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頻尿、腰痛為警訊 她竟拉K拉到腎衰竭

頻尿、腰痛為警訊 她竟拉K拉到腎衰竭#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腰痠腰痛勿輕忽,可能是你的身體已經在發出警訊了!一名33歲的王小姐,長期以來都有腰痛、頻尿、排尿疼痛等困擾,但沒有發燒的症狀,直到最近腰痛加劇才到醫院求診,原本以為是單純的急性腎盂腎炎,結果卻在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患者有雙側輸尿管狹窄和腎積水的現象,甚至已有急性腎衰竭的併發症。經過醫師詢問後,才得知原來王小姐是吸食K他命的患者,進一步執行檢查時,確實發現輸尿管狹窄和瀰漫許多發炎息肉,因此,在醫師建議下,於術中放置雙J導管,而目前術後腰痛和腎積水症狀已獲得緩解,且腎功能也恢復到正常值。吸食K他命者 大多瘦如皮包骨、無神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李香瑩醫師表示,早期K他命在醫療上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麻醉製劑,但近幾年卻成為青少年娛樂時的毒品之一,然而,吸食K他命的患者外形通常看起來瘦成皮包骨、眼睛無神、皮膚粗糙。門診中最常聽到患者抱怨嚴重排尿困難、血尿、急迫性尿失禁、頻尿、夜尿、排尿疼痛、下腹痛等,有些人的頻尿程度,可能嚴重到每半小時至一小時就想跑廁所,甚至會尿失禁,需要包尿布。輸尿管潰瘍發炎 為拉K的後遺症吸食K他命的後遺症不只如此,K他命代謝物不僅會破壞膀胱黏膜,也會繼續破壞輸尿管和腎盂的泌尿上皮細胞,一樣會造成輸尿管壁的慢性發炎,最終讓管徑變得狹窄,輸尿管壁常呈現潰瘍、糜爛、狹窄、發炎息肉等,都會影響腎臟功能。如果患者持續拉K且沒有及時處理,容易造成反覆性泌尿道感染、不可逆的腎功能破壞,最終可能走上洗腎的命運,若要治療K他命引起的併發症,李香瑩醫師表示,最好的特效藥就是戒除拉K,否則只會讓疾病加劇變不可逆的結果,因此,提醒民眾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而使未來變成黑白的人生。 

集尿器也瘋團購?旅行、塞車都能「萬無一濕」

集尿器也瘋團購?旅行、塞車都能「萬無一濕」#頻尿

(撰文/Frank Chen)(採訪諮詢/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聽到「集尿器」三個字,大部分民眾,不難直接聯想到,這是專門讓有尿失禁難處的患者使用,但事實上,集尿器卻還有其他用途,在台灣,就有一群可愛的退休伯伯,為了出國旅行,應付長時間的旅程,一起團購「攜帶型男性用集尿器」好讓他們的旅行能萬無一「濕」,完全打破對於購買集尿器的心理障礙,反而使旅行更加便利,將集尿器當作他們的最佳旅行伴侶。 2013年袁明琦醫師為了深受泌尿困擾的父親,利用氧氣面罩的概念,發明了「自遊行集尿器」,不僅重拾父親的笑顏,也幫助許多有相同困擾的家庭。為了更貼近患者的心聲,自遊行團隊決定舉辦全台趴趴走活動,耗時4個月駐點超過一百家藥局,康薦行銷總監Sophia,她向記者分享了在這次全台趴趴走的活動,聽到、看到、感受到許多小故事。老年人團購集尿器 提升旅遊品質 Sophia說,大部分的老年人對於尿失禁非常避諱,因為愛面子,通常不會將身體狀況告訴其他人,而包尿布更讓他們在意別人的眼光,即便集尿器比起尿布方便,能讓老年人穿在身上四處趴趴走,但心理障礙這一關,還是難以越過。然而,在台東醫材行駐點時,卻意外遇到一群可愛的退休伯伯,她回憶,這群伯伯很特別,與其他人不一樣,竟是一群人揪團採購集尿器,為的就是出外旅行時,不因長途跋涉找不到廁所,而壞了旅遊品質,「外套一蓋,就可以馬上解決」Sophia形容當時老年人們,洋洋得意的說明為何會買集尿器的原因。高速公路大塞車!尿急不用怕 還有一次,康薦自遊行參加2014國際泌尿科醫學會,只要是到攤位詢問的醫師,皆可免費獲贈集尿器一個,當天剛好有許多開車北上的醫師,拿到集尿器時紛紛表示:「真好!這樣就不用怕回程塞車會尿急。」一週後,竟有一名醫師特地打電話到公司表示,上周參加完醫學會的回程,碰上高速公路大塞車,他把集尿器拿出來使用,沒想到出乎預料的便利,一解燃眉之急,並保證以後會把集尿器推廣給更多的老年人,使更多家庭能受惠。讓產品有溫度 站在長者角度思考 設點擺攤除了直接接觸患者之外,對於醫材行門市人員,更是發揮教育訓練的功能,Sophia解釋,就如同這項產品的發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自遊行團隊希望讓產品有溫度,不再冷冰冰,並讓門市人員學習該如何關懷有這樣疾病的銀髮族。當Sophia想到集尿器曾幫助過許多,深受尿失禁困擾而不敢出門的老年人,因配戴自遊行集尿器開始重拾笑容,又復燃起出外旅遊的興致,就感動不已。曾經還有伯伯感謝的留下連絡方式,希望有機會可以邀請她到家裡吃飯,講到這裡Sophia又不禁紅了眼眶,她說:「每當患者能坦然接受,並打開心房使用集尿器,幫助他們找回笑容,就是康薦所要負起的責任!」

婦人膀胱過動症 急尿又頻尿怕出遊

婦人膀胱過動症 急尿又頻尿怕出遊#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陳姓婦人在鄰居們相招去遊覽時,都找各種理由推辭,在與幾個較熟識的姊妹們聊天之後,才知道原來她以前上班時就常為急尿、頻尿所困擾,很怕坐遊覽車時會憋不住尿,也擔心老是要找廁所會耽擱大家行程。經門診檢查後發現陳姓婦人有膀胱過動的症狀,接受治療後,也開始和大家一同出遊,享受開心退休生活。膀胱過動症誤認退化 就醫人數不到1/3阮綜合排尿障礙中心洪士雅醫師指出,膀胱過動指的是在膀胱儲存尿液時還沒到正常要排尿的容量時,就產生無法抑制的收縮,而會有頻尿、急尿、夜尿、或甚至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狀。大約有15%的成人有膀胱過動症,這類病人常以為是正常的退化現象或是害怕不敢和醫師討論,就醫人數不到三分之一。 膀胱過動症是由許多疾病所引起的症病族群,例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異常;攝護腺肥大、節食、尿道發炎、骨盆底功能的失調、應力性尿失禁等排尿系統疾病;或是焦慮、憂鬱症等心理因素;也有部分患者沒有特定的致病因素。 治療方式以行為治療:規劃性的飲水、排尿,配合膀胱訓練和骨盆底肌肉訓練,強化急尿時禁尿的功能。以及藥物、手術治療為主。也可利用膀胱過動自我檢測表來測量是否有此種症狀,若總分等於或大於 8 分,可能患有膀胱過動症,建議至醫院求診。

頻尿、夜尿好困擾 原來是下尿路症纏身

頻尿、夜尿好困擾 原來是下尿路症纏身#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頻尿、夜尿,亦或者解尿有困難時要當心,恐是下尿路症找上門!醫師表示,在泌尿科學中只要出現小便不順暢,皆統稱為下尿路症狀,且普遍存在於良性前列腺肥大的男性身上。然而,膀胱出口的阻塞不只來自於良性前列腺肥大,也有可能出現於膀胱頸功能的失調、尿道口阻塞、惡尿道狹窄、前列腺腫大等,因此,就連女性也有可能會有這方面困擾。膀胱出口阻塞 嚴重者會影響腎功能亞東醫院泌尿科吳維哲醫師表示,隨著膀胱出口阻塞越厲害,尿道內阻力也會逐漸增加,因此,在排尿時膀胱就必須以更大的壓力,才能將尿液送出,一旦這種情況久了,膀胱便會增厚、沒彈性,進而帶來殘尿量增加,容易引起膀胱發炎及膀胱結石,嚴重時還會影響腎功能,甚至發生尿毒症,造成腎臟不可回復性的破壞。頻尿、夜尿甚至排尿困難 皆為症狀之一一般來說,下尿路症狀可分成膀胱儲尿問題以及排空問題,儲尿症狀包括有頻尿、急尿及夜尿;排空症狀則包括小便尿柱變小、排尿困難、排尿間斷以及殘尿感,而目前可透過症狀評分量表,以及尿流速檢測找出問題。症狀評分量表有7個症狀選項,每個選項可從0~5分來作為區別,0分是無症狀、5分為最嚴重,加總後最嚴重的滿分為35分,而0至7分為輕度、8至19分為中度、20分以上則屬於重度排尿障礙症狀患者;另外,尿流速檢測則是一種簡單且不具侵入性的檢查,只要在喝下足夠的水後,到檢查台解尿即可獲得資訊供臨床做判斷。膀胱敏感、心理壓力 皆會影響排尿事實上,有多數民眾雖然有一些小便症狀,但都不是來自良性前列腺肥大,吳維哲醫師表示,若仔細分析病人的原因,有時會發現這些都來自於精神狀態或是心因性的壓力問題,此外,也有些病人的膀胱較敏感,因此,導致膀胱在較小的容量時,即有強烈的排尿感覺,也會顯得較為頻尿。另對於年紀不大的病患,如有小便症狀者,則可能是尿道外括約肌的放鬆不良所引起,因此,對於這類病患都必須仔細評估來排除並作鑑別診斷,以避免不正確的藥物治療,或是過度侵入性的手術治療。

勿讓下半「身」的疾病 影響退休後的下半生!

勿讓下半「身」的疾病 影響退休後的下半生!#頻尿

(撰文/Frank Chen)(採訪諮詢/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圖片來源/康薦-自遊行、優活健康網)根據統計粗估,國人6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2成患有尿失禁,但礙於男性尊嚴,以及諱疾忌醫的心態,讓他們都難以啟齒。然而,包尿布對於他們來說,如身綁千斤鐵塊,在生活品質與行動上,往往帶來諸多不便;與外界拒絕接觸,很可能成為他們退無可退的最後一步。2013年袁明琦醫師的孝親發明「自遊行集尿器」推出上市,不僅造福許多和自己父親有一樣困擾的男性,也獲得國內外發明獎的肯定。今年在產品上市即將滿一週年的前夕,自遊行團隊舉辦了全台趴趴走的擺攤活動,耗費4個月,親自到全台超過一百間連鎖醫材行,擺桌子、設小立牌,站在第一線和老年人溝通,雖然每回活動結束皆拖著疲憊的身子返家,但滿滿的溫暖卻溢滿心靈,也帶給了許多老年人們滿滿的關懷。優活獨家專訪自遊行康薦公司的行銷總監Sophia,她向我們分享了在這次全台趴趴走的活動,聽到、看到、感受到許多小故事。 自遊行百場擺攤關懷活動 用行動溫暖老年人「尿失禁對老年人們來說,是難以言喻的痛苦」對人觀察細微的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指出,過去這一百場的擺攤活動中,很多伯伯都怯生生的前來攤位上詢問,也有碰過伯伯到攤位上,一開口就說:「我是幫朋友買的,不是我要用的」極力想撇清自身罹有尿失禁的處境,她說,正是因為這類的疾病較難開口,所以需要反被動為主動,用積極的行動去溫暖有需要的人。擺攤期間,自遊行團隊曾到某間養護中心去拜訪,經護理長介紹有一位伯伯是歸國華僑,因在國外時剷雪跌倒,使得脊椎受傷,不僅無法站立,也讓他需天天使用紙尿布。「養護院的護理長跟我說,其實伯伯還是可以坐起來活動,也常常有以前的部屬來探望他」但或許是自尊心使然,從包尿布的那天開始,伯伯開始悶悶不樂,拒見親友,始終把自己關在房裡,愁顏不展。康薦團隊了解伯伯的故事後,想著若是自遊行能幫助伯伯改善現在的生活,他一定可以恢復笑容,因此,花了好長的時間說服,也親自對伯伯的外籍看護進行教學。「過了幾個星期,竟然跟探視他的親友笑呵呵的下棋!」Sophia說,伯伯在使用集尿器後,再回訪探望他時,發現原來這位伯伯那麼幽默。這讓自遊行團隊發現,他們販賣的不只是一項產品,而是在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重拾歡樂生活,能在晚年的彩霞上,不因此黯淡失色。 就算只幫助到一位老年人 都值得!還有一次在新竹時,因為活動場地較偏遠,一整天下來整場活動只有一位伯伯到場詢問,伯伯說產品是兒子為了孝順他,買來讓他備用,雖然現在還沒有使用,但是怕以後需要用到時不會操作,所以才活動現場詢問。Sophia說,那時除了介紹集尿器如何使用外,伯伯還與他們整整聊了2個小時都沒有離開。恰巧,擺攤結束,回程的公車上又與伯伯巧遇,他說:「我已經90歲了,謝謝你們設計這樣的產品,造福老年人」還留下自己的電話,邀請Sophia如果下次再到新竹,一定要與老伴兒煮幾道菜,擺款設宴請她吃,面對這樣的關心,讓Sophia當場感動得紅了眼眶。 辦完100場全省趴趴走集尿器說明活動,問及康薦團隊,在這4個月的活動中獲得了什麼,Sophia笑笑表示「我想,我爸媽也會老,若有一天,他們在外需要幫助,希望也有熱心的年輕人可以幫忙」,其實他們做的並不只是銷售產品,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幫助老年人們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能夠不因疾病而困擾,就算只幫助到一個人,都極為值得!這也是袁醫師發明自遊行集尿器的宗旨。 

頻尿、經痛不理會 她養出一顆8公分子宮肌瘤

頻尿、經痛不理會 她養出一顆8公分子宮肌瘤#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30多歲的周小姐,日前因參加公司的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子宮內竟長了一顆8公分,且重達400公克的子宮肌瘤,且在醫師問診之下,她才驚覺原來頻尿、劇烈經痛等都是前兆,只是自己皆認為是正常現象,所以置之不理,而目前透過達文西手術,已順利將肌瘤切除,並將傷口縫密,保住將來的生育功能。子宮肌瘤發生率高 未婚輕熟女最該注意亞東醫院婦產部莊乙真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的發生率高達25%,尤其是30~45歲的女性,只不過對於較早生小孩、生較多胎的民眾而言,較無這方面困擾。且大部分的子宮肌瘤都屬於良性,僅有萬分之一的機率為惡性腫瘤,且隨著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不同,所造成的症狀也不一。譬如肌瘤的生長位置偏子宮深處,就可能會出現經血過多、血塊、貧血等症狀;偏外面則容易造成壓迫,出現頻尿、夜尿等;若偏於較後方,則可能會壓到直腸,進而造成大便不順、不乾淨等問題。手術仍可保留生育能力 並非皆要切除子宮雖然大多子宮肌瘤不會危及生命,但是一旦生活品質受到影響時,就需要切除了,輕者會留下疤痕,重者則需要切除子宮,且隨著現代社會的趨勢,有越來越多輕熟女未婚、未孕,所以,如果因為子宮肌瘤便要切除子宮,對於想保留生育能力的女性而言,無異是重大打擊。而目前在治療方面,莊乙真醫師表示有3種方式,會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身體狀況、肌瘤位置去做選擇,第一傳統開腹手術,可處理巨大的肌瘤,但術後較為疼痛、傷口大;第二傳統腹腔鏡手術,是現在臨床上普遍運用的方式,但因受限於機器,子宮較不易縫合緊密;第三則是達文西機器手臂,可紮實的縫合子宮,留下較少傷口,且減少疼痛感。貧血找不到原因 恐是肌瘤在作祟最後醫師提醒,在門診上其實滿多病患,是因貧血找不到原因,後來才發現子宮肌瘤作祟所致,因此,建議民眾若有下腹悶痛、腰酸背痛、貧血、出血等情況時,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檢查,只要透過超音波就可得知到底是否為子宮肌瘤。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日前,一名30多歲的莊小姐,在健康檢查中發現右側卵巢有顆近10公分的畸胎瘤,且不排除有惡性的可能,後來,在醫師與她的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喜愛衝浪等水上運動的她,非常在意腹部的美觀,所以,在手術風險與傷口美觀的考量下,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目前已順利將畸胎瘤取出。畸胎瘤易與腸胃不適混淆雙和醫院婦產部賴鴻政醫師表示,畸胎瘤是屬於生殖細胞瘤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卵子分化異常所造成的胚胎發育問題,且畸胎瘤中含有皮脂腺、皮膚、頭髮等,甚至少部分會鈣化,包括骨頭、牙齒,所以,就腫瘤外觀上來說,就如同人一樣。一般來說好發青春期到20幾歲以及停經前後的女性,其中又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但與性行為、懷孕等因素無關,此外,症狀不明顯,民眾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例如:肚子脹或悶、頻尿、腰酸等。單孔達文西手術 可避免沾黏問題在治療方面,賴鴻政醫師表示,可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主要是從肚臍進入,所以,傷口小不易留下疤痕,且利用醫療用袋子,將切除後畸胎瘤的放進袋子後取出,也可避免畸胎瘤受到破壞,使得油脂刺激腹部,造成沾黏等問題。

女性沾黏現象問題多 不易受孕、頻尿樣樣來

女性沾黏現象問題多 不易受孕、頻尿樣樣來#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54歲的吳女士,曾接受二次剖腹產,在2004年時曾進行過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將10幾顆肌瘤取出,不過當時也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腸粘黏,同時做了沾黏剝離手術。後來在2007年時,她又因沾黏造成腸阻塞,在不同醫院進行了沾黏剝離手術,但日前她在醫院做檢查時,發現右側卵巢有一顆6~7公分的腫瘤,由於吳女士已在2000年停經,卻長了一顆卵巢瘤,癌指數又極不正常,因此醫師懷疑是卵巢癌,合併重度骨盆腔沾黏,而目前手術已順利完成。沾黏恐為健康上一大隱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劉偉民醫師表示,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過去曾接受腹腔手術,都可能造成腹腔沾黏的情況。沾黏可能造成許多不同的症狀,若為腸壁的沾黏,可能影響腸道蠕動,造成腹痛、脹氣,甚至腸阻塞。沾黏若發生在輸卵管,可能導致不孕症或子宮外孕,如果輸卵管與子宮或骨盆腔側壁發生沾黏,可能造成行房疼痛或不易受孕,若沾黏發生在子宮與膀胱間,則可能造成頻尿,因此對許多女性而言,沾黏是健康上的一大隱憂。腹腔沾黏 為常見又麻煩的婦科疾病腹腔沾黏是一種常見卻又麻煩的婦科疾病,沾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腹腔內的組織與器官因為發炎或受傷,在修復的過程中產生不正常的結締組織沾黏,讓原本分開的組織或器官如同雙面膠一般地互相黏在一起,便稱之為沾黏。腹腔沾黏也會增加婦科手術的困難度,以及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對施行婦科手術而言,腹腔內的沾黏一向是最難處理的問題,更是施行微創手術的禁忌症之一,因此,過去施行傳統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時,遇到腹腔內嚴重沾黏的狀況,往往可能必須轉為使用開腹手術,而造成出血量的增加以及術後住院天數的延長。然而,隨著達文西微創手術的引進,醫師們發現借由它手術視野佳、手術操作精準的優點,以及有經驗醫師的手術技術,可突破傳統腹腔鏡微創手術的侷限,處理嚴重的腹腔沾黏,幫助民眾解決困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