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肚子大是脹氣?搞懂5大育兒迷思

肚子大是脹氣?搞懂5大育兒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照顧小孩是這世上最甜蜜也最辛苦的一件事,特別是剛懷第一胎的新手家長,由於教養知識的不足,很多人都會上網尋求資訊、聽信他人的經驗等,因此,台安醫院新生兒科卓瑩祥醫師,要為大家釐清5個常見的育兒迷思。迷思1/溢奶到底需不需就醫?乳汁從寶寶嘴角、鼻孔少量流出來的現象,稱為溢奶,因為新生兒的胃食道括約肌尚未成熟,只要姿勢稍微移動,喝進去的部分乳汁就會從口鼻中逆流出來,所以,基本上沒有大量吐奶、哭鬧、改變特殊姿勢等都算是正常的現象。迷思2/大便都稀稀的,是不是代表寶寶生病了?並不一定,因為喝母奶的寶寶大便也都是稀狀,由於母奶比較容易消化,排便比較軟,次數比較多都屬於正常現象,只要確認「活動力、喝奶量、體重增加」就表示沒問題,大可安心。迷思3/寶寶的肚子大是因為脹氣?錯,寶寶的肚子凸起來,主要是因為腹部肌肉鬆軟,在撐起尺寸較大的內臟時,肚子就會自然地鼓起,所以,只要肚子摸起來軟軟的,且喝奶量、活動力、體重增加的話都屬正常情況。迷思4/趴睡可以預防頭型改變?在新生兒兩個月前,因頭骨還有移動的空間,的確可透過睡姿來調整,但有很多研究都已證實,趴睡會增加新生兒發生意外的風險,因為幾個月前的寶寶頭頸、背部沒有足夠的力氣翻身、變換姿勢,如果在睡覺的過程中,口鼻被棉被等物品蓋住的話,就容易因此而窒息,所以,與其擔心寶寶發生狀況,不如改用定型枕、毛巾等輔助工具好。迷思5/只要呼吸聲改變,就是鼻塞?當新生兒出現奇怪的聲音時,如齁齁…,家長就會擔心是不是感冒鼻塞造成呼吸不順暢,但其實不是,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未滿3個月的寶寶,因上呼吸道發育尚未完全,所以,呼吸時會比較大聲。

保險套6迷思 放皮夾、戴2層都NG

保險套6迷思 放皮夾、戴2層都NG#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保險套戴2層比較安全?小心增加破損機會!七夕情人節即將來臨,做好安全性行為可避免感染愛滋病及性病,但錯誤的認知,可能導致性行為變得不安全;疾管署表示,感染愛滋病毒者中,有9成為不安全性行為所造成。預防性病上身 別再這樣使用保險套國人對保險套常有迷思,像是喜歡把保險套放在皮夾中,然而長時間置放,恐導致保險套變質;為此,疾管署整理6大保險套使用迷思,提醒年輕朋友正確使用保險套,以確保自身及親密伴侶的健康。1) 隨時將保險套放皮夾以備不時之需/由於保險套不耐高溫,長時間放在皮夾內會造成保險套乳化變質。2) 保險套戴兩層比較安全/保險套是一次性使用完就必須丟棄的消耗品,戴兩層保險套保護力並不會比較好,還可能因為摩擦增加保險套破損的機會。3) 保險套無敵,只要用了保險套就能避免感染所有性病/發生性行為時,應全程使用保險套,並依照「撕、捏、套、取、丟」的正確使用步驟,才能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4) 沒有水性潤滑液,用凡士林、嬰兒油也沒關係/保險套是乳膠材質,若使用凡士林、嬰兒油等油性潤滑液會造成保險套乳化並破損,因此使用保險套必須搭配水性潤滑液才安全。5) 口交時不需要戴保險套/有些傳染病,如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等,會透過不安全性行為造成感染,唯有落實安全性行為才能降低感染的風險。6) 保險套過期了還可以用/保險套如超過保存期限,會因品質劣化或破裂失去保護效果,增加感染病毒的機會,民眾別為了省錢而賠了健康。疾管署呼籲,浪漫過節的同時別忘保護自己,做好安全性行為才能避免感染愛滋的風險。民眾如有高感染風險情形,應主動至疾管署愛滋病指定醫院或匿名篩檢醫院檢驗。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糖尿病患都存在著一種迷思,總是認為施打胰島素會傷腎,但其實這種錯誤的觀念,很可能讓你命喪黃泉!日前,一名54歲的女性,患有20多年的糖尿病,因不願接受施打胰島素,長期都以口服藥物組合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且多次因藥物副作用住院,甚至還有2次引起全身水腫、心臟衰竭,差點喪命。服藥效果佳 僅針對早期糖尿病患收治這名患者的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表示,該名女子因對胰島素存有迷思,不管如何勸說,心理就是相當抗拒,直到某次糖化血紅素已逾10.9%就醫時,才接受了接受胰島素,不過,從此之後便不再回診。但提到抗拒胰島素,該名患者並非第一例,在台灣還有很多人都以為吃藥比較安全,事實上並不然!對於早期糖尿病患而言,因血糖比常人稍高一點,所以,還能藉由藥物、運動以及均衡而定量的飲食來控制,一旦服藥效果變差,無法有效穩定血糖時,就得施打胰島素。早期打胰島素,不僅不會造成洗腎,還可以減緩慢性病併發症、減輕末期肝病、老人痴呆症、胰島素阻抗等,且部分主動治療的病人,在控制良好後,有可能停用胰島素,所以,提醒民眾別在陷入錯誤的迷思中了。

被蛇附身得乾癬?迷思讓退休警受苦30年

被蛇附身得乾癬?迷思讓退休警受苦30年#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乾癬並非傳染性皮膚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引起的慢性發炎疾病,但病人長期受乾癬困擾,為了追求治癒方法誤信偏方,反而錯失控制、治療的良機相當可惜。67歲林姓退休警員罹患乾癬已逾30年,由於乾癬病灶遍布全身,為了治癒他看過中醫,家人也帶他求助神明,乩童說他上輩子殺太多蛇,被蛇附身,才會得乾癬,用草敲打驅走蛇就能治癒,但沒效用。四處求醫卻無法讓乾癬有顯著的控制,讓他一度覺得生不如死。幸好最終回到西醫治療,透過生物製劑解困。深陷治療5部曲    誤用偏方更嚴重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林子凱指出,乾癬病人常因身上有脫屑、紅腫乾裂斑塊,而被人誤會衛生習慣不佳,甚至被認為患有傳染性疾病,而遭受排擠。而許多乾癬病人像林先生一樣,為了尋求各種治癒方式,經歷治療五部曲,先是因為疾病反覆而對西醫失望,接著就看中醫,而中醫治療效果不佳就去找偏方,在偏方沒效後又求神問卜,甚至最後怪罪自己沒有調養好或是乾脆放棄,導致病況加重,並且延誤治療。雖然目前乾癬無法根治,輕度乾癬以外用藥膏為主,中重度乾癬可以使用口服藥物、照光治療。當前兩種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法承受副作用時,病人可以選擇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抗癬福音    健保放寬生物製劑給付時間但過去健保給付原本規定符合生物製劑的病人僅能使用6個月,要再等疾病復發至一定程度才能夠再申請使用。林子凱醫師表示,當疾病反覆獲得控制又失控,對病人是立即的身心靈的考驗及痛苦。所幸今年四月健保給付規定修正,讓符合規定的病人每6個月評估療效,有療效的病人可續用至2年,減輕許多患者對於復發的恐懼壓力。

道聽塗說防過敏觀念!3大迷思你不可不知

道聽塗說防過敏觀念!3大迷思你不可不知#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台灣兒童過敏盛行率逐年升高,有許多家長為了讓寶寶遠離過敏,都會提早做準備,例如:懷孕和哺乳期不吃致敏食物、副食品越晚吃越好等,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觀念。根據國內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預防寶寶過敏的營養攝取上,從懷孕期、哺乳期、配方奶、到副食品,有高達8成的家長有迷思。所以,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歸納出3點常見的迷思,希望能打破家長對寶寶飲食攝取的錯誤觀念,別再被迷思所騙去:1)懷孕和哺乳期,不能吃易致敏的食物?/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林于粲醫師表示,無論孕期或哺乳期,媽媽飲食首重營養均衡,畢竟從懷孕期到哺乳期,寶寶的營養攝取來源都是母體,除非媽媽本身對特定食物會過敏,否則不建議特別限制。2)預防寶寶過敏,副食品應六個月後才添加?/高雄長庚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王玲醫師表示,延後添加副食品並不會降低寶寶過敏的風險,建議4~6個月時,就可以開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慢慢確認寶寶無過敏反應後,間隔3~7天才能添加另外一項新的食物。3)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來預防寶寶過敏,但營養價值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過敏免疫孫海倫醫師表示,有很多臨床實證皆顯示,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透過水解技術,把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切割成小分子,不像一般配方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進到腸道後,很容易被視作過敏原,而誘發過敏反應。最後,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葉國偉理事長提醒民眾,做好過敏預防,應裡外兼顧,正確的飲食攝取、環境清潔兩者並進,由內而外打好健康基礎,才能真正預防。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人的治療過程痛苦,帶來的副作用更是讓患者們受盡折磨,尤其食慾不振已經讓他們營養不良,在加上有些人對於癌症的飲食尚有迷思,讓病人更無力對抗病魔。為此,亞東醫院特邀營養科吳宛真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破除癌症患者及家屬對飲食的迷思,讓患者有更多體力接受治療,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6月23(二)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產後不能洗頭、吹風?破解坐月子5大迷思

產後不能洗頭、吹風?破解坐月子5大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亞洲國家陷入一片坐月子迷思中,普遍將產後坐月子視為一項鐵則,堅定不移,然而,近日因為凱特王妃生產後10個小時便下床趴趴走,為華人媽媽們帶來不小的衝擊,也讓大家紛紛開始探討坐月子的本意及目的。對於自古流傳下來的坐月子習俗,大部分民眾是深信不疑,然而其道理何在,也鮮少有人過問,或是無法判斷其來源根據,是否合乎醫學進步的現代使用,為此,《優活》特別整理了幾項比較常見的傳統坐月子習俗,並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鄭博仁醫師為大家指點迷津,破解大眾對於坐月子的迷思。1)產後進補/在以前的年代,營養不如現代均衡,因此產後需要特別進補,是為了幫助孕婦的身體能恢復到孕前的狀態,因此利用燉雞湯、生化湯等方式為孕婦補身體,然而在現代來說,不應把營養都放在月子期,理想是從懷孕前就開始攝取均衡營養。2)不能洗澡、洗頭/古代的女性多在家中生產,對於衛生的觀念並不完整,較容易出現感染的狀況,例如產褥熱等,因此才會衍生出產後不能洗澡或洗頭髮的習俗,然而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3)不能吹風/長輩們認知中的不能吹到風,和產後不能洗澡洗頭一樣,是為了減少感染機率,然而醫師表示,在室內可以開空調讓空氣流動,但出風口不要對著產婦及寶寶即可。4)多臥床/醫師表示,在能力可及的範圍下,產後應立刻下床活動,甚至有培養運動習慣的媽媽們,也鼓勵產後盡速恢復到產前的頻率。5)不可以有性行為/這是因為一般媽媽產後會陰部有撕裂傷,醫師建議當傷口癒合,且惡露完全排乾淨後,大約產後2~3週即可以恢復性生活。鄭博仁醫師也再三強調,一心想著產後坐月子再來調理身體,其實是亡羊補牢,所有的準備,應從產前開始,有懷孕計畫的婦女,甚至所有育齡期的女性,都應該注意營養的調配,產後也能更迅速恢復孕前的生活。

人人都可以是凱特王妃!醫:別陷入月子迷思

人人都可以是凱特王妃!醫:別陷入月子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近日,凱特王妃生產完後10個小時即公開亮相,完美的體態以及好氣色引發不少話題,相對於有坐月子習俗的中國人來說,卻是觸犯了大忌,產後到底需不需要坐月子,醫師表示,其實在整個孕期做好營養照護,人人都可以是凱特王妃第二!懷孕前攝取均衡營養 產後不必特別進補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鄭博仁醫師指出,生產完後需不需要坐月子以及應該做多久,答案因人而異,坐月子的習俗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目的是為了補充營養以及避免受到感染、產生疾病等,然而現代醫學進步,產生感染的機率不大,其實沒有必要把營樣照護的重點放在產後的月子期。懷孕婦女應該要做到一個完整的週期性全人營養照護,強調女性在懷孕前、中、後都能做到營養的調配與身體的調理,就能夠在懷孕後輕鬆擁有良好的體態與健康狀況,他也指出,台灣女生只要不屬於高齡產婦或高危險妊娠者,都擁有很好的條件,能夠在產後迅速恢復孕前的狀態。懷孕期間最多增16公斤 產後不用辛苦減肥所謂週期性全人營養照護,孕前的準備應該是所有育齡期的女性都應該做的事情,因為沒有人能預期自己何時會懷孕,而懷孕後也不能放任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認為發胖沒有關係,醫師指出,一般女性,在BMI正常(18.5~24.9)的狀況下來說,懷孕期間可以增加11.5~16公斤,理想的體重增加應該是在懷孕13週後,以每個禮拜增加0.4公斤為原則,一直到寶寶出生。若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在合理範圍內,扣掉生產後寶寶的重量,以及子宮恢復、羊水排出等,剩下的體重正常來說在產後約12週就能恢復;而產後的媽媽,在授乳期間應該每天攝取比平常多500kcal熱量,以及25克蛋白質,另也可多補充維他命A,透過乳汁讓寶寶吸收,可幫助神經系統發展。想在產後快速恢復 把握產檢與醫師討論台灣目前陷入坐月子迷思,認為產後一定要坐月子,但其實鄭博仁醫師表示,這樣的做法是亡羊補牢,應該在每一次產檢中和醫師討論營養的調配,並藉由超音波瞭解寶寶的營養狀態,才不會補了一堆在自己身上,反而增加產後的負擔,若能確實執行營養規畫,你也可已是第二個凱特王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