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

小兒疝氣該怎麼治療?腹腔鏡手術安全可靠

小兒疝氣該怎麼治療?腹腔鏡手術安全可靠#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孩子有疝氣要馬上開刀治療嗎?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蘇家震指出,以目前的研究顯示,其實會建議大一點(6個月以上)再開,期間只要多觀察,有異樣的時候再趕快送急診即可。疝氣該進行哪種治療?對於小孩疝氣開刀,蘇家震解釋,無論傳統手術或是腹腔鏡手術,都必須全身麻醉,只有過小的嬰兒(6個月內)或早產兒因肺功能不成熟風險較高外,兩者安全性相同。其次,腹腔鏡手術將二氧化碳氣體灌入腹腔內,用以撐開腹腔伸入器械手術,是否對人體產生危險?蘇家震指出,其實家長不必多慮,除非是心肺功能極差的病人,否則安全無虞,且手術過程有大量精密儀器不斷監控,不需太過擔心。手術後的併發症多嗎?而腹腔鏡手術後發生併發症機率,是否大於傳統手術?根據奇美醫學中心已累積多例的經驗及全球上萬例小兒腹腔鏡疝氣修補術來觀察,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小於萬分之一,堪稱相當安全的手術。最後,蘇家震提醒,腹腔鏡手術唯一可能的缺點是,由於器械要進入腹腔,可能會導致腸沾黏等併發症,雖然目前尚無相關報告印證,唯有經驗豐富、專精的醫師可減少這類風險。

墬腸別輕忽 當心造成腸道缺血性壞死

墬腸別輕忽 當心造成腸道缺血性壞死#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疝氣是指器官經由肌肉筋膜層的缺口移至本來不應該存在的位置。這個缺口可以是器官進出體腔的自然孔道,也可以是肌肉組織薄弱或外力所造成的缺損,譬如手術或外傷所引起。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疝氣是腹股溝疝氣,是指腸道從腹腔內滑脫至腹腔肌肉層之外,在腹股溝處形成鼓出的腫塊,男性患者亦常見有陰囊的腫脹,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墬腸」。台南新樓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李兆人解釋,腸道滑脫至不正常的位置雖然不至於造成立即性的危險,但腫塊疼痛或腸道阻塞等症狀在臨床上卻是常見。最危險的就是卡住溜不回去的嵌閉性腹股溝疝氣,卡住的腸道使血流受阻造成腸道缺血性壞死,使得原本單純的修補手術變成不可避免的腸道切除手術,嚴重者甚至合併敗血症引發生命危險,實在得不償失。所以平常的墬腸雖然不是醫學上的緊急狀況,但是必須接受治療,而且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近年來,疝氣手術已發展成將肌肉筋膜缺陷處以人工網膜覆蓋,造成組織與人工網膜間粘黏相互癒合而形成強韌的筋膜層,這就是無張力修補術 (Tension-Free Mesh Repair);往往在上午手術,下午就已經能下床慢慢走動了。根據國內外的臨床統計數據證實這種以人工網膜進行的手術其結果優於傳統的組織縫合法,也使得大部份的傳統手術已成為歷史。人工網膜的修補法一樣有筋膜外層與筋膜內層不同的鋪法。內層的鋪法在技術上雖然較為複雜困難,但卻也是修補各種疝氣甚至是復發性疝氣最穩固的方式。目前只有筋膜內層人工網膜修補術與腹腔鏡全腹膜外疝氣修補術能將人工網膜置入這個深層空間。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不只是手術方式多樣化,人工網膜的種類也是琳瑯滿目,不同樣式的人工網膜適合各種不同型態的疝氣。李兆人醫師也提醒,患者本身的潛在疾病與接受的麻醉方式也與手術時的安全性息息相關,術前審慎的評估與檢查及手術方式的選擇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當懷疑自己或家人患有疝氣時,務必及早就醫,並與醫師詳細討論,如此才能得到最完善的治療與照顧。   

鼠蹊部腫大誤以疝氣 腫瘤重達6公斤

鼠蹊部腫大誤以疝氣 腫瘤重達6公斤#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5歲郭先生,2年前發現右側鼠蹊部有一個小隆起,他到醫院求診,醫師告訴他是「疝氣」,由於工作的關係沒有時間處理,沒想到一拖就是2年,這顆疝氣不但不會自己退回去,而且還日益茁壯,整個鼠蹊部到陰囊腫一大塊,連走路都受到影響,最後郭先生到台中醫院泌尿科林明鴻醫師的門診求診;林醫師經初步的身體檢查後告訴郭先生,您這不是疝氣,是一顆腫瘤,它不但長的結實而且還日益茁壯,最後竟然宛如一個小嬰兒的體重。郭先生接受手術後看到從自己身上取下重達6公斤的「果實」時驚訝的說,怎麼這麼大!現在因少了這個累贅,病人覺得整個人輕盈起來。病理報告證實為惡性纖維組織肉瘤,術後接受輔助放射線治療,追蹤一年多沒有復發。林明鴻醫師表示,鼠蹊部疝氣的確是外科最常見須手術的疾病之一,這是因為鼠蹊部位腹壁肌肉缺損或薄弱,當腹部用力時,腹膜及腸子往外鼓出的現象,但並非絕對鼠蹊部腫大都是疝氣。如果是疝氣,通常會在腹部用力時,鼠蹊部腫大,在腹部放鬆時,腫大會自動消失或加以擠壓而消失,如果鼠蹊部腫大不會消失,壓起來是實心且不會移動,要懷疑是腫瘤,並安排進一步檢查。

蛋蛋像壘球一樣大! 巨大疝氣影響性福

蛋蛋像壘球一樣大! 巨大疝氣影響性福#疝氣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日前收治一名36歲男性患者,自幼就飽受疝氣的困擾,但一直隱忍未求醫,日前疝氣的情形越來越嚴重,陰囊因腹內的腸子不斷滑落,從原本正常人的直徑3公分大小變成10公分,幾乎和一個壘球一樣大。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曜州指出,男女都有罹患疝氣的可能,不過男性罹病的機會是女性的10倍之多,嚴重時會引起腸壞死、腹膜炎等疾病。蔡曜州醫師表示,這名患者因疝氣太大,穿著合身的褲子或是運動時,都會感到不舒服,就連性生活也受到影響。蔡曜州醫師以自行改良研發的單孔腹腔鏡技術為該患者施行手術,有別以往的三孔腹腔鏡手術,單孔技術只要在肚臍上開個小孔便能完成。接受單孔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外觀幾乎看不出疤痕,且疼痛的程度也大幅降低,術後當日就能下床行走、進食,二至三天就能回到工作岡位。蔡曜州醫師指出,並不是每個疝氣的患者都能夠接受單孔腹腔鏡手術,如果病情嚴重者,還是以傳統疝氣手術治療比較好,但術後仍有2%的復發機率。醫師提醒,多數患者礙於面子或是因為沒有感到疼痛而忽略,延誤就醫恐會因腸壞死、腹膜炎等併發症引發敗血症,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提醒民眾,有疝氣的情形應及早就醫,治療後也要持續觀察患部的復原情形,以避免疝氣復發。頁首圖說:對照男性生殖器官的模型(左),正常男性的陰囊直徑應為3公分左右,相當於一個乒乓球的大小,但這名患者因嚴重疝氣,陰囊幾乎和一個壘球一樣大。(記者陳茂軒/攝影)完整圖文新聞請點閱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594

老當益壯? 八旬翁硬做仰臥起坐得疝氣!

老當益壯? 八旬翁硬做仰臥起坐得疝氣!#疝氣

做仰臥起坐能鍛鍊腰部及腹部的肌肉,許多人都會在家自行健身,但竟然有這樣的例子,一名80歲老翁長期做仰臥起坐,最近做完後覺得下腹部不適,至醫院求診才發現,原來是得了疝氣。對此,醫師呼籲,做任何運動都要量力而為,不要逞強,造成另類「運動傷害」。醫師表示,做仰臥起坐會增加腹壓,如果男性原本腹股溝閉鎖不全,就可能因此造成疝氣,除了仰臥起坐,便秘或解小便不順,常需較用力者,也可能間接導致疝氣。其實,不要以為只有老人才會得疝氣,此症狀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層和性別。身體各部位的器官,都有一定的位置,有些或許會移動,但都在一定範圍內,如果器官移位到它不應該在的位置,而卡在那裡,就稱為「疝氣」。疝氣可能在腹股溝或任何過去動過手術的傷口發生,通常都不會痛,但如果很痛,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箝頓性疝氣;此類型的疝氣情形是腸子或卵巢被內環卡住了,引起血液循環不順,病人還會因腸阻塞而有嘔吐、脫水、休克等情形,時間久了,腸道因缺血而壞死或穿孔,造成腹膜炎,如不馬上處理,甚至有生命危險。箝頓性疝氣大多發生在年紀小的幼兒,常因無法適當表達疼痛而延誤醫治,更有人說疝氣會自已好,不必動手術。對此,醫師澄清,年紀越小者若得疝氣,越要儘快接受手術治療,且疝氣並不會自己好,不要因為一些迷思,而延誤了就醫時間。

「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傷口小、不沾黏

「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傷口小、不沾黏#疝氣

疝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孩童,青壯年人,老人都有可能發生,而隨著醫學進步,已由傳統的「疝氣修補」到「人工網膜修補」,進展至「腹腔鏡修補手術」。而臺北縣立醫院則是提供更安全的「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因為沒有侵入腹腔,故除了有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外,更可避免組織沾黏,降低腸阻塞的風險。臺北縣立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郭智偉說,疝氣修補手術在外科相當常見。傳統的修補手術是以縫合患者本身的組織來修補,因傷口達5~10公分,且修補的位置張力較大,術後不僅疼痛,復發率也較高,故逐漸演進為以人工網膜來修補,以降低張力,進而減少疼痛及復發率。郭智偉表示,目前更演進為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只需要開3個0.5~1公分的傷口,可進一步減少傷口的大小及疼痛,並強化美容的效果。不過,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有二種方式,一種是經由腹腔,由腹腔內去修補,缺點是無法避免腸內臟器手術後沾黏的風險。另一種則是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郭智偉說明,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是在肌肉層下;腹膜上方進行修補,因為沒有侵入腹腔,所以有腹腔鏡手術的所有優點,但卻沒有術後沾黏的風險。唯手術技巧較為困難,收費也較高,通常在大型醫院或醫學中心才會進行這項手術。臺北縣立醫院自去年7月起開始進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已約有20位民眾接受這項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約2至3天即可出院。少數出現皮下淤血或鼠蹊部水腫的個案,也都在出院一週內改善。

小孩最常見的外科疾病─脫腸

小孩最常見的外科疾病─脫腸#疝氣

鼠蹊部疝氣,也叫做腹股溝疝氣,或俗稱脫腸或墜腸,奇美醫院小兒外科主任 石敦義表示,這是小孩子最常見的外科疾病。這個疾病,必須靠外科手術,做疝氣的修補,才能得到根治。傳統的手術方法,是經由下腹部的切口,做疝氣囊的分離、結紮及切除,具有傷口小、疼痛輕、復原快、復發率低等優點。全台各大醫院,包括台南地區的成大、新樓,長久以來都是採用這個手術方法。而幾年前流行一時的腹腔鏡手術,則因侵襲性大(需從腹腔灌入空氣)及手術耗時較久,已逐漸被其他方法取代。石敦義進一步說明,在早期也是用傳統的經腹手術,但在累積相當多的病例後,逐漸發現傳統手術的諸多缺點,主要有五點:一、由於鼠蹊道(inguinal canal)被打開,有傷及骼鼠神經(ilioinguinal nerve)及股靜脈的風險;二、在肥胖病例,由於手術部位過深導致視野不良,常需將傷口加大;三、手術後陰囊若有積水或血腫,無法引流,只能等待自然吸收;四、對懷疑另一側也有疝氣的患者進行對側探查,如果找不到疝氣,會平白多一道傷口,徒增術後疼痛;五、某些病例由於體質容易長疤痕,傷口形成難看的蟹足腫。石敦義進一步解釋,基於傳統手術的上述缺點,奇美醫院小兒外科在五年前開始採用〝經陰囊鼠蹊部疝氣修補術〞,這是參考國外文獻加上個人改良所獨創的一個手術方法。它和傳統手術的差別,主要在於傷口位置的不同。雖然只是改變了傷口的位置,但卻減少了傳統手術的缺點。這個手術的過程,是延著陰囊中線做一個一公分左右的小切口,將精索拉到切口外,分離疝氣囊至腹腔交接處予以結紮及切除。由於不需打開鼠蹊道,所以不會去傷到骼鼠神經或股靜脈;下腹肥胖者,陰囊的脂肪層不會跟著增厚,不影響手術視野;手術後陰囊若有積水或血腫,可經由傷口輕壓排出,也可以在麻醉甦醒前藉血水排出量檢視止血是否完全(經腹手術則無從判斷);不論是單側、雙側的疝氣修補或對側探查,都只要一個傷口,沒有白開一刀的問題;陰囊皮膚鬆弛,傷口完全沒有張力,所以傷口癒合迅速且不留下疤痕。目前奇美已經累積了超過一千例的經驗,累積的病例越多,越覺得這個手術的優越性。石敦義發現,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鼠蹊部疝氣,傷口的痛覺比傳統手術更輕微(因為傷口沒有張力而且手術過程不需切開腹肌,組織受傷少),而且手術麻醉時間更短(單側手術平均15.8分鐘,雙側手術平均28.2分鐘;傳統手術單側平均18.2分鐘,雙側平均33.5分鐘),手術合併症更少(僅有一例發生縫線肉芽腫,沒有復發疝氣、血腫或其他後遺症)。關於這個手術方法所引起的來自小朋友家長或小兒外科同儕的意見及討論,石敦義在此一併提出:一、女性不適用? 對,因為本法只適用於男性。二、切口距離疝氣囊與腹腔交接處較遠,有疝氣囊結紮不完全及精索過度拉扯的疑慮? 錯,陰囊組織柔軟有彈性,適度的牽扯陰囊皮膚和疝氣囊就可達到足夠的結紮高度且不會拉傷精索。三、高位型疝氣(鼠蹊道內疝氣)無法從陰囊切口分離? 錯,輕微的牽扯精索就可找到並分離高位型疝氣囊。

「無張力」疝氣修補術解決男子多年宿疾

「無張力」疝氣修補術解決男子多年宿疾#疝氣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泌尿科賴榮豪主任表示,一位50歲男子兩側陰囊腫脹約10多年,但因沒有疼痛現象,一直未到醫院求診。但近日陰囊腫脹情形愈來愈嚴重,尤其站立時間稍久,就有隱隱作痛的感覺。在太太鼓勵下勇敢就醫,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兩側腹股溝疝氣」,於是使用「無張力」疝氣修補套後,困擾該男子多年的宿疾,從此解決,且可很快恢復進入職場,令他相當滿意。賴榮豪主任表示,疝氣的成因,大致是因先天性或後天性的腹壁缺損或結構支撐性不足,造成腹膜內的器官(如腸、腸繫膜、膀胱等)墜出。按疝氣發生部位又可分腹股溝疝氣、股疝氣、切口疝氣、臍疝氣、横隔疝氣等。賴榮豪主任指出,根據統計,疝氣的發生率約千分之十五,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四萬人次接受疝氣手術,患者分佈各年齡層,男性及女性皆會疝氣,女性約佔男性患者的十分之一。新竹醫院泌尿科自民國92年運用新式「無張力」疝氣修補套後,六年來約有200多個成年男性採用,因其復發情形小於1%,病患普遍反應良好,僅少數患者抱怨會有傷口較硬情形,但門診追踪三個月後,此情形就會消失。另外,傷口發炎及慢性疼痛情形,並未比傳統手術多。疝氣治療方式僅有手術一途。手術方式大體上可分成三種,一種為傳統利用自體組織對組織縫合的手術方式,手術方法至少有五種以上,即按腹壁不同層的組織來進行,此傳統腹壁修補手術復發率約3-20%,但是否復發與執行手術醫師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另一種則是採用「無張力」修補原理來修補腹壁缺陷處,即利用人工網膜進行修補,人工網膜因有不同的設計及材質,故有不同的手術方式,「無張力」疝氣修補套即為其中一種設計材質。根據國外大型研究機構報告,運用「無張力」疝氣修補術,其總體復發率低於1%。最後一種手術方式為腹腔鏡疝氣手術,也是可採組織縫合或人工網膜修補。賴榮豪主任表示,「無張力」疝氣修補套的運用有其限制性,女性及小孩較不適用,相較於傳統的疝氣手術,採「無張力」疝氣修補套的病人,一般可在術後迅速出院,且大部份病人術後疼痛輕微,平均約三天至一週可回復正常生活及工作,傷口感染比率低於傳統手術,不失為一種安全可靠的疝氣手術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