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

醫訊/男人無聲的殺手-攝護腺癌!

醫訊/男人無聲的殺手-攝護腺癌!#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也是男性泌尿系統中位居第一名的癌症,由於攝護腺癌生長緩慢,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當症狀出現時,通常是類似良性攝護腺腫大(如排尿困難、流量小、常有強烈尿意、血尿、排尿時有灼熱感),有5成以上病人診斷出攝護腺癌時已是晚期,這時癌細胞已長出攝護腺體侵入鄰近組織,經由血液或淋巴液系統轉移至全身,攝護腺癌常轉移至骨骼,尤其是脊椎骨,因此骨頭痛也是攝護腺癌的可能症狀之一。少吃油炸、多吃蔬果、定期檢驗誘發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很多,除了年紀以外,種族、飲食習慣、生活環境也會影響,隨著近年國人飲食西化影響,患者也有年輕化趨勢,預防攝護腺癌,除了要少吃油炸食物及多吃新鮮蔬果外,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或是有家族病史的45歲男性,每年要定期抽血檢驗PSA,如有發現異常要進一步檢查與接受治療,把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時機。 增進認識、瞭解正確的防癌觀念根據衛生署統計,近2年來國內每年有超過1000位攝護腺癌新病例,為了增進民眾對於攝護腺癌治療的認識,及瞭解正確的防癌觀念,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於105年11月27日(星期日),假台中市逢甲大學丘逢甲紀念館2樓的第一國際會議廳舉辦「肺癌治療新趨勢」民眾衛教講座,並邀請到台中榮總泌尿科的專業醫師與民眾面對面,歡迎病友及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攝護腺癌治療新趨勢」民眾衛教講座時間:105年11月27日(日)下午14:00-16:40(13:30報到)地點:台中逢甲大學丘逢甲紀念館 第一國際會議廳          (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洽詢: 1. 電話報名:02-2351-8660 2. 線上報名:http://goo.gl/d6Vvd8(請優先以此方式報名,以加速報名作業)

愛吃紅肉 攝護腺肥大早10年

愛吃紅肉 攝護腺肥大早10年#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肥胖竟然也是攝護腺肥大的危險因子!由於飲食西化,很多男性特別愛吃牛排,致使體重直直升,泌尿科醫師提醒,經常吃紅肉及高油高熱量的飲食,也易好發攝護腺肥大,若是出現尿不出來及嚴重血尿,就只有手術一途才能治療了。愛吃紅肉及高油高熱量飲食 提早出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表示, 攝護腺肥大成因和老化有很大關係,通常都是5、60歲才會出現,然而,肥胖也易使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尤其是愛吃紅肉及高油高熱量飲食,就容易使攝護腺肥大提早在4、50就出現。內視鏡將血塊取出 改善血尿、尿不出來攝護腺肥大會有頻尿、夜尿及尿不出來的症狀,病況嚴重時,甚至會有血尿,程威銘醫師指出,門診中,最近就有一位退休里長因為尿不出來以及血尿來掛急診,經由導尿都尿不出來,得要用手術來治療,以內視鏡從尿道進入將血塊取出,這才改善他血尿及尿不出來的問題。 正常攝護腺只有20g 腫大恐有解尿問題攝護腺大小如同一顆栗子般,大約只有20g,有些病人有可能攝護腺會腫大到150g,不過,程威銘醫師強調,攝護腺肥大會出現不適症狀,往往不是攝護腺的大小問題,而是取決於是往內長還是往外長,通常是往內長,且由於此處血管較豐富,才會有尿不出來及血尿的問題,一旦有血尿,就得要手術才能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尿道感染沒感覺?糖友「藥」小心

尿道感染沒感覺?糖友「藥」小心#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5歲的王女士,發燒頭暈到院急診,以為是中暑,但中暑是因身體調節能力異常,無法正常排汗,併有體溫高、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或休克症狀,大部分急診病人就醫若主述為中暑,多半是熱疲勞,補充適當水分即可,但是王女士發燒數天,醫師判斷病人非中暑。細菌逆行感染 造成腎盂腎炎病人4、5天前開始發燒,本以為中暑請家人協助刮痧,情況一直沒有改善才就醫,急診檢傷時,體溫高達39度,尿液檢查發現有嚴重泌尿道感染,且細菌隨著輸尿管逆行感染,已經造成腎盂腎炎,經抗生素治療與水分補充,住院1周,順利出院。尿道短 容易膀胱炎、泌尿道感染豐原醫院急診醫師林技政表示,泌尿道感染是急診室常見的細菌感染,所謂的泌尿道是指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與附屬的器官,正常狀況下泌尿道是處於無菌的狀態,但在尿道出口處的細菌,容易經尿道逆行性的感染到膀胱,尤其女性因為尿道短,更容易產生膀胱發炎,泌尿道感染。解尿灼熱困難、血尿、下腹部疼痛泌尿道感染常見的症狀有頻尿,解尿灼熱困難、血尿、下腹部疼痛或腰部疼痛,不過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人,沒有這些常見症狀,因此會增加診斷的困難性,王女士患有糖尿病並且規則服藥,沒有解尿灼熱感,才誤把泌尿道感染認為因中暑而發燒。補充水分、避免憋尿、不穿緊身衣醫師提醒民眾,夏天不僅在戶外工作容易流失水分,在室內也很容易,很多人在室內的冷氣房,就不覺得該補充水分,空調會調節室內濕度,使得皮膚表面有較少的汗液存留,比沒使用空調的室外更容易流失水分,補充水分、避免憋尿,還要保持尿道口清潔,最好避免穿太緊身的衣褲,遠離悶熱環境,就不容易造成細菌滋生。

器官纖維化 免疫球蛋白G4惹禍

器官纖維化 免疫球蛋白G4惹禍#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特徵是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4濃度升高,受侵犯器官被帶有免疫球蛋白G4的漿細胞所浸潤並造成纖維化,受侵犯的器官會有腫大或形成腫塊的現象,基本上屬於罕見疾病,盛行率不明。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翁嘉澤醫師舉例說明指出,一名70歲男性因血尿至泌尿科就診,經抽血及超音波檢查發現腎功能異常及雙側腎盂水腫,泌尿系統攝影檢查發現除雙側腎盂水腫外,左右兩側輸尿管皆有狹窄現象。治療法: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藥物翁嘉澤醫師表示,安排患者住院接受動脈旁異常組織電腦斷層導引切片,病理檢查顯示有組織硬化、淋巴細胞浸潤及為數眾多的免疫球蛋白G4漿細胞,確診為免疫球蛋白G4相關之個案,經高劑量類固醇,及後續口服免疫抑制藥物治療,腎臟功能很快恢復正常。此病發病原因仍不明,但一般認為是複雜的基因易感性因素,及後續異常的免疫反應造成疾病的進展,因免疫細胞浸潤造成的發炎反應,及器官腫大或形成腫塊,在不同器官會有不同的臨床症狀,患者可能因起初症狀不同而至不同科別就診。在治療上,類固醇治療的反應相當地好,但減少劑量或停用後,復發率也相當高,目前建議持續每天使用低劑量類固醇。有醫師會同時使用免疫抑製劑,以求減少類固醇用量及其副作用,但功效尚未被規模夠大的臨床試驗所證實,有些研究則使用消耗B淋巴細胞的生物製劑來治療,雖有出色的療效,但屬於一種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

你的小便合格嗎?從顏色味道看健康

你的小便合格嗎?從顏色味道看健康#血尿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編譯)你有觀察過自己小便的顏色嗎?其實,生活中只要增加一個小動作,就可得知自己健康與否。有些人上完廁所,習慣馬上掉頭,隨手一壓,就把「證據」沖走,有些人則願意回頭一看,觀察幾眼;事實上,我們只要培養「多看」的習慣,就能從中發現蛛絲馬跡。小便顏色藏玄機 4大現象解密一般來說,多數人排出的尿液為淡白、黃色,但也有人在兩者之外,其實不管哪種顏色,都象徵身體不同問題:1)透明無色/表示飲水過多,使尿液中的尿色素比例變小、色澤變淡,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過度擔心;但若喝太多水,可能導致尿崩症,要特別注意。2) 深黃色至棕色/代表飲水量過少,或有服用維他命、中藥等習慣,只要停止服用、正常排出就可恢復正常。3)橙、藍、綠色/很可能是服用某些藥物,或食用染料造成。其中,排出綠色尿液與服用消炎藥有關,或者是尿液中含有綠膿桿菌滋生,應特別留意。4)紅色/排出紅色尿液也稱為「血尿」,往往是泌尿系統及鄰近器官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前兆。尿液含大量泡沫 恐是腎臟疾病除了觀察小便顏色,對於小便的味道,也要提高警覺,因為味道太過強烈,也是身體健康警訊。例如:味道屬於惡臭,代表食物吃得太鹹、油膩,應減少重口味飲食,轉為清淡;若味道帶甜,表示糖分攝取過多,很可能有糖尿病風險。此外,如果排尿時伴隨大量泡沫,很有可能是腎臟疾病的前期徵兆,要特別注意。

放射線治療後遺症 老翁血尿3年不止

放射線治療後遺症 老翁血尿3年不止#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若曾因膀胱癌、攝護腺癌、婦科癌做過放射線治療,在多年之後出現的血尿,就要當心是「放射出血性膀胱炎」。一名80歲楊姓阿伯,在64歲時就發現攝護腺癌,以放射性治療為主,3年內出現血尿、無法排尿、脹尿等情形,曾在某大型醫院檢查,發現右側腎臟已損壞,進行切除,但術後血尿情形仍未根治。後來至彰化醫院檢查發現膀胱已經有200c.c的血塊滯留,且已明顯潰爛,安排膀胱切除術及引流手術,目前恢復良好。膀胱滯留血塊 檢查發現已損壞陳文銘醫師指出, 放射線是一種兩面刃,在治療癌症時候,正常組織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針對接受放射治療的時間、劑量、還有個人體質,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太多泌尿疾病的最初症狀中,血尿是最常見的,但是放射性膀胱炎造成的血尿往往很難止住,才會時時有血尿情形。癌症放射治療在膀胱部位,是無法避免的受照射器官之一,膀胱粘膜的放射敏感性雖然低於腸道粘膜,但是經過大劑量照射後,放射性膀胱炎還是無法避免。因此陳文銘醫師說,放射出血性膀胱炎,一旦確診應視嚴重程度做適當治療,包括內視鏡止血、高壓氧治療、膀胱灌注溶液止血、手術切除及行尿液分流手術等,以免惡化。

女子腰痛又血尿 4公分腎結石惹禍

女子腰痛又血尿 4公分腎結石惹禍#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8歲的陳小姐,過去幾年常受尿路結石所苦,時常有腰痛、血尿症狀。今年四月於診所追蹤時,發現右側腎臟結石已超過4公分,合併有腎臟積水狀況,轉介至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求診。醫師判定,結石體積過大不適合採用體外震波碎石或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因此,施行經皮腎臟造瘻取石手術,並採用氣球擴張法,術後4天即出院。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許智凱醫師說,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會出現如解尿疼痛、血尿、腎絞痛、噁心、坐立不安、尿路感染等症狀,不同位置和體積的石頭會有不同症狀反應,存在位置可分為腎結石、腎盂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及尿道結石等。結石早期無症狀  治療方式依大小判定腎結石最常見症狀為腰痛及血尿,有時會合併急性腎盂炎,有發燒、畏寒現象。部分早期無明顯症狀,常導致診斷時結石已經塞滿整個腎臟,因X光上外型酷似鹿角,也稱作鹿角結石。許智凱醫師指出,治療腎結石,小於半公分且無症狀者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及觀察;2公分內腎結石,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軟式輸尿管鏡來治療。但若遇到鹿角結石這類較大或是難以擊碎的腎結石,則必須以經皮腎臟造瘻取石術治療。而氣球擴張式經皮腎臟造瘻取石術,管路擴張是在X光機導引下以強力氣球單一步驟同時進行擴張及止血,對腎臟功能較不會造成傷害,也能減少血管嚴重撕裂傷機率。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沒有任何疼痛徵兆下,突然出現「血尿」症狀要當心。一名49歲的錢先生上廁所時,發現尿液後段出現鮮血,因沒有伴隨其他症狀,他也不以為意。經太太不斷催促才到泌尿科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罹患多發性尿路上皮癌,經手術治療後已無大礙,目前持續追蹤中。血尿判隨腰痛 恐與結石有關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門診病患中,以血尿、後腰痛最常見。而血尿併後腰劇烈的疼痛,可能是尿路結石症,透過尿液檢查和X光檢查,就能看到結石的大小和部位。在腎臟的結石,可藉由體外震波碎石術,將結石擊碎而排出體外。若是像個案一樣出現無痛性血尿,後腰疼痛也不激烈,則以泌尿道腫瘤最為常見。在膀胱的腫瘤,以移行上皮細胞癌為主,而在腎臟則以腎細胞癌及移形上皮癌較為的常見,這些癌症都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但是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失去一側的腎臟,或是腎臟的功能因此受到影響,造成慢性腎病變。當心!泌尿道癌症 抽煙是最大因素至於罹患泌尿道癌症的危險因子,曾經研究統計發現,抽煙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其次是化學染劑及一些致癌化學物的吸入,也容易造成,研究同時也發現慢性腎病變患者,發生泌尿道系統癌症的機率,多出常人 3~10倍之多。因此,蔡秉儒醫師提醒,若有危險因子的病患,當發現尿液顏色變紅色、暗紅色,甚至排尿的習慣改變,如解尿困難、頻尿等,更應該提高警覺,得趕緊到泌尿科或腎臟科的門診做檢查。總而言之,血尿是泌尿道疾病的警訊,不論是常見的尿路結石,或是泌尿道癌症,初期表現都是以血尿來表現,而慢性腎病變也和血尿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癌症密不可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