險,也可能導致更年期的提前或提早衰老可能性。愛吃肉、吃冰要當心周宗翰中醫師提醒,有家族史或是肥胖婦女,是子宮肌瘤的高風險族群,肥胖者因體內雌激素的量較多,發生子宮肌瘤機會也較高,有這類問題應少吃肉類,多吃綠色蔬菜,切記盡量煮熟避免生食,也不要在就寢前吃水果,因為冰品或寒性食物會導致婦女的宮體變寒,下焦氣血循環變差,會使子宮體環境更適合子宮肌瘤的成長,有肌瘤體質的人可找尋中醫師的協助改善體質,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也會有效地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

對抗失智症 症西醫控制、中醫輔助調理

對抗失智症 症西醫控制、中醫輔助調理#針灸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台灣失智症人口比例逐漸增加,目前全台已約有18萬人罹患失智症,其中65歲以上就約有12萬人。不僅如此,年紀的增加,開始造成身體以及心理機能逐漸下降,患者除了使用西藥控制外,也可考慮以中藥、針灸輔助調理。中藥「龜鹿二仙」 預防衰老中醫師指出,龜鹿二仙即是中醫傳統運用的補腎名方,《醫方集解》中也把龜鹿二仙視為補氣補血、補精髓、益氣養神,通任督二脈之藥方,目前臨床也用來預防衰老、緩解更年期症狀、骨質疏鬆等。不過,中醫師也提醒各位民眾,服用前必需經醫師診斷指導,才不致於產生不良影響。針灸 活絡醒腦對於失智症狀,可用針灸來輔助治療,「百會穴區」為頭皮針較重要的部位,有助提振精神、醒腦開竅與補養元氣,同時日常可再加強頭皮的運動區、感覺區等相關穴位;耳針則是以腦點為主。雙管齊下的治療 將效果發揮到最大作用中醫師表示,透過中醫針灸與中藥藥方,加上食療和營養補充的幫助,可有效發揮中醫預防醫學,並調理腦力退化問題,另外,氣功、打坐或調息等,也都能改善失智患者的健康狀態。

肩頸緊!少年針灸緩解痠痛 竟氣胸收場

肩頸緊!少年針灸緩解痠痛 竟氣胸收場#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針灸緩解肩頸痠痛險氣胸?針灸雖能有效改善痠痛,但恐有氣胸危機!現代人生活忙碌,常因課業、工作或沉迷網路而長時間久坐,一旦姿勢不良且未適當休息,容易疲勞堆積、出現肩膀痠痛的情形。患者想藉由針灸來改善肩頸痠痛和背痛問題,卻可能導致胸痛、呼吸不順或氣胸情形,民眾應多加留意。豐原醫院急診醫學科朱俊盈醫師表示,一名17歲青少年,因左側肩膀痠痛,求診中醫師針灸治療,返家後感覺左側胸痛加劇、且呼吸不舒服,緊急前往豐原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發現,少年左側有氣胸情形,程度尚不嚴重,醫師先給予止痛藥和氧氣治療,並住院觀察,氣胸情形未持續惡化,已於3天後出院。朱俊盈醫師進一步說明,肺臟如同2顆氣球,外面由兩層肋膜包覆,內膜緊貼著肺、外膜則貼著胸腔壁內側,兩層肋膜間含有體液,可於呼吸時提供肺臟伸縮潤滑作用;肺部會因為結構問題、外傷或是醫療行為,造成內層肋膜破裂,空氣跑到肋膜腔中,此種情形稱之為氣胸。預防氣胸:換穴位、挑細針、針灸半吋深中醫科林煥欽醫師也表示,針灸最常見的意外即為氣胸,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側胸第九肋骨以上、前胸第七肋骨以上等胸背部穴位,針刺過深時,可能導致氣胸發生;為預防氣胸發生,可盡量少選背俞穴及胸部穴位進行針灸,以夾脊穴代替。此外,林煥欽醫師說,因人體背部、肩膀的脂肪較少,病人若較纖瘦,針灸時應選擇斜針或臥針,且針細應小於3公分,入針深度只能1.27公分(半吋),避免氣胸發生;並提醒患者,針灸時應保持輕鬆心情、舒適的姿勢,針灸後適度休息,確認無不適症狀產生,若針灸後出現暈眩、悶痛、喘、臉色發白、發紺等情形,應盡早就醫治療。

3招對抗坐骨神經痛 針灸立即見效

3招對抗坐骨神經痛 針灸立即見效#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醫師常聽到患者進到診間就說自己「坐骨神經痛」,希望醫師能幫他推拿、開藥、或貼藥布幫忙止痛。這是項常見的疾病,且因症狀發作範圍大且持續性高,容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對此,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陳明珠醫師將對「坐骨神經痛」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大家更深入的瞭解:1)何謂「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受到異常刺激,造成下背部以下至下肢的疼痛症,症狀可能迅速且突然發作,不會是漸進式,一旦發作,可持續數週以上;從腰、下腰處、臀部至下肢,甚至到足跟蹠部,嚴重時恐刺痛、麻木、或腿膝部無力,併發症可能影響腸道或膀胱控制喪失,造成排泄機能異常。2)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因素及族群?● 常見於中老年患者,因脊柱退行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所引起的疼痛。● 懷孕者,因子宮擴大直接壓迫的結果所導致。● 患有脊椎腫瘤者,腫瘤直接壓迫坐骨神經或神經根就會造成症狀。● 損傷造成,如骨折、感染或炎症引起。3)何種行為恐加劇疼痛症狀?可能因彎腰的姿勢、坐姿及座椅不適當、甚至咳嗽或打噴嚏而劇烈疼痛。對此,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更應注意正確的坐姿、站姿、睡姿及搬運重物的姿勢,如搬重物時應彎曲膝蓋作蹲起式抬重,較不易造成腰背部問題。4)如何治療?● 物理性治療/復建,包括症狀改善及手術後復健二種,或是按摩、整脊及瑜珈,有時也能幫助緩解。● 化學性治療/分為口服藥物或直接注射藥物二種,椎管內注射可迅速降低周圍神經的炎症,因此常用於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口服藥物又分為中藥及西藥,雖然制成及原理不全然相同,但效果都是能緩解疼痛。● 侵入性治療/針灸或外科手術,針灸對坐骨神經痛的緩解有立即改善的效果,且針療後若能緩解疼痛,仍建議用中藥配合治療,以及搭配西醫的復健治療,來達到持續性的治療效果;若是持續而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已影響到行動和排泄功能,醫師將評估外科手術的必要性。

顏面神經麻痹 針灸可解救

顏面神經麻痹 針灸可解救#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54歲男性公司主管,平時工作承受不少壓力,有一天起床發現左半邊臉部肌肉麻木,左側額紋消失,口眼歪斜,漱口時水會從嘴角流出,眼淚液淚流不止,耳鳴,在服用類固醇之後並未獲得完全的改善。醫師指出,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顏面神經患者所經歷的遭遇,當然典型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並不一定都伴隨有眼瞼搐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說,平常人眼皮如果一直跳個不停,大部分多以喜怒哀樂的前兆看待,很少懷疑是身體不健康所發出的警訊。這種現象常見於成年人,通常上下眼瞼均可能發生,少數伴隨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一起出現,其症狀包含:臉部肌肉會不自主抽動或痙攣,臉歪嘴斜,眼皮不能閉合,下眼皮往外下翻,流眼淚或眼睛乾澀,喝水從嘴角流出,吹口哨漏風,額部皺紋消失等。9成患者經治療會痊癒周宗翰表示,其實民眾碰到此問題不必太過驚慌,每個人都有機會發生,基本上這種病程大約為一個月左右,約9成的患者經過治療後自己會慢慢痊癒,但是卻有約1成左右患者未接受治療將會造成永久性的口眼歪斜症狀。周宗翰整合中醫各種理論療法,採用的是以董式奇穴為主的穴位包含火主穴,靈骨穴,大白穴,側三里穴,腎關穴等,加上以溫灸配合呼吸吐納來做動氣療法,可有效減緩神經炎性改變及水腫程度,臨床上已經證實可獲得不錯的療效,也可有效縮短病程,快速減輕患者痛苦。此外周宗翰醫師也建議,平時避免過度勞累、養成規律運動、多攝取蔬果、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將有助於提升自體免疫力,這樣就可以預防顏面神經麻痺這種困擾的病魔纏身。

中醫治療雄性禿 「針」能讓你長頭髮

中醫治療雄性禿 「針」能讓你長頭髮#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年輕族群更是早早出現了掉髮危機。中醫師表示,一名33歲的許先生,於三年前發現兩側額頭的頭髮開始稀疏,髮線後退的狀況,且使用生髮藥水一年半療效並不理想,直到接受中醫師施予頭皮穴位的針灸治療,一個月後,終於新生了不少黑髮。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中醫學認為毛髮生長所需的養分需由人體充足血液來供應,一個人只要觀察髮質好壞,便可察知血液的盛衰盈虧,氣血充足的人毛髮潤澤;反之,氣血不足則無法提供毛髮所需的營養,會使毛髮失澤、脫落。百會穴、四神聰穴 助你增髮林在裕醫師表示,依中醫觀點來說,頭皮氣血不足不能提供頭髮營養是禿髮的主因之一,像許先生因罹患雄性禿而頭髮稀疏的現象,可藉由針灸頭皮的兩個穴位:百會穴、四神聰穴來疏通經絡,並改善頭部周邊的氣血循環及新陳代謝,進而滋養髮絲促進頭髮生長。林在裕醫師也提到,目前頭皮針灸的療程約為三個月,臨床發現,對於工作壓力大,受情緒、壓力影響的掉髮,如:圓形禿、雄性禿,門診都有不錯的滿意度。而許多人擔心西醫用藥可能影響性功能問題,不妨可選擇中醫,以針灸方式刺激頭皮促進生髮,比較不會加重肝腎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