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抗老養生 飲食運動4原則要掌握!

抗老養生 飲食運動4原則要掌握!#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養生必須重視個人「特殊性」,也就是針對不同的狀況,實行不同的養生原則。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中醫常說的「逆者正治」──相反矯正原理。也就是說,如果因長期多吃、少動而生病,就要改變生活習慣,改成少吃、多動;反之亦然,就能重返健康。掌握健康 記得遵守吃、動原則 了解飲食及運動間的關係後,很多人仍不了解自己究竟該「吃」及「動」多少?我建議,可先參照下方的方法,建立一套能遵守的標準並實行,之後再依身體狀況慢慢調整。每個人的背景因素皆各不相同,須謹慎拿捏「吃」和「動」的分量,切記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適度「吃」與「動」,最健康!運動及飲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吃及動也是一門學問,過與不及都不好,下列原則請務必做到。「吃」的原則/1) 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的比例要維持3:1,若胃腸不好,高纖和寡糖含量較高的食材,如燕麥、地瓜等需控制分量。2) 素食者在選擇食物時,全榖類要搭配蔬菜,並與蛋白質的分量維持在3:1,也別忘了每天至少攝取15cc 以上的好油,如冷壓橄欖油。3) 每餐飯至少吃半小時,細嚼慢嚥到自然吞下,感到8 分飽時就該停止,如果出現打嗝,表示已太飽,就別再吃了。4) 沒吃什麼卻常打嗝,表示胃腸太虛弱或有發炎跡象,必須改為「少量多餐」,接受治療後才能正常飲食。「運動」的原則/1) 運動量要適中,以運動完後精神轉佳,不會疲倦、衣服不會全部溼透為原則,若運動後1、2 天內感到疲倦,代表運動量太大了。2) 跑步、騎長程腳踏車都是屬於較激烈的運動,只適合原本身體就不錯的人,但仍不可過量。3) 稍微運動就大量流汗、衣服全濕者,並非排毒良好、代謝旺盛,長久下來必生大病,須立即接受治療。4) 稍微動一下就累的人,代表身體太虛或營養不良,要先調養好或分階段慢慢訓練。(本文摘自/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采實文化出版)

講座/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講座/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即將進入夏天,民眾往往在秋冬大補特補,卻在夏天忽略健康,然而炎熱而潮濕的天氣也容易讓疾病就找上門。許多人受過敏性鼻炎所苦,夏天進出冷氣房與戶外,冷熱溫差容易導致症狀更加嚴重。為增進民眾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本次講座由鄔佳蓉 護理師主講「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時間:106年6月28日(三)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洽詢:(089)310150轉224

預防偏挑食 訓練味覺黃金期報你知

預防偏挑食 訓練味覺黃金期報你知#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針對全台1,193位媽媽進行《面對成長中孩子,媽媽大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6.3%(910位)的媽媽面臨孩子有偏挑食習慣。針對小孩的偏挑食狀況,媽媽最常以改變烹飪方式試圖解決問題,也常上網查詢資料尋找解決之道,更有超過5成的媽媽選擇到醫院就診、諮詢專家建議。6個月至1歲​及早進行飲食衛教及訓練味覺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建議,讓孩子於6個月至1歲及早進行飲食衛教及訓練味覺,可降低日後偏挑食問題。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營養室主任侯孟伶強調,均衡飲食、攝取優質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有助消除孩子成長的疑慮。劉明發醫師說明,首先需要把握孩子6個月至1歲訓練味覺的黃金期,給予多元的副食品,預防偏挑食。針對1歲以上有偏挑食問題,導致成長曲線表現不佳的孩子,媽媽也無需過度擔心,此時要多留意孩子的飲食均衡,確保不會因為未攝取到重要的營養素而影響成長。對於擔心孩子在身高、體重方面有生長落後的媽媽,侯孟伶營養師整理「追趕成長三要素」,包含均衡飲食、優質蛋白質及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協調溝通成長三要素的重要性侯孟伶營養師強調,在有壓力的用餐情況下,恐造成親子之間關係緊張,孩子們較不能接受蔬菜,若出現有挑食行為的孩子,只要家長有正確的營養知識,可由其他食物補足該營養元素,像是不吃綠色花椰菜,則可提供高麗菜等其他蔬菜。家長可透過孩子參與烹飪過程,或透過同儕、手足之間的互相鼓勵,增加對食物的認識與興趣。根據調查,74.6%的媽媽曾因孩子的成長問題和長輩或其他家人有不同的意見,劉明發醫師表示,建議把長輩或家人一起帶來診間諮詢,透過溝通、能有效改善拉近彼此觀念的落差。侯孟伶營養師則強調可透過專家協助溝通「追趕成長三要素」的重要性,以有效幫助媽媽減緩對孩子成長上的擔憂並滿足長輩、家人的期待。

指甲條紋變黑、有斑塊 恐為皮膚癌

指甲條紋變黑、有斑塊 恐為皮膚癌#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從指甲看健康,根據指甲底部有無出現白白的月牙可以簡單看出身體狀況,有人說至少要出現5月牙才是健康的指甲,指甲若出現縱向白點或條紋也可能是因為腸胃出狀況的警訊!南投一名曾姓鋼琴老師,發現手指指甲上出現淡淡的黑色直線狀,黑了5年了不會痛卻也都不會消失,雖然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但在外觀上總覺得不對勁,就到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皮膚科就診,經李瑜芬醫師細心看診下,發現黃女指甲上的黑色縱紋應為良性的「縱向黑甲症」(Longitudinal Melanonychia),無需特別治療,不用過於擔心。指甲皮膚可能存有痣細胞導致良性增生衛福部南投醫院皮膚科醫師李瑜芬表示,造成縱向黑甲症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指甲下方或是後方的皮膚存有痣細胞、黑色素活化或良性增生,黑色素沉澱在甲床上,便會讓指甲看起來黑黑的,一般都是良性。條紋變寬變黑、出現跳躍性斑塊恐為黑色素瘤民眾若出現縱向黑甲症不需慌張,若指甲的黑色縱紋變寬邊黑,或者出現不規則的形狀,或在指甲附近的皮膚出現跳躍性斑塊,則要當心為黑色素瘤,也就是皮膚癌,應至皮膚科就醫安排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常有人提及觀察指甲的形狀、顏色等便能判斷一個人的健康情形。李瑜芬醫師表示,其實指甲在受到外力攻擊、刺激(例如撞擊、化學藥劑、清潔劑等),以及隨著年齡增長,也會出現透明縱線等老化現象。指甲的外觀並無法全然直接反應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仍需諮詢專業醫師一起診斷身體其他異狀。

孩子愛唱反調?了解原因最重要

孩子愛唱反調?了解原因最重要#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吵著想吃速食,給不給吃?孩子不想寫家庭作業,可不可以?孩子不想遵守規定,行嗎?這是讓很多家長頭痛的選擇題,我們可以理解孩子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但有些事情非做不可,有些東西還不能說給就給。不斷的在這些選擇題中和孩子拉扯,想講道理怕孩子不接受,用威嚴管教又擔心對孩子不好,真是讓人煩躁。為何有這些選擇題?是集體認知在拉扯聽到速食,我們就會聯想到垃圾食物,等於是不健康的代名詞,所以我們不敢給孩子大吃特吃。仔細想想,速食不就是一塊肉、一顆蛋、一片起司、幾片生菜,最後加上兩片麵包組合成的嗎?這些材料哪個是不健康?不想寫家庭作業,當然是不可以的呀!每個爸媽都有個童年記憶,就是作業沒寫就得挨罰,這可不是好的回憶,因此,孩子不寫功課,當然是不行啊!仔細想想,那些家庭作業沒寫,被罰的是誰呢?如果要承受結果的是孩子,那麼,決定寫不寫就是孩子的主權,不寫就面對不寫的結果,這是孩子自己做決定之後,一定要去面對與承擔的。孩子做的決定應該攘他自己承擔不遵守規定,就會引起別人的困擾,感覺就是叛逆,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如果不遵守那會怎樣呢?自己會不會受到傷害?或是讓別人受傷?這些都要讓孩子去思考那些不守規定之後的後果吧!思考後做的決定,所有的結果當然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因為這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我們只能從旁了解不守規定的真正原因,再適時的給孩子一些分析與建議。仔細想想,社會上有多少的大人不守規定?小至亂丟垃圾,大至挑戰法律規範,這些都是在生活中隨時可見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不想遵守規定也就不奇怪了。這一切一切的拉扯,都是來自我們在傳統教育中,所吸收的集體認知,只要是曾經被教導的,就會在腦中建立一個價值觀,成年後,生活中許多的選擇就會依循著這個價值觀來做出決定。了解孩子動作背後的原因更重要當有些事情會與這些認知衝突時,我們就會出現拉扯猶豫的現象,不知道該要如何做決定,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同時,產生極大的困擾。倘若先放下這些既有認知,重新看待孩子的要求,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不守規定或是不做作業,這都是背後有些原因的。可能是這項規定讓孩子不能認同或是這份作業實在是太難了、太多了,所以不想寫。這時候,只要能夠給出建議或是教導,讓孩子可以突破這些困境,或是讓孩子真正的去理解那些規定的真正原因,也讓孩子說出他自己的想法和困境,最後可以將決定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決定寫不寫作業或是遵不遵守規定,這些都是讓孩子學習自主的好題材。理解與陪伴能使孩子變得更加成熟支持孩子所堅持的,理解他並陪伴他,對孩子來說,那就是愛。當我們無需做出選擇,只有陪伴孩子釐清問題和做出決定,此時是最佳了解孩子想法的好機會。利用這些選擇題,我們可以充當顧問,讓孩子在無從選擇的狀況下,給予一些建議,並且全力支持孩子所做的決定,這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深深的愛,這樣的愛能帶給孩子力量的,給孩子自信,讓孩子的品格能力更為成熟,自然,一開頭那些需要拉扯的問題,就已經消彌殆盡無影無蹤了(本文摘自/為孩子開啟第101道門/時報出版)

要瘦要健康 關鍵在鍛鍊正念力!

要瘦要健康 關鍵在鍛鍊正念力!#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你嘗試使用意志力來減重,你會用外在規則來規範你的飲食(一天只吃1200大卡、不吃第2碗飯、只吃水果不吃甜點),然後你會嘗試強迫自己遵循這些規則。想像一片新鮮出爐的餅乾,一個用祖母特別食譜親手做的餅乾。你當然會想吃它。當你伸出手要拿餅乾,意志力是另一隻手,抓緊手腕並強制地將它拉回。為了強化意志力,你可能利用飲食紀錄、減重夥伴、每日每週量測體重以及負面的自我對話(例如「不,我不應該。」)來督促自己。為避免吃太多 會利用小技巧欺騙身體當你嘗試利用自我控制來減重,你會改變環境或想法,讓你不需利用這麼多意志力。為了避免受到餅乾薯片的誘惑,你不曾買它們,或至少不要將它們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為了避免自己想要吃較大分量的食物,你選擇小一點的碗盤,或餐前喝水、喝很多湯、不斷吃自己不喜歡的所謂「安全食物」來欺騙身體,讓它飽足。你可能會避免某些情況──吃到飽、食物分量大的餐廳以及聚餐。這可能暫時有效,但是當餅乾放在桌上、當你來到吃到飽的餐廳或當其他人都點了甜點時,可能就派不上用場。試著利用正念飲食來減重但當你經由學習正念飲食來減重,你歡迎這片美味的餅乾來到你的生命。你聆聽身體的自然回饋系統對於細胞是否需要食物而發出的訊息。你聆聽你心智裡的想法──你做出回應而不是反應。若這是你想要的或你感到飢餓,或這是難得的享受,你可以選擇享受這塊餅乾。就算這是一個很大片的餅乾(一片相當於一餐的熱量),你心中沒有恐懼。你知道可以享受幾口或半片,將剩下的留下來,以後可以重新享受一次。這是一個選擇,無須掙扎。當你連接了身與心啟動了自我調節自然的力量,你的雙手就像傳統靜坐姿勢一樣,敞開迎接任何事物。你可選擇拿起餅乾,或將它留在那。你使用身體及心智的智慧,做此平衡、簡單且難以相信的輕鬆選擇。你也許很難想像可以用這種方式管理你的體重或飲食習慣,但是你真的可以,正念會告訴你如何做得到。正念如何協助你減重正念靜坐雖然有時候會讓身體放鬆,但它的目的不是如此。它的目的是留意、放下批判、接受當下自己的經驗。靜坐練習培養讓我們即使在感覺情境有多麼強烈且無法承受時,都還能保持正念。它利用兩個方法來協助你減重而不會復胖。聆聽自己的內在智慧:習慣正念以後,你可以使用內在智慧來協助你感覺──多餓、多飽、食物的味道什麼時候開始消失而不再那麼令人滿足了。內在智慧包含學習辨別及尊重如何使用食物來安撫、放鬆、慶祝,但又不會過火。與其強迫自己不能續碗,不如讓內在智慧引導你。問自己一些問題,如:「我真的要它嗎?我會真正享受它嗎?我真正餓嗎?我還能夠享受它嗎?」你的答案協助你決定是否要繼續咬下1口或續碗。結果你會發現只需3、4口就能讓你像吃下一兩份一樣滿足。尋求正確知識了解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聆聽自己的外在智慧:與其跟著他人所設定的熱量營養規則,不如使用外在智慧來做明智的選擇。外頭有著太多不同的飲食營養資訊,多到無法承受。某天你學到高脂食物導致肥胖。再來你又聽到某些脂肪反而會讓你瘦身。某天你讀到說你應該吃素才會有最佳的身體健康,接著又有人說你應該避開碳水化合物。透過學習正念飲食,鼓勵你探索這些營養資訊。如果有特殊健康狀況也建議諮詢你的醫師或營養師。接著你會利用這些資訊來決定身體需要哪些食物、需要多少食物,才能達到減重、體重管理及整體的健康。在這個計畫下,你不會把食物分成兩類:可以吃的食物及不可以吃的食物。單純只有你較喜歡的食物及不喜歡的食物、較健康的食物及營養較差的食物(特別當過量時)。也許可以把食物當「藥物」,但不把食物當「毒藥」。熱量(我稱之為食物能量)是重要的。若學會如何達到平衡,你就會尋獲通往自由的大道。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專注及自在,而非執著及焦慮,平衡你所吃及你身體所使用的食物能量。你會漸漸從原有的飲食習慣(一個你已維持多年,每次節食減重後又隨之回來的飲食習慣),轉換成能夠長期對你有所幫忙的新習慣。(本文摘自/正念飲食/大雁文化)

憂鬱又失眠?試試燕窩吧

憂鬱又失眠?試試燕窩吧#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憂鬱與失眠問題,在競爭激烈、高壓的社會生活環境中更是常見,長期處在不良的精神狀態對生活無疑是不良的惡性循環,要改善憂鬱與失眠問題,吃對東西很重要,舉例來說:大腦中的生理化學反應可能會隨著吃不同的食物而改變,大腦中的化學物質「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能鎮定情緒、消除焦慮,燕窩加珍珠粉服用 也能幫助解決煩躁我們也可從食物中攝取營養素,燕窩中所含的多種營養素也能改善憂鬱與失眠問題,老行家公關副理陳佩萱表示,燕窩不只有保養皮膚的功效,屬性甘平對於調養身體也有很大的幫助。若在情緒不穩、陷入憂鬱時,除了燕窩,於睡前加一包珍珠粉服用也能幫助解決煩躁、情緒警報。色胺酸是天然精神鬆弛劑 能改善失眠並穩定情緒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中所含的天門冬胺酸可降低焦躁、緩和緊張情緒與偏頭痛,甲硫胺酸可抗憂鬱,色胺酸是天然精神鬆弛劑能改善失眠並穩定情緒,苯丙胺酸能抗抑鬱,乾燕窩要選全乾燥 入菜烹煮時間不要太久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每天規律性的食用,不需要一次太多,如選擇乾燕窩 要選全乾燥,即食燕窩則要注意糖度。老行家公關副理陳佩萱表示,依據自己的狀況挑選,一般來說直接服用不含多餘糖水的即食燕窩是最方便的,但是如果將乾燕入菜一起煮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只是要注意烹飪的時間不要太久。除了藉由飲食的調理,改善心境、正面思考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鼓勵自己補充正向能量,失眠者可以做放鬆練習,例如:泡澡、腹式呼吸,或靜坐,避免辛辣刺激、酒精或咖啡因的食物,心靈、作息、飲食三管齊下,才是憂鬱與失眠的治本之道。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端午節過後,時序漸入夏季,衣服、棉被開始換季,面對即將到來,動輒超過30度的炎熱夏天,常見民眾猛灌冰水,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的濕熱容易讓民眾出現身體悶、頭脹、易口渴、易出汗、怕熱、排便不順、小便黃澀、甚至疼痛等症狀,為了讓民眾能健康消暑,透過滑石、甘草、薄荷等三種藥材,排除體內的「暑、濕、熱」,使身體清爽,有效預防夏日暑熱,讓民眾能透過健康的方式清涼一「夏」。簡單用熱水沖泡 在有太陽時飲用柯建新主任表示, 滑石有清熱、利濕功效,夏天身體容易悶熱,過多的溼氣使人感覺疲累、口渴,滑石搭配甘草,利尿卻不傷胃氣,能有效改善夏天悶熱、腦袋悶脹、不清醒的感覺。屏除傳統煎煮中藥的繁瑣步驟,夏日清涼飲只需將滑石一錢、甘草一錢、薄荷一錢,外裹棉袋後,用熱水沖泡,悶一下,放涼至不燙口的溫度,即可馬上飲用。柯建新醫師提醒,「夏日清涼飲」雖是溫和飲品,但不可沖泡過久,因藥材之一的薄荷,其功效來自於揮發性精油,沖煮過久會使得精油揮發殆盡。一般建議在「有太陽」的時候飲用,效果較佳,夜晚氣溫轉涼,建議少量酌量甚至不要飲用。身體較虛弱、氣虛、怕冷、抵抗力較差的民眾,需要的是「補」,而非「清熱解毒」,故不適合飲用此茶飲。夏日保健小撇步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吹冷氣來消暑,若以中醫的保養角度,身體一旦有「熱」,首要任務要將熱「散出去」,吃冰、嗑西瓜,是民眾常見的消暑飲食方式,卻容易導致肚子悶、吃不下、甚至腹瀉的症狀。一旦感到身體不適,就要適時將生冷食物減量。柯建新醫師建議,即使是炎熱夏天,仍盡量飲用溫熱的水與食物,並適度吃點薑片、喝薑茶、薑湯,暖胃,讓身體的熱有效散出。如果真的想要吃冰、嗑西瓜,則建議在正中午時食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