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老翁解尿困難、頻尿 膀胱藏6顆大石頭

老翁解尿困難、頻尿 膀胱藏6顆大石頭#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82歲的陳先生,出現解尿困難、頻尿、血尿有一陣子了,去醫師經腹部X光檢查一看,膀胱內有六顆三角形的大石頭,連右側輸尿管內也有多顆大大小小的結石。進一步發現,他的攝護腺巨大、往膀胱內增生,右側腎臟也因輸尿管結石合併阻塞已有中度腎積水現象。衛福部臺南醫院泌尿科陳俊孚醫師說,泌尿道結石有三高的特性:發生率高、盛行率高及復發率高。而泌尿道結石如果造成尿路「阻塞」,就容易發生疼痛症狀而讓人警覺,例如輸尿管結石阻塞產生腎絞痛、尿道結石阻塞形成解尿疼痛、尿滯留等。但是疼痛的症狀並非絕對會發生,其他泌尿道結石可能產生的症狀還有:小便出血,有時會以腹痛、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症狀表現,還有的以頻尿、下腹悶脹、外生殖器疼痛表現。結石處理方法依大小、位置而定臨床上對於泌尿道結石處理的方法,需根據大小、位置、成分和患者的尿路構造、身體狀況做選擇。體積太小、無症狀的泌尿道結石不一定要處置,甚至患者終身未察覺也有可能。然而一旦有症狀或併發症如感染的泌尿道結石就需要處理。體積小、偏泌尿道下段有可能自行排出的結石,可以藉助藥物、增加水分攝取和運動等方式將石頭排出。然而若是結石的體積太大、位置太高不易排出或是形成明顯阻塞時,應考慮採取措施擊碎或取出結石,可以實施體外震波術、內視鏡碎石術或是傳統開刀取石手術等。而泌尿道結石形成和預防,大致上是從飲食、運動和解尿習慣著手。攝取足夠水分、均衡飲食不挑食、根據結石成分改變攝食習慣、適度運動、定量解尿不憋尿等才是有效預防結石生成的方法;一旦結石有症狀發生,應該尋求泌尿科醫師協助處理。

OL頻尿+疼痛 間質性膀胱炎惹禍

OL頻尿+疼痛 間質性膀胱炎惹禍#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6歲的高小姐是位上班族,個性焦慮,工作一忙,不用說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幾乎都沒有;久而久之,漲尿時便出現恥骨上疼痛、相當頻尿,有時連睡覺時也要起來上廁所。掙扎了許久,終於鼓起勇氣求治,經過檢查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在討論治療方式後,她接受了玻尿酸灌注治療及肉毒桿菌毒素A的注射治療,症狀獲得改善,重獲笑顏。膀胱「敏感」患者增 治療採長期抗戰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許齡內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的發生率近年來有攀升的趨勢,甚至在美國高達12%的婦女已出現早期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而間質性膀胱炎的成因大致有:膀胱黏膜缺損、神經反應異常、身體免疫能力失衡、壓力性因素、先天基因異常等。針對間質性膀胱炎的處置方面,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制定的規章總共分為六線治療:生活調適、口服藥物、膀胱內藥物灌注、膀胱水擴張、神經電刺激、膀胱表皮下肉毒桿菌毒素A之注射,最後才是膀胱切除合併尿路分流。另,許齡內醫師也強調,間質性膀胱炎的處理,長期治療是必須的,而病況穩定後,膀胱內藥物灌注的次數可相對減少,或只在病況開始惡化之時,給予幾次的補充治療。

熟男困擾!小便無力、頻尿 攝護腺肥大5徵兆

熟男困擾!小便無力、頻尿 攝護腺肥大5徵兆#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滴滴答答,攝護腺肥大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加上目前由於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男人飽受到攝護腺肥大的困擾。因此醫師提醒熟男們,若出現5大徵兆,就要當心是攝護腺肥大上身!佳里奇美醫院泌尿外科洪順興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尤其是在夜晚,大多數的老人家會因必須起床上廁所而失眠,甚至在睡前數小時不敢喝水,尤其在天冷寒流來襲時會更加嚴重。而攝護腺肥大常見的症狀包括:●頻尿(整天跑廁所超過10次)●夜尿(夜晚會不斷的起床上廁所)●尿急(有尿意時就得馬上去排尿)●排尿困難小便無力(涓涓細流)●上廁所時間很久解完還滴滴答答卻又無法將尿液排空藥物治療不佳者  雷射手術解困醫師會依據病人臨床症狀及檢查結果,建議病人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一般來說,藥物治療為第一線治療方法。但是,當藥物控制不良或病人無法忍受副作用或有下列情況時,如反覆血尿、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急性尿滯留或腎功能受到影響等則可考慮手術治療。洪順興醫師也說,可透過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對於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能解除症狀,但手術後的副作用較多。而雷射手術是近來的另一種治療方法,其透過奈米高能雷射治療,將增生的攝護腺組織汽化或切除,由於手術過程出血量少,減少感染發生機率。可適用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高危險群病人。

每6人有1個頻尿 治療3防線不再滴滴答答

每6人有1個頻尿 治療3防線不再滴滴答答#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據統計,台灣約有18%的成年人罹患膀胱過動症,平均每6人就有1人為此疾所擾,且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但許多中高年齡長輩,泌尿方面的問題往往難以啟齒,能忍則忍,不到緊要關頭絕不求診。臨床上有許多患者不敢出遠門、甚至因為頻尿感到焦慮造成心理憂鬱問題。膀胱過動4徵兆 一天小便超過8次就算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郭漢崇醫師指出,膀胱過動症主要症有四大徵兆,分別為頻尿(1天超過8次)、急尿、夜尿(起床小便2次以上),以及尿失禁,患者一有尿意就覺得很急迫,常儲存不到100cc的尿液就想解小便,還沒走到廁所,就在半途尿濕褲子,除了尷尬,也會造成個人衛生健康及社交上的困擾。過去膀胱過動症僅能多透過口服藥治療,然而其副作用多,如口乾、頭暈、便秘、視力模糊等,許多患者常會自行停藥,一旦停藥,排尿問題又反覆出現,使患者不堪其擾,現肉毒桿菌素已通過健保給付項目,成為膀胱過動症第三線治療,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完整的治療三防線如下:第1線)行為治療/改變飲食習慣、減少攝取茶、咖啡和碳酸飲料等刺激性飲品,調整水量的攝取,同時透過排尿日記了解自己的排尿習慣,以及每次的排尿量;膀胱容量小的患者,經由膀胱訓練,以增加膀胱容量(延遲排尿時間,定時小便)改善漏尿情況。第2線)口服藥物治療/傳統口服藥物副作用強烈,可能會出現嚴重口乾、頭暈、便秘、視力模糊等徵狀,務必與醫師密切配合使用。第3線)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在口服藥物治療無效,或是藥物副作用過於強烈無法負荷時,經醫師評估適合者,即可在逼尿肌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

不只除皺紋!肉毒桿菌治頻尿 助患者找回自信

不只除皺紋!肉毒桿菌治頻尿 助患者找回自信#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50歲的楊先生,4年來每天平均不到30分鐘就要小便一次,膀胱過動症讓他每天都要跑廁所超過20次,夜裡也要起床3次以上,讓他幾乎不敢出門,到泌尿科求診,服用口服藥治療卻不見效果,5個月前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膀胱容量從過去50~100cc,大幅增加至300cc以上,急尿、頻尿、夜尿及失眠等症狀獲得明顯改善,不但大大的提升了生活品質,也重新建立了自信心。肉毒桿菌治療膀胱過動症 效果長達6個月肉毒桿菌素除了可以減少皺紋,還可以治療膀胱過動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郭漢崇醫師說明,將肉毒桿菌素注射在膀胱肌肉,除了能有效的麻痺逼尿肌肌肉之外,也可降低膀胱表皮下感覺神經的敏感度及尿液急迫感,同時也可以經由抑制膀胱表皮下神經的感覺受器,而降低膀胱的頻尿急尿感。然治療效果約維持6到9個月,之後便會逐漸失效,因此患者大多需要再接受第二次或是多次的注射以維持療效。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暨高雄長庚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莊燿吉解釋,過去肉毒桿菌素尚未通過健保給付,許多膀胱過動症患者面臨口服藥物無效或無法忍受副作用時,礙於經濟因素不願接受治療;今年9月正式給付肉毒桿菌素可用於治療膀胱過動症,這項福音已為許多患者減輕身心靈之苦及經濟負擔。高齡患者 治療後可能需暫時性導尿莊燿吉醫師提醒,若患者為較為高齡或是殘尿量大於100毫升,則應該注意治療後可能會有較多殘尿或是急性尿滯留的可能性,患者可能需接受暫時性自行導尿。但根據研究顯示,逾9成病患在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後並不會有自行導尿的需要。莊燿吉提醒,有膀胱過動症或尿失禁的困擾,千萬不要一味隱忍、諱疾忌醫,讓情況越來越嚴重,應早日尋求醫師專業的診斷,選擇適當的治療,讓自己早日遠離尷尬與不便。

女童頻尿體重掉 竟是罹第一型糖尿病

女童頻尿體重掉 竟是罹第一型糖尿病#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快滿四歲的陳小妹,最近一兩個月,體重由原本的16公斤掉到現在的13公斤,逐漸消瘦。這幾天更變得容易口渴、頻尿、呼吸也越來越喘,活動力明顯變差。經檢查發現陳小妹嘴唇乾裂,會陰部有黴菌性尿布疹,進一步實驗室檢查後發現血糖值竟高達489毫克/分升,高出正常值近5倍,且過去三個月血糖的糖化血色素也達12.7%。研判屬於糖尿病酮酸症,經過治療,目前狀況穩定。成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周言穎醫師指出,第一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大部份的患者,是在兒童時期或青少年時期被診斷出來。主因是身體裡負責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受到自體免疫系統的破壞,造成身體無法製造胰島素。沒有胰島素,細胞就無法利用糖份,糖分留在血液中,血糖相對就升高。當體內血糖濃度太高時,過多的糖分就會從尿液排出,多尿就是體內相當多的水分隨著過多的糖份一起排出的結果。所以得到糖尿病的症狀通常為口渴及頻尿。其他症狀包括了多吃、體重減輕、倦怠、夜尿、腹痛、嘔吐、口腔或會陰部黴菌感染。按時注射胰島素  控糖兒童正常成長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需要每天注射皮下胰島素。但周言穎醫師也說,第一型糖尿病兒童,只要對疾病照顧有足夠的了解及學習因應之方法後,生活與學習都可和一般孩童一樣,無論是上體育課做各種運動,在學習和生長發育並不會特別受到影響。由於第一型糖尿病需要長期胰島素的治療,不僅需要與醫療團隊積極的互動找出最佳治療方式,還要有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以及家庭、學校,甚至社會等各方面的了解與支持,才能讓孩子維持理想血糖控制及健全身心的發展。

OL頻尿不敢喝水 竟是膀胱沾黏作祟

OL頻尿不敢喝水 竟是膀胱沾黏作祟#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5歲的吳姓上班族,半年前開始出現頻尿,幾乎每小時就得跑一次廁所小解,甚至擔心頻尿、而不敢喝水又憋尿,卻造成尿道炎,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幾年前的子宮肌瘤手術造成子宮和膀胱沾黏。膀胱沾黏容量變小  頻有尿意收治此病患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方光泓醫師指出,婦科手術中,術後沾黏是普遍常遇到的問題,包括子宮沾黏、輸卵管沾黏、膀胱沾黏、腹腔沾黏、腸沾黏等。而個案2年前動過子宮肌瘤手術,導致子宮與膀胱沾黏,原本可以容納3、4百毫升尿液的膀胱,現在卻裝2百多毫升就滿了,才會讓她頻頻想上廁所。只要手術就有可能沾黏,因手術破壞原本能分開組織或器官的黏膜組織,這層黏膜組織術後7日內會逐漸復原及重新生長,但這段期間因沒有此黏膜做為阻隔牆,易會讓不同的器官和組織相黏。沾黏併發症   依部位有所不同輸卵管沾黏易導致不孕症或子宮外孕;輸卵管與子宮或骨盆腔側壁的沾黏易導致行房疼痛或不易受孕;子宮與膀胱間頻尿;腸壁間沾黏易造成腸阻塞,病症嚴重卻不治療,也可能引發致命併發症。方光泓醫師也說,輸卵管沾黏易導致不孕症或子宮外孕;輸卵管與子宮或骨盆腔側壁的沾黏易導致行房疼痛或不易受孕;子宮與膀胱間沾黏易引發頻尿。他也說,目前有防沾黏貼片、凝膠等醫材,術後可在手術部位傷口上形成隔絕保護。但健保不給付須自費,建議病患可在術前與醫師討論。

膀胱出口大塞車 頻尿、急尿皆上身

膀胱出口大塞車 頻尿、急尿皆上身#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出現尿色較濃、小便不順暢等時別擔心,這不一定是食安問題所造成,因為在近年來的門診中,經常遇見民眾擔心自己的腎臟泌尿系統出了問題,以致每當出現異狀時,都會緊張兮兮,但醫師表示,在泌尿科學中只要出現小便不順暢,如頻尿、急尿、夜尿、小便的尿柱變細、解尿困難等,皆統稱為下尿路症狀,且普遍存在於良性前列腺肥大的男性身上。然而,膀胱出口的阻塞不只來自於良性前列腺肥大,也有可能出現於膀胱頸功能的失調、尿道口阻塞、尿道狹窄、前列腺腫大等,所以,綜觀上述症狀,就連女性也可能會有這方面的困擾。膀胱壓力高 容易引起發炎、結石亞東醫院泌尿科吳維哲醫師表示,在生理上,隨著膀胱出口阻塞越厲害,尿道內阻力也逐漸增加,因此,在排尿時膀胱就必須以更大的壓力,才能將尿液送出,且一旦這種情況久了,膀胱便會代償性的增厚、沒有彈性,進而帶來殘尿的增加。此外,因為膀胱壓力容易提高,使得膀胱壁在較薄較弱的部分,會形成大小不一的憩室,進而引起膀胱發炎及膀胱結石,嚴重時甚至會使尿液面臨到較大的阻力,所以,在膀胱病變後期時,就會產生腎臟水腫以及輸尿管水腫的現象,甚至也會影響到腎功能、產生尿毒症,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破壞。超音波檢查 測腎臟、膀胱有無異狀目前在台灣的資料中,排尿症狀的病患會隨著年齡的比例而有所增加,像是7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約一半以上的人有這個困擾,但就診的人卻不及兩成,所以,為避免排尿功能異常,對腎臟造成極大的破壞,吳維哲醫師建議民眾可透過超音波來了解腎臟的大小、型態,進而檢測出是否有結石或是阻塞性腎病變,同時也可探查膀胱的容量以及攝護腺之大小,作為初步篩檢之工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