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卡2顆紅豆大結石 翁每天頻尿30次

卡2顆紅豆大結石 翁每天頻尿30次#頻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尿路結石一定會有劇烈無比的腰痛、發燒或血尿嗎?答案是不一定。澎湖一名69歲退休公務人員的李阿伯,前陣子整整一個月每天排尿次數高達20~30次,常常上完廁所又有尿意,卻尿不出來。有一次外出旅遊,上車沒多久又想上廁所,只能用寶特瓶救急,嚇得他不敢出遠門。李阿伯以為自己只是單純頻尿,想說能忍就忍,殊不知來台與親友吃飯時,只要一坐下屁股就會出現刺痛感,同時尿意頻頻,讓他如坐針氈。結石滾動摩擦膀胱 造成有尿意錯覺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蕭惟中醫師表示,李阿伯來到門診,立即安排尿液檢查,顯示有明顯的潛血反應;接著做超音波檢查,發現尿道接近攝護腺的地方,卡了兩顆紅豆大共計1公分的結石。原來李阿伯20年前也曾受尿路結石所擾,當時曾出現腰痛及血尿的典型症狀,立刻就醫治療;萬萬沒想到這次的莫名頻尿,竟也是尿路結石所引起。治療方式採膀胱鏡碎石夾出,立刻減緩頻尿症狀,初期會排出一些血尿,屬於正常情形,一周恢復正常。常見的頻尿原因包含膀胱過動症、攝護腺肥大、尿路結石、泌尿道感染及膀胱惡性腫瘤。如果尿路結石發生在下段輸尿管或膀胱位置,會引起尿急、頻尿、尿滯留等症狀;如果結石在尿道堵塞,則會有解尿疼痛,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腰痛、血尿等典型症狀。當結石在膀胱裡面滾來滾去,摩擦膀胱時會刺激膀胱黏膜,造成有尿意的錯覺,但去上廁所又會因石頭卡住尿道,導致尿沒幾滴。結石塞住整個尿道 會形成尿滯留蕭惟中醫師指出,年紀大的男性也會受到攝護腺肥大的影響,造成尿道狹窄,只要大一點的結石就會卡在膀胱出口,出現尿不乾淨的問題;若是久未處理甚至還會塞住整個尿道,造成尿液累積在膀胱無法排出,形成尿滯留。夏季是尿路結石好發的季節,民眾如果自覺排尿次數變多,千萬不要以為頻尿只是小病,若是還有合併血尿、排尿疼痛,有可能是尿路結石在作祟,建議盡快至泌尿科就醫檢查,才能獲得妥善的處置。

女常頻尿、尿急?竟因膀胱出口阻塞

女常頻尿、尿急?竟因膀胱出口阻塞#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女性「膀胱出口阻塞」在臨床上的診斷的確比男性來得少見,而女性所主訴的症狀絕大部分為頻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和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所以常常會被誤認為是膀胱過動,進而造成無效治療。目前女性膀胱出口阻塞還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要確診出來儼然成為了惱人的課題。65歲小花,有很長一段日子都頻尿、解尿解不乾淨,同時併有反覆性的尿路感染。之前也有服用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不過效果不彰,之後就開始自己清潔導尿。一開始泌尿道感染的次數有減少,可是過了一陣子後效果卻沒有小花所預期的順利。經更詳細的「錄影尿路動力學檢查」,結果顯示是「原發性膀胱頸阻塞」。之後安排了膀胱頸切開術,後續症狀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根據之前國內學者的統計,有8成以上膀胱出口阻塞的女性是以儲尿症狀如頻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來表現。僅有一半的病人會有排尿困難的情況。光是儲尿症狀就足以造成病人在生活上的困擾,輕則生活品質受影響,重則甚至會造成憂鬱。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ICS)定義,當尿流速降低或排尿後餘尿量增加以及逼尿肌壓力上升,就可診斷女性膀胱出口阻塞。大多數採用尿流速低於12-15ml/s和逼尿肌壓力高於30-40cmH2O。治療方式包含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甚至手術治療構造異常包括了尿道阻塞、骨盆腔器官脫垂,腫瘤、尿失禁手術後的併發症等等。治療方式有子宮托、尿道擴張以及手術治療。功能性膀胱出口阻塞包括了尿道放鬆不良、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等。治療方式有骨盆底肌肉復健、間歇性導尿和手術治療。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為例子,其診斷特徵有高逼尿肌壓力、低尿流速、排尿攝影時無膀胱頸放鬆。治療的選項包括了:觀察、甲型阻斷劑、清潔導尿、膀胱頸切開。如果症狀不是很困擾可以先觀察或者服用甲型阻斷劑。甲型阻斷劑在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的成功率約有50-64%。藥物治療後,尿流速增加且排尿後餘尿量會減少。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表示,女性下泌尿道症狀的診斷和治療往往都比男性來得困難及複雜。常常都會經過一段波折才會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診斷的方式通常得靠錄影尿路動力學及膀胱鏡檢查才能查出原因。頻尿、尿急不見得是膀胱過動的專屬症狀,或許是膀胱出口阻塞所造成的。

半夜頻尿無法入睡?4大方法助改善

半夜頻尿無法入睡?4大方法助改善#頻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白天小便的次數大於4到6次,或者半夜起床小便的次數大於2次,且經常因為持續襲來的尿意而無法好好睡覺,那麼你可能就有頻尿問題。圓扶原中醫診所王緯迪醫師說明,從中醫觀點來看,頻尿主要和腎氣不足有關。治療上主要透過針灸和內服中藥兩大方式1.針灸:針刺關元、氣海、太溪、崑崙、足三里、築賓、 三陰交等穴位,搭配灸法,有助於補腎益氣,進而改善頻尿、夜尿的情況。2.內服中藥:一般來說會使用濟生腎氣丸、縮泉丸 來利水消腫,加強溫腎祛寒,有縮尿止遺的作用。另外,像是山藥、芡實、冬蟲夏草、何首烏、女貞子、淫羊藿、杜仲等常見的中藥材也都是養腎的好幫手。改善頻尿的四大方法1.睡前少喝利尿飲料:像是咖啡、紅茶、綠茶這些含有咖啡因的飲料都有利尿作用,要注意不要在睡前飲用,尤其是年長者,以免半夜一直跑廁所,影響睡眠品質。2.補充足夠水分:每天要喝滿自身體重乘以30cc的水量,除了可以維持健康以外,還能訓練膀胱!3.鍛鍊骨盆底肌肉:透過「凱格爾運動」的骨盆底肌肉運動,也可以幫助改善尿失禁、頻尿問題。4.攝取補腎食物:在中醫的五色五形理論中認為,「黑能入腎」,因此可以多攝取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棗、黑米等食物。此外。桑葚也能補肝益腎,非常適合肝腎陰血不足的人食用,還有栗子也很適合腎氣不足、頻尿的人食用。以上四個都是日常中可以幫助改善頻尿的方式,醫師也建議大家,如果有頻尿問題,還是要盡早就醫,找出頻尿原因,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害羞、尷尬而排斥就醫,以免導致其他併發症喔!

7旬翁一夜尿5次 雷射手術助好眠

7旬翁一夜尿5次 雷射手術助好眠#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3年來飽受急尿、頻尿及排尿過程斷斷續續所苦的75歲趙爺爺,抱怨每天晚上滴滴答答,廁所跑不停,甚至一個晚上得上廁所5次,睡眠不足導致他精神不佳、脾氣暴躁,就醫確診為「攝護腺肥大合併膀胱過動症」,初期嘗試服用控制頻尿的藥物,卻發生尿不出來的情形,後來透過雷射攝護腺手術治療,搭配抗頻尿藥物控制殘餘頻尿症狀後,趙爺爺改善小便不順的症狀,同時恢復以往好脾氣!攝護腺肥大導致膀胱出口阻力增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指出,時序邁入秋冬,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也隨之增加,尤其天氣轉涼,「想尿卻尿不出來」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其中以50歲以上男性最為明顯,以趙爺爺為例,正常攝護腺大小約20克,經測量,趙爺爺的攝護腺竟約80克,造成膀胱出口阻力增加,久而久之便會使肌肉纖維和組織沉積於膀胱壁,削弱肌肉收縮力量。若同時有膀胱過動的問題,就會出現頻尿又尿不乾淨的症狀。有另外一部份的病人則是攝護腺過大凸到膀胱裡,長期地刺激膀胱收縮。此時若再吃抑制膀胱收縮的藥物,反倒會使患者尿不出來,造成尿液滯留,甚至引發泌尿道感染問題,故須先解決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再透過抗頻尿藥物改善頻尿的症狀。蕭子玄建議,雷射攝護腺手術是以雷射為能量來源,將增生的攝護腺組織切除,手術過程出血量少,能降低併發症機率,術後多能緩解症狀,但術前仍須與醫療團隊討論併發症為宜;此外,有些患者術後若干年開始頻尿,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復發,此情形大多為膀胱過動症惡化,和攝護腺不一定有絕對關係。預防攝護腺肥大 日常5招來保健1、多喝水:一天1500至2000c.c.,儘量白天喝,晚上少喝點。2、凱格爾運動:用力方式跟解尿時嘗試把尿液中斷一樣。3、避免飲酒或吃辣:避免刺激交感神經,導致症狀惡化。4、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因為便秘會壓迫攝護腺。5、攝取適量茄紅素:例如番茄、木瓜、葡萄柚等,可稍微改善症狀。蕭子玄提醒,攝護腺肥大和膀胱過動症是男性自然老化的過程,若一個晚上起床上廁所超過2次、一個小時要上2次以上廁所、尿流變細、解尿困難等情形,往往影響心情和健康,此時建議應赴醫檢查,讓老年生活過得更有品質。

頻尿、夜尿 家族3人同患攝護腺肥大

頻尿、夜尿 家族3人同患攝護腺肥大#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84歲的陳先生因頻尿、夜尿情形嚴重,時常有尿失禁情形,且發現家族5兄弟其中2人也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至門診就醫時經超音波檢測攝護腺大小約150ml,高於一般人的5倍。經採用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將肥大的攝護腺使用雷射剜除,術後沒有傷口、出血量少、2至3天後即可出院。家族另外2兄弟亦接受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治療,3人癒後皆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雷射剜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降低日後復發機率隨著年齡增長,男性攝護腺肥大的機率也逐漸上升。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高偉棠強調,攝護腺肥大壓迫到尿道,宜採用手術處理,但傳統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使用電刀刮除攝護腺增生組織,過程中容易出血且病人恢復期長。病人年紀大,建議採以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進行較為適合。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是利用端點雷射光纖照到中央增生腺體和周圍區的界線,將增生組織完整剝離,再利用機器絞碎洗出,手術時間短、癒後恢復時間也快。其特色就像剝橘子,找出橘子肉和橘子皮中間的界線剝開,大幅減少組織創傷和出血,也確保攝護腺的增生組織清除乾淨,減低日後復發的機會。攝護腺肥大雖不立即危害生命 但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高偉棠醫師表示,病人頻尿、夜尿的主因是攝護腺肥大致膀胱尿液無法完全排出,膀胱負荷量增加,使得肌肉鬆弛,小便開始滴滴答答,採用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後,頻尿情況大幅改善。攝護腺肥大病人往往亦伴隨著勃起障礙。臨床上常有年輕病人詢問攝護腺肥大影響性功能障礙的問題,高偉棠醫師說明,採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其優點是將攝護腺增生腺體取出,剝離過程不傷害到神經,一次清除乾淨,不產生沾黏,術後恢復後不會影響到性能力。高偉棠醫師強調,攝護腺肥大雖然不會立即危及生命,但當排尿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到專業泌尿科門診做初步評估,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頻尿到連喝水都怕 典型攝護腺肥大

頻尿到連喝水都怕 典型攝護腺肥大#頻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62歲林先生,連白天上班時,都忍不住頻頻跑廁所,同事異樣眼光讓他很尷尬。在診間,林先生主訴:「每次都尿一點點,尿完馬上又想要再尿,時常有尿不乾淨的感覺,而且每次都要站很久才尿得出來,尿完後又滴滴答答,時常滴在褲子或鞋子上。晚上睡覺也得時常爬起來上廁所,嚴重的時候,一個鐘頭就要起來上一次廁所。睡眠品質變很差,白天精神不濟,這樣已經長達一年多了,實在受不了。」「這是典型的攝護腺肥大表現,臨床上會有頻尿、夜間排尿次數增加、急尿、排尿用力、排尿啟動遲緩,就是得等很久才尿得出來──」「是啊,很討厭的。」林先生沒等醫師解說完便忙著插嘴:「因為這樣害我連喝水都怕,除非很渴了,才喝一點。」「不少病人都和你一樣,當等到症狀越來越多,通常已經過了好幾個月,甚至是一至兩年,有的病人會等到完全尿不出來,導致尿路阻塞,才到急診室求助,一置放導尿管,病人才意識到病況的嚴重性。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攝護腺肥大的發病率是會不斷地上升的。」以目前來說,對於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相關症狀,要定義的話,可能跟攝護腺的症狀,攝護腺組織增生,及在膀胱出口的阻塞程度有相關性。隨著年齡越大,盛行率會越高。根據過往研究參考資料,大致上來說:● 31-40歲男性發生攝護腺肥大的機率約是8%。● 40歲以後的男性,發生機率會較為明顯,大致上40-49歲的發生率約是25%。● 51-60歲發生率約是50%,之後發生率隨著年紀增加會越來越高。● 80歲以上男性有8成以上的發生率。● 到了90歲以上,發生率幾乎接近100%。並非一有攝護腺肥大,就有臨床症狀58歲的陳先生看門診時表示:「白天上廁所的次數,相較於四十多歲時多了一點點,可是晚上睡覺時需要起來小便一兩次,如果睡前多喝點水,會起來大約三次,其餘症狀還好,沒明顯小便細流、餘尿感、或滴滴答答的情形。」陳先生自覺目前的攝護腺肥大症狀,對日常生活影響並不太大,但因為已持續了三個月,有點不安,便來泌尿外科詢問看看,是否有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或手術改善。針對陳先生的病況,由於攝護腺肥大症狀並不嚴重,會建議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再評估服藥後的改善程度。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症狀會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的人皆會產生困擾日常生活的情形,因此醫師在治療上需要客觀的審慎評估,提供病患不同的治療策略。在臨床上,攝護腺肥大主要好發於約50歲以上的男性,一般約55歲以上的男性,可能開始會有一些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主要是因為攝護腺增生肥大之後,會壓迫到尿道,造成攝護腺部位尿道通路變窄。 男性年紀逐漸增長之後的排尿障礙,原因很多,包括攝護腺肥大、膀胱腫瘤、尿路結石阻塞、尿道狹窄、膀胱憩室、膀胱頸攣縮、膀胱逼尿肌收縮力不足等,攝護腺肥大只是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攝護腺肥大的檢查、診斷,到治療,需病患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使病患能夠理解自己最適合的治療時間及方式,藉以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並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從解剖來看,攝護腺是男性獨特的一個器官,位於骨盆腔的深處,膀胱出口處的尿道周圍腺體組織,位於直腸的前方、膀胱的底部、環繞包覆尿道的一個腺體,包含了一段的尿道,也被攝護腺環狀包覆著。(本文摘自/尿路快意通/大塊文化)

長者頻尿?「膀胱過動症」治療3方式

長者頻尿?「膀胱過動症」治療3方式#頻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長輩不願意外出,仔細詢問下,原來是「頻尿」問題,其中,原來是有不少人患有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是長期抗戰,目前已經有很多治療持續發展,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李世明和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都呼籲患者,不要放棄治療機會。以下和大家介紹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先排除感染以及間質性膀胱炎但在治療之前,需請醫師診斷,要排除是否有尿路感染的症狀。當尿路感染時,除了一直有尿意幾乎離不開馬桶外,通常也會有尿尿灼熱感、血尿或排尿疼痛的情況發生,請民眾一定要趕快就醫,依照感染情況,可用大量多喝水的保守治療或是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等等。另外還有「間質性膀胱炎」也經常和膀胱過動症混淆。間質性膀胱炎是屬於膀胱間質非感染性發炎,目前認為和壓力以及免疫有關,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以膀胱內玻尿酸灌注和肉毒桿菌素注射為主,同時患者也要減輕壓力,讓身體的免疫反應回歸正常。治療方式一:藥物膀胱過動症除了口服抗乙醯膽鹼藥物治療,也有藥膏或貼片治療,藥物改善作用約可達九成。如果是緊張壓力引起,也可以採取練習憋尿的保守療法,在感覺有尿意時憋住尿, 也有人是算時間,在沒有一次大量喝水的正常情況下,腎臟每分鐘製造1CC尿,因此通常三小時左右才會有尿意。可以利用練習憋尿,把膀胱的容量慢慢擴大的方式改善。治療方式二:手術若是因為藥物副作用,例如K他命濫用導至膀胱纖維化容量縮小,長久可能破壞腎功能,則可以施行膀胱擴大術等手術改善。治療方式三:物理治療、電刺激、凱格爾運動現在也有薦骨神經電極刺激治療法,作用是抑制膀胱逼尿肌不正常收縮,也可以增強尿道括約肌憋住尿意的作用。有醫院使用的雙極電刺激治療,或是居家使用的單極電刺激治療,約可改善六到七成的尿失禁!而一般常聽到的「凱格爾運動」對膀胱過動症也有改善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間質性膀胱炎頻尿 易焦慮女性最危險

間質性膀胱炎頻尿 易焦慮女性最危險#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約40歲的林小姐,近半年來飽受頻尿、夜尿的困擾。1小時就要跑3趟廁所,睡覺時也常因為尿意起床,但尿急跑到廁所,尿量也不多。起初以為是泌尿道感染至藥局拿藥服用,但症狀並沒有好轉,頻尿、夜尿使林小姐身心俱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醫檢查後才知道是間質性膀胱炎作祟,接受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目前規律返診治療。白天頻尿超過8次、夜尿超過1次要小心衛福部南投醫院泌尿科醫師李昇平表示,當頻尿每天白天大於8次,夜尿大於每晚1次,排尿前下腹部恥骨上方會脹痛,排尿後疼痛減輕,即可能患間質性膀胱炎。間質性膀胱炎確切的致病因素仍不明,可能和自體免疫反應、神經發炎反應有關。一般相信是膀胱表皮功能異常使得尿中的鉀離子刺激膀胱黏膜下的感覺神經,導致膀胱疼痛及頻尿症狀。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20到50歲的女性,具有焦慮緊張的神經敏感體質,患者多半身材較為纖細。間質性膀胱炎難根除 減輕壓力改善症狀臨床上會發生頻尿、夜尿及下腹疼痛症狀的泌尿道疾病有數種,症狀也和間質性膀胱炎類似,如細菌性膀胱炎、膀胱結石以及膀胱癌。膀胱構造可分為3層,最裡面是黏膜,即和尿液接觸處,中層為肌肉,最外層為結締組織。一般細菌性膀胱炎多發生於黏膜層,而間質性膀胱炎則是黏膜和肌肉間的組織發炎。間質性膀胱炎難以根除,病患需做好與之長期共處的心理準備。而由於心理因素往往影響病情,李昇平醫師建議,病患心情要放輕鬆,心情煩悶時不妨到郊外走走,一旦壓力減輕症狀自然獲得改善。當有類似症狀發生時,應立即請泌尿科醫師做詳細檢查及治療,以免加重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