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射簡介

雷射簡介#

原理先以切割器掀開三十%的角膜瓣,避開角膜板層組織,再以準分子雷射在角膜基質層,氣化掉一層淺淺的組織,改變角膜中央弧度,然後再將角膜瓣蓋回,讓它慢慢癒合。 所謂的視力矯正視力不好也有很多種原因,例如:近視、散光、遠視等。LASIK治療的範圍為近視二百度│一千六百度、遠視、散光二百度│六百度。 視力矯正前1. 如果一直都是配戴隱形眼鏡的人,在要施行手術的前三天,必須停止配戴隱形眼鏡,讓眼睛獲得充分的休息,同時穩定視力與度數。2. 詳細的術前檢查,包括:眼壓測定、角膜地圖測定、角膜弧度測定、視力矯正測定及角膜厚度檢查等。3. 手術當天,最好請人陪伴,並安排好回程的交通問題。 4. 有特殊的眼疾或對藥物有過敏的現象,一定要先知會醫師。 5. 手術當日儘量不要在臉部與眼部化妝,也不要穿著套頭上衣。手術過程1. 再做一次完整的視力檢查,包括眼壓、弧度、厚度等測定。 2. 在眼部滴上局部麻醉藥水。 3. 眼眶周圍做消毒,保持無菌狀態。 4. 以角膜板層刀切出角膜瓣,並掀開角膜瓣。 5. 開始進行雷射手術,這時病人必須注視顯微鏡內閃爍的紅光約數十秒鐘時間。 6. 角膜瓣蓋回,讓它慢慢癒合。 視力矯正後1. 手術後的六小時內,儘量讓眼睛多休息,因為閉上眼睛,視力恢復快,傷口癒合會更快。 2. 眼睛如有微微不適,可以服用止痛藥來減輕。3. 隔天回診後就可以把保護眼罩拆掉,眼睛可能還會有輕微紅腫及視力模糊的現象,這表示視力在恢復階段唷! 4. 手術後一週,需定期回診所追蹤治療。 5. 雙手要常用肥皂洗手,不可以有搓揉眼睛的動作;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戴上保護眼罩。 6. 二週內禁止游泳、洗三溫暖、化妝。 7. 視力完全恢復需要一週│一個月的時間,此時需多與醫師合作,定期回診治療。

眼球摘除的原因

眼球摘除的原因#

原則上是失去視覺機能及眼球失去固有的形狀,兩者兼備,才夠成摘除眼球的條件。  然而有些特殊情況,雖不符以上原則,但仍必須摘除,其理由為  1.眼癌:眼球內長了惡性瘤。例如小孩子的「視網膜的母細胞瘤」,以及成人「黑色素瘤」。為防止腫瘤擴大或轉移,危及生命,只好將眼球摘除。  2.交感性眼炎:一隻眼睛受傷,為預防或治療另一隻眼有感於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眼睛在受苦,也只好摘除這一隻受傷的眼睛(稱為激發眼)。 3) 疼痛的盲眼:例如青光眼末期,患眼既無視力也時常疼痛難忍,摘除眼球後,反而使病患脫離苦海。     眼球摘除手術目的:  「眼睛摘除」是將眼球周圍之組織(包括6 條外眼肌以及視神經)切斷,而將整個眼球摘除出來。另一種手術稱為「眼內容物宛除術」其目的也一樣,但未將外眼肌及視神經切斷,而只將眼球壁(鞏膜及角膜)以內的眼組織宛除,兩者均屬破壞性手術。     眼睛摘除後的處理:  目前為換一個義眼(假眼)。眼球移植也許未來會實現。 義眼是需要放置在「義眼台」上才能活動。這義眼台底下是「眼窩植入物」我們可以在眼窩植入「矽質球」或壓克力球,也可採用病患本身的「真皮脂肪球」當作植入物。「義眼台」外曾有一個結膜囊,義眼就放在結膜囊內。  眼窩植入物目的及何種植入物較好: 眼窩摘除後,眼窩體積少了大概 5-6西西。為填補這些空間,所以需要植入眼窩植入物,這腫植入物也有許多種類可供選擇,最早期使用玻璃珠、牛骨以後採用矽質軟球、壓克力球或採用「自體真皮脂肪球」。 最近幾年則採「整體性氫氧磷灰石」做填充物。這種材質如同珊瑚組織其間有無數小孔可使血管及增生組織深入生長成為患者自體之一部份。  眼球摘除後是否裝義眼: 裝義眼並非一定要將眼球摘除不可。有些病患眼球萎縮程度輕微,則只要戴上「義眼片」(類似一種隱形眼鏡)即可。有些人若因為義眼摩擦眼角膜而覺疼痛 ,則可藉手術將結膜覆蓋在眼角膜上,再戴上義眼,如此義眼不會直接摩擦眼角膜,同時義眼的活動靈活,外表上甚至看不出來裝了義眼。 義眼的護理及保養:  1.義眼要每日睡前取下來,泡在一杯冷開水裡。隔天先稍加擦拭再裝上,義眼最厚在外上側,應該遵循方向才容易裝上。睡前清洗眼睛結膜囊,並塗上眼藥膏,以防止結膜發炎。 2.若為眼癌者,義眼在術後第一年應該每 2個月覆檢一次,以防再發。 3.針對10歲以內小孩,當眼球摘除後由於該側的眼窩發育未定型,所以義眼需要每半年至一年換新,而且要逐漸加大。  4.義眼裝了2-3 年後,由於地心引力之故,可能出現義眼下移及上眼皮下垂情形 ,此時可以重換一個義眼或施行眼瞼下垂矯治手術。  5.摘除眼球的病患,開始心理不易調適,需要心理建設,應該學習讓自己坦然去面對新的人生。  6.而另一隻眼睛仍可照常看書,但最好做一種較安全的工作,因為只剩下一隻眼睛,所以要特別小心保養,除了定期眼睛檢查外,也要防止意外傷害。

眼瞼腫瘤及眼窩腫瘤一定要開刀嗎?

眼瞼腫瘤及眼窩腫瘤一定要開刀嗎?#

眼瞼腫瘤 大部份眼瞼瘤80%為良性,如痣、黃斑瘤、囊腫、肉芽腫、血管瘤等,小部20%為惡性,如基底細胞癌、皮脂腺癌、惡性黑素瘤等。老年人的眼瞼易形成結締組織纖維瘤或乳頭狀瘤。眼瞼惡性成因不明,但有一種基底細胞癌的惡性瘤與長期暴曬陽光有關,年紀大的人,罹患惡性瘤的機會也較大。   症狀:良性瘤症狀是眼瞼緩慢長出腫塊,惡性瘤則可見腫瘤生長快速、顏色改變、發生潰爛等情形。 治療:治療方式依病灶大小、惡性程度、病患年紀因素而定,有手術、雷射、冷凍治療、放射治療、化療或電療。良性腫瘤病灶不大則追蹤觀察,若腫瘤大到影響視力或外觀,則採手術或雷射。惡性瘤腫瘤切除後應並用眼瞼重建手術或放射治療,若有轉移情形,則並用化療。 如何預防再發:保持衛生,預防發炎,減少紫外線的接觸,若發現皮膚的顏色改變或有潰爛情況,早期檢查治療。   眼窩腫瘤  何謂眼窩 眼球及眼瞼周圍摸得到的骨頭的兩個凹洞便是眼窩。眼窩由七塊骨頭組成,形成梨狀空腔,眼窩前門開放無遮蔽,後門較尖而窄,神經與血管由洞、孔、管通到大腦。眼窩內有眼球、視神經、動靜脈血管、第三、四、五、六對腦神經及淚腺和脂肪組織。  眼窩為什麼會長腫瘤 真正的原因不明。原發性腫瘤是眼窩內的組織異常生長,續發性腫瘤是臨近的組織器官長出的腫瘤,如鼻部、腦部腫瘤侵犯到眼窩,轉移性腫瘤是指其他組織的腫瘤轉移而來,如肝、肺等。  眼窩腫瘤症狀 眼窩腫瘤分為惡性與良性,據統計,惡性佔1/3,良性佔2/3。由於眼窩的空間狹小,若有異物便會將眼窩內容物擠壓,而眼窩的唯一出口就在前方,所以將眼球往外推出後便形成了「凸眼」。嚴重的凸眼除了會使眼皮無法覆蓋眼球而造成角膜炎、角膜潰瘍、眼球化膿外,壓迫神經後會引起神經病變及神經萎縮。而於眼窩內的腫瘤若是良性則緩慢生長,之後也會影響視力,惡性的腫瘤則會有生命的危險。  治療  良性瘤: 定期予以追蹤 偽腫瘤: 藥物治療 較大腫瘤: 手術摘除 惡性瘤: 施行眼窩剜除術,將眼窩內容物都剜除 轉移性或續發性腫瘤: 手術合併化療及放射治療  眼窩腫瘤預後  預後情形要視腫瘤的性質及部位。良性未壓迫神經則手術切除後預後佳。腫瘤太大手術後會造成眼球下陷。而惡性腫瘤要合併手術和放射線及化療,轉移的癌症則要全身性治療,手術後存活率各人不一 。

生物科技新知-生長因子在臨床口腔重建之應用

生物科技新知-生長因子在臨床口腔重建之應用#

牙周疾病經常會造成許多組織的缺損及型態上的變異,影響的層面不但是在美觀上難以讓患者接受,在功能上也會使得治療的效 果大打折扣。因此在1982年Dr.Nyman1成功的在人體上誘導再生些許牙周組織後,各種組織再生的術式及材料便不斷的推陳出新 。一般說來,組織再生療法是採取下面兩種方式;其一是將骨移植材料( 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s)填入缺損區,期望能引導骨細胞長入將骨移植材料( 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s)填入缺損區,期望能引導骨細胞長入移植物的縫隙,進而在移植材料吸收後取而代之型成新的齒槽骨。這些移植材料包括了自體骨(autogenous bone)以及一些他種生物骨骼或是人工聚合物 經過工業程序處理的顆粒狀生化材料(biomaterials)。第二種策略則是把希望將來新生組織所在位置的空間騰出,加入生長因子以引導細胞分化,並形成新的組織填補舊有的缺損。在臨床治療上也有許多同時運用上述兩種策略的治療方式及相關的研究報告 。雖然誘導牙周組織再生已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誘導骨再生方面,尤其是顎骨的垂直誘導生長一直無法有效的突破,即使加入了許 多人工移植材料離真正的顎骨再生仍有一大段距離。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泛指一些可以增進細胞分裂(mitogenesis)的胜太鏈化合物,其中更有一些特殊的生長因子還具有吸引未分化幹細胞趨化(chemotaxis) ,以及趨使這些幹細胞分化(differentiation)為成熟組織細胞的能力。早期生長因子的來源通常是由生物組織提煉而來,不但難以增加產量,也存在著病源傳染的疑慮。隨著生物科技的發達,再加上人類基因的解碼,一些藥廠已經能採用生化合成的技術大量製造純度高的特定生長因子。部份生長因子已經可以應用在組織再生的治療上了,許多的文獻也記載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生長因子確實能加快傷口癒合的速度和增加局部組織再生的能力。目前在牙醫科學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並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包括了BMP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PDG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 和 EMD (enamel matrix derivative)。生長因子在人體上的臨床應用包括牙周再生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顱顏重建(Maxillofacial Reconstruction)、牙脊保存和增高術(Ridge Preservation and Augmentation)、與上顎竇增進術 (Sinus Augmentation) 。其中EMD已經商品化(Emdogain Gel )並已廣泛的運用在牙周組織再生的治療中了 。雖然許多動物實驗證實了生長因子的正面成效,但是在人體試驗的效果評估中卻沒辦法得到穩定的結果,這可能是因為受試者並不是在嚴格控管的實驗室生活,以及高等哺乳類動物常有的個體差異性 (individual variety) 造成的,這包括了對外來生長因子的免疫反應,及本身幹細胞的多寡或分化能力等種種因素。此外,目前並無許多長期研究的證據可以顯示這些經由生長因子引導而生成的組織是否會產生其他的變化,以及是否具有長期的穩定性等等問題。對於生長因子在牙醫科學上的應用,學界是以樂觀其成的態度來面對,但現階段則是由謹慎評估的方向來切入,小心求證,期待生長因子能在人體的臨床應用上達到安全及效果兼備的治療目的。

甲狀腺突眼症有救嗎?

甲狀腺突眼症有救嗎?#

最容易引起突眼的甲狀腺疾病以 Grave's disease 為主,其使眼球突出的原因可能是由個案血清中的 exophthalmos-producing substances 突眼誘生劑( EPS )所引起,而甲狀腺荷爾蒙(TSH)或甲狀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TSI )也可能是導致眼球突出的因素。    只要甲狀腺的功能回復正常,則一般眼突之程度也會緩解(除了極少數病患例外),因此甲狀腺突眼症除非太嚴重而需要藥物控制,或必要時仰賴手術矯正,否則一般不必治療。甲狀腺突眼症的發生雖與機能亢進有密切關係,但卻非因果關係,意即並非機能亢進才造成眼突,所以不能期待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就一定可使眼突改善。其實目前的治療方法仍非很理想。    所以病患所需要注意的是保養之道,要著重飲食營養之均衡,少食用過鹹之食物以免水份滯留體內而使眼突加劇,不超量進食含碘量過高之食物(如海帶、紫菜等)以免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避免過度勞累,放鬆心情,不要讓自己有過多或過高之壓力,睡眠充早,少至過擠之公共場所以免感染病毒或細菌,這些都可預防免疫系統失調而使病情復發或惡化。

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消除胰臟偽囊腫的非開腹

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消除胰臟偽囊腫的非開腹#

【文章出處】腸胃道疾病與介入性治療網    http://www.endoscopy.com.tw/ 發生急性胰臟炎的病人,百分之八九十多會自己痊癒,但部份病患就沒有如此幸運。當胰管系統受到發炎的刺激、外傷,還是因管道狹窄或有結石造成阻塞的時候,容易促使胰液滲漏出胰管之外,而在胰臟內部或周邊形成一個沒有上皮包圍的偽囊腫。臨床上胰臟偽囊腫會造成病患腹痛、無法進食(因胰臟偽囊腫壓迫腸胃道) 、重複胰臟炎發作、阻塞性黃疸等症狀。大部分的偽囊腫會在形成後的六至八個星期內消失;但是一旦超過六至八個星期,自然消失的機會就大大降低。一般而言,體積小、無症狀的胰臟偽囊腫可以觀察而暫不處理,但是大於六公分、有症狀的偽囊腫,大多數的醫師會建議進一步處理。過去處理偽囊腫只限於外科手術的方法,但隨著影像技術以及內視鏡的進步,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為病患提供了另一項非外科手術的選擇。因為胰臟偽囊腫常緊貼胃壁和十二指腸壁,可說只有一壁之隔,藉由內視鏡由此打洞,建立引流管道,並非難事。何謂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藉由內視鏡的輔助,在胰臟偽囊腫和腸胃道管腔之間建立通道,以便引流出偽囊腫內容物的方法,就稱作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早期要引流胰臟偽囊腫,只有外科手術一途;從過去手術的經驗可以知道,由體內引流至腸胃道的方式,比起由體外經皮引流來得安全,而且術後併發症也比較少。近年來內視鏡技術的進步,使得內視鏡造口術在體內引流胰臟偽囊腫成為可行。在消化科醫師評估病灶後,如果偽囊腫和胰管系統有連通,則考慮以胰管支架進行經十二指腸乳頭引流術;如果偽囊腫沒有連通到胰管系統,就會根據偽囊腫不同的貼近位置來進行造口術,包括經胃造口術,以及經十二指腸造口術。此項技術必需內視鏡超音波之幫助。病患需要做哪些術前準備?   通常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會先進行內視鏡超音波評估,因此術前準備同內視鏡超音波。但是在造口時會進行局部切開,所以要先檢查病患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最好在一星期前停用阿斯匹靈、Warfarin等抗凝血藥物。如何進行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在進行造口術之前,一般會先以內視鏡超音波觀測胰偽囊腫的相對位置、囊腫壁的成熟度、和胰管系統的連通狀況、評估胃胰偽囊腫距離是否小於一公分,以及中間可能的血管分布。高品質的電腦斷層攝影,也可提供相當程度的資訊以供術前評估。胰偽囊腫和胃腸管腔間的距離小於一公分,是進行胰偽囊腫造口術的一項重要的先決條件。用內視鏡評估胰偽囊腫壓迫胃腸管腔而造成的隆起部也可間接地估測,如果隆起部相當明顯,那麼胰偽囊腫和胃腸管腔的距離通常小於一公分。確定距離及定位適當切開點後,內視鏡醫師會把十二指腸鏡放到胃或十二指腸的隆起部,由內視鏡伸出一支針狀電刀,垂直於隆起部選定的切開點進行鑽孔切開。目前也有特殊設計的穿刺針,可以由內視鏡超音波即時的導引作穿孔。在連通胰偽囊腫和胃腸管腔的洞口打開後,再改用氣球擴張術(與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氣球擴張術一樣的器械)將開口撐開,然後放入兩支以上的大口徑支架,藉著彎曲的鉤狀結構固定住,就可以順利地把胰偽囊腫內的內容物引流出來。但是如果流出的內容物含有很多雜質或壞死組織,那麼內視鏡醫師會考慮先放置經鼻引流管,以便進一步的偽囊腫灌洗,而確保之後支架引流的順暢。留置胃腸內提供體內引流的支架,每三個月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追蹤,俟胰偽囊腫的消退後,會以內視鏡伸出套圈將支架抽出。一般成功率可達90%,而覆發率4-12%。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有哪些併發症?該如何處理?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不必打開腹腔,比起外科手術又少了麻醉的風險,相對地來說是一項相當安全的術式。併發症的發生大多和切開術有關,包括出血(6%)、穿孔(3%)或是感染(<6%);但整體而言,發生率仍遠低於手術併發症。近年來普遍的術前內視鏡超音波評估、適當的選取切開點、使用氣球擴張術撐開而避免較長的切口、以及適時的抗生素使用,併發症的發生已大幅降低。切開引起的出血,部分仍然能以內視鏡止血法直接處理;少數在必要時會商請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止血或修補。結語:目前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的成功率一般可達90%,而復發率在無胰組織壞死的病例也僅近一成;在經過內視鏡醫師適當評估後,內視鏡胰偽囊腫造口術將為胰偽囊腫打開一條新出路,也減少了傳統手術方式可能造成的併發症,對於害怕剖腹開刀的病患無疑是一項佳音。

食道擴張術---解除食道阻塞患者吞嚥困難

食道擴張術---解除食道阻塞患者吞嚥困難#

【文章出處】腸胃道疾病與介入性治療網    http://www.endoscopy.com.tw/ 有些病患受苦於因食道阻塞引起的吞嚥困難,原因如食道內黏膜嚴重傷害如化學藥劑、強酸強鹼灼傷產生的食道狹窄、食道本身及食道周圍的腫瘤或癌症造成的食道壓迫或阻塞、以及食道括約肌失去功能所產生食道弛緩不全、另外還有因為外傷及手術的狹窄後遺症,等均會破壞食道功能或使食道管腔不通造成吞嚥困難。以往面對此類患者,往往使用消極的方法,避免患者再經口進食,例如施以胃或腸造瘻術,讓患者接受管灌飲食,患者生活品質低落。否則即施行龐大手術包括食道切除加上大腸或胃取代術,患者須冒較大手術風險及各種併發症。近年來由於內視鏡術之進步,開始發展各種食道擴張術來免除患者的痛苦。如何施行食道擴張術?食道擴張術是經由上消化道內視鏡,到達狹窄或阻塞處,將各種擴張器械直接或間接藉由金屬導線的導引穿過狹窄處,再撐開阻塞狹窄的地方,達到食道擴張的目的。食道擴張術有那些方法?目前食道擴張術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氣球擴張術,在胃鏡下,直接或透過金屬導線將氣球導管伸入食道狹窄的地方充水使氣球膨脹來撐開食道狹窄或阻塞處,以達成擴張的目的;第二種是通條式擴張術,先在胃鏡下將金屬導線穿越食道狹窄的地方,然後退出胃鏡,留下金屬導線,然後在X光透視下,將擴張通條沿著金屬導線穿過食道狹窄或阻塞處,如此反覆進行逐漸加大通條直徑,漸漸撐開食道狹窄或阻塞處,以達成擴張的目的。氣球擴張術因為可以一次步驟完成,患者痛苦較少且適用於大部份的食道狹窄,因此目前氣球擴張術使用較多。氣球擴張術有各種不同型式,壓力、空氣或水份灌注的氣球擴張器可以應用於不同情況。有些情形必須使用通條式擴張術,例如食道狹窄是屬於長段形, 像有些嚴重食道癌造成的狹窄。哪些病人適合食道擴張術? 一般食道狹窄大多可以經由食道擴張術擴張解除患者吞嚥困難,適合食道擴張術的病人主要有:1、食道內黏膜嚴重傷害的後遺症:包括長期逆流性食道炎造成的食道狹窄與化學藥劑、強酸強鹼灼傷產生的食道狹窄。這些患者食道內有許多纖細疤痕組織使食道管腔狹窄,產生吞嚥困難。2、食道癌及各種腫瘤:食道本身癌症及各種腫瘤會阻塞食道,鄰近食道器官的腫瘤或淋巴節也會壓迫食道造成吞嚥困難。3、食道弛緩不全症:食道下括約肌功能不良或太緊,會使食道內食物無法進入胃內產生吞嚥困難。4、外傷及手術後遺症:各種食道手術或外傷,在食道縫合處可能會產生狹窄。哪些病人不適合食道擴張術?<下列情況不適合食道擴張術 >1、無法施行胃鏡者:食道擴張術須經由胃鏡方能施行,若患者因各種原因無法接受胃鏡,則無法接受食道擴張術。2、食道狹窄或阻塞太嚴重,連金屬導線也無法穿過,則無法施行食道擴張術。3、鄰近氣管壓迫。當造成食道狹窄或阻塞的食道癌或腫瘤已侵犯氣管或已壓迫氣管,若冒然施行食道擴張術將腫瘤撐開,則會將氣管壓扁產生呼吸困難甚至死亡。病患之術前準備由於施行食道擴張術是透過胃鏡進行,一般準備方式和接受胃鏡相同。術後可能有哪些併發症及解決辦法施行食道擴張術,患者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疼痛。由於食道狹窄被撐開,患者一般會有疼痛感。通常投以適當止痛藥或休息即可。呼吸困難,若造成食道狹窄或阻塞的食道癌或腫瘤已侵犯鄰近氣管或已壓迫氣管,施行食道擴張術將腫瘤撐開則會將氣管壓扁產生呼吸困難甚至死亡,術前須小心評估。此類患者一般不施以食道擴張術以避免發生此一危險狀態。一旦發生,則須緊急插管急救,但仍有高度死亡率.食道破裂及穿孔是施行食道擴張術嚴重的併發症,當食道太狹窄或因腫瘤潰爛,勉強施行食道擴張術時可能會撐破食道造成食道穿孔或破裂。食道破裂及穿孔會造成嚴重的縱隔腔感染。如果發生此種情況,通常需要緊急手術,而且有可能造成死亡。食道出血為另一個問題,腫瘤表面容易潰爛及出血,施行擴張術可能會引起食道出血。通常出血不嚴重,會自行止血,很少數情況出血量較大,需輸血甚至需施行止血術,包括內視鏡、血管攝影術或手術。逆流性食道炎:若食道阻塞位於靠近食道和胃的交界附近,接受食道擴張術會使原本的食道胃交界口鬆弛形成胃酸逆流,產生逆流性食道炎的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打隔 、嘔酸水等。 一般可使用治療逆流性食道炎的藥物來治療。術後應注意哪些事項1、進食方式:通常接受食道擴張術後第一兩日最好以流質進食,之後再進食軟質食物,且須採少量多餐,慢慢將食物量及質地增加。切勿大口吞食。2、各種併發症:包括呼吸困難,可能是壓迫氣管;劇烈胸痛、發高燒,可能是食道破裂及穿孔。吐血或解黑便則是食道出血。3、食道狹窄或阻塞施行食道擴張術是為了解決吞嚥困難,並非治癒疾病,通常患者症狀會隨時日再逐漸產生,因此可能需要反覆施行。結語內視鏡食道擴張術為算是低侵襲性之內視鏡治療術,對於因各種原因而吞嚥困難的病患而言,可借此技術穫得暫時或永久症狀上之緩解。

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取代開腹手術之低侵襲性內視鏡治療

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取代開腹手術之低侵襲性內視鏡治療#

【文章出處】腸胃道疾病與介入性治療網    http://www.endoscopy.com.tw/ 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之發展乃是針對具腸胃壁表淺病灶之病患,不願意或無法接受手術時,在內視鏡直視下所進行之局部切除。病患並不必開腹手術。自 1983年,日本Tada醫師報告首例使用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切除早期胃癌的成功病例後,20多年來,隨著內視鏡器械及操作技術的進步,黏膜切除術在技術上已改良精進不少。同時,並不局限於不願意或無法接受手術之病患,目前一般表淺病灶,只要病患願意,均可使用此種不必開腹手術的治療法。在日本,更是早期食道癌、胃癌、腸癌之標準治療法。何謂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是指在內視鏡操作直視下,割除局部表淺食道、腸胃壁病灶稱之。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使用微創的內視鏡手術,達到腫瘤根除或組織取得的目的,而取代部份外科剖腹手術。黏膜切除術與外科手術比較起來,優點是恢復快,缺點是怕有影像學檢查不出來知淋巴轉移。但腸胃壁表淺病灶(早期癌)本來淋巴轉移的機率就較低,較不必擔心。根據過去發表的文獻,早期食道癌之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五年存活率可達97.9%。早期胃癌之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復發率1.9 -2.0%,五年存活率可達99%。 哪些病人適合做黏膜切除術呢?早期腸胃道癌症(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大腸),一般會經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證實,且影像學檢查沒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者,是最好的候選者。此外,一些內視鏡超音波已證實之黏膜下腫瘤(比如平滑肌瘤、異位胰臟或囊腫)的生檢(unroofing process)也可以使用這個技術,來達到組織學診斷的目的。除此之外,在黏膜異生(即癌前病變) 的去除方面,像是Barrett’s食道黏膜的切除,也是適應症之一。哪些病人不適合做黏膜切除術呢?並不是所有的早期腸胃道癌症均適合做此手術,像是有潰瘍、或深度達到下黏膜(接近肌肉層)或分化程度不好的癌細胞、或解剖位置不恰當、有凝血問題而無法矯正者等,均不建議做黏膜切除術,因為復發與併發症的機率很高。病患之術前準備病人要接受黏膜切除術前必須充分瞭解這個手術的適應症、操作過程、可能之併發症與填寫同意書。術前一天要空腹十二小時以上,而且必須檢查血液、生化等,是否有凝血方面的問題,若有服用阿斯匹靈或其他的抗凝血劑,必須停藥一週以上。如何做黏膜切除術?一般會給予病人麻醉,常用的是pethidine加midazolam或 pethidine 加 diazepam 的組合。實行時,病患左側臥。我們現在用的切除方法大約有3種,均源自日本。第一種是Strip Biopsy,先將生理食鹽水打進病灶內,讓黏膜打腫起來之後,用鑷子將病灶夾起,再用環狀切割器將病灶切下來;第二種方法是EMR-C (cap) ,由日本Inoue醫師13 年前所發展出來,其方法就是在胃鏡前端裝一個透明的環,將病灶吸進環內之後,再切除。最後一種方法是EMR-L (ligation),此法與前一種類似,但加一道步驟,在病灶吸進環內之後,先用橡皮圈圈住,再行切除。這三種方法均能得到滿意的結果。重點是生理食鹽水要打的多,讓黏膜與下面的組織能充分分開來,這樣才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而範圍大的病灶則必須同一次內視鏡進行多次之黏膜切除術,但穿孔及復發機率較高。術後應注意哪些事項?一般來說,做完切除術後應空腹24小時後再進食。剛開始進食的時候,應避免刺激性食物。若黏膜切除是在食道或胃,可使用制酸劑與黏膜保護劑加速傷口的復原。若是在大腸,避免會造成腹瀉之藥物與食物,並應避免高渣飲食,且也不適宜熱水坐浴。黏膜切除術有哪些併發症?應如何處理?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有兩大併發症,一是出血,一是穿孔。出血可以用止血夾止血,而穿孔若是洞很小的話,也可以用止血夾補起來。若有併發症發生,比如解黑便或血便,應施以內視鏡止血。若有穿孔的情形,應視穿孔的位置決定其處理方式。以食道而言,應注意是否有發燒與胸痛加劇的情形。若有,應予以外科手術修補。以胃而言,應放鼻胃管減壓、保持禁食、給與降胃酸的藥,再視病人情形,決定下一步的做法;若肚子持續脹痛,且有腹膜炎情形,應立即外科手術處理。以大腸而言,若肚子持續脹痛,也應立即外科手術處理。若有殘留癌細胞該如何處置?有時病理報告指出,切除的黏膜邊緣仍有殘留癌細胞時,我們可以再做一次黏膜切除術,來清除殘留的癌細胞;或使用內視鏡氬氣電漿凝固術(APC)做輔助治療 (adjuvant therapy),做法是燒灼(ablation)已做完黏膜切除術後留下的潰瘍邊緣,以達到癌細胞完全根除的目的。結語除了對於年紀大、或同時合併有多種慢性病、或復發的早期癌症者,最適合做黏膜切除術外,一般病患亦可受惠於此技術。病患不僅恢復快,且沒有剖腹手術的術後照顧問題,在目前強調微創手術的時代與健保財務吃緊情形下,實不失為一種處理早期癌症的好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