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維持好身材 先拋開體重迷思

維持好身材 先拋開體重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雕塑身材,許多人在開始鍛鍊肌肉時,常會訂下「減輕5公斤」、「絕對要瘦10公斤」這一類目標,但是這樣的目標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最後反而可能變成「雖然體重少了5公斤,但是鬆弛的身體曲線還是完全沒改變」、「雖然瘦了10公斤,但臉色變得憔悴、很難看,一點魅力也沒有」。計較體重 別人只看外表不看數字體重,原本就只是代表身體狀態的一種指標,例如身高170體重80公斤的人,有的人看起來「肥胖又邋遢」,也有人看起來是「健壯又有男子氣慨」,周遭的人並不會以「體重」來評論你的身材,即便你對體重斤斤計較,為了「胖2公斤」或「瘦5公斤」而心情起伏,但別人通常只看外表不看數字。25歲後 逐漸變成歐巴桑身材另一方面,把減輕體重當作唯一目標的人,除了會減去體脂肪,通常也會減去肌肉。肌肉只要缺乏鍛鍊,過了人體25歲的巔峰之後,每天就會以一定比例持續減少,全身會開始變得鬆弛,進一步演變成歐吉桑體型、歐巴桑身材。若減重時連肌肉也減去,就容易看起來像是中年人。因此,想讓身體找回活力,就必須確實練出肌肉。只要增加逐年減少的肌肉,就能讓身體回復到年輕時的狀態,打造出強健有活力的體格。肌肉增加後,體重不一定會減輕。所以,即使體重沒什麼變化,身體還是能夠恢復年輕。BMI22為準 不易生病長壽人口多BMI(身體質量指數)是另一種表示身體狀態的指標,可透過身高與體重依照下列公式計算出來,「BMI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日本肥胖學會認為,BMI22為「標準體重」,超過BMI25則為「肥胖」,BMI未滿18.5則視為「體重過輕」,這是根據日本人口調查多數人的平均值制定而成。數據指出,BMI22左右是「最不容易生病且長壽人口最多」,一旦BMI超過25,「慢性疾病比例會增加且死亡率也會提高」,而BMI未滿18.5「死亡率會升高」,國民健康署則建議台灣成人的BMI應維持在18.5至24之間, BMI22,有的人肌肉少、全身佈滿脂肪,有的人卻十分結實且肌肉壯碩。(本文摘自/家練肌力,體脂少10%/采實文化)

高壓電危害健康?你該知道的迷思

高壓電危害健康?你該知道的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現在可以回過頭來反思一下,明明電池也是用得好好的,為什麼我們要用高壓電?你看電池多安全啊!還可以隨身攜帶。問題是高壓電可以隨身攜帶嗎?先別提電池可能會爆炸,就說電池本身就不是什麼環保東西,即便進入回收系統,能再生的比例也有限,更別提能源轉換中的耗損以及電池本身的成本,而利用高壓電減少能源傳輸耗損的方式,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也是為何我們可以使用價格親民的穩定電力的理由。美國癌症協會(一個出版癌症權威期刊的組織)公開表示: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顯示高壓電纜產生的極低頻輻射(Extremely Low Frequency) 與癌症或其他疾病的關聯性。他們舉出了四個非常著名的動物實驗,把動物曝露在二到五萬倍於平時我們生活所處的磁場強度中觀察,結果這四個動物實驗中,有三個無法觀察到任何癌症機率的差異,甚至有些癌症機率反而降低了;而唯一看到甲狀腺癌機率上升的那個研究,也僅僅在雄性大鼠實驗中觀察到,而不論是雌性的大鼠或小鼠研究中依舊毫無斬獲。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是直接把超低頻輻射放進非游離輻射的範圍,該機構第80 號報告表示,極低頻輻射產生的電磁場強度約為0.01 ∼ 0.2 微特斯拉(μT),相較於我們每天必須「被曝露」的地磁強度25 ∼ 65 微特斯拉根本是微不足道的。雖然從1979 年開始,有人研究關於電磁波與各式小兒或成人癌症的關聯性,截至目前為止,在科學上還是找不到其間確切的關聯性。從環保的角度而言,雖然我們都聽過高壓閃電劈死人,但從來沒聽過高壓電所產生的極低頻輻射對環境會有什麼衝擊;從健康的角度而言,也沒有任何的疑慮。有時候我真的很想問:「你們真的搞得清楚自己在反什麼東西嗎?」現在是開放的社會,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資訊都是透明公開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先生曾經在鍵盤戰的時候脫口說出:「WHO的文獻下載全免費,是全球一流學者及衞生部長們的心血。」過去出版社為了賺錢,多半會築起一個叫做「入會費」的高額門檻,隨著這幾年資訊開放的風潮,加上作者成本轉嫁的結果,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都已經可以讓任何人免費取得了。如果你不相信政府,那就去讀科學論文;如果你不相信科學論文,那就自己去做實驗與測量。倘若你不會做實驗又不相信專家、不相信政府,而且也拿不出一丁點證據支持你的論點,難道要我們現在從「已知用火」(網路流行語,指像原始人一樣剛學會用火)開始反思這一切嗎?科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無知是與生俱來的「偉大」力量。(本文摘自/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時報出版)

不是濃度高就有效 食藥署破除美白迷思

不是濃度高就有效 食藥署破除美白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所謂一白遮三醜,現代人追求肌膚白皙,方法是五花八門,尤其是化粧品中只要冠上「美白」兩字,就能夠讓消費者怦然心動,掏出錢來購買。食藥署表示,多數消費者對於美白產品觀念並不完全正確,恐導致美白不成,反害皮膚受傷。黑妞不能變白雪公主 民眾勿期待過高食藥署指出,目前衛生福利部共核准13種美白成分,核准使用的美白成分除結構不同,其作用機轉亦不相同,美白化粧品其中的美白成分的主要作用,分為「抑制黑色素形成」或「兼具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兩類,現行核准使用的13種美白成分中,除「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使用濃度3%為「含藥化粧品」管理外,其餘12種成分均為一般化粧品使用成分,消費者在選購這類化粧品時,可依需求從產品標示之全成分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食藥署指出,民眾選購及使用美白化粧品時,常有「濃度越高越好」、「美白成分加得越多越有效」的迷思,實際上成分濃度愈高或添加越多不同成分,對皮膚的美白效果不一定就愈好;此外,也有部分消費者以為「使用美白產品,黑妞也可以變白雪公主」,食藥署表示,美白成分的主要機轉,是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因此,使用美白產品的美白效果,主要是針對色素斑的部分來做改善,而不是改變自己原本的膚色、變得更白皙,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對美白產品有過高的期待。偏方恐致皮膚受傷 遵醫囑+防曬更重要在過去,發現坊間有民眾誤信偏方,以荖花葉敷臉美白,導致皮膚受到破壞,產生網狀黑色白色交織的斑點;也有民眾盲目聽從美容達人建議,以雙氧水自製面膜美白進而灼傷臉部肌膚之事件。食藥署提醒,想要擁有白皙肌膚,仍應循正確管道,並詢問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使用美白化粧品時,應避免使用於發炎部位,若曾有過敏經驗時,應先確認過敏成分,或先做皮膚過敏性測試,確認對產品沒有過敏反應再使用。最重要的是想要擁有白皙肌膚,除了使用美白化粧品外,消費者仍需注重防曬工作,才能讓美白功夫不白費。

成就不完美的圓 破除不孕症4迷思

成就不完美的圓 破除不孕症4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國內不孕夫妻率約10到15%,約每7對夫妻即有1對不孕。但很多人對於「不孕症」或「不孕治療」仍存在許多錯誤迷思,特別邀請新竹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楊文瑞醫師針對不孕症4種常見迷思,提出相關看法及說明。迷思一/只有高齡才會不孕?根據臨床經驗發現,30歲左右的年輕男女,發生不孕症的比例越來越高,其實這跟現代工商業發展的趨勢有關,舉凡壓力過大、職業需求、環境汙染等問題,都是導致不孕症漸趨年輕化的原因。楊文瑞醫師分享,診間經常看到30出頭的男女性有不孕症問題,一經檢查,才發現男性精子品質不好或是女性患有輸卵管不通、巧克力囊腫、子宮肌瘤等問題,所以不孕症的問題絕對不僅限於高齡。迷思二/不孕問題都出在女性?「這是傳統觀念沒有導正過來的錯誤迷思!」事實上,根據近年的臨床觀察發現,男女生不孕症比例是差不多的。楊文瑞醫師表示,前面也有提到,當男性的精子品質不好、精子活動力過低、外型不正常或是精蟲數量不夠,甚至患有無精症,都是罹患不孕症的原因。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再以為不孕症是只有女性造成的問題。迷思三/不孕症治療沒有年齡限制,想生的時候再治療就好了?錯錯錯!「我們一再呼籲,不管是凍卵、試管嬰兒等治療都有年齡的限制,當年紀太大,其卵子的數量跟品質都會下降,當然成功受孕的機率也會下降。」楊文瑞醫師指出,假使35歲以下、一年內正常性行為都沒有辦法懷孕;或是35歲以上,正常性行為半年內沒有懷孕時,都應盡早到生殖醫學中心做檢查。「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年齡越大,其精子或卵子的品質都會慢慢下降,尤其是女性最為明顯。」楊文瑞醫師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32歲的女性,與丈夫試了許久都沒有懷孕,一經檢查竟發現卵巢功能已接近更年期,當場就決定要取卵做試管嬰兒。醫師接著表示,這個案例很幸運地取到2顆卵子,並體外受精植入後懷上雙胞胎,在那之後不久卵巢也衰竭進入更年期。楊醫師強調,當然這個案例比較特殊,不過這就解釋了不孕症治療,真的越年輕接受療程,越能及早圓夢減少遺憾迷思四/女性想懷孕,應該吃中藥調理身體?「並非每一個人都合適!」楊文瑞醫師表示,若有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體質,就不適合吃中藥進補。臨床上有位女病患因為不孕,來檢查時發現患有巧克力囊腫大約2公分,當時告訴她要規律回診檢查,並給予能規律排卵的藥,但這位女病患可能因為生子壓力,婆婆要求她吃中藥,她也照吃,直到一年後仍然沒有受孕才再做檢查,此時,她的巧克力囊腫已經大到8公分。「建議女性朋友真的不要亂吃中藥,尤其是那些患有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的病患,假使亂吃中藥,反而可能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楊醫師補充,很多人經常是吃太多的中藥而不自知,用藥應重視嚴謹人體試驗與臨床驗證,不可忽略人體合適劑量與副作用,最後補身不成反傷身。

禁慾防早洩?快槍俠6迷思恐誤治療

禁慾防早洩?快槍俠6迷思恐誤治療#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男性早洩症狀往往使患者焦慮,進而影響兩性關係,有些人認為減少性行為次數,可以改善早洩症狀,事實證明不然,曾有一名離婚2~3年的男性患者,因離婚後長期未有性行為,再次行房時卻發生早洩合併不舉等症狀。醫師呼籲,有太快射精困擾者勿輕信偏方,應及早就醫對症治療。閃射常出現在原發性早洩 比例僅1%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總泌尿部黃志賢醫師表示,與正常男性的性反應相比,患有早洩的男性有非常快速的興奮期,射精順序明顯較為壓縮。早洩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原發性早洩,指第一次有性經驗開始,就持續有早洩困擾,每次時間在1分鐘以內;一觸即發的「閃射」狀況主要發生於原發性早洩患者,比例僅佔1%。而續發性早洩則是與以往相較,射精時間縮短至3分鐘以內者。許多男性自知早洩卻難以啟齒、不願就醫,輕信網路上流傳關於早洩的迷思,常見的六大迷思包含:1) 早洩、陽痿傻傻分不清楚2) 縱慾(自慰)過度會早洩3) 禁慾加上運動可以治療早洩4) 前戲久一點不容易早洩5) 早洩會影響生育6) 秒射才算早洩網路流傳早洩迷思 醫籲對症治療黃志賢醫師表示,早洩與勃起功能障礙的病因不同,許多早洩患者透過自慰等減敏方式或其他行為治療,均未能有明顯改善。射精時間的長短並非診斷早洩的唯一條件,治療重點應在於提升射精的控制能力。凡因為太快射精而使另一半性福無法滿足或引起自身焦慮的男性,皆建議接受醫師正確評估,對症治療。高雄榮總泌尿科簡邦平醫師也強調,陰道內射精潛伏時間每增加一分鐘,可增加性福滿意度,早洩患者重拾自信,性福才能Hold的住。

寶寶過敏是環境造成?醫破解3迷思

寶寶過敏是環境造成?醫破解3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環境、家族史等原因,都是誘發寶寶過敏的關鍵因素,看著寶寶成長過程受過敏困擾,讓家長們心急又無力,小兒科醫師黃菁樺依據長年看診經驗,發現許多家長普遍對於小兒過敏存在迷思,特整理3大錯誤觀念,為家長們解惑。迷思一)使用防塵螨寢具、遠離寵物,就能預防過敏?醫師表示,寶寶處於相同環境,有的人過敏,有的卻安然無恙,關鍵就在體質,遠離環境過敏原固然沒錯,若再加上正確的飲食攝取,不僅可以打好健康基礎,更能避免食物引起的過敏。就幼兒而言,主要飲食來源就是奶水,母乳的好處眾所皆知,其含有上千種的營養素,具有寶寶成長所需的所有營養,同時能提供初生嬰兒非常重要的免疫及抵抗力,以塗抹防水油漆在牆壁上為比喻,其免疫球蛋白就像是在腸道的黏膜塗上一層保護膜,可減少細菌、病毒的入侵,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但若母乳不足時,可採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其機轉改變蛋白質的排列組合與立體結構,切斷牛奶蛋白質中容易誘發過敏的片段,將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蛋白質,如此可以大幅降低牛奶蛋白的致敏性。迷思二)寶寶沒有症狀,就不是過敏體質?其實,很多寶寶都是在一歲之後才出現過敏現象,原因在於周歲前的寶寶多數時間都處於完善防護的居家環境,隨著成長過程,接觸外在環境的機會增加,較容易誘發過敏。寶寶一旦過敏,就可能啟動一連串不可逆的過敏反應,從異位性皮膚炎,接著可能會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醫師指出,寶寶三歲前是成長的黃金期,應該從出生起就開始預防過敏,並且持續到三歲。迷思三)只有過敏寶寶才需要水解蛋白配方?寶寶的腸胃道是一個免疫系統,就像一張白紙,什麼東西都不認識,也還沒有辨識功能,若是外來的大分子,就很容易引起寶寶的免疫系統大驚小怪,而啟動過敏反應。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是將牛奶的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蛋白質,減少蛋白質中的誘發分子,同時又可培養腸胃道識別外來物,就像是教小朋友認識新東西一樣,慢慢給,久了就認識了!對於寶寶而言,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可提供足夠營養,又可以調整寶寶好體質,是打好寶寶健康基底,不錯的飲食選擇。

想擺脫眼鏡 先搞懂角膜塑形5迷思

想擺脫眼鏡 先搞懂角膜塑形5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視力矯正除了配戴眼鏡、近視雷射外,最近「角膜塑型術」也很夯!只要晚上配戴,白天就可以省去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的麻煩,恢復1.0視力!然而對於這項解救大家近視問題的東西,是否會帶來許多後遺症?想必民眾都心存疑問。眼科醫師李文富表示,多數人對此高科技的視力矯正產品,仍處於似懂非懂的階段,多有誤解及迷思,門診最常見病人提出以下5項疑問:迷思一/晚上睡覺戴鏡,安全嗎?有人認為戴在眼睛上睡覺不安全,因此不敢配戴,李文富醫師表示,這項技術在美國已上市40年,通過美國及台灣FDA核准,不需要開刀,沒有傷口,屬於非侵入性的視力矯正方法,睡覺時戴6~8小時,若睡眠時間更長則建議先脫下來再繼續睡,如此一來乾眼的情形也能避免,可說是幾乎沒有什麼後遺症。迷思二/配戴鏡片時,遇到緊急問題該怎麼辦?最多問題發生在睡前配戴及睡醒取鏡時,建議家長可以尋找提供24小時客戶諮詢的診所或醫院進行驗配,以提供全天候的緊急諮詢服務。迷思三/只有小孩可以配戴嗎?角膜塑型片主要是抑制度數增加的速度,適合孩童與青少年配戴,但角膜塑型沒有年齡的上限,大人經醫師評估後若合適也可以配戴,亦可有效避免近視及散光增加。迷思四/配戴後會有後遺症嗎?角膜塑型是一項不用開刀,沒有傷口的視力矯正方式,只是改變角膜的弧度,可隨時停戴,一段時間後,角膜就會回復配戴前的狀態。配戴過程除應注意鏡片清潔以避開角膜感染外,角膜塑型幾乎沒有什麼後遺症。迷思五/配戴後馬上就會有效果嗎?角膜塑型是漸進式的,矯正所需時間依照每個人的角膜情況、近視度數和散光度術而定,一般在第一、第二周就會有效果,完全矯正大約需1至3個月。

無法射精?破解男性結紮5迷思

無法射精?破解男性結紮5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對於確定不想再生育的夫妻來說,結紮是最一勞永逸且符合經濟效益的避孕方式。但在台灣 ,許多男性對結紮都抱持反感的態度,因為覺得好像被閹掉,從此失去男性雄風。無失雄風  「性」福不打折其實男性輸精管結紮手術比起女性輸卵管結紮更為方便和簡單,不僅麻醉方式安全、併發症也比較少、費用也較便宜。可惜的是,男性往往對於結紮手術有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台中童綜合醫院泌尿科翁瑋駿醫師指出,門診病人最常問的問題不外乎是: 結紮以後,性功能會變差嗎?結紮以後,我還能射精嗎?等等這些問題,以下來一一解答:●結紮會影響性功能?事實上,結紮只是切斷精蟲的「輸送管路」,並不是所謂「閹了」。睪丸負責製造男性荷爾蒙與精蟲,但是二者輸出的途徑不相同;精蟲經由輸精管運送,荷爾蒙卻是由血管運輸,所以結紮只是阻斷精蟲的運送路徑,完全不會影響性功能及男性賀爾蒙的分泌。 ●結紮完無法射精?精液的來源主要是由攝護腺和儲精囊產生,僅有精蟲是由輸精管運送而來,輸精管並不負責輸送精液。所以結紮後,不會影響射精量,仍然可以像手術前一樣正常地射精,只是此精液中並不含有精蟲,因此不會受孕。 ●睪丸功能會不會受影響?其實男性結紮後,精子的生產量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少,結紮後精蟲不再運送出來,負責回收的細胞就會主動將精蟲分解並且吸收掉,睪丸製造男性賀爾蒙的功能並不會因輸精管結紮而有所影響。●結紮完就不用避孕了嗎?結紮的成功率接近100%,但剛結紮手術後的性行為,仍需採取避孕措施,因為儲精囊殘留的精蟲仍未排除乾淨,還是有受孕機會。那要等待多久,精蟲才能完全排空?必須要有20次以上的射精行為和3個月的時間,並且要回診接受精液分析檢查,經醫師確認無精蟲,才能不用避孕。●結紮能防止感染性病?結紮後從事性行為仍會有黏膜接觸及體液交換,因此並不會有防止性病的效果;仍應維持固定性伴侶、避免從事危險性行為,才能夠有效地預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