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噁心想吐 4公分結石塞住胃

噁心想吐 4公分結石塞住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0多歲女子,長期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也患有膽囊結石,平常斷斷續續有噁心嘔吐、上腹痛等膽囊結石典型症狀,近日因連續幾天上腹嚴重疼痛及頻繁嘔吐,甚至吐到全身無力才就醫。4公分膽囊掉出膽囊 胃完全阻塞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處有一巨大結石,安排電腦斷層進一步檢查,發現有1顆約4公分的膽囊結石掉出膽囊,導致胃完全性阻塞,確診為膽囊結石的罕見併發症「布佛雷氏症候群(Bouveret's Syndrome)」,醫師安排手術取出十二指腸內的結石,個案術後復原良好,可正常進食,1週後康復返家。新竹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葉孟青、張政傑醫師表示,由於個案長期患有膽囊結石,當結石脫落,並由膽腸間不正常的連通瘻管掉至小腸,嵌頓於十二指腸內,就造成胃部完全阻塞,醫學上稱為「布佛雷氏症候群(Bouveret's Syndrome)」,是膽囊結石的罕見併發之一。「布佛雷氏症候群」 僅1~3%發生率若沒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可能產生膽囊炎、膽管炎、阻塞性黃疸、腸阻塞,甚至引起敗血症等併發症,膽囊結石病患中,僅1%患者臨床會呈現腸阻塞症狀,這是因為膽囊結石長期刺激造成慢性膽囊炎,時間一久結石磨穿發炎的膽囊壁,形成與小腸間的瘻管,結石因此掉入小腸造成阻塞。葉孟青醫師表示,阻塞處一般以小腸末端的迴腸最常見,因為迴腸是小腸最狹窄的地方,約佔60~70%,像個案阻塞在十二指腸處,造成胃出口阻塞的「布佛雷氏症候群」最罕見,僅1~3%左右。右上腹疼痛、餐後腹痛、嘔吐等症狀葉孟青醫師指出,國內每年有數萬人被診斷出有膽囊結石,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很多都是健檢意外發現,不過約有20~30%的膽囊結石患者會伴隨如右上腹疼痛、餐後腹痛、嘔吐、噁心、右肩疼痛等症狀,一旦症狀頻繁或持續出現,例如劇痛、嘔吐超過6個小時,一定要立即就醫。

抑制癌細胞 帶皮蘋果很有效

抑制癌細胞 帶皮蘋果很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信各位讀者應該經常會因為忙碌於工作與家庭而感到疲累不已,早上起床後仍覺得腦袋不清醒、整個人提不起勁的感覺吧!這種時候請你吃一整顆帶皮的蘋果。氧氣會成為自由基 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咬下去喀嚓喀嚓的口感,與蘋果汁液流出的感覺,應該可以讓你感到清醒。那種無法消除的疲勞感、身體沉重、腦袋混沌、一片空白、總覺得要爬上車站的階梯很困難、站在電車裡就覺得很痛苦、工作時經常會有睡意來襲…等症狀,在健康檢查時都不會有具體數據,但是恐怕有許多人鎮日都受苦於這種「慢性疲勞症候群」吧!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些就是所謂的「不完全健康」狀態,慢性疲勞有各種的原因,但是我們可將自由基在惡作劇視為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們所吸入的氧氣有2 %會成為自由基,會因為食物或壓力而在體內產生,透過此自由基的作用,細胞會跟著生鏽,而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帶皮蘋果的抗氧化作用更強蘋果皮上所含有的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也就是所謂的抗氧化作用,同時,蘋果皮中所含有的維他命C也被認可具有抗氧化作用,根據英國知名科學雜誌《Nature》於2001年6月22日號所刊載、來自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報告,每100g蘋果裡面具有很於1500mg維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特別是帶皮蘋果的抗氧化作用更強。「帶皮蘋果」大約比「去皮蘋果」優異2倍之多,蘋果皮上的槲皮素(quercetin)、糖苷glycosidic)等都是僅存於果皮上抗氧化成分,因此我們果然無從否定帶皮蘋果的優勢。帶皮蘋果能有效阻止癌細胞的發育附帶一提,康乃爾大學所使用的是人類大腸癌細胞株(CACO-2)以及肝癌細胞株(HepG2),在試管中實驗蘋果萃取成分對於癌細胞增生的抑制效果,並且得到蘋果萃取濃度越高越能夠抑制癌細胞增生之結果報告,關於此增生抑制率之結果:在大腸癌細胞株方面:帶皮蘋果→約43%去皮蘋果→約29%在肝癌細胞株方面:帶皮蘋果→約57%去皮蘋果→約40%報告顯示,帶皮蘋果的抗氧化力,約是去皮蘋果的2倍之多,顯示比去皮蘋果,帶皮蘋果更能夠有效阻止大腸癌與肝癌細胞的成長發育。(本文摘自/蘋果膠生食療法:斷糖.整腸.排毒.防癌/世茂出版) 

架起安全網 搶救受虐兒少!

架起安全網 搶救受虐兒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社會複雜、家庭環境更複雜!近年來,兒少虐待的案例越來越多,2004年通報的案例不到8000,而2015則有5萬6則通報案件,10年間竟成長7倍!兒童權益抬頭,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父母親權的行使是否妥當,兒童受到越多保護,也是通報案件增加的原因之一。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根據統計,民國104年共有53,860件 兒少虐待案件被通報,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位疑似受虐兒少產生,且施虐者大部分是兒少的主要照顧者,包括父母、保母或親戚,其中父母為施虐者之案件高達6成 。值得關注的是,有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由此深知,受虐兒少若未受到妥善的照護,未來可能轉變成為施虐者,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支出。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易受虐臺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理事長說明,施虐者比較常見的因素,大概都是同居、毒癮、藥癮、失業、從小被受虐者,而受虐者大多是弱勢中的弱勢,包括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自閉等,而兒少虐待的形式包括疏忽、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精神虐待等。受虐兒少的照顧者可歸納出某些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親子關係不佳、婚姻關係紊亂、失業、酒癮、藥癮,或是擁有「不打不成器」的想法,造成長期施虐,甚至棄養。「幫孩子說話」 脫離險境黃璟隆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受虐兒少送醫後,沒有辦法清楚說明受傷的原因,甚至為了保護施虐者而選擇隱瞞,而年紀小的孩童無法像成人一樣,能清楚地指認加害人,導致第一線醫事人員時常無法得知受傷的確切原因。對此,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扮演著兒虐通報流程的重要角色,「幫孩子說話」,脫離險境!兒少保護小組團隊是由各科醫師、護理師、個管師、社工員、營養師等所組成,為提升醫事人員的專業知識,醫事人員可以透過線上網頁、傳真、撥打專線113,或是聯繫當地主管機關社工員評估輔導。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 避免更多受虐兒少黃璟隆理事長呼籲,兒少虐待目前無法有實際數量上的減少,只能盡力做,盡量讓傷害減到最低,最重要的不僅是提供完善的照護,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即時介入、輔導,避免更多受虐兒少的產生,造成遺憾。

出現孤獨感 恐為失智症警訊

出現孤獨感 恐為失智症警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澱粉樣蛋白」(Amyloid)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息息相關,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大腦澱粉樣蛋白數量較多的年長者,很容易產生孤獨、寂寞感,因此當年長者出現孤獨、寂寞的感覺,很可能是失智症前兆。大腦澱粉樣濃度偏高 孤獨感是他人7.5倍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南西‧多諾凡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當一個人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濃度偏高,的確就是阿茲海默症高風險群,這項研究顯示,大腦澱粉樣濃度偏高的人較容易產生孤獨感,這些人出現孤獨感機率是其他人的7.5倍,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多諾凡指出,長期以來,很多研究已發現,維持社交活動的人,較不容易有失智症,這項研究則發現,當一個人出現阿茲海默症前兆,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寂寞感,有些人可能就逐漸不和社會、其他人互動。澱粉樣蛋白堆積 大腦功能可能受影響 多諾凡解釋,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開始堆積,大腦功能可能就會受影響,對於社交刺激的感覺、理解力與反應力,就會變得較遲鈍,這很可能是認知功能改變的早期警訊,如果後續研究證實真是如此,醫師或許就可以透過這項指標,評估患者是否有阿茲海默症。身邊有人仍孤獨 阿茲海默症風險升高這項研究含括43名女性與36名男性,平均年齡76歲,身體都很健康,沒有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症狀,研究團隊運用標準精神科評估方式測量每個人的孤獨感程度,研究人員也用影像學掃描偵測這些人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數量,研究人員特別將重點放在大腦皮質區,這部分在記憶力、專注力、感覺與思考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人員經過研究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結果代表,當年長者身邊圍繞許多家人、朋友,還是感覺孤獨、寂寞,出現阿茲海默症風險就會上升,家人、朋友要多注意這項警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高血壓未回診 35歲就中風!

高血壓未回診 35歲就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洪先生在28歲時,發現有高血壓及血糖升高情況,就醫後因工作交際應酬多,35歲即發生腦幹出血性中風,並發現慢性腎功能受損症狀,之後仍未服用降血壓及降血糖藥物,也不回門診追蹤治療,後來因為肢體麻木常自行購買服用消炎止痛藥,直至今年因全身倦怠無力就醫後,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5期,47歲即面臨洗腎危機。血尿、泡沫尿、水腫 可能是腎臟受損常有民眾誤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面臨洗腎,因此對腎臟出現的警訊掉以輕心,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林義智提醒,若發現如血尿、久未散去的泡沫尿、不明原因水腫、不明原因貧血及倦怠,很可能是腎臟已經受損,建議及早就醫查明病因,以獲得適當的治療。腎臟受損過久會影響到尿路、代謝腎臟病是常見疾病之一,台灣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為糖尿病,約佔腎臟病的4成至5成,其他原因包括高血壓、腎絲球腎炎、泌尿道結石、感染和具遺傳性質的多囊性腎病。林義智醫師提醒,若身為腎臟病高危險群且未及時修正或控制時,就會導致腎臟損傷,受損過久會影響到尿路、代謝、循環及精神意識等尿毒症症狀,經年累月的破壞會造成腎功能不可回復的喪失。愛腎3341 減緩面臨透析的速度林義智醫師表示,在台灣目前腎臟捐贈者有限的狀況下,患者最後皆進入洗腎,使得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只有避免腎臟的破壞以及減少腎臟負擔,才是保護腎臟且避免被永久性破壞的方針,遵守養腎原則,才能避免腎臟病的發生,以減緩面臨透析的速度:‧    3少 /少鹽、少油、少糖。‧    3多 /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    4不 /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或非醫師診療開立的藥物。‧    1沒有 /沒有中央性肥胖(鮪魚肚)。 

糖友請注意:維持三高標準 打擊壞膽固醇為首要工作!

糖友請注意:維持三高標準 打擊壞膽固醇為首要工作!#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 (圖片/優活健康網) 糖尿病已知為一慢性代謝症候群,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會伴隨三高,因此不能夠吃太過重口味的東西,然而,有另一群大腹翁及小腹婆,可能也因為飲食習慣,正遊走在罹患糖尿病的邊緣,要避免或預防因三高問題導致的疾病,打擊壞膽固醇為首要工作! 控制三高 可減少心臟病變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表示,一般而言,三高包含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對於糖尿病人三高的控制目標,許多醫學會治療指引的建議為,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應控制在130mg/dL,血壓要控制在130/80mmHg,另外,總膽固醇控制在160mg/dL、三酸甘油脂15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最好要落在100mg/dL以下。 (糖友的壞膽固醇,最好要控制在130mg/dL。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本身患有心血管或糖尿病的2個族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比較高,因此血脂的控制就跟血壓一樣要更嚴格,許多大型研究顯示,只要三高控制在這樣的目標之下,可以減少心臟病變,包含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的風險,因此建議糖尿病患一定要把這3項指數控制得更嚴格。 糖尿病友太瘦 肺部疾病感染機會高 大部分的糖友都有肥胖問題,BMI值越高,血糖越難控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BMI超過24者幾乎有7~8成,李國陽醫師表示,為了減少其他併發症可能,醫師會選擇開立避免額外增加體重的藥,它是糖尿病用藥,而附加效果可以讓糖友稍微減肥,體重下降約2、3公斤,當確診為糖尿病患,雖然需要控制飲食以達到理想體重,卻也不需要刻意減重,體重太瘦(BMI小於18.5),研究顯示得到肺部疾病與呼吸道感染機會反而比較高。   (糖友的身體質量指數盡量控制在24為宜。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以人人聞之色變的血脂來說,膽固醇需要透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才能送至全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又稱壞膽固醇,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壞膽固醇會沉澱血管內壁,若不清除堆積物,血管不平滑,就會有脂肪斑沉澱在血管壁上。 在腦部會引起中風、心臟引起心肌梗塞 游能俊醫師表示,脂肪斑沉積不但會讓血管管徑越來越小,脂肪斑累積太多,也有可能跑出血管,形成血栓塊,血栓塊堵住血管形成粥狀動脈硬化,若在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在心臟就會引發心肌梗塞,因此壞膽固醇指數也可以是辨別心病的一項重要指標,另外,若體內壞膽固醇沒有很多,但是好的膽固醇不夠,最有效的方法可靠運動來解決。   (壞膽固醇太多,容易形成粥狀動脈硬化。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遵循6項習慣 有效長期維持體內指數 若本身有糖尿病,臨床上醫師也會建議患者精緻飯類不要吃太多、應多吃蔬果、無加工食品及純穀類,地瓜可以換成較不會低GI的蔬菜,血糖比較難控制的病人,飯也可以換成糙米、胚芽米,若吃的不習慣,可以從一半白米加一半糙米、或是1/3胚芽米開始嘗試,細嚼慢嚥,吃慢一點血糖上升幅度也會比較和緩。 要維持好的體內環境,最主要依靠三高的數值,戒菸、戒酒,不只血糖可以控制得更好,血壓、血脂也會下降,甚至有些患者在戒菸後,連帶也可以改善腎功能,許多研究顯示,壓力會讓血糖惡化,因此消除壓力也是穩定血糖的好方法,另外,遵循6項習慣,即可有效長期維持體內指數: 1)     保持心情輕鬆 2)     良好運動習慣 3)     維持理想體重 4)     盡快戒菸戒酒 5)     健康飲食習慣 6)     必須定期回診   (維持好的體內環境,可以從飯裡添加糙米開始。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月經又不準?山藥養血助改善

月經又不準?山藥養血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0歲A女士,平常月經來時經血量少,月經週期延後,已經2個月沒有月經來潮,曾經去婦產科檢查但未發現任何異狀,因為這次月經長達2個月沒有來,A女士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催經,服藥後月經雖然來了但經血量更少、經血顏色偏深褐色。中醫處方治療2周 月經準時來潮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表示,這名A女士屬於肝腎陰虛兼瘀阻胞宮,服用六味地黃丸加減的中藥處方治療2周以後,隔1個月的月經準時來潮,經血量也比以往增加,經血顏色也恢復為一般的紅色。21歲B小姐,經婦產科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月經已經持續2年沒有來潮,B小姐在家量基礎體溫都一直呈現低溫狀態,因為月經太久沒有來潮,所以就診中醫部鄒曉玲醫師門診,綜合分析這名病人的症狀資訊以後,判斷其屬於氣滯痰瘀阻滯,服用四逆散與溫膽湯加減的中藥處方,治療2個月以後月經再度來潮。月經提前、延後、閉經、量少月經準時來潮代表著生殖機能運作如常,月經不準時或經血量異常則又造成女性同胞偌大的困擾,這些困擾一般通稱為「月經失調」,「月經失調」的症狀表現多樣化,症狀表現一般分為月經週期不規則與月經量異常2部分,包括月經提前、月經延後甚至閉經、月經先後不定期、月經量過多與月經量過少,上述症狀可能單獨表現或合併表現。情緒壓力、結構異常恐致月經失調「月經失調」的病因眾多,內分泌波動、情緒壓力、結構異常、良性或惡性的腫瘤增生等都有可能導致月經失調,因此經婦產科檢查排除懷孕、惡性腫瘤或器質性問題之後,中醫則依據不同的症狀進行辨證施治。服用何首烏、當歸 失調回復正常若為月經週期容易延後、經血量有逐漸減少的傾向,可以於生理期結束之後,在醫師診斷之下服用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的藥物,如:何首烏、當歸、枸杞、玉竹、山藥、紅棗等等,讓月經週期或月經量漸漸恢復正常。 

睡不足5時 肥胖比例高15%

睡不足5時 肥胖比例高15%#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有人提供你一種藥丸,幾天內就能讓你感覺平靜、更有活力,而且是免費、沒有副作用的,你可能會接受它。如果他們告訴你,這個藥丸可以對抗憂鬱、縮小腰圍、提升你的專注力與工作生產力,並且調節你的荷爾蒙及增強免疫力,你可能會懷疑他們或許過於誇大效果了。許多人拒絕優先處理身體的基本需求然而睡眠可以提供以上所有的好處,而且不限於此,但是,我們總還有一些需要觀賞的影集、必須擬稿的緊急電子郵件,以及待分類的換洗衣物,於是,睡眠就被擱置在一旁,或許多半是因為我們自青春期開始就懷有根深蒂固的感覺,那就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另外,我們也總認為之後可以「再補眠」,但事實上,你卻做不到,許多人拒絕優先處理身體的基本需求,結果終其一生都受到哭求休息的身體和心靈所牽制,睡眠不足,使你感到懶散與易怒。晚上只睡5小時 肥胖比例高出15%據報導,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感到不堪負荷,也很難維持健康的體重,美國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相較於晚上睡滿7小時的女性,晚上只睡5個小時的女性,肥胖比例高出百分之15,相較於充分休息的人們,睡眠不足的人反應更慢,並且容易使大腦和皮膚老化,當我們過度疲勞,就無法獲得大多數人渴求的清晰神智與活力,因為不管你喝下多少含有維生素B群的飲料或濃縮咖啡,不足的東西仍是不足。糖、咖啡因、音樂 只會使問題更惡化更糟的是,我們試圖用來彌補差距的物品,包括糖、咖啡因、震耳的音樂與明亮的燈光等,只會使問題更惡化,讓我們愈不容易獲得需要的休息,你可能早就知道這一切了,但要改變習慣很困難,也許你需要更有說服力的東西。(本文摘自/擁抱平靜:在每次呼吸中享受生命/日月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