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

輕忽攝護腺肥大 老翁血尿、腎積水

輕忽攝護腺肥大 老翁血尿、腎積水#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68歲老先生多年來深受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排尿不順困擾,持續服藥多年治療,於日前因血尿緊急就醫,卻發現兩側腎臟積水。進一步檢查確認,原來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魚鉤形輸尿管」導致,使輸尿管及腎臟積尿腫大,除繼續藥物治療外,醫師建議手術治療。書田診所泌尿科洪峻澤醫師表示,魚鉤形輸尿管通常出現在重度攝護腺肥大或是中葉特別腫大的攝護腺肥大,肥大的部分會凸入膀胱,把輸尿管進入膀胱的入口頂起來,使得輸尿管外觀變成像魚鉤般,妨礙尿流造成腎積水,也就是說當輸尿管被肥大的攝護腺塞住時,會使得尿流不順,造成腎內積水。此外,攝護腺肥大發生尿滯留的情況,如果數日內不導尿引出尿液,不僅會水腎,還可能產生尿毒症,需積極治療,否則會損害腎功能。攝護腺肥大需積極治療 否則恐有嚴重併發症洪峻澤醫師說,目前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若不積極治療,除排尿症狀(如排尿細弱無力、斷斷續續、解不乾淨、餘尿感、頻尿、夜尿、排尿急迫感等)影響生活品質外,也可能併發血尿、尿路感染、尿滯留、水腎、魚鉤形輸尿管等併發症,甚至有攝護腺癌病變的可能。

沉默殺手「腎細胞癌」 不明血尿及腰痛應就醫

沉默殺手「腎細胞癌」 不明血尿及腰痛應就醫#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邱先生今年64歲,年初因為不明腰痛,伴隨偶爾的血尿問題,就醫後竟發現已罹患腎細胞癌第三期,並轉移腎上腺、腎靜脈及下腔靜脈腫瘤栓塞,靠手術及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仍存活。台中榮民總醫院楊晨洸醫師表示,腎細胞癌早期並無任何徵兆,等到病人發生疼痛時,往往症狀已經相當嚴重了,呼籲大眾,若發現不明血尿,千萬別因不痛而忽略就醫,應立即找尋泌尿專科醫師檢查,避免釀成嚴重的後果。不明腰痛、尿液變深、血尿、腹部腫塊 應立即就醫楊晨洸醫師表示,腎細胞癌被稱之為沉默的殺手,原因就在於早期發病時,沒有任何徵狀,病患不痛不癢,唯一可能可以辨別的即是血尿,但因容易被誤認為腎結石,而忽略就醫時間,因此當身體不舒服時就醫,往往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了,呼籲民眾,若出現不明腰痛、尿液顏色突然變深、有血尿、腹部有腫塊等狀況,應立即就醫,排除腎細胞癌的可能性。長期吃止痛藥、抽菸 腎細胞癌發生率高目前尚未確定腎細胞癌的確切發生原因,但楊晨洸醫師表示,腎細胞癌的發生與基因和環境都有關係,除了有家族史的民眾應小心提防外,另有長期吃止痛藥習慣的民眾,也較容易罹患腎細胞癌;此外,楊晨洸醫師提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有抽菸習慣的民眾,罹患腎細胞癌的機率比沒有抽菸習慣之人還高出5.7倍。第一、二期手術切除 第三、四期手術合併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及口服標靶藥物為主流,楊晨洸醫師說明,早期腎細胞癌的治療以手術開刀進行腫瘤切除為主,若腫瘤小於4公分,或腫瘤尚未侵犯腎臟包膜,可以手術進行部分腎切除,存活率達到九成以上;但到了中晚期的病患,由於腫瘤細胞發生轉移,甚至遠端轉移,治療方式以手術配合口服標靶藥物為主。標靶藥物提高病患三成存活率值得提起的是,楊晨洸醫師提到,2009年,健保開始給付VEGFTKI及mTOR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封鎖癌細胞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抑制癌細胞的增生,進而達到延長病人整體的存活率,統計數據顯示約可提高三成的整體存活率,取代過去成效只有1成效果的化學治療與放射性治療,為目前治療腎細胞癌的第一線選擇。

無痛血尿輕忽不得 恐是腎臟癌警訊

無痛血尿輕忽不得 恐是腎臟癌警訊#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尿尿有血?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又不痛,該去看醫師呢?覺得麻煩不想去醫院,再拖下去可能就會因血塊造成排尿困難、腰痛,如果又摸到硬塊就危險了。醫師指出,因為腎臟癌引起的血尿,80%初期完全無痛感,如果病人已經有血尿、腹部腫塊、及腰痛症狀,則已經到晚期了!羅東博愛醫院泌尿腫瘤科莊恆彰醫師表示,早期腎臟癌治癒率極高,但因為無症狀,除非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很難自我發現,血尿則是個非常好的「提醒」,雖然無痛感,民眾應該要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到醫院泌尿科去做詳盡的檢查。  腎臟癌術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可是也有患者因為忽視血尿,直至問題嚴重才來就診,此時手術困難度增加,不容易切除乾淨,反而提高危險性。如果轉移的話,存活率僅剩一成以下。腎臟癌手術以腹腔鏡手術為主,開刀傷口小,手術時間也較短,減輕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民眾不須太過擔心。泌尿系統相關的癌症,大多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罹患,男性比例也高於女性,但偶有年紀僅二、三十歲的開刀患者,可見發病年齡並未有定數,莊恆彰醫師提醒,常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疑慮就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腰痛、血尿纏身? 腎細胞癌恐找上你

腰痛、血尿纏身? 腎細胞癌恐找上你#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雖令人恐懼害怕,但是隨著醫療進步,已不像過去那麼讓人束手無策。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腎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一年增加近千人,主要分為腎細胞癌和腎盂癌兩種。其中,罹患腎細胞癌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原因可能與抽菸、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有關。無痛血尿、腰痛、腰部腫塊是警訊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查岱龍指出,腎細胞癌典型症狀會出現無疼痛感的血尿、腰痛以及腰部摸的到腫塊,如果癌症已經擴散,則有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症狀。然而這三種症狀同時出現的機率有約15%;但是約有六成的病患只出現血尿。因此,腎細胞癌患者初期都不易察覺,大多是經由體檢或超音波才被發現。近幾年來,腎細胞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每年新增約七至八百例;等於每十萬多人就有約二至三人可能罹患腎細胞癌。查岱龍醫師表示,現代生活水準提高,使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因此腎細胞癌患者增加的速度比十年前更快。根據臨床數據,罹患腎細胞癌的男性比例較女性多兩倍,而產生腎細胞癌的高危險因子與年齡(年紀五十歲至六十歲以上)、抽菸、長期使用止痛藥、高血壓以及常攝取高脂肪食物有關,但因腎細胞早期並無任何徵兆,往往發現都已是晚期!使用標靶藥物 癌友配合是關鍵早期的腎細胞治療,目前可用手術治癒,如果腫瘤不大(四公分以內)可使用微創手術做切除,並保留腎臟;其他治療方式還有冷凍治療可將腫瘤去除,且早期有八成的治癒率。若是第三期侵犯程度較廣或癌細胞已轉移者,一開始多使用免疫治療,約有15%的病人有效,免疫治療有兩種藥物:介白素及干擾素,但是會伴隨極大副作用且易復發。因此,目前晚期的腎細胞癌則是使用標靶藥物做為第一線選擇,使用標靶藥物有七成病患的疾病可穩定、三成腫瘤可縮小,因而能延長約兩年的存活率。目前國內已有多項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望節省可觀的醫療費用。但部分患者在接受第一線標靶藥物會出現抗藥性,此時,醫師通常會轉換使用第二線甚至第三線藥品。查醫師說明,口服標靶藥物雖有其方便性,仍有許多副作用,如:手足症候群、腸胃道的刺激、疲勞、噁心疲倦、甲狀腺功能受損或白血球低下等狀況。但如出現嚴重副作用時,醫師會考慮調減藥物劑量及改變藥物使用週期,以幫助患者減輕不適,因此,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勿輕言失望放棄。

不明血尿 醫:小心!恐患腎細胞癌

不明血尿 醫:小心!恐患腎細胞癌#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4歲的康康近來深受不明血尿的困擾,但因身體沒有不適感,加上工作繁忙,一直沒有到醫院接受檢查,某日因為腰莫名疼痛,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已罹患腎細胞癌晚期,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天主教耕莘醫院泌尿科廖俊厚醫師表示,由於腎細胞癌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很容易被民眾忽略,他呼籲,5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的血尿,應趁早就醫,需小心是否有罹患泌尿系統癌症的可能性,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廖俊厚醫師解釋,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諸如腎絲球炎、尿道炎、膀胱炎、結石、泌尿道感染、藥物引起、外傷、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形成血尿,一般而言,基本的檢查是接受尿液分析及腹部X光攝影,以排除尿路感染或結石的可能,若懷疑腎功能異常,則進一步做腎功能的檢驗及評估,但若一直檢查不出血尿原因,可能就要懷疑罹患泌尿系統癌症的可能性。腎細胞癌致病因素目前仍不是非常明確,廖俊厚醫師說明,一般相信與抽菸、肥胖、洗腎患者相關,極少數跟遺傳有關,但由於早期症狀不痛不癢,很容易被忽略,所以一旦發現身體不適,癌細胞往往已經轉移,侵犯周邊器官或發生遠端轉移的情況。目前治療腎細胞癌的方式以開刀切除及標靶藥物治療為主。廖俊厚醫師指出,早期腎細胞癌的治療方式以開刀切除腫瘤為主,存活率可達到九成以上;晚期腎細胞癌由於癌細胞已經侵犯周邊器官或轉移,光是開刀切除已經無法有效控制癌細胞,目前治療方式以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為主,臨床結果約有一半的人有反應,而延長患者的壽命,取代過去成效不佳、存活率只有一成不到的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及早發現,治癒機會較高!」廖俊厚醫師提醒,透過早期發現,腎細胞癌被治癒的機會越高,呼籲民眾,尤其是50歲以上的高齡族群,每年一定要定期體檢做尿液常規檢查,一旦發現不明血尿,應趕緊到醫院檢查,排除罹患泌尿系統癌症的可能性,避免憾事的發生。

紅色尿誤以為血尿 原來是尿含有植物色素

紅色尿誤以為血尿 原來是尿含有植物色素#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王先生是位55歲的男性,平時十分健康,只有輕微高血壓,並無糖尿病的病史。有一天王先生早上起床,去廁所小便時,發現馬桶內怎麼會有紅色,驚嚇之餘,趕緊到泌尿科門診求診。經過尿液常規的檢測,尿液顏色是呈現紅色,顯微鏡下檢查報告,離心後的尿液內紅血球(RBC)為正常值,只呈現0~2顆/HPF。而且經詳細的問診得知,原來王先生的紅色尿並非是血尿,而是含有植物色素的紅色尿。  阮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蔡秉儒一般而言,臨床上有血尿的情況發生,大多數是求診於泌尿科、腎臟科、家醫科門診。而血尿可分疼痛性血尿及無痛性血尿。而會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包含泌尿道感染(膀胱發炎)合併血尿、泌尿道結石(包括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以年紀較大的男性為主)等,另產生紅色尿的原因如發燒、激烈運動,月經,或服用植物色素 (甜菜,黑莓、胡蘿蔔、紅色火龍果、食用色素 )蔡秉儒醫師表示,如果發現有血尿的症狀必須對腎臟、尿道、膀胱,輸尿管做整體的檢查。除了最基本的問診及身體觸診以外,非侵入性檢查包括尿液常規檢查、腹部 X 光檢查及腎臟和膀胱超音波、尿液細菌培養、尿液細胞學檢查。若臨床醫師認為有需要時,將會進一步排侵入性的檢查,包括尿道膀胱鏡檢查、輸尿管鏡檢查、腎臟切片檢查等。或是安排顯影劑攝影,如:靜脈注射腎盂攝影(IVP)、斷層掃描檢查或核磁共振等。但是若對於碘或是顯影劑過敏或是腎功能不良的病患則不適合顯影劑的檢查。等到檢查後,確立診斷後,醫師就會與病患作詳細的解釋,並作出適當的建議及治療方針。一般而言,我們常會鼓勵病患平時應多喝水,維持每天的小便約2000ml,並維持適當的運動與每天適量的蔬菜水果攝取,還要每年定期回到泌尿科門診追蹤。

男子血尿、排尿疼痛 攝護腺肥大惹的禍

男子血尿、排尿疼痛 攝護腺肥大惹的禍#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鄭先生,過去曾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由於害怕手術,僅以藥物治療控制,近日因血尿、排尿疼痛就醫,檢查發現膀胱中有一顆約2公分大的結石,且攝護腺肥大的狀況更嚴重了,後經碎石及攝護腺肥大切除後,不適症狀獲得緩解,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提醒,攝護腺肥大患者小心可能易有膀胱結石!周固醫師說明,膀胱結石常見伴隨有血尿、排尿疼痛、陰莖疼痛、排尿困難、頻尿、腹痛、夜尿、尿路感染、急性尿滯留、有時會小便失禁等的症狀。周固醫師解釋,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腺體,多數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產生肥大的現象,當攝護腺肥大時,會逐漸壓迫到尿道及膀胱,造成頻尿、尿不乾淨、膀胱有餘尿等情況,而尿液長時間的滯留在膀胱中易引發感染,就易形成結石,因此,當攝護腺肥大患者若有結石的症狀出現時,除了儘速處理疼痛的結石問題之外,建議進行攝護腺肥大的治療以免惱人的結石重覆發生。在治療方面,周固醫師表示,會先透過尿液分析、X光、超音波、膀胱鏡等檢查來確認結石的位置及造成結石的可能因素。首先先解除結石造成的阻塞,透過內視鏡碎石術將結石擊碎取出,並治療造成結石產生的因素,減低再次發生的機會。最後周固醫師提醒,大部分膀胱結石可自行排出,但若潛在因素不解除,再次復發的機率高。若已有結石不治療,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膀胱、腎臟的損害。因此有攝護腺肥大者,應按時追蹤檢查,並視情況進行攝護腺肥大切除,而夏季氣溫炎熱,更應注意加強水分補充,若水份不足,易引發泌尿道感染及增加結石的發生機會。

罕見!小女童血尿 腎臟及輸尿管結石

罕見!小女童血尿 腎臟及輸尿管結石#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臨床上發現有些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且較不可能發生在小孩身上卻發生了。一名11歲的女童出現血尿情形至童綜合醫院就醫,經泌尿科醫師檢查病因,發現她小小年紀竟然輸尿管與腎臟都長結石!泌尿科主治醫師殷約翰表示,小女童出現血尿、尿路感染已好幾個月的時間,一直無法查出病因,在會診泌尿科後,安排靜脈腎盂攝影檢查,發現兩側腎臟內有小石頭及「右側輸尿管結石」造成右側腎臟水腫,因此,使用「輸尿管鏡取石」手術,將右側輸尿管結石打碎取出。至於雙側腎臟結石則採取藥物治療;女童的血尿及腎水腫情況因而獲得改善。結石的治療方法因患者產生結石的位置、有無合併尿路阻塞,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當結石較小,阻塞較不嚴重,可用藥物治療、多喝水,讓結石自行排出;如結石較大或阻塞較嚴重時,安排體外震波碎石術或內視鏡手術治療。殷約翰醫師說,臨床上幼童尿路結石很少見,加上雙側腎臟皆有結石更是罕見;小孩的尿路結石女孩比男孩多1.5倍,美國的資料顯示白種人比黑人多,西元2008年比西元1999年小孩結石增加了3倍,一半病人出現在13歲以下,其症狀大多為慢性腰部鈍痛或腎絞痛、血尿、尿路感染及發燒等,但有時也會沒有任何症狀。尿路結石的原因,可能與遺傳體質、尿路感染、食用太多高蛋白食物及高鈉食物、服用某些藥物或喝水不足等因素有關。根據資料統計一半的小孩有代謝疾病,如尿中鈣過高、尿中尿酸過高,1/3腎臟或輸尿管異常。但是,臨床上腎結石大都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很少在小孩,發生原因可能與小孩西化的飲食習慣及水質有關,殷約翰醫師表示,預防結石的方法除要有規律的生活、適度的運動與均衡的飲食外,每天2500至3000cc的飲水量,多喝水、多排尿,定期到醫院X光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