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針灸

文/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艾灸療法」是將艾草點燃後,放在皮膚的穴道上燒灼的一種治療方式。將艾草放在皮膚上燃燒,會灼熱刺痛,容易燙傷起水泡,甚至造成永久的疤痕,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因此自近代以來,艾灸逐漸退居於針刺之下,愈來愈少醫師使用艾灸。尤其現代人注重外表儀態,更不能接受在身體上燒灼留疤的治療方式。為了避免醫療糾紛,現在的中醫師也很少使用艾灸。關於艾灸治病,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舉例,正常人體與生俱來,就有將血糖波動精確調節在微小範圍的能力,不管飲食如何變化都不會發生血糖太高或太低的情形。但是有代謝異常問題的人,例如糖尿病病人卻失去了這種能力。現代醫學採用外加干擾的方式,利用降血糖藥及胰島素,試圖幫助病人將血糖波動調節在微小範圍,但是經過多年觀察,這種方式對一部分人效果很好,可是對另一部分人卻不太有效,血糖調節依舊無法像健康人體一樣精確。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第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隨著年紀增長,人體會有自然老化的現象;或是因為年輕時生活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煙酒葷腥不忌,而發生提早老化的現象;因為老化導致人體整體機能下降,無法像年輕時即使大吃大喝血糖也能自我精確調控,逐漸發展成為“脾腎兩虛”的情形,因此暫時喪失了自我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補脾腎,待脾氣、腎氣充足了以後,自然可以慢慢恢復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這是一位用降血糖藥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性別:女,年齡:57歲。病名:第2型糖尿病。診斷:因為自然老化,身體正常功能退化,導致脾腎兩虛所致。處方:艾灸“脾俞穴”“腎俞穴”溫補脾氣與腎氣,不吃中藥,繼續服原有降血糖西藥。  經鍾世豐建議下,此病人在家裡由女兒幫她施灸。從97年7月開始接受艾灸治療後,隨著脾氣、腎氣逐漸恢復過程當中,可以見到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有關代謝異常的數值逐漸往下降。請注意,是所有代謝異常的數值都往復原方向發展,不是只有血糖下降而已。可是從98年8月份以後的檢驗數據看來,血糖似乎又有不穩定的情形。在鍾醫師詢問後得知,原來這位病人的女兒在98年7月搬出家裡後,就再也沒有幫母親施灸了。有艾灸血糖就穩定下降,沒有艾灸血糖就不穩定,那艾灸療法是不是也是治標不治本呢?當然不是的!老化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年秦始皇追求不到的”長生不老”,現在的我們一樣也辦不到。一個人活到五六十歲,不可避免地都會面臨各種組織器官功能下降的問題,也就是中醫講的"虛"證。我們無法阻止老化,卻可以藉由艾灸療法延緩它發生的速度。所以在古代艾灸療法就被發展成為一種保健的方式,即使沒有生病的人,每一季或每一年都要施灸一次,叫做"保健灸"。去年筆者曾經發表一篇"保健灸"的文章,可惜船過水無痕,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重新認識"保健灸"。一種有效的療法,只因為沒有好的施作工具,使得醫師與病人同時卻步,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有鑑於此,鍾世豐經過多年研發,結合現代科技,製造出「溫控艾灸器」。不但能夠準確控制艾灸溫度,避免造成灼傷;還能夠依照每個人所能忍受的溫度範圍,調整個別適合的治療溫度。可以讓醫師安全的使用艾灸。直接燒灼皮膚也許療效出現較快,但是間接溫灸顯得更安全、更不會發生不良反應。雖然療效出現較慢,卻是個值得推薦的療法。為什麼說值得推薦呢?因為艾灸療法不需吃內服藥,沒有以藥物干擾人體內部運作,同時也可能產生副作用的問題;也沒有內服藥必須經過肝臟代謝、腎臟排除的問題。基本上,它是依循我們祖先發展了2千多年的經絡理論來治療疾病。這不是一種全新的療法,而是我們祖先使用了2千多年,直接經過無數人體實作的有效療法。已經在施打胰島素的人,鍾世豐建議暫時不要參與艾灸治療,因為以醫師過往的經驗,有施打胰島素再作艾灸,常常會出現低血糖症狀,甚至發生過剛做完艾灸就昏倒的案例,最好等有安全的配套措施出來之後再作比較好。如果一定要作,必須嚴格監測血糖,隨時與你的醫師討論胰島素施打劑量,否則可能發生危險。溫控艾灸器實物:

久坐辦公桌,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

久坐辦公桌,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針灸

劉先生36歲,頸背疼痛多年,常伴有頭痛、頭暈,手麻痹,睡覺起來常有落枕情形發生,到臺北市立聯合醫就診,得知自己得了頸椎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重嘉表示,近幾年來,因肩頸不適而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多,原本常發生在老年人的頸椎病,現在罹患此病的年輕人有增加趨勢,而且工作多集中在頭頸部長期處於同一姿勢的人員,或頭頸部活動頻繁,以及從事頸部容易受傷職業的人員,如久坐辦公桌的白領階層、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等,需長期伏案工作的職業,這些人患頸椎病的機率通常比一般人高出4至6倍。陳重嘉說,由於頸椎周圍神經血管較多,若發生問題會影響全身多方面機能。西醫認為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間盤慢性退變(如髓核脫水、彈性降低、纖維環破裂等)、椎間孔間隙變窄、椎體後緣唇樣骨質增生等壓迫和刺激頸部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所致,所以臨床會有頭腦、頸肩、眼耳鼻喉、內臟器官,以及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等諸多症狀,如肩背怕冷,頸肩痠痛,且牽及上肢甚至手指酸麻脹痛等症狀,許多患者久為其苦,甚至寢食不安,煩躁不寧,所以頸椎病臨床上也稱頸椎症候群。其部分症狀分別見於中醫學的「頭痛」、「項強」、「頸筋急」、「頸肩痛」、「骨痹」、「眩暈」、「慢性勞損」等病症中。陳重嘉解釋,引起頸椎病的原因一般包括頸部勞損,如長期低頭工作等。外傷,頭頸部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頸椎病、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等。頸椎病按其受壓部位不同,一般可分為頸背型、脊髓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開始常以神經根壓迫和刺激症狀為主要表現,以後逐漸出現椎動脈、交感神經及脊髓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由於受損部位不同,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單憑臨床症狀來診斷頸椎病仍嫌不足。X-ray影像可見頸椎體有唇狀骨刺突出,或小關節及椎間孔周圍骨質密度增加,或頸椎前突生理曲度消失。因此頸椎病的診斷應重視臨床症狀和理學檢查,並結合頸椎影像學資料,只有三者相互印證才能確立診斷。陳重嘉說,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病因是年老體衰、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或久坐耗氣、勞損筋肉,或感受外邪、客於經脈,或扭挫損傷、氣血瘀滯,經脈痹阻不通所致。針灸治療是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風池、天柱、後溪、列缺、肩外腧、華佗夾脊(頸椎),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局部穴位。針灸治療頸椎病機理是通過對腧穴的適當刺激,達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理氣血陰陽,恢復人體正常功能;因此,針灸在治療頸椎疾病引起的疼痛、痠麻、肢體不適等有明顯的緩解效果。延伸閱讀:「如何預防頸椎病?」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530

「蟹足腫」可用針灸治療改善腫癢

「蟹足腫」可用針灸治療改善腫癢#針灸

鄧先生,因下巴長青春痘自行清擠後,臉上產生多處蟹足腫樣疤痕,患部持續擴大長達15公分,胸口及腋下患部更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求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陳玉娟醫師門診,陳玉娟醫師使用針灸治療12次後,疤痕明顯縮小改善。另一位陳小姐七年多前剖腹生產,超過20公分的術後傷口開始不定時發癢甚至有組織液滲出,經埋線治療15次後,半年多來未再發作。而賴小姐是因胸口蟹足腫一直紅腫癢且持續擴大,經針灸治療10次後紅腫痛消退、顏色變淡,原蟹足腫1公分隆起部位變平整。施小姐,陰部蟹足腫,有組織滲液、紅癢痛,苦不堪言,針灸治療後症狀改善良好。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玉娟表示,蟹足腫為一種不正常增生的疤痕組織, 伴隨著刺痛、劇癢,更甚者紅腫、隆起,不斷往外擴散,狀如蟹足的外觀,對病人的心理影響甚鉅。陳玉娟醫師指出,關於蟹足腫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元,有傳統的類固醇局部注射、矽膠貼布、外用藥膏,到雷射、液態氮、抗癌藥物注射,乃至於美容整形手術、肉毒桿菌、脈衝光等。由於蟹足腫復發率極高,大部分的患者終其一生必須跟它纏鬥。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門診,因蟹足腫來求診的病患越來越多,陳玉娟醫師表示,大陸的治療文獻多以外用藥物敷貼或直接注射藥物於病兆,在台灣的醫療法令並不適用,而且中藥劑型不易為一般民眾認同。北醫附醫使用針灸或是埋線在患部治療,不但可以有效果,而且費用低廉。用毫針刺激不但可以抑制纖維母細胞生長及血管增生,還可以讓傷口平整,而且不會有越刺激疤痕組織越長大的危險。針灸在臨床上還可用作痘疤坑洞填補,幫助膠原蛋白新生,以及雙下巴、魚尾紋的消除,另外色素沉澱造成的斑點也有幫助,是雷射以外另一經濟實惠的好選擇。陳玉娟醫師指出,蟹足腫的病因多為體質或遺傳因素,25~35歲的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蟹足腫常見的好發部位為肩膀、胸前、關節部位等;而手術疤痕、灼燙傷疤痕、摔傷、青春痘疤痕等,都是蟹足腫的先趨病灶。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卡介苗注射部位發生蟹足腫機會約達百分之十,是否有這方面體質,只要檢查自身接種卡介苗的部位,是否產生隆起疤痕即可判定。

感染隱球菌腰椎化膿 原來是針灸惹的禍

感染隱球菌腰椎化膿 原來是針灸惹的禍#針灸

腰痠背痛或肌肉拉傷時,不少民眾會選擇到中醫診所針灸、推拿。不過台中有一位女大生卻意外因為針灸導致真菌入侵脊髓,造成腰椎管嚴重感染化膿,背部還隆起腫塊、疼痛不堪,差點導致癱瘓。所幸經光田醫院神經外科緊急手術清創及切除椎板後,女子已經恢復健康,完全沒留下後遺症。這位小姐姓藍,本身有紅斑性狼瘡病史,今年學期結束時因為要搬家,不小心拉傷了腰背部的肌肉,當時藍小姐為圖方便,就近到住家附近的中醫診所做針灸及推拿治療。幾天後,藍小姐發現自己背部有逐漸隆起的皮下腫塊,但因為沒有明顯的不適感,所以不以為意。直到後來開始出現劇烈的腰痛,才查覺事態不妙,趕快到光田醫院就診。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程久俊醫師詳細問診,並安排磁振造影(MRI)檢查後,赫然發現藍小姐腰部有嚴重的脊椎管化膿性感染,甚至造成背部隆起,必須緊急施行腰椎深部清創及椎板切除手術,否則恐怕會造成癱瘓,留下無法彌補的後遺症,而手術中採樣病原體進行細菌培養,證實為「隱球菌」入侵脊椎造成。程久俊醫師表示,隱球菌是一種真菌,多存在於塵土、枯乾的鴿子糞便或有機肥料之中。一般隱球菌感染以呼吸道吸入性感染為主,但是藍小姐本身並無飼養鴿子,肺部亦沒有感染隱球菌的跡象,推論應是在針灸時,針將落在皮膚上的隱球菌孢子帶入了肌肉深層。加上患者本身有免疫系統缺陷,身體抵抗力較正常人為低,更容易使感染擴散,差一點就造成癱瘓,屆時可能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所幸藍小姐在腰椎手術和投予全身性抗真菌治療六週後,已經完全痊癒,無留下任何後遺症。醫師特別提醒,侵入性的治療更須做好無菌的預防措施,尤其本身就有免疫系統不全疾病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藥物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在接受侵入性治療如:針灸、打針等之前,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才能儘早預防感染的發生。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針灸

詹小妹(化名)平時喜歡閱讀,父母親也提供良好閱讀環境給她,但長時間閱讀卻讓眼睛得不到休息,以至於從小二開始就發現視力模糊情況,一開始檢查已經近視150度,經過一年又增加150度。她母親帶她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接受針灸及耳穴療程,並加上護眼操及減少閱讀時間,半個月後近視加深程度漸趨緩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羅國正說,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95年委託台大醫院調查「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95年度全國國小近視盛行率在1995、2000、2006年國小一年級盛行率依序為12%、20.4%、19.6%,國小六年級盛行率依序為55%、60.6%、61.8%。其中,台北市年年穩坐倒數第一名寶座。羅國正解釋,近視在中國古代稱為“能近怯遠症”,至清代《目經大成》始稱為近視。中醫針灸治療近視早已行之有年,藉由刺激眼睛周圍穴位可直接作用於眼睛周圍,通過調整眼部及經絡氣血,緩解睫狀肌痙攣進而達到視力保健效果。他說,近視學童大部分是後天所致,不良用眼習慣是主因,遠離近視要從保護眼睛開始,再輔以護眼操,採取穴位針灸,眼睛周邊穴位如睛明、攢竹、絲竹空、四白、瞳子髎等處,藉由穴位刺激來幫助眼睛氣血循環,改善近視。[做做護眼操,健康好easy][菊花明目飲]材料:菊花6朵、麥冬3錢、枸杞子3錢、東洋參3錢、水500cc。對象:眼睛疲勞、酸澀與精神不佳的學齡兒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明天3/28(星期六)上午10點,於院區內舉辦中醫養生講座慶祝婦幼節活動,現場講授及成品展示,歡迎民眾踴躍参加。

改善產後脹氣 有助恢復孕前身材

改善產後脹氣 有助恢復孕前身材#針灸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產後護理之家開幕起至去年10月,照顧數十位產婦經驗,中醫科進行一系列統計、分析與檢討,發現產後婦女發生症狀十分多樣且頻繁,例如:乳房脹痛、硬塊,乳汁不足,脹氣,肩頸僵硬,腰酸,手麻、手痛,痔瘡,頭暈、頭痛…等。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卓雨青指出,該院區統計結果顯示:常見於產後症狀竟有21種之多,其中頻率最高就屬乳房脹痛、硬塊。85%入住於該院區產後機構媽媽深受其苦,但同時亦有77.5%媽媽有乳汁不足問題。可見乳脹不等於產量豐富,許多媽媽是又脹又排不出來。如果是自己在家坐月子,沒有專人指導如何處置,真的會很辛苦。常常乳脹問題還沒解決,媽媽手或是肩頸僵硬問題就會因為每天按摩、哺乳而產生。卓雨青表示,脹氣也是很常發生在產後媽媽身上症狀,住在該院區產後機構媽媽47.5%有脹氣問題,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都有機會發生,月子期是媽媽補養身體重要關鍵期,如果腸胃狀況不佳,一定會影響到調理功效,所以陽明院區中醫科主張,脹氣媽媽一定要積極治療,不論調理目的是分泌充足乳汁還是恢復孕前身材,脹氣媽媽一定會覺得事倍功半。卓雨青針對在治療產後媽媽多種症狀中,發現中醫療法皆有極佳療效,例如:因懷孕、生產所產生痔瘡,幾乎每位治療過的媽媽都可以發現:一週內痔瘡不但已經不腫、不痛,有些案例病灶甚至可以縮小到沒有感覺。她說,從5月開幕至10月底出院的入住媽媽中,或飲用中藥方劑或使用針灸、拔罐、藥薰療法,幾乎每位媽媽都需要中醫介入治療她們在月子期間所產生症狀。而且根據該院區統計資料顯示,中醫介入治療可以讓媽媽快速脫離症狀折磨,讓月子調理更有效率,她強烈建議坐月子媽媽除了要讓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建議產後藥膳種類外,也可以將媽媽月子中所產生症狀諮詢中醫師,藉由中醫師幫助,相信月子可以作的更好。

中醫藥膳由「內」而「外」滋潤富貴手

中醫藥膳由「內」而「外」滋潤富貴手#針灸

近日門診常見有因反覆性發作「富貴手」病人前來求診,其中不乏需要經常接觸水和刺激性清潔用品美容美髮業者、餐廳業者、醫護人員等。許多婦女平時在家常需清洗蔬果、碗盤、打掃,導致手部皮膚反覆性乾燥皸裂,疼痛難耐。從中醫觀點來看,富貴手其實是不斷暴露在刺激原包括水、刺激性清潔用品,大蒜、洋蔥等辛辣食物這個「外因」,和體質這個「內因」交互形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詹琬菁表示,「富貴手」臨床上多見「陰血虧虛」為主證型,因身體內負責滋潤、濡養臟腑組織的津液和血液缺少,造成手出現局部乾燥、皸裂病兆,所以一般治療上會使用「滋陰養血」方劑。另外,再針對個人體質差異做藥物加減,例如有些患者因體質偏燥熱、加上陰血不足,局部病兆容易出現潮紅、搔癢厲害情況,會著加生地、牡丹皮、紫草等藥來滋陰涼血。有些患者因身體內陽氣不足,再怎麼補充津液和血液,營養物質都運送不到末稍,反覆治療也未能痊癒。因此在滋陰養血藥中加入一些補氣、補陽藥物,例如:黃耆、乾薑、附子等藥來溫補助陽,則有不錯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利用按摩或針刺曲池、血海、三陰交等穴位來加強療效。詹琬菁說,「富貴手」纏綿不癒,除體質因素外,其實和個人護手習慣息息相關。很多患者只想單方面靠藥物揮別惱人「富貴手」,其實並不容易,最好還是要做到以下一些護手基本原則,保護自己雙手健康,才能守護全家人健康。※ 避免直接接觸刺激性物質,戴上手套,使用溫和性清潔用品和溫水清洗物品。※ 洗手後要擦乾,勤用中藥紫雲膏、凡士林、乳液塗抹。※ 注意手部保暖,適當運動增加末稍循環,加上充足睡眠使身體陰氣和陽氣能達到平衡。※ 少食用生冷食物,包括冰涼飲料、生菜等等,尤其經常手腳冰冷、陽氣不足患者。詹琬菁提醒民眾,「富貴手」是需要醫師與患者耐心一起努力的疾病,裡外、標本兼治方式,才能更快縮短療程、恢復健康。◆ 「歸杞滋潤湯」藥膳功效:具有滋陰養血,改善皮膚粗糙、乾裂功效。作法:將當歸2錢、枸杞3錢、熟地2錢、大棗10枚、與一隻雞腿放入碗中,加水蓋滿材料,放入電鍋,燉煮至雞腿熟透,食用前加些許鹽巴調味即可。

慢性B型肝炎患者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

慢性B型肝炎患者 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針灸

臺灣地區成年人,每五人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光田綜合醫院 - 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醫師提醒,慢性B型肝炎患者日常生活照護,應注意以下幾點:1. 不抽煙、不喝酒:因為抽煙喝酒比一般人罹患肝癌危險性增加四至五倍,同時肝硬化機會也會增加。2. 避免食入含黃麴毒素來源之食物:例如花生製品,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 3. 多攝食蔬果:每週至少攝食六餐以上之蔬果。4. 不隨便食用所謂的「補肝」極品,會愈補愈加重病情。5. 若體力允許,可作適度的運動。6. 避免服用民間所謂的「治肝草藥」,會加重病情,增加肝癌及肝硬化之機會。7. 少服寒涼食物,例如西瓜,冰類製品等。8. 不可勞累過度,能夠在晚上十一點以前睡覺。9. 避免罹患其他肝炎之機會:例如C型肝炎及藥物性肝炎等。所以應該避免打針,輸血,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服用未知之藥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