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

腰痛、血尿、腰部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

腰痛、血尿、腰部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血尿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好發於60~70歲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台灣地區每十萬人中約有10至12人罹患此病,發生率雖然不高,但由於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容易被忽略,在過去,病患出現症狀求診時通常已是末期。不過,近年來腎細胞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探究原因可能與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讓難以發現的腎細胞癌無所遁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癒後遠比以前好得多。此外,標靶藥物的出現也帶給病人新生的希望。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部主任表示,腎細胞癌是發生於腎皮質的腫瘤,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有任何病變不易被發現,加上腎細胞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更增加早期發現的難度,當然超音波是早期診斷的工具,若能定期檢查,就能早期 診斷出來。但是若等到出現腎臟疼痛、腫塊以及血尿到院求診時,幾乎都已經是晚期。由於腎細胞癌對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過去僅能以免疫療法做為治療的唯一選擇,但效果始終有限。近幾年發展出的標靶藥物,大幅降低腎細胞癌的死亡率,給醫界打了一劑強心針;目前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主要針對轉移性亮細胞型腎癌患者,這類藥物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包含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另一類則是阻斷腫瘤細胞訊息傳遞,讓腫瘤細胞無法長大與擴散,這類型的藥物對於非亮細胞的腎細胞癌特別有效,包含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錠(Afinitor)兩種藥物。黃部主任進一步說明,腎細胞癌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腫瘤範圍仍位於皮質內者,第二期則為侵犯到皮質外周,此兩期的病患皆屬於早期,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若能完整將腫瘤切除,癒後良好,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即可;當癌細胞侵犯到周邊大血管、腎靜脈、下腔靜脈及淋巴結時是第三期,若再加上任何器官的轉移,則歸類至第四期,這兩期屬於晚期,在治療的方式上,針對僅有少數部位轉移的病人,仍可進行多部位開刀將腫瘤一一摘除,術後輔以標靶治療;倘若癌細胞已經侵犯擴散至多重器官時,通常就不建議進行手術,除非病人出現疼痛、出血等狀況時,才會考慮將侵犯部位切除,減輕病人痛苦,否則幾乎都是服用標靶藥物控制腫瘤的生長與擴散。目前健保給付的第一線藥物為紓癌特(Sutent),服用後可能出現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不適等副作用,通常是服藥四周後停藥兩週休息的方式進行療程,若腫瘤明顯縮小,則表示藥物有效,可持續用藥,若腫瘤並無縮小,則需評估是否要轉成第二線的藥物。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最新報告,病患在服用紓癌特後,若出現高血壓、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症狀,表示病患治療成效較佳。另外,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中有一部份是屬於預後較差的一群,這類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特癌適(Torisel),已有研究指出,此藥物使用在預後較差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身上,有明顯的療效,而且特癌適於今年元旦起,健保開始給付在高危險群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治療,為此病患每月可節省將近13萬元的醫療費用,讓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得以紓緩。黃部主任叮嚀,腎細胞癌的發生率或許不高,但不能因此輕忽這種疾病可能帶來的威脅,定期的健康檢查並且輔助影像學是唯一能早期發現的管道。此外,若有出現任何的腰部疼痛、血尿甚至是摸到腫塊,都應盡早到院接受醫師檢查,才能徹底遠離腎細胞癌的威脅。

小朋友突不斷抽搐、血尿 患遺傳性結節硬化症

小朋友突不斷抽搐、血尿 患遺傳性結節硬化症#血尿

一名26歲男子在嬰孩時期不斷出現抽搐的情形,直到5歲就醫才曉得罹患遺傳性罕見疾病「結節性硬化症」,不但讓腦、腎、皮膚等長出結節瘤,且就算切除也仍會復發。但為更加仔細追蹤「結節性硬化症」的狀況,與避免更嚴重併發症,以及讓一般民眾認識該疾病,台大醫療團隊在2010年正式開辦「結節硬化症整合門診」,並於今天公布治療成果。(圖片翻攝自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台大基因醫學部陳沛隆醫師表示,「結節性硬化症」是由於TSC1和TSC2兩種基因變異,造成患者神經組織細胞和髓鞘形成不良,導致腦、腎、皮膚、眼睛等地方長出結節瘤,且由於該症不能徹底根治,使得許多病友不敢生育下一代。陳沛隆醫師表示,其實只要病友利用羊水穿刺、絨毛膜檢查與胚胎著床前基因的診斷,即可能生下健康的小寶寶。「結節性硬化症」在國內僅有近2000名病患,約有1/3患者是從上一代遺傳、2/3患者為自身機因產生突變。而結節性硬化症病患在1歲前,會出現癲癇狀況(如點頭式癲癇),隨著年紀增長消失後,皮膚可能開始長出類似小青春痘的皮腺脂瘤,以及長在腎臟的結節瘤會造成血尿等等,且有些許病患也會有智能障礙的問題,如患有自閉症、注意力不集中等。

血尿是身體發出警訊! 恐是泌尿道炎、甚至癌症引起

血尿是身體發出警訊! 恐是泌尿道炎、甚至癌症引起#血尿

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陳孟財醫師指出,血尿,就是尿液中帶有紅血球,可分成肉眼可見的血尿和顯微性的血尿。顯微性的血尿,即在顯微鏡的高倍視野下,紅血球數目大於三至五個。另外,血尿尚可分成疼痛性血尿和非疼痛性血尿。疼痛性血尿常和發炎或結石有關;而非疼痛性血尿可能是惡性腫瘤引起。當尿液顏色變紅或帶血,不一定代表真的有血尿。例如:當女性月經出血,尿液常遭受到經血汙染;另外有些食物或藥物也會造成尿液顏色改變,兩者都會讓人誤以為有血尿。治療主要根據造成血尿的原因來著手,如若為細菌感染則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若是腎絲球發炎則以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為主;結石則需要生活型態調整及泌尿科門診追蹤,必要時施行取石術或震波碎石術;若為惡性腫瘤,可以開刀的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要。陳孟財醫師提醒,血尿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可能只是輕微的泌尿道發炎,但也可能嚴重如癌症,不可等閒視之;另外千萬不要因為血尿自動消失了就不去檢查,這樣是相當危險的,只要曾經有血尿的症狀,就應該盡早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檢查,早期治療,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

一勃起就血精、血尿 男子嚇得不敢行房

一勃起就血精、血尿 男子嚇得不敢行房#血尿

台北市一名35歲男子曾有血精的病史,日前又發現只要在勃起時排尿,就會出現血尿的情形,嚇得他只要勃起就開始覺得很緊張,性生活深受影響,趕緊求助醫師。所幸在檢查之後並無大礙,服用藥物之後情況改善,只需配合調整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並保持半年追蹤一次即可。

腹部用力就漏尿?小心是老化現象

腹部用力就漏尿?小心是老化現象#血尿

尿失禁就是不自主的尿液流出,也是最常使勞老年人感到頭痛與煩惱的問題之一。它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尿失禁可分成兩種形式,第一為急性尿失禁;第二為慢性尿失禁。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守堅醫師表示,急性尿失禁的治療主要是除去可能引發尿失禁的原因,如發炎或其他原因。而慢性尿失禁可分為四類,即溢流尿失禁、壓力尿失禁、急迫型尿失禁、持續型尿失禁等四種;臨床上老人來求診時,常是混合型,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其治療可分為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陳守堅分別指出四種尿失禁原因:溢流尿失禁:主要就是因為膀胱無法正常排空尿液而造成膀胱過漲,導致少量尿液流失,且是次數頻繁。好發於自主神經病變的病人,例如糖尿病人、維他命B12缺乏者、椎間盤突出病人。壓力尿失禁:只要腹部一用力使腹腔內壓力增加就會不自主漏尿。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尿失禁,女性佔多數。原因是尿液通道的括約肌張力不足以應付膀胱內壓力所造成的,其因素是老化、多胎生產及括約肌因手術或其他原因受傷等。急迫型尿失禁:即一有尿意感而來不及上廁所就尿出來,與腹部壓力無關。主要是抑制排尿的神經受損,膀胱容積到達一定程度時,逼尿肌無法抑制收縮而漏尿。持續型尿失禁:不管何時、何地、任何腹壓或姿勢,尿液常無法控制地漏下來。原因係骨盆腔術後造成膀胱陰道廔管或外傷後造成的廔管引起的。陳守堅提醒家有老人如發生尿失禁,應在何時就醫?任何初次發生的尿失禁。 合併頻尿、小便疼痛、小便困難、急尿或發燒等泌尿感染的症狀。 合併血尿。 合併呼吸困難、全身酸痛、虛弱、意識改變、食慾不振、容易跌倒等。 合併糞便或陰道分泌物由尿道口流出。

血尿形成病因多 不可掉以輕心

血尿形成病因多 不可掉以輕心#血尿

現代民眾愈來愈注重自身的健康,大多數的人都會接受健康檢查,而許多人的健康檢查報告中,尿液檢查或多或少會出現血尿情形,到底血尿代表什麼意義?什麼樣的血尿要小心?衛生署台東醫院泌尿科許維愷主任解釋,所謂血尿,不單指肉眼可見的尿中有血,更大一部分的血尿是肉眼看不見,須借由顯微鏡才檢查的出來;血尿形成的病因很多,依年齡不同,可能的致病原因也不同。許維愷說,所謂血尿就是尿液中出現紅血球的情形,一般情況下,正常尿液中並無紅血球。而尿液顏色變紅就是血尿嗎?尿液變紅並不代表一定就是血尿,許多因素都會造成尿液顏色改變,像是藥物或食物攝取導致月經或陰道出血、精液出血等。血尿的原因非常多,需要仔細鑑別診斷,這些原因可能包括泌尿道感染、泌尿系統結石、外傷、異物、導尿管引起、運動性血尿、泌尿道腫瘤、游離腎、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包皮過長發炎、血液疾病、急慢性腎炎、腎臟囊腫、多囊性腎、結構異常、神經性膀胱、膀胱憩室等。血尿需不需要治療?一個有經驗的醫師可以根據臨床線索找到血尿的原因,並根據病因提供適當的治療,治療方法包括定期追蹤、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血尿只是一個表徵,絕不要自行服用一些止血藥物來取代就醫,不但對疾病沒有幫助,反而掩蓋了真正的原因,延誤病情,唯有求助專家,找到隱藏在背後的真正原因,避免錯失早期診斷良機。

止血藥勿亂吃 發現血尿應立即就醫

止血藥勿亂吃 發現血尿應立即就醫#血尿

現代民眾對於自身的健康愈來愈注重,大多數的人都會接受健康檢查,而許多人的健康檢查報告中,尿液檢查或多或少會出現血尿情形,到底血尿代表什麼意義?什麼樣的血尿要小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鄭玠豪解釋,所謂血尿,不單指肉眼可見的尿中有血,更大一部分的血尿是肉眼看不見,須借由顯微鏡才檢查的出來。血尿形成的病因很多,依年齡不同,可能的致病原因也不同。鄭玠豪提出以下幾種可能引發血尿的疾病:先天性泌尿道異常。泌尿道感染、發炎:腎臟發炎、膀胱發炎。泌尿道結石:如腎臟、輸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結石。血管病變:如腎血管瘤。血液因素:先天性及後天性的凝血病變、治療性抗凝血狀態。人為因素:性行為後、陰道出血、精血。外傷:受到撞擊。泌尿系統腫瘤:包括良性的多囊腎和惡性的泌尿道上皮癌。鄭玠豪說,其中較常見的發炎、感染或是尿路結石,常常會伴隨者其他症狀,如發燒、解尿疼痛、解尿困難、頻尿、腰痛…等。其中,無痛性或無症狀的血尿最常被一般民眾所忽略,特別是有部分血尿是以間歇性出現來表現,時有時無,有些民眾誤以為複檢結果無血尿就沒問題了。雖然癌症不常見,但腎臟癌及膀胱癌患者約有七成是以無痛性血尿來表現,因此,對於一個無痛性血尿的患者在未確切找出病因前,不能輕易排除泌尿道癌症的可能性。鄭玠豪強調,出現血尿時,流血的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找出造成血尿原因,發炎、尿路結石或癌症,預後是完全不同,即使所有進一步檢查報告都正常,一般還是會建議至少每年回診追蹤一次。他最後提醒,切記!止血藥勿亂吃,也不要因為血尿時有時無就掉以輕心,無論是肉眼可見的血尿,或是顯微鏡檢查的血尿,一旦發現有血尿情形,應該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早期診斷良機。延伸閱讀「血尿進一步檢查方法」: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6&id=417

尿中有血沒感覺 小心是膀胱癌徵兆

尿中有血沒感覺 小心是膀胱癌徵兆#血尿

彰化縣一名70歲老先生,超過二個月的血尿情形,沒有其它的症狀,讓老先生疏於警覺,到醫院檢查後已經是膀胱癌第二期,所幸經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以腹腔鏡切除手術治療,目前只需門診追蹤。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林易霆醫師說,老先生到醫院的時候,已經血尿超過二個月的情形,因為沒有特別疼痛感,讓老先生沒有警覺到身體異常警訊,當家人寒暄問暖後,才知道老先生血尿已經很久,帶至醫院檢查後,出現指數異常,立即進一步以內視鏡膀胱腫瘤刮除術切片證實為膀胱癌,已經是第二期侵犯到肌肉層。林易霆醫師表示,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以腹腔鏡進行膀胱切除手術及尿液分流重建手術,腹腔鏡術中出血量約七百毫升,術後恢復良好,傷口小、疼痛感少癒合良好,老先生在術後第5天開始進食,並在術後第11天出院,治療效果良好,未發生任何併發症。林易霆醫師指出,腹腔鏡膀胱切除優點就是術中出血量少、術後傷口小、疼痛少、恢復快,比起傳統手術動輒一、兩千毫升的失血量,降低了手術風險,腹腔鏡手術是靠著腹部正壓及放大視野,可以將失血量控制在一千毫升以內,只不過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稍長,但仍是治療第二期膀胱癌的新選擇。傳統手術會有25公分的傷口在下腹部,從肚臍上一直到恥骨聯合,施行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及尿液分流重建手術。近來隨著腹腔鏡手術的發展,可以將傷口縮小到約10公分,以腹腔鏡完成膀胱切除及尿液分流重建手術,減少失血量,減少患者術後的疼痛,加速術後的恢復。林易霆醫師進一步指出,膀胱癌最明顯的就是早期會有尿中有血,約85%的膀胱癌會有無痛性血尿,不過血尿也是膀胱發炎的一個常見的症狀,臨床上常會造成混淆,所以如果民眾有反覆血尿的情形,應及早到大醫院進一步徹底檢查,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膀胱癌治療效果好,治療方式也較簡單。林易霆醫師呼籲,雖然有新穎的手術方式,但不論是傳統或是腹腔鏡手術,術後患者的生活品質仍會受到影響,預防畢竟勝於治療,戒菸、避免有毒致癌物的暴露,加上定期的健康檢查,才能保健康,如果已經發生血尿,也不要慌張,趕快就醫做徹底檢查,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