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

常便秘、咳嗽者疝氣恐找上門

常便秘、咳嗽者疝氣恐找上門#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王先生常覺得右下腹部有異物感,走路久了會疼痛,就診後醫師發現,王先生的不適是腹股溝疝氣所致,透過內視鏡手術進行網膜修補,目前王先生復元順利,已回到正常生活。下腹部有異物感不處理 恐致腸壞死臺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指出,疝氣好發於兒童及中老年人,而男性多於女性。形成於腹壁薄弱或缺損時,腹腔內的臟器或脂肪組織掉到腹壁外。各種疝氣中又以腹股溝疝氣最常發生,約占所有疝氣的80%。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的疝氣是天生生理結構不全所致,成年人則因長時間提重物、咳嗽、便祕導致腹壓上升、腹壁薄弱缺損,使病症發生。常見的疝氣的症狀為,下腹部有異物感、突起物或在長時間活動時感到明顯不舒服,雖不算非常嚴重的疾病,但若遲遲不處理,恐怕造成腸子壞死、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腹腔鏡微創手術 復元快、復發率低疝氣必須靠醫師觸診來診斷,且只能透過外科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方式是將臟器放回正常位置後,直接將缺損組織縫合,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周邊組織張力大、病人疼痛。游智欽醫師說,人工網膜會被人體吸收,利用它修補疝氣,腹壁會更厚實、復發率可低於5%,目前大約有八成的疝氣修補都是使用人工網膜。人工網膜修補的手術方式有兩種:1)一般手術/將疝氣囊復位後直接將網膜縫合於腹壁組織外側。然而傷口較大、疼痛感較明顯。2)腹腔鏡微創手術/透過腹腔鏡從腹壁內側做修補,可以同時對視野下所有腹壁缺損做一次性修補,不僅傷口小、復元快、復發率低。術後避免咳嗽、便秘、搬重物 以免復發疝氣復發的2個關鍵,一是手術方式,二是生活習慣的改善。游智欽醫師提醒,疝氣的生成與腹壓有密切關係,要防止復發要先避免會讓腹壓升高的生活習慣,如長期咳嗽、長期便秘、長期搬重物。此外,若發現腹股溝一帶有不明腫塊或疼痛,應儘早就醫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講座/忽略排尿困擾 小問題釀大麻煩

講座/忽略排尿困擾 小問題釀大麻煩#疝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都認為排尿只是日復一日的小事,但當遇到尿尿不順、頻尿誇張或急尿時,才意識到原來排尿順暢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大事。您知道當排尿不順甚至出現障礙,竟然跟結石、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疝氣、泌尿道感染、女性尿失禁可能有關係?至於要如何判斷是哪一種症狀,必須盡快至醫院尋找泌尿科醫師的協助,檢查膀胱與尿道的功能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才能精準找出尿不好的原因,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烏日林新醫院特別舉辦「我與醫師有個約會-醫學講座」,本次由泌尿科碎石中心林德祺主任帶領大家認識各種排尿問題,瞭解泌尿系統的保健與治療方式,講座內容豐富實用,現場更會進行有獎徵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排尿順暢就健康-排尿障礙、結石、疝氣時間:106年8月31日(四) 09:30~10:1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2-23388766分機1162 行銷企劃課汪小姐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疝氣拖10年,陰囊竟腫成哈密瓜大小!83歲陳老先生擔心疝氣需要切除陰囊,十餘年的時間都不敢就醫,聽信電臺偏方,不但花了50萬購買排毒藥方,每個月更花費上萬元到中藥行抓藥,沒想到疝氣沒有治癒卻引發紅疹上身。另外,患者術前抽血報告也發現腎臟功能問題因為來路不明的藥物,已經進展為慢性腎衰竭,現在一周固定洗腎3次。7天未解便 大腸、小腸擠進左邊陰囊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高國堯指出,陳老先生諱疾忌醫十多年,掉進陰囊的腸子愈多、愈深,便秘問題愈嚴重,5月中旬陳先生站不起來也吃不下,抱怨7天未解便,檢查後確認是疝氣,並發現大腸、小腸加起來快100公分,全擠進左邊陰囊,並腫成18公分大的哈密瓜形狀。「手術是治癒疝氣的唯一方法」,高國堯醫師指出,大部份病人都適用「傷口小且恢復較快」的腹腔鏡手術,陳老先生因長期服用偏方造成腎臟及心臟功能受損,不適合全身麻醉,只能用傳統從腹股溝切開的手術方式,術中將腸子復位後,再用人工網膜做無張力修補。疝氣不處理 壓力越高越有可能導致腸壞死高國堯醫師表示,疝氣通稱「墜腸」,不論幼兒、廿或卅歲年輕人、老年人都可能發生。年輕人病因可能是腹腔通道先天性閉鎖不全,隨年紀愈大還是沒關好,腸子就可能從裂縫跑出來;年長者屬功能退化,腹壁變薄,咳嗽、大便,甚至拉單槓出力,有時也會導致通道裂開,造成腹股溝疝氣。高國堯醫師表示,男女罹患疝氣比例為10比1,通常症狀不會太痛苦,也沒有立即危險,但如果一直不處理,等腸子推不回去,掉在裡面愈來愈腫,一旦壓力愈高,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造成腸壞死的急症手術,為避免缺血、破裂演變成有致命危機的腹膜炎,還是及早就醫為宜。

不只治咳 橘子還可治疝氣!

不只治咳 橘子還可治疝氣!#疝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橘子營養豐富,從裡到外都是寶,是水果中的佼佼者,皮、核、絡、葉都可以入藥。•  橘皮/可刺激消化道、增加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有健胃、袪風、化痰之效,可治食慾不振及咳嗽,也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增強微血管韌性,並有消炎、抗潰瘍、抑菌及利疸的作用。•  橘絡/有化痰、通經的功效,可治高血壓、咳嗽、胸脅疼痛、狹心症、兒童食慾不振等症。•  橘核/能理氣、散結、止痛,可治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腺發炎等症。•  橘紅/可治療喉癢咳嗽、痰多不利等症。•  橘白/可治痰多咳嗽、胸悶、胸痛等症。•  橘葉/煎湯飲用,可以調整女性生理不順現象。纖維素可幫助通便 果膠還可軟化血管台灣的橘子產量豐富,盛產時尤其便宜,建議大家不妨多吃橘子,吃的時候不要把白色橘絡剝得一乾二淨,因為橘子果肉很軟、纖維很細緻,不會難消化,若能通通吃下肚,就能攝取到更多的纖維素。橘子的纖維素,除了可幫助通便外,其果膠還有軟化血管的效果。橘子的果膠能於腸中吸收膽汁酸、阻擾膽汁酸被腸道吸收,所以當果膠與膽汁酸一起被排出體外後,膽汁酸就會不足,所以人體就會重新製作膽汁酸,也就會消耗膽固醇(膽固醇是製作膽汁酸的必需品),以致體內膽固醇自然而然地降下來。此外,飯後多吃橘子,或在用餐時飲用橘子汁,可以增加鐵質的吸收。食慾不振時,用經過乾燥一年以上的橘皮5克沖泡熱水飲用也有效。• 宜/感冒病人、有便秘問題的人、乳腺炎患者、疝氣病人、高血壓病人、高膽固醇患者、狹心症病人。• 忌/橘子的果膠含量很高,主要存在於果皮、果絡及果肉中。市售的橘子為了保鮮及外表美觀,採收時多半會順便打蠟(噴蠟),因此可能有農藥殘留,所以果皮不要食用較好,盡量從果肉、橘絡中攝取纖維及果膠,只要經常食用,份量也就足夠了。不過,如果能克服外皮上蠟及農藥殘留的問題,橘子皮實在是很好的食物,可以仿效宜蘭的金棗做成金棗糕、金棗果醬,做成帶皮的橘子果醬等。台灣盛產橘子、柳橙與金棗(金桔),加上又進口很多香桔士,所以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新鮮的柑橘類水果,不妨多吃。但口舌生瘡時,暫時不要吃,以免會感覺更疼痛。(本文摘自/穀物蔬果養生宜忌/原水文化)

7月大男嬰嘔吐不止 竟是疝氣釀禍

7月大男嬰嘔吐不止 竟是疝氣釀禍#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寒冷,小兒腸胃炎的病患也大幅增加,門診觀察小朋友通常有嘔吐與腹瀉的症狀,然而醫師表示,並非所有嘔吐的病患都是腸胃炎所導致的,也可能是其他外科疾病所造成。過去疝氣未開刀 尿布解開腹股溝腫大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生兒科周安國醫師表示,日前一位七個月大的小男嬰因為嘔吐、不喝奶等症狀就醫,排便的情況跟平常一樣,經醫師檢視發現寶寶右側的腹股溝附近腫大,再詳細詢問媽媽,原來男嬰之前就有疝氣的狀況,只是未曾接受手術治療;過去腫大的地方都會自己消退,可是這次腫大後沒有任何消退的跡象,經診斷為嵌頓型疝氣,但因無法徒手復位,故馬上轉至外科急診開刀治療。周安國醫師說,「魔鬼藏在細節中」,檢視寶寶時一定要把尿布解開,才算是完整的身體檢查,否則可能會錯過診斷的線索。這位病患來門診的時候,外觀看起來並無任何異常狀況,把尿布解開之後才發現是嵌頓型疝氣。女孩也可能疝氣 卡住太久恐壞死周安國醫師表示,新生兒發生腹股溝疝氣的機率大約是1%~5%,早產兒的比例會高到10%。所謂的「疝氣」就是在胚胎時期發育的過程,小男生的睪丸原本位於腹腔,之後會慢慢下降至陰囊當中,但是如果下降的路徑關閉不全,形成鞘狀突未完全封閉,就會造成疝氣囊。倘若鞘狀突開口越來越大至一定程度後,腹腔內的腸子便會滑入疝氣囊。小女生則與子宮圓韌帶的發展有關,除了腸子之外,卵巢也可能會掉入疝氣囊內造成疝氣。臨床上若是掉落下來的腸子卡在疝氣囊就會形成嵌頓型疝氣,這時需要徒手將腸子推回腹腔裡面或是手術治療。若卡住太久,引發血流與淋巴阻塞,就可能會引發腸壁受損或壞死。所幸這位寶寶的嵌頓型疝氣並未合併有血流阻塞的情況,手術進行順利,術後進食狀況恢復到跟平常一樣,隔天即出院返家。周安國醫師提醒家長,一旦寶寶被診斷有腹股溝疝氣情況,應該要及早治療。如果在開刀前就發現到寶寶有持續嘔吐的情況,更要小心是不是已經發生了嵌頓型疝氣。

寶寶疝氣不即時處理 恐腸壞死、腹膜炎喪命

寶寶疝氣不即時處理 恐腸壞死、腹膜炎喪命#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家中寶寶時常嘔吐,無法順利哺乳,並伴隨莫名哭鬧、便祕症狀,可能要懷疑是疝氣搞鬼!苗栗一名新生兒,每次只要哺乳,就會立刻嘔吐,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有雙側疝氣,只要一哭鬧腸子就會下滑到陰囊造成箝塞,但經手術後,目前症狀立即改善,終於能好好進食,醫師提醒,許多家長碰到嬰兒疝氣,都會想等長大後再行處理,不過疝氣久拖恐怕會引起腸壞死、腹膜炎,家長務必多加留意。先天性腹壁破洞 疝氣主因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醫師馮啟彥解釋,造成嬰幼兒疝氣的原因為先天性腹壁有破洞,在嬰幼兒哭鬧、便秘或咳嗽時,就容易造成腹壓。當破洞加上腹壓,小腸或其他內臟器官會經過腹壁破洞到腹膜袋最狹窄的地方(即破洞之處),且容易卡在洞口,引發腸阻塞,導致肚子疼痛、嘔吐,甚至還可能排泄出血便。他強調,過去許多民眾擔心嬰幼兒年紀小,希望長大一點再做疝氣治療,然而一旦時間拖太久,將造成阻塞更嚴重,腸道的血液供應不良而缺血,將導致腸壞死,引發腹膜炎、敗血症,最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嬰幼兒罹疝氣狂哭鬧 病情恐更嚴重馮啟彥主任提醒民眾,尤其是很小的嬰幼兒,家長更要特別小心,因為不懂表達,只能以哭鬧來反應不舒服,反而對腹部產生壓力,讓內臟器官卡得更厲害,若沒有及時發現而延誤就醫檢查的時機,後果就不堪設想。他同時呼籲,平常幫嬰幼兒洗澡或換尿布時,可以留意腹股溝的地方是否有不對稱或腫塊等異狀,或是寶寶容易吐奶、便秘或腹脹,也要特別注意。如果發現任何異常,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利即早治療。

老翁罹疝氣不敢說 漸漸嚴重變「巨柚」

老翁罹疝氣不敢說 漸漸嚴重變「巨柚」#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家中長輩行為出現異狀,可要多加留意。台中一名七十三歲的老翁,近日走路姿勢頗為怪異,原本走路算快的他,速度也愈來愈慢,家人觀察不對勁,兒女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老翁罹患疝氣,且兩側大小還多達二十公分以上,就像兩顆大柚子擱在腹部上,但因為年事已高,不好意思開口,才會放任情況惡化,經腹腔鏡治療後,老翁猶如丟掉重擔,健步如飛。疝氣老中青都會中招 只能靠手術解決臺中醫院消化外科醫師蔡金宏指出,「疝氣」指的是先天或後天腹腔內臟器或脂肪掉入不正常的位置,先天性的通常在幼年時期便可發現;後天性的成因是腹壁的肌肉或筋膜因受傷、老化、腹部壓力大(用力過度)、腹股溝內環閉合不全、抽菸、懷孕或過度肥胖等因素造成腹壁撕裂或薄弱,而讓腹部臟器或脂肪從腹腔的脆弱處凸出。治療疝氣的方法,手術是唯一方式,以前傳統的疝氣手術是將凸出的疝氣囊推回腹腔內,再將腹腔內缺損的地方進行修補,此方法傷口長達5-10公分,且會增加腹腔內壁的壓力,也因為張力關係導致患者術後疼痛,需休息一個多月,復發機率也達10~15%。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巨大且困難的疝氣,用腹腔鏡手術只需花費約1小時左右的時間,病患在出院時,不會有不適感,也可走著常人的步伐出院,2週後便可恢復原先活動。蔡金宏主任提醒,疝氣的患者從嬰兒到老年人、男性及女性均可能發生,醫院每年平均約有170~180位患者,今年便同時遇到四位疝氣大如巨柚的患者,不可輕忽,民眾若發現自己或家屬有疝氣問題,請盡速就醫,不要因為怕尷尬或怕疼痛而延誤就醫,經醫師專業評估與治療,均可恢復健康與生活品質。

扯!婦人腹痛十五年 跑多家醫院才找出病因

扯!婦人腹痛十五年 跑多家醫院才找出病因#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不明腹痛,竟是疝氣惹禍!台中就有一名八旬老婦,不明腹痛長達十五年,近日,腹痛頻率明顯遽增,嚴重甚至嘔吐、絞痛、呼吸困難,但送到醫院卻完全找不到病因,多位醫師束手無策之下,老婦只好帶著腹痛,於多家診所醫院四處流浪,直到進了台中慈濟醫院才終於揪出病因,原來是罕見的「閉孔疝氣」在搞怪!老婦痛到不吃不喝四天 各大醫院竟查無病因?蔡姓婦人,八十二歲,下腹莫名疼痛多年,每幾個月痛一次,痛到受不了就醫,卻總是查不出異常,婦人的兒子說,往年通常痛一痛就好了,查不出原因也只能無奈,但今年疼痛發作頻率突然變高,肚子痛得無法忍耐,止痛注射、掛點滴都無效,跑了多家醫院,還是查不出所以然,只能忍到不痛為止。兒子眼見高齡老母呼吸、喘氣都困難,連著四天不吃不喝,抱著肚子一天一夜,痛到連喝一口水都會噁心、嘔吐,心疼媽媽受苦,帶著老人家改看耳鼻喉科,答案仍然是一切正常。直到送到臺中慈濟醫院急診室時,醫師推斷疝氣可能性很高,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婦人的小腸掉入左側閉孔,證實是疝氣中少見的「閉孔疝氣」,才找到病因。台中慈濟醫院林金瑤醫師指出,「閉孔疝氣」是疝氣中罕見的一種,發生率是所有疝氣的百分之0.05到1.4,常造成腸阻塞,又因為並沒有特殊病徵與症狀表現,術前診斷十分困難,只有兩成患者能由觸診發現。他解釋,文獻報告顯示,閉孔疝氣好發族群是年老瘦弱的經產婦女,八十二歲的蔡婆婆就十分瘦弱,體重不到四十公斤。男女比例一比六,是因女性骨盆腔天生較寬且傾斜,以致女性閉孔橫徑也比男性大。病患之所以會一痛多年,時好時壞,可能是小腸卡進左側閉孔,又跑出來,這一次小腸進去了卻出不來,腸道阻塞時間久了,會噁心、嘔吐,延遲發現還可能腸子壞死,而腸子被卡住,絞痛感往上壓迫到胸腔造成呼吸困難,一個手術同時解決腹痛與呼吸困難,前後住院五天,解決多年宿疾,讓阿嬤開心得合不攏嘴,直說感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