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秋冬「中風季」 針灸可降低再中標風險

秋冬「中風季」 針灸可降低再中標風險#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交替之氣,氣溫早晚落差大,讓這時候成了名符其實的「中風季」,而根據統計,中風長期以來成為我國十大死因中的第三名,也是成人殘障的第一主因,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這樣的季節,應慎防中風!除了預防中風之外,中國附醫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張恆偉指出,臨床上常見到復原良好的病患,出院不久後竟再次中風,且嚴重程度更甚於第一次。這些病患部分不幸往生或喪失意識,部分就算復原良好,心頭也會蒙上再度中風的陰影。許多原本過著美滿生活的民眾,因為突如其來的中風,人生全變了樣,病發後衍生出來的經濟與照護負擔,更嚴重衝擊整個家庭。針灸具輔助效果 可望改善中風  張恆偉根據臨床經驗,中風住院病患在尋求復原的過程中,大多為了改善意識不清、手腳無力、言語困難、吞嚥困難等問題而會診針灸科,配合針灸治療後,症狀多會獲得改善。另一方面,中國醫藥大學林昭庚教授與施純全醫師日前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中風病患接受針灸治療,可以降低再中風的機會,其效果並不輸給藥物預防。張恆偉表示,有鑒於針灸的輔助效果,健保局七年前就啟動「腦血管疾病中醫輔助治療計畫」。中風三個月內病患住院時,於各個醫院接受針灸治療,本來均為自費數百元一次,在計畫補助下,現僅須部分負擔五十元。「腦血管疾病後遺症中醫門診照護計畫」則針對中風兩年內加入計畫者,於回診時提供額外的相關評估。三高患者 秋冬應注意保暖他解釋,臨床上施行針灸時,除了常用的穴位,也會考慮個人體質差異。譬如意識不清合併心律不整者,張恆偉會選擇穩定心律的穴道;言語困難者要下在經穴;手腳無力加上腎虛者,則須加強補腎氣之穴。預防中風從心主血脈著手,內關穴為常用穴道。配合藥物治療時,血循方及補氣驅風散是最常見的處方。而迎戰中風的支持系統日漸堅實,張恆偉提醒民眾,自我照護能力也須加強。尤其是心律不整、血糖血脂血壓三高、過度肥胖、長期抽菸者,更要注意防範。 

舒緩壓力、調體質 針灸帶來好孕

舒緩壓力、調體質 針灸帶來好孕#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一位35歲女性嘗試懷孕多年未果,做了兩次人工受孕沒有成功,懷抱著一絲希望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就診,中醫科醫師林俐嘉根據她的體質,並且參考患者有過敏性鼻炎病史選用穴位,治療方式包含使用:針灸、耳針、藥薰、拔罐等,每週規律針灸治療2-3次,一個月後病人回診時滿臉笑容的說驗到兩條線。現代人越來越晚婚,使台灣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許多人更是等到婚後準備想要孕育孩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不容易懷孕,經過西醫檢查之後,有的婦女發現自己有子宮內膜異位、多囊性卵巢、卵巢衰竭等不利懷孕的因素。也有的婦女各樣檢查都正常,甚至連基礎體溫表都很漂亮,但就是遲遲沒有好消息。林俐嘉醫師建議不孕病人,可採用中西醫合併的治療,且不論男女皆可採用針灸療法調暢氣血循環,使人體陰陽平衡,身體狀態達到適合懷孕的環境,以增加受孕機率。針灸副作用少 相對安全同時,針灸沒有類似藥物有交互作用的禁忌,副作用相對是少,只要注意前胸後背的安全深度,病人不要在太餓、太飽、太累的狀態下針灸,針灸是安全、簡單又有速效的治療方式。最後林俐嘉也提醒患者,懷孕期間也是可以針灸的,只要避免腹部針灸,以手腳代替即可。而懷孕前三個月仍屬不穩定,尤其有2次以上自然流產病史的人,建議仍持續針灸至懷孕滿三個月,期間患者仍須注意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食生冷、適度活動、保持心情愉悅,針灸也能緩解孕期噁心、嘔吐、頭暈等種種不適感。

心路歲末募款 侯昌明夫婦力挺

心路歲末募款 侯昌明夫婦力挺#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路基金會於2013年終舉辦「生活好天天」歲末募款活動,邀請侯昌明、曾雅蘭擔任愛心大使,鼓勵民眾支持心路,捐款滿額還送知名插畫家兔包設計的精美酷碰手札禮。心路基金會執行長宗景宜提到,每年歲末募款時,都會特別有寒冬送暖的感覺,因為總是會接收到來自各界的愛心和關懷,讓智能障礙者能過個好年。經濟不景氣 募款連續下滑但伴隨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心路基金會長期靠小額捐款的服務經費來源連續下滑,又在各項物資及人事成本的上漲下,在2013年度的經費上,早期療育與成人服務各項經費增加近一成。因此,在這歲末年終之時,心路也急需每一位社會大眾的幫忙與支持。做為本次活動愛心大使的侯昌明、曾雅蘭,也有感而發的說,第一次接觸智能障礙孩子,雖然自理能力較弱,但努力學習、成長的精神真讓他們特別感動,也請大家一定要一起支持這群智能障礙寶貝們。生活好天天歲末募款活動,民眾只要單筆捐款滿1,000元,就會贈送兔包設計的精美酷碰手札乙本,裡面更有全台61家精選愛心店家優惠券。

查獲密醫 民宅地下室私自針灸

查獲密醫 民宅地下室私自針灸#針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密醫遭檢舉涉嫌執行針灸業務,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配合檢警,前往板橋區某處民宅地下室稽查,當場查獲未具醫師資格的劉姓負責人正在為2名民眾針灸,另查扣50餘份病歷資料及未使用的針灸針16盒、藥品162罐,已交由新北地檢署偵辦。衛生局表示,稽查同仁會同員警前往現場稽查時,見屋內一名女性腳上插有4支針灸針,另有一名男性趴於床上,背上同樣插著針灸針,因劉姓負責人未具醫師資格,依醫師法規定,不具合法醫師資格者擅自執行診斷、治療等醫療業務,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新台幣30~150萬元的罰金。衛生局呼籲,切勿聽信不具醫師資格人員說法或尋求治療;勿貪小便宜,為了省小錢卻造成健康的損失,反而需花費更多的金錢及時間彌補,得不償失。

深受睡眠障礙所苦? 中醫治療調體質

深受睡眠障礙所苦? 中醫治療調體質#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近日,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約五分之一的台灣人深受失眠之苦。因為失眠,讓人的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甚至變得脾氣暴躁、攻擊性強,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產生器質性的疾病。所以,有了失眠的情況,最好及早就醫,才能早日免除失眠所帶來的苦惱。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宋光迪表示,一個人若經常性的睡眠減少(或不易入睡,或睡後易醒,醒後不能再睡)甚或徹夜不眠,在一週之內至少出現三次,且持續了一個月以上,同時伴有社會與職業功能的損害(如:健忘、工作效率變差),即是得了失眠。宋光迪說,一個人一夜好眠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中醫認為此種生理現象主要是肝心脾腎血彼此協調合作的結果,若是此種生理現象中的任一環節出了問題,也就是肝心脾腎血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失眠。而中醫可用跑罐、按摩、穴道放血的方式來治療失眠,讓病人於睡前在腰背部跑罐、按摩病人的頭頸部與足底、在後頸部的壓痛點及穴道放血,藉著減少流向腦部的血流以治療失眠。至於失眠的自我療癒之道,宋光迪建議民眾,若夜間睡不好,白天應多曬太陽、多運動、多吃龍眼肉、杏仁、花生、核桃等;不午睡,若一定要睡,勿太久。晚餐可加杯牛奶,因牛奶內含5-HT 及鈣質,可促眠,鈣質可防睡眠抽搐;睡前2小時左右,泡熱水3至5分鐘後,喝杯熱水,再泡熱水3 至5 分鐘後,再喝杯熱水,如此重覆數次,直到身體略感倦怠。如此,可減少腦血流而有助眠的效果;或者,可找較有力之家人,拍打腰、背、大小腿的酸痛處,因為有些痛,所以血流會加速,神經會興奮。神經興奮一段時間後,一定會較安定,神經安定即可助眠。宋光迪表示,中醫治療失眠是依據病人的體質及症狀辨證論治,採內服中藥及針灸等的各種方式調整體質,內外兼顧的目的,期能協助更多的民眾早日遠離失眠之苦。

春天有利減肥! 體內循環最佳時機

春天有利減肥! 體內循環最佳時機#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春天到了,對於減重族來說,夏天的輕薄衣衫遮不住肥肉,也因此該在春季加足馬力減重。利用春天身體狀態循環最好的時候,除了做飲食控制,也能藉由針灸改善肥胖者的內分泌功能來抑制食慾、降低亢進消化功能、加速身體脂肪代謝,達到健康瘦身目的。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說,以中醫觀點,肥胖產生為好食膏梁厚味,因而造成脾胃功能失調,身體代謝失常,如脾虛痰濕的患者,常會產生肥胖及容易疲勞症狀,只要健脾利濕後,這些症狀都可獲得緩解。而肥胖又分為二種症型,「虛胖」常見症狀包括腳部水腫、尿量減少、身體覺得重、倦怠,一般為喝水易胖的體質;「實胖」症狀有口乾舌躁、便秘、口臭等。對於虛胖型,建議以健脾補腎藥為主,或多吃一些健脾利水的食物,如薏仁、芡實、綠豆、山藥;針對實胖型,則使用潤腸通下,或消油脂的藥,也可多吃山楂、陳皮、荷葉、洛神花等。此外,具有緩和滋補、補中益氣、安五臟益脾胃的「黃精」,在古書中記載「久服可輕身延年」,但胃腸不好者及虛胖型患者不可服用。(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阮膺旭表示,針灸減重是針對個人體質進行調理,針刺效果的發生一般認為由神經系統、血液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內分泌等傳導介質來達成目的,建議BMI大於27,或女性腰圍大於80,男性腰圍大於90等中廣型身材為主要治療對象。藉由針灸除了可調理脾胃、促進經絡循環,局部治療也可達到局部瘦身效果,包括手臂、大腿、腰圍等。目前巿面上琳琅滿目的減肥產品,往往講求療效快速,其中常見多含有番瀉葉的成份,使用後不僅容易造成腹瀉,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嚴重時還會有抽筋現象。建議減重最好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並依醫師診斷後的體質作為治療,才能瘦得健康又自然。

三合一整合治療 紓緩耳鳴困擾

三合一整合治療 紓緩耳鳴困擾#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7%的成年人患有耳鳴,65歲以上的老年人更高達33%。由於耳鳴與其相關困擾單用藥物治療不易治癒,病患往往四處就醫,又不見效果。大林慈濟醫院新成立耳鳴舒緩特別門診,以特殊聲音遮蔽療法、心理減敏治療、耳部針灸等三合一整合性治療方式,以舒緩耳鳴的困擾。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表示,耳鳴的成因可分為「非神經性」與「神經性」兩種,造成「非神經性」耳鳴原因包括耳垢、中耳炎、耳朵附近肌肉痙攣或血管異常、耳膜破裂、鼻咽癌等,這類耳鳴通常比較低頻、或有搏動的特性。「非神經性」耳鳴通常可以治癒,可利用吞口水或捏鼻子、摀嘴,讓氣從耳朵出去的方式來緩解。另外,內耳或腦部自然的退化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與慢性腎臟病等,也會造成耳鳴的症狀。黃俊豪指出,神經性耳鳴通常是高頻率的聲音,沒有搏動感,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更會造成失眠、焦慮、憂鬱、精神不佳等症狀,進而也會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表現。此類耳鳴的患者,不只會受耳鳴的困擾,還會有聽覺敏感的症狀。換言之,病患在沒有外界聲音刺激(安靜)時,會聽到自己耳鳴的聲音,當有外界某些特定聲音刺激時,雖然自己耳鳴的聲音變小聲或者消失,反而會出現了另一種頭痛欲裂的痛苦。耳鳴舒緩治療,是針對「神經性」耳鳴,以團體治療的方式進行,由耳鼻喉科醫師、心理師、中醫師提供患者三合一的整合治療,可免除患者在不同時間與診間奔波,為病患多添了一項治療的最新選擇。(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中醫國際化 30位專家交流針灸實證

中醫國際化 30位專家交流針灸實證#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中醫的實證研究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展開,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將在3月9至10日(六、日)兩天舉辦「2013年台灣中醫國際學術論壇」,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於3月10日蒞臨大會開幕儀式致詞及頒獎。本次論壇由台灣、美國、瑞士、以色列、日本、韓國等約30位國際專家學者,針對各國中醫藥產業成就及中醫教育現況進行交流座談。曉雲是名就讀國三的女學生,每逢「好朋友來」都會有些許疼痛感,通常不是忍住經痛就是吃止痛藥,升學考試壓力大而致疼痛加劇,甚至影響生活作息,根據近年中醫的實證研究,曉雲只要於經痛時按壓腳大拇指與食指中間凹下的太衝穴20分鐘,讓骨盆腔的氣血鬱滯狀況隨著按壓穴位而慢慢釋放,便可感到舒緩。     另一位上班族建廷,原本就常於工作與休閒時使用滑鼠的他,幾個月前跟隨時尚買了最新型的智慧型手機後,拇指與食指出現了終日痠痛麻木、無力屈伸的現象,連拿筷子都有困難。而以中醫的觀點,只要按壓(或針刺)手肘橫紋末端往下二指幅處的手三里穴20分鐘,並適度地屈伸手指,便可於短期內恢復手部機能。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孫茂峰表示,近年來因全球中醫師的養成模式由「傳統之師承授習」轉型為「大學之專業教育」,且臨床教學將中醫產業與教育緊密結合,期間更將與新加坡中醫師公會締結為姐妹會,為了交流世界各國中醫藥之教育及產業發展方向、提升醫史及文獻研究能量、強化針灸實證論述與傳承中醫臨床經驗,促進中醫藥產業的普及化與國際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