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修復大腦疲勞 睡6~7.5小時最佳

修復大腦疲勞 睡6~7.5小時最佳#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能夠幫助我們睡得好,並且有效奠定年輕體質良好基礎的睡眠節律,是健康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好幫手。睡眠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以90分鐘為周期,重複4到5次,直到起床的時間。快速動眼睡眠,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所進行的淺層睡眠,即身體在休眠,但大腦仍處於活動的狀態。人體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工作,是修復精神。當身體處於休息狀態時,悲傷和憤怒等情感或精神壓力,都會變得舒緩許多。另一方面,非快速動眼期則是讓腦部充分休息的睡眠,人體在這個時期,進行的是身體的維修工作。在腦部休眠期間,調整腦部的神經迴路,修復皮膚及肌肉組織,強化免疫系統機能等等。非快速動眼期是比快速動眼期更深層的睡眠,但其中也區分為淺眠與深眠的時期。在睡眠的前半時間,以深層的非快速動眼期居多,後半則以淺層的非快速動眼期為主。(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11點前睡覺 老化胖不找你

11點前睡覺 老化胖不找你#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有句俗語說,小孩子「一暝大一吋」。但其實睡眠對於預防成年人老化,也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促進孩童成長的生長賀爾蒙(生長激素),在青春期的分泌量會到達顛峰,之後便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減少。人體主要是在睡眠中分泌這種生長賀爾蒙,一般來說,從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是分泌最旺盛的時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要保持在晚上11點之前,就上床睡覺的習慣。睡眠,其實就是身體的維修時間,而提升睡眠品質的訣竅。生長賀爾蒙能夠有效修復白天受紫外線損傷的肌膚、舒緩運動等因素磨損的肌肉組織,並能消除身體疲勞,提升免疫系統的防護力。在4、50歲的中年時期,生長賀爾蒙如果分泌異常,很可能會出現各項身體警訊。人一旦進入中年,就是體質的分水嶺,其中「變得容易發胖」,是不可輕忽的症狀之一,甚至可以說是開始老化的重要前兆。(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研究:睡左側 起床比較愉快

研究:睡左側 起床比較愉快#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句成語叫「自作自受」,無論從字面上或引申意義來看,說得一點都沒錯。一個人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睡彈簧床墊或無彈簧床墊,蓋暖和的被子,或是房內開了一盞小夜燈,健康狀況都會隨之而不同。一些關於新生兒的科學研究顯示,只要讓寶寶仰睡而非趴睡,就可以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率。至於我們大人則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姿勢,而且這麼做永遠都不嫌遲。一家英國的連鎖旅館針對三千名住客進行了一項調查,以得知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是否會對身心安適造成影響。結果顯示,睡左側的人,起床時心情較愉快、樂觀,也比較不緊張。根據數據,睡左側的回答者,有25%起床時,對人生有正面看法,睡右側的回答者則為18%。某些行為心理學家針對這點進行了研究,認為睡床左側的男性,生性善於保護他人,也比較實際;至於睡床右側的女性,生性則較浪漫多感。不過,這也與各地文化有關。在中國文化與風水研究中,睡在床右側與「陽」(責任與行動的同義詞)相連結,左側代表的是符合女性善感特質的「陰」。關於睡姿的問題,帶動了無數科學研究,而這些研究又徹底顛覆了醫學上的說法。幾十年來,我們都誤以為該讓寶寶趴睡,以避免寶寶因溢奶而窒息,時至今日卻已不同。所有醫生都建議要讓寶寶仰睡,因為這個姿勢能大幅減少新生兒猝死的風險。只要想想一個讓被子裹住的小寶寶,整個人陷進了過軟的床墊中,就可以明白,寶寶會有缺氧的危險。要是寶寶容易溢奶的話,可以在床頭下墊一大本厚重的書,使床墊微微抬高。我也建議有橫膈裂孔疝氣伴隨胃酸逆流的成年人,千萬別在餐後立刻睡覺,至少要等個2小時再上床。另外,喜歡在床上看電視的人,最好用兩、三個枕頭墊著,讓自己呈半坐的姿勢。瑞典的豪柏格教授針對癌症發生率與睡姿相關性進行研究,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對於某些癌症為何傾向於發生在身體的某一側,他感到不解,其中有兩種癌症尤其令他好奇,就是肺癌與皮膚癌。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種癌症發生在身體左側的機率明顯較高,於是他試著找出合理的解釋。過程中,特別令他驚訝的是,通常較少受到陽光曝曬的身體部位(已知陽光曝曬是誘發皮膚產生黑色素瘤的危險因子),罹患這些癌症的機率反而較高,就女性而言是大腿與臗部,男性則是軀幹。他並注意到,日本並沒有出現這種身體左右側的差異與黑色素瘤的不尋常分布。在其他的研究中,科學家觀察到床墊內的彈簧形成了一種電磁場反應區。但是日本人因為使用的寢具不同,並沒有這種現象──日式床墊是直接鋪在地上,並且從來不含金屬。科學家認為床墊的「彈簧」構成了一個電磁場接收區,而睡在上面的人便長期於夜間暴露在電磁場中。他們並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何身體的某些部位(男性是軀幹,女性是下肢與髖部),反而比受到陽光曝曬的部位,更容易產生黑色素瘤。法國良醫的健康真心話:電熱毯與子宮癌就連電熱毯這種日常用品,蓋久了也可能會影響健康。美國阿貝爾教授研究了電熱毯與子宮癌的相關性,結果令人意外。他指出,夜間持續用電熱毯超過二十年,罹患子宮癌機率較高。偶爾用電熱毯並不會有任何危險,不過,持續使用這種發熱保溫方式,還是會對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對於這種奇怪的現象,目前還沒有找到解釋的理由。(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寶瓶文化出版)

台灣人健康指數不及格 睡眠差、無知己談心

台灣人健康指數不及格 睡眠差、無知己談心#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除了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健康也是民眾日漸開始關注的問題,一項由壽險業者調查之國人「360°康健指數」,根據民眾對於身體、家庭、社交、財務與工作等5大面向評估自身的滿意度,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平均的康健指數為56.8分,其中財務是民眾普遍認為的壓力來源。三明治族壓力大 7成受訪者睡不飽五大面向中,民眾認為表現最好的是「家庭」,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能使父母、伴侶、孩子健康幸福很重要,有一半的人自覺與孩子和伴侶的關係良好;然而調查同時發現,受訪者每5人就有一人是需要同時照顧扶養父母和子女的三明治族,家庭責任重大同時也帶來壓力。其次,超過7成民眾認為「身體」面向最為重要,然而卻有7成受訪者表示每天睡不飽、睡不好,顯示國人多數有睡眠問題;萬芳醫院家醫科林英欽醫師指出,工作及財務壓力都可能導致睡眠障礙,平時應養成良好的抗壓性、適當運動、規律作息時間,並創造合適休息環境,藉由提升睡眠品質,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苦水無處吐 2成國人沒有可談心的朋友其中台灣民眾的社交面向最引人注目,原因竟是帶來便利的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深入民眾生活,使得1/5國人認為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諮詢心理師林萃芬對於年輕族群仰賴虛擬社交的趨勢表示憂心:社群網路僅能輔助維持人際關係,而情感連結則必須透過面對面相處才能產生。她呼籲民眾,現在就放下手機,透過與親友的聚會轉移對網路的依賴,建立真實世界中的親密感。而「工作」與「財務」滿意度則是最低,也是拉低台灣民眾整體康健指數的關鍵。78%受訪者覺得最不滿意是薪資與獎酬福利,而且有3/4的人覺得工作壓力大。財務狀況則最令人煩惱,高達9成民眾憂心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退休,或是無法滿足自己及家人醫療需求的經濟能力。飲食、運動增加抗壓性縱觀國人平均康健指數不及格,林英欽醫師指出,當自己的期望與表現出現落差,就容易產生壓力,尤其對於三明治族來說,家庭責任帶來的壓力更是影響著身體的健康,透過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增加自身抗壓性,提高健康指數。

晚上走路30分鐘 消除白天疲勞睡更好

晚上走路30分鐘 消除白天疲勞睡更好#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各位當中有很多人都曾有以下的經驗。當疲勞累積時,人就變得容易發怒,疲勞與壓力會讓自律神經呈現混亂,因此人累積疲勞當然就容易發怒。為了控制怒氣,就要每天下工夫自我修復,以免疲勞累積,這點很重要。所謂的自我修復,其實並不需要特別的道具。為了有效地自我修復,我建議把所有的活動以30分鐘為單位來分割,然後化為行動。因為30分鐘不會太長也不算太短,是整頓一項工作剛好夠用的時間。過了下午四點,我想很多人就會因為疲倦導致工作停頓不前,但是即使如此還是得繼續手中的工作。我通常在這時候會設法休息30分鐘。設定鬧鐘或計時器,剛好就在30分鐘內,什麼都不做、只是放空自己。這樣做之後,自律神經就趨於安定,30分鐘後身體就可以重新開機。當然無法消除全部的疲勞,但是一旦自律神經可以重開機,就可以恢復精神集中力。至於解除因工作產生的疲勞的方法,我的建議是晚間走路30分鐘。在吃過晚餐到就寢之前,請以緩慢的速度走路。我大概都是以30分鐘走完大約兩公里的路程。或許有人會擔心工作之後已經累了,回家之後根本沒有體力可以運動,但是晚上運動好處很多呢!白天會因為工作感到疲累,主要是長時間採用相同的姿勢導致肌肉僵硬、血液循環變差的緣故。如果在夜間做點輕微的運動如散步,就可以解除肌肉僵硬,末梢血液循環也會變好。結果是運動反而比不運動更可以消除疲勞。血液循環變好,自律神經的活動自然也會改善。就實際測量的數據來看,利用晚上運動比不做任何運動,夜間的睡眠品質更好。在睡眠時間內消除疲勞的效果也比較高。但是請不要從事太劇烈的運動。例如,可以散步但不要慢跑。晚上是副交感神經應該活絡的時刻,如果做劇烈運動會導致交感神經活躍,產生反效果。走路時也建議選擇安靜的場所,以免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大家總認為早上運動比較好,不過就結論來看,晚間運動的效果比早上來得好。因為早上運動可是伴隨著許多風險呢!早上是交感神經較活躍的時刻,此時血管收縮、肌肉較僵硬,因此比較容易受傷。以前很多運動部門都喜歡在早上練習,但是因為受傷的風險很大,目前多數的案例顯示,最早至少也要超過早上十點,才開始展開晨間練習。再者,早上也是最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刻,跟醫療有關的人應該都知道,早上運動是相當危險的。早上做運動還有一個缺點,到了開始工作時身體也開始感到疲累。我過去也曾試過早上運動,但是因為在疲倦的狀態下上工,明顯感覺到工作的精準度下滑了。因為疲勞,所以也容易變得焦慮,我認為早上運動對工作絕對沒有幫助。早上,在開始準備上班之前提早30分鐘起床,先做點閱讀書籍、寫文章等動腦的事情度過這段時間,這樣最理想。確保早上這30分鐘的時間,或許就會產生很多好的靈感和創意。再者早上的時間如果很充裕,也可以避免因為擔心「會遲到」產生焦慮,導致自律神經崩盤。對自律神經而言也是很好的切換方式。日本古代有句諺語,「早起好處多」可不是胡說呢!(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動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UVA讓肌膚老化多5倍 美醫師教2招凍齡術

UVA讓肌膚老化多5倍 美醫師教2招凍齡術#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別以為只有夏天才需要防曬!不管陰天、雨天還是冷颼颼的冬天,紫外線可沒在放年假、照樣打擊你的肌膚!事實上,並不是眼見的陽光會讓人曬黑,連辦公室的燈管、手機都很危險。對此美國皮膚科醫師指出,冬天曝曬陽光時間少、受到紫外線的傷害相對低,此時正是「凍齡」好時機;應掌握2招彌補今夏防曬失敗,更為明年的小可愛、比基尼做準備。●加強防曬/紫外線無處不有,室內外都要擦防曬一般人都知道,出門一定要擦防曬、撐陽傘,以免紫外線沉澱變成「小黑人」;但其實,不管天氣好壞、位於室內室外,都應加強防曬保護;甚至是開車、坐在辦公室都有可能遭受紫外線的傷害。對此皮膚科醫師表示,若室內有窗戶、玻璃,紫外線都會滲入皮膚,實在不可輕忽。醫師強調,陽光是讓人老化頭號殺手,除了常見的短波紫外線(UVB),長波紫外線(UVA)對皮膚傷害更大。因其對肌膚的長波照射難以預防,且為慢性累進傷害; 不只如此,UVA是以非常慢又微量方式造成皮膚老化、皺紋、斑點生成。科學家也證實,UVA對肌膚的傷害足足高出5倍多!因此,每天上妝前應多加個防曬步驟,對抗「無處不在」的紫外線。●充足睡眠/美容覺修護肌膚、減少老化跡象除了防曬外,多睡「美容覺」也是讓肌膚亮白的好方法。皮膚科醫師說,睡眠不只讓人精神百倍,看起來更有氣色外,也是抗老、美白的助手!因為睡眠不足會釋放更多皮質醇、分解膠原蛋白,導致生長激素減少;進而產生細紋、黑眼圈,甚至加速肌膚老化。醫師解釋,如同身體需要利用睡眠修復,肌膚也要「好好休息」;之所以稱為「美容覺」就代表其能夠修護肌膚,減少老化跡象、看起來更透亮!因此冬季時應掌握防曬、充足睡眠2大招,在明年春夏當個美美的白雪公主。

睡飽了還累!當心是6種疾病在搞鬼

睡飽了還累!當心是6種疾病在搞鬼#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能夠睡到自然醒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不過怎麼會睡飽依舊哈欠連天?正常來說,疲憊多數是因為睡眠不足導致,但若調整後還是精神不濟,恐怕就不是「睡飽」能處理,當心是以下6類型疾病在搞鬼!1)慢性疲勞症候群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一旦持續或斷斷續續疲勞長達6 個月以上,經過充足睡眠及休息後,依舊提不起勁還無法找到答案,很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這令人相當不解的疾病,可會迅速造成強烈疲累,導致無法正常活動,且可能伴有頭痛、肌肉關節痛、虛弱及淋巴結疼痛。2)貧血不只如此,長期疲勞找不出原因,還可能是貧血造成;這是因為人體中把氧氣從肺部送到組織及細胞的紅血球減少,容易讓人感到疲倦及無力。而最常見也最容易讓人聯想的莫過於「睡眠呼吸中止」影響,如有睡眠干擾的問題,不管經過多長時間的休息,起床後都還會感覺疲憊。3)甲狀腺疾病此外,本身患有甲狀腺疾病者,會明顯感到肌肉疲勞,特別是大腿最為明顯。4)糖尿病如長期勞累又伴隨口渴、頻尿、飢餓等,恐是罹患糖尿病。5)憂鬱症另,憂鬱症患者會因為睡眠及進食模式改變,導致記憶和集中力有問題,也是影響睡眠的原因之一。6)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後一項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雖此疾病症狀與其他病例相似又不易發現,但若時常無精打采、食慾不振加上關節疼痛,應及早尋求風濕病醫師求助。而除了利用藥物減輕病痛外,運動健身絕對是降低困擾的不二法門!建議選擇適當的運動改善,如游泳、瑜珈、體操和太極拳,另外也可以利用按摩、針灸、泡溫泉等自我放鬆的活動輔助,但盡量以不增加疾病風險為原則。 

英研究:每天睡6小時就夠了 一樣不傷身

英研究:每天睡6小時就夠了 一樣不傷身#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什麼!睡6小時就夠了嗎?英國最新研究發現,過去高喊著每天必須擁有8小時的睡眠,其實並非如此;只要保持6小時的睡眠時間,一樣可以生龍活虎、精神滿滿,甚至連血壓、心臟都更健康,而肥胖率竟也相對較低!由於現代人習慣在睡覺前,重新「檢察」自己的社群網站、聊天軟體,總要確保全都「回復」完畢才閉上雙眼,而壓縮不少睡眠時間;研究人員指出,正因如此,每天必須睡到8小時的說法,也讓不少人緊張、焦慮,造成「硬」要多睡2小時的習慣,卻越睡越累!不隨日落而息 平均晚3小時才睡研究人員觀察94名受測者,將近1千多天的睡眠和工作時間,發現大部分人每晚睡眠幾乎都少於7小時,平均時間為6小時25分鐘,但這看似睡眠不足的時間,卻沒有讓他們精神差、工作效率不佳,反而神采奕奕,且肥胖率較低、血壓更穩定及心臟相對健康。據了解,研究過程中,受測者必須交出所有電子設備,但他們並沒有隨著日落而息的生活,反而在日落後平均3小時又20分鐘後才就寢;因此,過去強調應跟隨太陽運轉而調整作息的說法,似乎無法發揮效用。專家指出,雖然電子設備縮短現代人的睡眠時間,但其實過去人也不會因為太陽下山就馬上入眠,因此無須特別焦慮,只要養成「自己」的規律作息,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