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夜間頻尿 當心恐增2倍骨折機率!

夜間頻尿 當心恐增2倍骨折機率!#頻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夜間頻尿的煩惱嗎?根據研究顯示夜間小便次數多達2次以上,可是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人頭腦渾沌、記憶力變差與頭痛等等;對於老人家來說,更會增加2倍的跌倒骨折機率,甚至有研究顯示長期夜尿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何判斷是否有夜尿症?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林德祺主任解釋,由於人體設計相當奧妙,正常人體在晚上會分泌較多的抗利尿激素減少夜間尿量,所以一般人不會有夜尿的煩惱;但因為種種因素影響,導致晚上尿量超過一天的1/3,導致頻繁起床解尿。很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夜尿問題,常見的原因如下:1) 夜間多尿症/我們人體的賀爾蒙是有規律性的,受到抗利尿激素的影響決定是否夜尿,這個激素會在晚上分泌較多,讓尿量減少,但隨著年紀增加,腦部的疾病而改變,抗利尿激素開始分泌不足,導致晚上排尿量過多,這種狀況可以在睡前吃1顆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效果一般都不錯。2) 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容易導致排尿困難與不順暢,同時也會尿不乾淨導致餘尿量過多,這樣子膀胱很快又裝滿了,便會不斷在夜晚起來尿尿。輕微的病患可以透過吃藥控制,嚴重的病患如果餘尿量太多,建議前往泌尿科檢查是否有開刀治療的需求,採取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TURP),用內視鏡把攝護腺刮一刮,便可一勞永逸。3)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如果睡覺時常常鼾聲如雷,恐怕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不只會睡眠品質,更會導致失眠。當患者處於淺眠的狀況下,容易產生尿意想上廁所,另外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讓人體在睡眠時處於缺氧的狀態,使得心房利尿鈉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夜尿量增加,這也是造成夜尿症的原因。治療方式除了吃藥、減肥以外,病情嚴重的患者建議考慮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是否要開刀改善。 4) 膀胱過動症/正常膀胱裝300-400cc的尿才會產生尿意,但敏感性的膀胱可能裝100-150cc的尿就開始想小便,其實膀胱過動症就是膀胱敏感,於是常常要在半夜起床上廁所,對於這種狀況可以先吃藥看看,多數患者效果不錯。5) 其他原因/其實夜尿症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有的人是糖尿病控制不好,有的人是心臟衰竭造成的,也有的人是尿崩症等等。林德祺主任表示,根據臨床統計,夜尿症佔泌尿科門診的比例不算低,這並不是一個容易被診斷治療的疾病,導致夜間多尿症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找到主因,才能正確對症下藥。  

頻尿10年 結石竟大如雞蛋!

頻尿10年 結石竟大如雞蛋!#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2歲陳老伯10年來頻尿、解尿困難,這幾年症狀加重,甚至在小便時感到膀胱疼痛還需要跳一跳才能順利解尿。前幾天一早起床無法解尿、膀胱脹痛,檢查發現膀胱已被一顆雞蛋大小的結石塞滿,緊急住院後以順利將膀胱中的大結石夾出,經過休養後已順利排尿出院。小便中斷、膀胱疼痛、攝護腺肥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嘉駿表示,陳老伯常有小便中斷與膀胱疼痛問題,須要走一走、跳一跳才能解尿順利,在手術中也發現陳老伯有明顯攝護腺肥大情形,推測可能因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尿液滯留導致結石。前列腺肥大、解尿困難易形成膀胱結石蔡嘉駿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膀胱結石並不常見,多因膀胱出口阻塞、膀胱憩室或神經性膀胱無力,造成尿液滯留而成。臨床上多為前列腺肥大合併嚴重解尿困難的病人,或有異物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的病人較易形成膀胱結石。尿路結石是由於尿液中特定的物質(如草酸鈣、尿酸等)過度飽和,一旦結晶核形成,物質就不停在其周圍沉澱,形成尿路結石,一般停留在膀胱中的小結石能自然排出體外,超過一定體積則會引起排尿困難、反覆膀胱感染及尿液慢性滯留,進而形成更多、更大的結石。體質、細菌、飲食也是形成結石的原因此外病人的體質、細菌感染、飲食和尿液的酸鹼值也是形成結石的原因之一。故待結石成份確認後,應與醫師討論飲食注意事項或確實解決尿液滯留之因,以預防結石復發。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吳文正院長提到,如果沒有特殊疾病限制飲水量,建議民眾每日攝取至少2000c.c.水份,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勿攝取過多鹽分。有長期留置尿管、反覆泌尿道發炎及排尿障礙者宜定期回診。

尿完又想尿?少吃巧克力!

尿完又想尿?少吃巧克力!#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為什麼我才剛從廁所回來,坐下沒多久又會想上廁所?」上了年紀後,總是感到越來越頻尿、急忙趕去廁所卻只上出一點點,但只要一坐下尿意又湧上來,有時還會因此感到憂慮嗎?小心,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可能找上你!膀胱過動症盛行率18.6% 頻尿最常見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表示,一般人的膀胱儲尿量約為400cc,但膀胱過動症病人只要200cc左右就有尿意。根據之前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6.6%,是一種常見疾病,其中約有6%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台灣的研究則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有21.1%,有12.6%感到急尿,另外,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也是常見症狀。除了年齡增長有影響之外,糖尿病、高血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攝護腺肥大、尿失禁、焦慮或憂鬱症病人以及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都與膀胱過動症相關。膀胱過動症病人常常因為頻尿、急尿甚至急迫性尿失禁而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容易產生焦慮甚至憂鬱、也增加了因為趕著上廁所而造成摔倒及骨折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生活、工作、社交與自信。避免攝取番茄、巧克力、檸檬、咖啡李高漢醫師表示,為了更好了解病人的問題所在,病人可自行記錄日誌,包括估量每次尿量及飲水量,紀錄每次有急尿感或漏尿的時候。治療方式一般從行為治療開始,行為治療包括避免攝取蕃茄、巧克力、檸檬或是飲料例如咖啡、茶、酒精,若效果不佳則可考慮藥物治療。另外也可以在每次急尿的時候,試著等5~10分鐘再去尿,這樣每一次排尿都可以增加一些膀胱容量而逐漸達到正常容量為止。骨盆底肌肉運動、磁波椅及陰道電極刺激也能夠改善急迫性尿失禁。

腹部卡球?10公分肌瘤作怪

腹部卡球?10公分肌瘤作怪#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8歲的周女士2年前進行抹片篩檢及婦科檢查時,發現一顆約10公分的肌瘤,由於沒有明顯症狀,決定每半年回門診追蹤。最近,周女士因肌瘤過大壓迫到泌尿道系統,不僅頻尿影響日常生活,還常引發泌尿道感染,且腹部下墜感越來越明顯,檢查發現子宮肌瘤成長快速。子宮變沉重 下腹部像卡著一顆球在周女士月經週期期間,子宮變得非常沉重,在騎乘單車時總覺得下腹部卡著一顆球,本來周女士期盼等停經後,待肌瘤慢慢萎縮,希望能與肌瘤和平共處,直到生活品質越來越差,在醫師建議下才開刀移除近20公分的子宮。育齡婦女中約有3成以上患有子宮肌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陳宇立表示,子宮肌瘤是婦產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育齡婦女中約有3成以上患有子宮肌瘤。造成肌瘤的原因,一般認為是和雌激素的刺激有關。經血量有變化、頻尿、便秘大多數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在臨床上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生活上沒有任何異樣,許多求診的婦女是因為經血量有變化、頻尿、便秘而就醫,也有少數是自己摸到明顯的小腹突出才求醫,關於子宮肌瘤的治療,一般可以分為3方面:1)    定期的門診追蹤肌瘤的大小及其變大的速度。2)    合適的藥物治療。3)    手術處置。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隨時注意身體變化陳宇立醫師呼籲,由於現代職業婦女不僅工作壓力繁重又要身兼照顧家庭的責任,對於關心自己的時間相對減少,各年齡層婦女仍需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的檢查,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和症狀。已知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要按時回診追蹤並與婦產科醫師討論,才能盡早改善症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驚!夜尿頻率高住院率也高

驚!夜尿頻率高住院率也高#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晚上解尿次數竟會影響住院機率,研究指出,夜尿越多次者,明顯比沒有夜尿者增加許多!年過60的唐伯伯,平日喜好泡茶聊天,最近卻夜尿頻繁,前幾天半夜,還因為急著起床解尿,在浴室滑倒,所幸家人及時發現送醫處理,才沒有大礙。晚上頻尿 容易跌倒甚至骨折半夜環境氣溫較低時,肌肉關節還未活動開來,若在晚上頻尿,突然起床容易導致老人突然失去支撐力,容易跌倒甚至骨折,因此夜尿頻率高的人,住院比率也高。大量統計結果也顯示,在體溫最低的凌晨,老人死亡率最高!有夜尿困擾者,應盡快就醫求助。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暨臺大醫學院泌尿科教授蒲永孝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統計,50歲以上成年人約有50%受夜尿所苦,進而造成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相關症狀,有夜尿困擾的人,如果晚上急著起床尿尿,很容易發生跌倒意外,增加骨折風險。80歲以上長者攝護腺肥大高達8成據統計,80歲以上長者攝護腺肥大的比例高達8成,患者不僅會出現尿不出來等排尿障礙,還得面臨夜尿頻頻、睡不好覺的窘境,要是不積極治療,還可能導致腎功能障礙,得終身洗腎,然而,不少年長者都因礙於面子不願接受治療。倘若患者檢查後不願配合醫囑、積極治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家屬對於不好意思看診的家人,可以善用溝通技巧,軟硬兼施,試著了解患者不願就醫治療的想法,找出癥結,才能對症解決,減少住院機率。

水喝太少 竟長出6公分結石!

水喝太少 竟長出6公分結石!#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尿濁、解尿痛不當回事,翁膀胱竟藏大結石!70歲陳姓男患者,在40歲後出現尿液混濁情形,隨著年紀增長感覺膀胱越來越無力、長期受頻尿困擾,只要一坐下沒多久就馬上又想上廁所,最近一個晚上要起床如廁5、6次,且解尿時出現疼痛情形,10年前還曾自行解出小石子,但患者並不以為意。尿流速慢 膀胱竟有6公分石頭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陳祥來發現患者最大尿流速每秒只有7毫升(正常值應該為每秒15毫升),進行靜脈腎盂攝影術檢查後,確認陳先生罹患膀胱結石,且結石已有6公分大小,就像膀胱內部長了一顆奇異果大小的石頭,因結石太大,因此安排進行膀胱取石術,取出形狀與顏色、大小皆如奇異果般的6公分結石。發生原因複雜 與飲食、體質有關陳祥來醫師表示,因患者曾接受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因為擔心喝太多水會導致心臟衰竭或是肺水腫,讓原本需限水的病患因而更減少的水量的攝取,可能是導致尿路結石情形加重的原因之一。只要在泌尿系統如腎臟、輸尿管或膀胱出現礦物質結晶沉積,都稱為尿路結石,結石發生原因複雜,但大多與飲食、體質、遺傳及生活型態有關,另外,某些症狀如高尿酸血症、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也容易產生結石。多喝開水、鹼性水 勿長時間憋尿陳祥來醫師呼籲,飲水量不足、憋尿等都容易產生結石,因為排尿解不乾淨,合併尿路感染容易促成膀胱結石,平日應多喝開水或鹼性水,勿長時間憋尿,以減少結石的風險。

醫訊/男人不能說的「泌」密-攝護腺癌!

醫訊/男人不能說的「泌」密-攝護腺癌!#頻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的攝護腺癌發生率快速上升,從1、20年前的第7、8位,到現在已躍升為男性的第5癌症,據衛生署統計,近2來國內每年新增約5千例攝護腺癌病例,以攝護腺癌來說,因為早期沒有太多明顯的特殊症狀,許多人是頻尿、夜尿、血尿和尿道疼痛等泌尿系統症狀就診才檢查發現。3成患者診斷是末期 會腰痛、骨折臨床上約3成患者診斷出來已是末期,這時癌細胞早已經轉移,侵犯到骨骼、淋巴腺甚或腰椎,會造成腰背疼痛,甚至還可能產生病理性骨折。攝護腺癌好發年紀於50歲以上的熟男,但近年來因環境變遷,患者年紀有下降的趨勢,除了定期抽血追蹤PSA數值及做肛門指診預防攝護腺癌外,還提醒攝護腺癌患者,一定要特別預防骨轉移的發生及治療,因為攝護腺癌在發生骨轉移後患者的存活率相當高,治療可減輕疼痛並延緩惡化,也可減少病理性骨折及癱瘓的發生率。講座宣導攝護腺癌預防治療為了增進國人對於攝護腺癌的預防及治療常識,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於105年12月17日(星期六),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2室舉辦「攝護腺癌治療新進展」民眾衛教講座,並邀請到泌尿科的專業醫師與民眾面對面,歡迎病友及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攝護腺癌治療新進展」民眾衛教講座時間:105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下午14:00-16:40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2室 (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洽詢:採下列任一方式 免費報名1) 電話報名:02-2351-8660 2) 線上報名:goo.gl/EWVt9z (請優先以此方式報名,以加速報名作業)

一頓飯尿4次 攝護腺癌警訊

一頓飯尿4次 攝護腺癌警訊#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劉爺爺一頓飯下來跑了3、4次洗手間,劉先生才發現爸爸似乎為頻尿症狀所苦,帶著爸爸就醫檢查,診治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告訴劉先生,因為攝護腺肥大,已經影響到膀胱功能,爺爺忌於就醫,才會出現頻尿、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狀,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合併使用能使攝護腺體積縮小的抑制劑。膀胱超音波 預測腎惡化可能泌尿科醫師評估劉爺爺下泌尿道症狀的嚴重程度,肛門攝護腺指診與抽血檢查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了解是否有攝護腺惡性腫瘤潛藏,並用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尿流速儀,與膀胱超音波餘尿測量儀,預測劉爺爺的攝護腺肥大嚴重程度,以及未來發生嚴重併發症,像是急性尿滯留、膀胱結石,或者腎功能惡化的可能性。第2期以下可根治 治癒率高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顯示,每年進行腎臟血液透析的人數約6~7萬人,腎臟健康與泌尿系統息息相關,攝護腺癌罹患率,已攀升至10大癌症第5位,50歲以上的男性民眾應每年檢查,在第2期以下者可以根治,治癒率很高,若發現時擴及其他器官且有併發症時,切除雙側睪丸,迅速降低體內睪固酮素,是最快的方法。經過醫師的詳細解釋與提醒,劉先生這才知道爺爺平時有一些身體不適,卻沒有說出口,也提醒自己要注意父親與自己的身體健康,劉爺爺開始規律服藥之後,生活品質已經恢復正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