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不管幾歲都能做!抬腰體操「簡單3步驟」幫助身體回春

不管幾歲都能做!抬腰體操「簡單3步驟」幫助身體回春#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有慢性疼痛的毛病,因此不太敢活動身體?雖然才50歲,但已經有「老人姿勢」了?其實想運動,只有散步是不夠的,別因為怕痛而不敢活動,過度保護身體也可能變成老化的惡性循環,超過65歲後的肌肉量差異,將決定日後的生活品質。日本整體專家鄭信義在《超核心腿臀肌力訓練法》中提到,可藉由簡單的「回春抬腰體操」運動,鍛鍊步行時所需的肌肉,不僅肌力衰弱的高齡者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也能有效獲得如深蹲運動般鍛鍊大腿前側肌肉的功效,卻不用進行困難的動作,任何人都能輕鬆進行訓練。以下是其書摘內容:藉由「回春抬腰體操」能活化身心就算是輕鬆的運動,只要持續進行下去,也會出現「奇蹟」,結果不僅可以重獲青春,也能恢復幹勁、精力與熱情。詳細內容請見表1。許多患者和高齡者在實際進行「回春抬腰體操」後,回報了很多好消息,甚至比我原先預估的成效更好。 這個體操不僅可以訓練腿部肌肉,改善走路時需要他人扶助與照顧的情況,腿部和腰部變得更強健,還能改善膝蓋和髖關節的疼痛、減緩腰痛,而隨著腿部肌力的提升,更能減輕體重,發揮減肥功效。然而,好處不僅如此,除了可以預防認知功能退化之外,還有將來不需要安眠藥即可入睡、降低血壓等功效,能夠解決許多高齡者的困擾。接下來說明改善高血壓狀況的案例。持續進行「回春抬腰體操」1個月後,有一半以上的人血壓數值都降低了。93歲的H先生,進行體操前的最高血壓為163mmHg、最低血壓為97mmHg。1個月後再次測量血壓,最高血壓下降至105mmHg、最低血壓下降至78mmHg。持續進行體操2個月後,再次測量血壓,最高血壓下降至115mmHg、最低血壓為78mmHg,呈現穩定的血壓值。雖然對於為何運動可以降低血壓,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但簡單來說就是「運動>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穩定血壓」。若進行激烈的運動,心跳可能會突然加快,將對心臟和血管等器官造成負擔,不適合高齡者進行。然而,進行這項「回春抬腰體操」時,動作很輕鬆,心跳不會突然加快,這也是我抱持自信推薦這項運動的理由。表2列有「回春抬腰體操」的特色,無論何時進行「回春抬腰體操」都沒有關係,總之請養成1天進行3組的習慣。在養成習慣之前,可以請家人幫忙確認進度,或進行時站在鏡子旁自行確認姿勢。 進行「回春抬腰體操」的5個重點無論做什麼運動或體操,重點在於正確進行才能獲得好的成效,在做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回春抬腰體操」時,也是一樣的。接下來將說明「回春抬腰體操」的5個重點,請確認內容後再進行。重點1:坐在椅子上時,膝蓋是否彎曲呈現直角90度狀態?腳底整體是否確實緊貼著地板?若椅子過高,腳底整體無法確實緊貼地面,將無法促進腳底感知器的功能。若椅子太低,雖然腳底整體可以緊貼地面,卻因負擔過重而難以抬腰。請依照個人的身材,調節椅子的高度。重點2:膝蓋是否正面朝前?若膝蓋朝外或朝內,有可能導致肌肉失去平衡。為了正確鍛鍊及調整肌肉,請盡可能讓膝蓋正面朝前。重點3:進行抬腰動作時是否太過急促?無需過度勉強自己,以自己可以接受的速度進行即可。就正常的情況來說,請回想平時邊喊著「哎呦喂呀」邊起身的速度,以此速度進行就可以了。重點4:進行抬腰動作時,是否確實感覺到大腿前側和腰部周圍有施力?確實感覺到有施力的部位,證明現在正在鍛鍊中。重點5:是否太過拚命?無論做什麼事,若一開始太過拚命,將無法長期持續下去。正所謂「持續即是力量」,重點在於每天持續、一點一滴的累積。為了讓自己持續進行下去,請利用自我檢查表,養成習慣在每天完成後記錄成果。簡單就能完成的「回春抬腰體操」動作關於「回春抬腰體操」的動作如圖4,只需要淺坐在椅子上,接著做出抬腰動作即可,甚至不用站起來。只需要做這個動作,可說是世界上最簡單的運動,任何人都能做得到。不僅膝蓋不會超出腳尖,體幹(由胸部、腹部、後背、腰部和臀部等組成的部位)也處於安定狀態,不必擔心往後傾而跌倒,腿部和腰部虛弱的人也能安心進行。 除此之外, 它與正確的深蹲運動不同,不需要讓腰部深深地往下降,體重不會對膝關節造成負擔,就算患有退化性關節炎(或稱骨關節炎)的人,也能在不會痛的情況下進行肌力訓練。若要有效鍛鍊虛弱的肌肉,原本需要重複進行數10次負荷較輕的運動才行,但是進行「回春抬腰體操」只需抬腰30次乘3組即可,屬於適當的運動,而且鍛鍊肌肉的功效,不輸給正確深蹲運動。請參照圖5,這就是「回春抬腰體操」主要鍛鍊到的肌肉。 不僅可鍛鍊前側的股四頭肌、腓腸肌、脛骨前肌、比目魚肌,位於後側的腿後腱(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以及臀部肌群的臀大肌、臀中肌、梨狀肌等深層肌肉;就連位於身體中央、步行時發揮重要功能的髂腰肌(髂肌和腰大肌)、腹部的腹直肌(簡稱腹肌)等處的肌肉,也能鍛鍊到。只需要進行這項體操,即可完整鍛鍊步行時所需的全部肌肉。此外,肌力相當衰弱的超高齡者也無需擔心,做運動時只要將手放在桌子等處,就不必擔心可能會跌倒,能夠安心地進行。建議在日常生活中,請務必養成進行抬腰體操的習慣。(本文摘自/超核心腿臀肌力訓練法:不因怕痛不敢活動,打破過度保護身體惡性循環/出色文化)

銀髮族蛋白質吃超過總熱量15% 降低骨折風險?

銀髮族蛋白質吃超過總熱量15% 降低骨折風險?#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蛋白質是維持生命正常運作很重要的巨量營養素,小孩子吃得夠才能順利成長、長大成年之後,吃足能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那當我們成為銀髮族之後呢?撇開有些健康狀況得限制不說,年過65歲,多吃蛋白質可能讓我們的骨頭更健康,因為,新研究發現,多吃不僅對骨密度有正面的好處,也可能有助於減少骨骼的風險。 食量減少那就少吃吧! 觀察自己的父母,或是隨著自己的年紀增加,是否發現食量似乎不像以前那麼好了呢?直覺認為這隨年紀增長,附贈的一部分,也就不是那麼在意了。 不過我們應該把這視為是一種警訊,進一步去了解長輩或自己的食量,真正減少的原因,是因為口腔健康不佳、身體活動量不足,還是腸道消化能力變差等,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食量,藉由釐清問題,並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或許就能恢復胃口,確保身體能補充足夠的營養,而這當中包含了「蛋白質」。 一般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 要維持一個人身體的生長或是機能,要吃足夠的蛋白質,至於要吃多少,則可以參考各國製定的營養素建議;就以美國來說,給銀髮族的蛋白質攝取建議為每公斤體重0.8公克,或是蛋白質的熱量佔總能量的10~15%;而在台灣,根據最新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的資料,給51~70歲和71歲以上男女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與單位攝取量請見下表: 51~70歲 男性: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取0.917公克,能量佔比8.8~12.9% 女性: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取0.962公克,能量佔比10~14% 71歲以上 男性: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取1.03公克,能量佔比11~14.5% 女性: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取1公克,能量佔比11.7~15.3% 管是美國還是台灣的建議量都是以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而給的建議,只不過從近年研究的結果,發現如果老人每日的蛋白質吃比建議量還多,對骨密度,還有股骨頸和髖骨骨折風險減少都有正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多吃點蛋白質的老人,骨頭可能相對比較健康一些。 說要多吃,但究竟是要吃多少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為了骨質健康,年過65歲一天要吃多少才好? 2021年3月,有一篇發表在《TheJournalsofGerontology:SeriesA(老人學期刊)》的研究,以2160位社區老人為對象,調查蛋白質攝取量與骨質密度和骨鬆性骨折之間的關係。 參與試驗的人,平均年齡73.5歲,女性佔51.5%、黑人佔35.8%。研究團隊以飲食問卷評估飲食,並以此推估每日能量攝取,以及蛋白質攝取量佔總能量的比例。另外,在研究一開始與第四年和第五年的時候,會用不同的方法評估老人們的髖骨、股骨頸、全身骨骼的骨密度,同時也會請參與者們,在研究進行的五年期間,每六個月回報是否有骨折發生。 研究者們把人們的每日蛋白質攝取能量佔比,分成三等份,分別是低於13%、13~15%和大於15%。結果發現每日攝取超過15%的人,臀部與脊椎骨密度相對較高,而且在追蹤的五年間,臨床上骨折的風險也明顯較少。 大於15%總熱量的蛋白質量是什麼樣的概念呢?若用1,000大卡來算,蛋白質的能量佔比就是1000x15%=150大卡,再除上蛋白質1公克4大卡就能得到37.5公克;也就是說,如果一天總共吃了1500大卡,那麼這位老人家的蛋白質攝取應該要超過56.3公克。(2000大卡則是75公克) 另外,如果再考量食物的烹調方式會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例如鹽漬的魚,消化率大約是45%、清蒸與風乾的消化率可以來到85%,而製作成滴精類的形式,吸收率可能會更高;因此,實際要吃的蛋白質量要再看平常所吃的食物,是如何烹調,並參考來加減蛋白質需求量。 植物、動物來源有差嗎? 就目前研究所知,這兩種蛋白質來源在預防骨質流失上,似乎沒什麼明顯的不同,不過這方面的研究資料現在還不多就是了。總而言之,年過65歲,建議從各種不同的來源獲取足夠的蛋白質,來保護骨骼的健康,幫助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

銀髮族騎乘樂 AI健身電動車河濱奔馳

銀髮族騎乘樂 AI健身電動車河濱奔馳#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懂事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騎單車,享受被微風吹拂的感受,曾幾何時,因年紀漸長關節的退化與認知障礙,似乎漸漸無法用自己的雙腿,看著日落的晚霞,享受迎面而來的微風」因著這樣的初衷,一個夢想種子萌芽,三個擁有無限創意的工業設計系學生,經過了一年的思考與研發,真實且確切地誕生了「銀滑- e-slide」。享受安全自在時尚騎乘樂趣工業設計系通常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大同大學兩個大男生朝為與宗翰及負責市場調查的采容,認知到必須從目標族群與需求來思考,同學的阿嬤葉女士,樂活銀髮族的最佳代表,正好成為第一個「導師」,給他們需求的點子。而收攏創意與引導產品化的推手,則是教育部建置的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台灣已步入老年化社會,銀髮族的照顧與整體社會投入資源息息相關,銀髮族的需求,絕不只有疾病照護的介入,怎樣幫助他們保持健康,是擁有老年快樂生活的關鍵。「銀滑- e-slide」團隊實際走訪調查發現,良好的行動力與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是健康長者的最大特質,這也是發想「銀滑- e-slide」的起點。結合社交機制AI人工智慧 銀髮也是樂活族朝為同學表示,銀髮族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肌少症以及骨質疏鬆、關節退化等問題,要做肌肉鍛鍊,也必須考量關節保護,因此他們以健身中心的橢圓訓練機來思考,不但對關節磨損較小,更可帶動肢體協調,來作為運動訓練。而訓手部原來連動滑動的方式,爲確保安全,改良為僅控制簡單的轉向與減速。同時,結合電動滑板車的概念,透過橢圓機的踩踏,將訊號帶到輪鼓馬達調整動力,讓長輩在緩上坡時就不須用力。儀表板上更配備智慧顯示螢幕,更能調整踏板阻力大小。另外更細膩的設計,便是他們意識到社交對於銀髮族來說,能帶來陪伴與歸屬感。也因此,在內建的人工智慧系統設計,不但有社交配對模式與運動鼓勵機制,最重要的就是能紀錄生理數據,隨身觀測長輩健康安全。實戰模擬平台 深化創新能量從發想到產品落實,除了學生的創意,最重要的加速器便是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讓團隊從多次的討論中,找出了商業模式的可能性。朝為同學特別提及,不只是提供資金挹注,最重要是平臺執行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協助他們突破流程中的思考與製作盲點。這次輔導「銀滑- e-slide」團隊-大同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梁奮鵬經理表示,看到學生們在發想創意期間展現的熱力,感到相當感動,未來也會持續以既有建構基礎,持續協助學生探索更多可能性,深化創新能量。從現在開始至9/21止,教育部也歡迎更多學生至大專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提案,只要有創意點子,都能協助一臂之力,期待更多學生團隊加入。(文章授權提供/風傳媒)

獨自去開刀吃晚餐 逾5成中高齡很寂寞

獨自去開刀吃晚餐 逾5成中高齡很寂寞#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項調查顯示,台灣3成以上銀髮族無人陪慶生、超過1成平日獨自吃晚餐,近1成無人陪動手術,超過5成自認孤單。若以縣市評估,雲林縣、台東縣、澎湖縣長者孤獨指數排前3名。雲林縣孤獨指數最高56789年齡實驗室與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日前公布台灣銀髮孤獨感暨各縣市銀髮孤獨指數大調查。透過六項符合台灣社會情境的指標,包含自己用晚餐、自己過生日、只能自己倒垃圾、只能自己動手術、渴望陪伴、認為自己孤獨等,測量銀髮族孤獨感。調查結果發現,透過行為面向分析,3成以上銀髮族無人慶生也無人協助倒垃圾,平日自己獨自吃晚餐的比例有14.5%,更有9.4%銀髮族無人陪伴去動手術。從銀髮族的自我心理評估來看,近8成渴望陪伴,超過5成中高齡者自認孤單。國中以下學歷、男性孤獨感最強56789年齡實驗室總監陳韻如表示,以六項指標衡量全國22縣市的銀髮孤獨感,調查發現,雲林縣的孤獨指數最高,台東縣居次,澎湖縣排第3;花蓮縣、彰化縣及基隆市則是全台最不孤獨的前3名縣市。進一步分析孤獨者的人口特徵發現,年齡落在65至74歲、國中以下學歷、月收入低於6萬元、無伴侶或配偶、男性的孤獨感最為強烈。56789社會企業執行長黃采緹呼籲,各縣市首長除關注地方的弱勢長照外,更應注意年長者日常行為及心理內在的孤獨。除關注長照 也應提升心理健康高發會就此調查結果和過去台灣老人狀況調查相比,55至64歲族群孤獨感驟升;若跟2019年英國及加拿大的孤獨感調查比較,台灣銀髮族的孤獨感較大。高發會創會理事長楊志良說,對中高齡族群來說,心理健康絕對直接影響生理健康。與其投注龐大資源於解決弱勢長照,更該撥出資源促進能自理生活的銀光族提升心理健康。台灣銀髮孤獨感暨各縣市銀髮孤獨指數大調查訪問1256名50歲以上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77%。

要活就要動 9個適合銀髮族的運動

要活就要動 9個適合銀髮族的運動#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要活就要動!運動與長壽存在著正相關,英國研究發現,運動可以保持免疫系統的年輕和效率。在規律運動的長者中,產生免疫性T細胞的胸腺明顯大於無運動習慣的長者,甚至與年輕人相當!但是老後才開始運動嗎?答案是錯的,治療師指出,20多歲後胸腺開始縮小,因此培養終身運動習慣很重要。運動能堅固骨骼 活化大腦防失智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怡君表示,銀髮族運動的好處有健全免疫系統、堅固骨骼、使平衡更好、活化大腦連結,預防失智改善認知功能。運動分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運動及柔軟度運動四類,重要性相等。陳怡君治療師指出,有氧運動主要在訓練整體健康和耐力,肌力訓練能強化肌肉和骨骼,平衡運動可增強維持平衡的肌肉,預防跌倒,柔軟度運動則能增加活動角度減少僵硬。下列為治療師建議年長者適合的九大運動項目:1.快走(有氧運動):與慢跑相比,是低強度有氧運動,可提高心率和肌肉使用。對膝蓋或腳踝無力的人,快走是更佳選擇。2.固定式自行車(有氧運動):是有氧運動很好的一種形式,不會對關節產生傷害。3.游泳(有氧運動):受水浮力支撐,對於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者,是很好的運動,水提供的阻力會有肌力訓練效果,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在水中活動。4.深蹲(肌力及平衡訓練)。5.太極拳(平衡、靈活度訓練)。6.手臂舉重(肌力訓練):增強上背部和肩膀肌力。7.健身體操(肌力平衡訓練)。8.伸展:伸展所有肌肉保持靈活度,防止關節僵硬。9.瑜伽(柔軟度、平衡性及力量訓練)。

輔具選得好 銀髮族趴趴走少煩惱

輔具選得好 銀髮族趴趴走少煩惱#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平時忙於務農的70歲黃伯伯,因中風讓他右半身行動不便、講話口齒不清,只好放下農務工作。而中風後的黃伯伯因為害怕平衡不佳造成跌倒,除了上廁所和洗澡之外都不願行走,因此肌力和平衡感變得越來越差,並出現肌肉萎縮的情形。家人帶黃伯伯到復健科求診,復健科醫師建議使用輔具協助他行動與進行復健,治療師指導正確使用輔具的方式,現在黃伯伯可以靠著四腳拐進行短距離的行走,如自己去廁所、在室內移動、走到家門前,幫助促進他的行動能力,也減少跌倒的風險。適當輔具 可增加長者自行行動的能力苗栗公館診所復健科醫師董莉貞說,許多銀髮族因為老化或中風等因素,導致全身肌力、平衡感退化,造成行動不便。目前最常使用的行動輔具是輪椅及枴杖,但若選到不合適的輔具,像輪椅大小不適當,可能會造成姿勢歪斜,使肌肉痠痛、脊椎歪斜,不合適的拐杖也會成為障礙,讓使用者容易跌倒受傷。選用好拐杖 幫助平衡、預防跌倒行走不穩定的銀髮族可藉由選用合適的拐杖類輔具,增加行走穩定度,預防跌倒意外發生,建議依需求選擇可調整高度、有底墊的拐杖,以符合身材使用,且底墊可以減緩打滑的情形。拐杖的種類1.單拐:適合身體健康、平衡力不錯的銀髮族使用,借助單拐可以更不費力的走路及預防跌倒。2.四腳拐:適合平地使用,左右手都能適用。3.單側四腳助行器:適合只能使用單手、走路費力的銀髮族,在平地走路的輔助工具,無法上下樓。4.四腳助行器:穩固、支撐力最佳,是平地走路的輔助工具,無法上下樓。選擇合適輪椅 舒適移動好方便選購輪椅時,帶著銀髮族(使用者)一同選擇,挑選符合使用者身材的椅面,坐下後距離椅子兩側約多兩指幅寬度,椅面深度約比大腿長度少一吋,並確認輪椅的椅面、椅背、扶手、前後輪、腳踏板、手煞車等結構完整無損。輪椅正確的使用方法:1.從輪椅站起坐下變換姿勢時,均應使用煞車,以免發生危險。2.坐輪椅前及從輪椅起來時,腳踏板必須移開,以避免被絆倒。3.使用有可掀式、可拆式扶手的輪椅,讓銀髮族不須完全站直就能移動到床上或便盆上。

銀髮族麻醉風險高 術前評估很重要

銀髮族麻醉風險高 術前評估很重要#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過半百後,身體要進廠保養的機率越來越高。根據內政部106年公布的資料,國人平均年齡持續延長達80.4歲!而65歲以上者占人口比例將近16%,目前還在逐年增加,邁向「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逐漸老化的問題,醫療單位勢必更加頻繁面臨老人手術麻醉的危險與問題,老人麻醉相形之下越顯重要。老年人麻醉所造成的風險麻醉方法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半身麻醉或神經阻斷術等。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構造的退化,老年人接受手術與麻醉的風險也會高於年輕的患者,就生理上變化而言,可能造成以下的問題:1.心血管系統:血管的彈性減低且會變硬,造成血壓升高、心臟對交感神經的刺激反應變差、周邊血管的阻力上升,容易有姿勢性低血壓、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腦部缺血。2.呼吸系統:吐氣能力、肺活量、咳嗽力量、喉頭反射皆下降,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發生率上升,若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容易術後肺塌陷。3.神經系統:腦細胞減少萎縮、大腦功能退化,常有記憶、情緒、認知功能不良,熟睡與REM睡眠比率減少造成失眠,神經傳導變慢、感覺遲鈍、麻醉恢復時間變長、認知障礙發生譫妄。4.腎臟:腎臟功能下降、術後易發生呼吸無力、嗜睡、電解質不平衡。5.體溫調節:身體對體溫降低時的反應較差,產生發抖、低體溫。6.消化道:常有牙齒缺損牙周病,易造成插管困難、胃腸蠕動較差,較易發生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肝臟機能也較退化,麻醉藥量也須減低。7.骨骼:老年人多少有一些骨鬆或脊椎疾病,常有痠痛問題,有可能造成半身麻醉困難。術前評估要詳細詢問身體狀況與用藥習慣第一:對於其身體狀況要詳細的詢問檢查,像平常生活照護、自主能力、溝通能力,是否有經常保持運動、是否有吸菸、喝酒習慣、睡眠習慣品質等。第二:了解病患是否有相關疾病存在,如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病史、腎臟衰竭(洗腎)、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病史(是否有使用心臟支架)、帕金森症、癌症等,麻醉有時會加重疾病的嚴重度。第三:病患使用藥物狀況,是否會與麻醉藥物起交互作用,是否會增加手術麻醉的風險,是否需持續使用,常見有降血糖藥、抗凝血劑。第四:手術麻醉前一般的血液檢查,肝腎功能抽血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必要時進階檢查心臟超音波、肺功能及血氧濃度。全麻還是半麻 要聽專業醫師建議郭綜合醫院麻醉疼痛科曾嘉榮主任表示,麻醉專科醫師依照手術術式,老年人身體評估狀況及檢查結果,提出適當的麻醉方式,並非像以往民眾錯誤的概念,認為半身麻醉就一定比全身麻醉安全!半身麻醉在實施過程中,因老年人脊椎退化及骨刺等問題,困難度增加,在手術過程中,病患因清醒而常常緊張程度遽增,造成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等不利因素,最好經過麻醉醫師適當評估,才能對老人麻醉提供最安全的條件。總體來說,老年人身體衰弱,常有許多系統性疾病,常使用多種藥物,需要針對各別情形制定麻醉計劃,術前與麻醉醫師、手術醫師、病患及家屬充分溝通風險,防範措施,選擇最好的方式,為手術麻醉安全踏出最成功的第一步。

銀髮族顧好下半身 才能幸福下半生

銀髮族顧好下半身 才能幸福下半生#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骨盆位於下半身,守護著泌尿與生殖系統的器官群,無論在坐、立、走、蹲等各種姿勢,都扮演重要樞紐,承載著整個上半身。但很多民眾面臨下半身的症狀常羞於啟齒,不敢去醫院檢查。其實不管是到泌尿科或婦產科,都可以初步檢查骨盆症狀的原因,再安排適當的特殊檢查與治療。銀髮族下半身骨盆相關問題互相牽連 大致可分為三大面向:1)排尿排尿問題:如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尿失禁、膀胱過動症、頻尿、夜尿、血尿等。2)性功能問題:如勃起功能障礙、男性更年期、早發性射精、私密整形與美容(如陰莖彎曲、陰唇過大等)。3)疼痛問題:如慢性骨盆疼痛、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慢性無菌性攝護腺炎等。65歲的鄭媽媽從十多年前開始,搬重物或咳嗽時會漏尿,經尿動力檢查,確認為SUI (應力性尿失禁),於是安排了「微創尿道中段懸吊術」,手術大約30分鐘完成,從此不漏尿了!75歳陳伯伯,排尿不順已10年,半夜起來尿3-4次,睡眠品質差,白天沒精神。經直腸超音波與尿動力檢查,診斷為攝護腺肥大。經過「多波光雷射汽化剜除術」與「低能量震波治療」,日後排尿順暢,且重拾夫妻魚水之歡!常用於骨盆問題的治療設備,有以下三種:1)低能量震波治療:這是一種無痛、非侵入性的門診處置,不需住院。適用於:血管性勃起障礙、慢性骨盆疼痛、慢性無菌性攝護腺炎等。2)婦科海芙刀:無痛、無傷口的微創治療,可治療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瘤。3)攝護腺海福刀:用於攝護腺癌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的治療,無痛、無傷口,且經歐盟與美國 FDA 認證,治療攝護腺癌的效果與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相當,保留性功能效果更佳。秘尿科梁景堯副院長表示,下半身的疾病,較羞於就醫求診。為此,部分醫療院所特別打造幸福門診,把最私密的檢查與治療整合到一個隱密、獨立、不受干擾的空間,並且把下半身相關的健康資訊集合在此,並提供豐富的醫療資訊,讓病友瀏覽取閱,有助於提供患者「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