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

茼蒿功效多!調血壓、防骨鬆⋯「這樣挑菜+清洗」最新鮮好吃、無農藥

茼蒿功效多!調血壓、防骨鬆⋯「這樣挑菜+清洗」最新鮮好吃、無農藥#火鍋

秋冬進補愛吃薑母鴨、羊肉爐,還有冬至一定要吃的鹹湯圓,怎麼能少了最對味的青菜——茼蒿!茼蒿的特殊風味與口感令人回味無窮,更富含高營養價值,可促進腸胃蠕動、低熱量。但茼蒿要如何挑選才新鮮?吃茼蒿有哪些好處和禁忌?《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美味茼蒿「9大QA」一篇看懂!

吃火鍋吃到腳痛!醫提醒:急性痛風發作恐腎功能不佳

吃火鍋吃到腳痛!醫提醒:急性痛風發作恐腎功能不佳#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常吃火鍋恐致腳趾又腫又痛?小心痛風找上身!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因腳部大拇趾疼痛求診家醫科,經醫師詳細詢問後才發現,由於最近天氣變冷,患者常常約朋友一起吃火鍋,經理學檢查發現腳部大拇趾紅腫,抽血檢查尿酸偏高,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經藥物治療2~3天後才恢復正常。冬天火鍋小酌吃太多,恐誘發急性痛風衛福部新營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宗林表示,時序進入寒冬和年節, 大家一起吃火鍋配上小酒,是件愜意的事。但火鍋屬高嘌呤食物,吃進過多易使代謝異常,或是本身腎臟排出尿酸功能障礙患者,容易出現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內的狀況,造成急性痛風。陳宗林說明,痛風是由於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尿酸排泄受阻,導致有過多的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腔或軟組織中而引起腫痛的病症。典型的痛風發作多發生在半夜或清晨,大多數病患發作之前,都曾經有飲酒或攝取含高嘌呤食物過度的情形,例如:食用大量海產或火鍋等。延伸閱讀:百元小火鍋怎麼吃才對?營養師揭「這3種湯頭」超肥痛風最常發生在足部關節處,醫建議5大生活型態調整痛風易發生的部位,以足部的大腳趾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踝關節、膝關節、足背,嚴重時甚至全身的關節皆有可能受到侵襲。一般病程在1天至2天內就會達到高峰,在未經治療情況下症狀持續7到10天會自然消退,如經治療病程可縮短至3天內。若長期反覆性發作,症狀會持續更久或多關節發作。痛風的預防首要的是生活型態的調整,及使用降尿酸藥物。對於痛風患者想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方式,陳宗林提供以下建議: 肥胖者減輕體重 減少酒精攝取,尤其是啤酒及烈酒 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取,如:動物內臟、紅肉、海鮮、香菇 每天攝取適當的水份 維持血尿酸值在6.0 mg/dL陳宗林提醒, 痛風一旦找上身,就是一種終身性的疾病,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但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及合理的藥物治療,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冬天吃鍋不增胖 醫師:關鍵在這三項

冬天吃鍋不增胖 醫師:關鍵在這三項#火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冷颼颼,來上一鍋熱呼呼的火鍋最適合不過,不過要在冷冬中吃鍋又不增胖,似乎有點難度,醫師表示,只要記住吃鍋三大關鍵,就可以輕鬆減少熱量上身。湯底選蔬菜或昆布 火鍋料選雞肉、海鮮等原型食物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泰銘表示,很多人喜歡在冷冬中喝熱湯,因此火鍋的「湯底」就變得相當重要,如果選擇脂肪比較高湯底,像是豚骨高湯、麻辣湯、酸菜白肉等當鍋底,熱量就會變得比較高。再來是「火鍋料」,如魚餃、蛋餃、起司球、丸類等加工食品,都是熱量較高的食材;主食食用含油脂量很多的雪花牛(豬)、霜降牛(豬)等肉類,一餐吃下來,熱量不增加都難。最後使用的「沾醬」,如果又選擇像是味道濃郁、油脂高的沙茶醬,或是豆瓣醬、辣椒醬等,高湯底、高配料、高沾醬,三高加再同一鍋中食用,吃鍋就變得容易增胖。黃泰銘建議,湯底以蔬菜或昆布為主,火鍋料以雞肉、瘦肉、海鮮等原型食物及蔬菜食用,再搭白醋加少許醬油做為沾醬,則可減少熱量攝取,就能吃鍋不增胖。食物太燙勿入喉 以免燙傷或增加罹患食道癌機率另外,吃火鍋時不要吃太燙的食物或喝太燙的湯,因為很燙的食物如果馬上吞到食道,進入食道即便沒有感覺,卻已經造成食道受傷,容易導致慢性食道受傷變成食道病變,恐提高食道癌罹患機率。

冬天狂嗑鍋配啤酒 急性胰臟炎來作怪

冬天狂嗑鍋配啤酒 急性胰臟炎來作怪#火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冷冷的天氣讓人特別想邊嗑熱熱的火鍋,配上大杯啤酒。但醫師提醒,有膽結石、高血脂、長期飲酒等問題的人,需節制飲食,以免引發急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是指胰臟及周圍組織的急性發炎反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王繁棻提醒,如果本身潛藏危險因子,又嗜吃高油脂、高熱量飲食,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典型症狀為上腹痛,甚至延伸至背部,也有人疼痛部位在肚臍周圍。其他相關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發燒、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意識不清、血中白血球升高、電解質不平衡,血糖偏高等。肥胖與糖尿病也是胰臟炎、胰臟癌危險因子最常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為膽結石,約占40%,主要是膽結石移位,跑到總膽管和胰管開口附近,產生磨擦而發炎。其次為長期飲酒或短時間內攝取過多酒精,約占30%。而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也會引發急性胰臟炎,約占2%至5%。此外,某些臨床上藥物,或是腹部受過創傷、手術後,也可能誘發急性胰臟炎。另有一些因素會增加胰臟炎機率,包括抽菸、肥胖、糖尿病;其中,肥胖與糖尿病亦是慢性胰臟炎與胰臟癌的危險因子。80%的急性胰臟炎患者為輕度,約3至7天可出院。重度胰臟炎是指器官衰竭持續48小時以上,主要發生在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及腎臟,危險因子包括60歲以上、肥胖(BMI>30)、有其他共病症、酒癮症。整體急性胰臟炎死亡率約2%,若持續器官衰竭的死亡率接近30%,不可輕忽。急性胰臟炎處置方式為積極輸液,輕度患者可進食清流質或流質,再轉為低脂固態飲食。若有嚴重疼痛、噁心嘔吐,則須禁食。中重度需使用廣效性抗生素,如有疼痛可給予止痛藥。若為膽結石胰臟炎或上行性膽管炎,須由消化內科醫師施行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而由於膽結石胰臟炎易復發,建議在4至6周內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或內視鏡膽道括約肌切開術。空腹狀態三酸甘油酯500mg/dl以上 需採低油飲食王繁棻表示,治療胰臟炎須針對原因去處理與預防,特別是飲酒與高三酸甘油酯。飲食中的三酸甘油酯會被胰臟脂肪酶分解,與膽汁混合,再進入小腸分解,因此餐後乳糜微粒濃度會升高;若乳糜代謝有問題,血中濃度過高,會影響胰臟微血管血流,造成腺細胞缺血,發生壞死及發炎。如果患者潛藏膽結石或高三酸甘油酯,又吃進過多高油脂食物搭配飲酒,就可能產生急性胰臟炎。一般來說,空腹狀態下驗出三酸甘油酯500mg/dl以上,就屬高風險族群,需採「低油飲食」,並服用降血脂藥,以控制血糖;同時要增加身體活動量來降低體重,以及減少飲酒。低油飲食原則建議如下:.減少吃油炸食物、高糖飲料及甜點。.攝取五穀根莖類要避免酥皮類與高油脂糕點(如蛋黃酥、鳳梨酥、甜甜圈、蛋糕等)。.以植物性油脂取代動物性油脂,注意生菜沙拉搭配的沙拉醬,油脂量也很高,應減量使用。.蛋白質建議攝取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避免紅肉類,奶類則以低脂為佳。

健康火鍋食譜這樣煮 腸保健康人不老

健康火鍋食譜這樣煮 腸保健康人不老#火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國飲食文化史中,每到年終時節,家家戶戶必備年夜飯,相聚飲酒,並於桌下置一火爐,火爐四周放置多枚錢幣,象徵闔家團圓,而爐火必須熊熊燃燒,代表一家興旺,守歲迎接新年。這火爐就是「圍爐」一詞由來。時至今日,轉變為在桌上放置火鍋代替,除夕夜當天,用豐盛飲食犒賞全家一整年辛勞,慢慢吃並藉此聯繫情感,有長長久久之意。 過年期間親友齊聚,享受美食,開懷暢飲,但年菜多為大魚大肉少蔬菜,加上年節零食飲料含高油、高鹽、高糖,若過量食用無所節制,年後增胖是令人苦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指出,攝取足夠膳食纖維(25~30克/天)可穩定血糖、調節膽固醇、控制體重及促進腸道健康。此外,富含膳食纖維之未精製全榖雜糧、蔬菜及水果類當中亦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多酚類化合物及植化素等,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增加免疫力、延緩生理機能老化等好處。因此,不論健康人還是具有慢性病危險因子者,應該將未精製全榖雜糧、蔬菜及水果納入年節飲食中。徐裴莉營養師提醒,一般火鍋部份(不含沾醬、飯麵類)平均每人熱量攝取約500~800大卡,膳食纖維2~3克。若除夕一餐圍爐吃下來,攝取約1500~2600大卡,膳食纖維則有3~6克,攝取熱量過多而纖維明顯不足!想開心過年不長肉,善用高纖食材入菜就能減少熱量攝取,增加飽足感。高纖食材舉例如下:全榖雜糧類:雜糧米麵製品、芋頭(未炸過)、南瓜(含皮)、豆薯、荸薺等。蔬菜類:各式的新鮮蔬菜、蕈菇類、紫菜昆布類。水果類:當季新鮮水果(每餐一個女性拳頭大為限)。【健康火鍋】食譜(4人份)湯底(生重):白蘿蔔一顆530克、乾昆布(約5*10公分)一片(或海帶100克)、洋蔥半顆100克、雞里肌240克、油15克。鍋料(生重):濕豆皮4片(約120克)、文蛤60克、白蝦8尾、鳥蛋120克(約12顆)、高麗菜400克、生香菇100克、美白菇100克、玉米筍100克、南瓜110克。作法:1.白蘿蔔去皮切大塊,文蛤泡水吐沙備用。 2.南瓜去籽切塊,高麗菜洗淨切好,生香菇、玉米筍、鳥蛋洗淨備用。 3.鍋內加水1500CC,將昆布及切塊的白蘿蔔放入鍋中煮滾,轉小火熬煮成高湯。4.洋蔥切絲、雞里肌肉切片備用。 5.熱鍋後加油,先炒香洋蔥絲再加入雞里肌片炒至半熟起鍋。6.將做法2的高湯倒入鍋中小火續煮,依序加入高麗菜,生香菇、玉米筍、鳥蛋、南瓜、濕豆皮、白蝦及炒過的雞片煮熟,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營養分析(1人份):適逢歲末年終,望年會、尾牙聚餐邀約不斷,除夕圍爐更是不能錯過,若能多攝取高纖食物、攝取足夠白開水(2000~3000cc/天)及搭配適當體能活動(如郊外踏青、親友家走春等),絕對可保持健康活力而不長肉!

吃到飽火鍋熱量破表 無負擔這樣吃

吃到飽火鍋熱量破表 無負擔這樣吃#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冷邀幾個親朋好友一起圍爐享用火鍋暖胃又暖心,但火鍋常使用的食材、配料及飲料亦處處隱含陷阱,如五花肉片、加工火鍋料及沙茶醬,也常搭配含糖飲料及甜點,容易在歡愉的聚餐氛圍下,不自覺攝取過多熱量。吃到飽熱量爆表 跑83圈操場才消耗掉以去吃到飽可能吃到的份量估算,一餐可能攝取近2800大卡,約相當於10碗白飯的熱量,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600至800大卡,甚至超過整天的熱量需求。吃一頓約需跑83圈操場,才能將1餐多餘的熱量消耗。為了讓民眾更容易了解均衡飲食,國民健康署今年公布我的餐盤的圖像及口訣,建議民眾運用「我的餐盤」圖像比例及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活用「我的餐盤」口訣 吃鍋6原則無負擔吃火鍋時,可以依據口訣中所提到的比例及份量換算概念,並運用「拳頭」及「掌心」來估計食物攝取量。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供6原則教民眾活用「我的餐盤」口訣,讓您安心吃鍋也可以少負擔:1.蔬菜要多吃每餐的蔬菜量建議比您的1個拳頭再多一點,由於蔬菜類相較於其他火鍋食材具有低熱量、高營養價值特性,建議吃火鍋時可以比平常吃更多蔬菜增加飽足感。多攝取當季新鮮蔬菜及各式菇類,富含的纖維素可幫助排便、維持腸道健康。2.全穀雜糧吃適量我的餐盤口訣中提到-「飯跟蔬菜一樣多」,每餐飯量建議比您的1個拳頭再多一點,但吃火鍋時不一定會搭配白飯,而是經常搭配各式各樣全穀雜糧類食物,像南瓜、芋頭等根莖類及雜糧類食物,及麵、冬粉及米粉等。相較於飯類,這些常用食材因具有體積較大或煮熟後吸水體積膨脹程度較高特性,建議每餐總計可吃到約為您的2個拳頭大。3.肉類選低脂不過量建議所吃的豆魚蛋肉類食物份量總和,大小及厚度約為一個掌心大,並且選擇的優先順序以豆類及其製品為先,其次為魚類、海鮮類及蛋類,最後才選擇肉類。若選擇肉類時,建議以白肉(雞肉、鴨肉)取代紅肉(牛肉、豬肉),並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部位(如以里肌肉片取代五花肉片)。4.以水果取代甜點吃火鍋時經常選擇冰淇淋作為飯後的甜點,使已過量攝取的熱量雪上加霜,建議依照我的餐盤口訣-「每餐水果拳頭大」,以1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取代甜點。5.少油調味選天然選擇火鍋湯頭時,建議以昆布湯取代高熱量、高脂肪及高鈉含量的麻辣湯;選擇配料時,減少使用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調味料,如沙茶醬、豆瓣醬、胡麻醬等,可多選擇選擇蔥、薑、蒜及香菜等新鮮食材提味,並可依照我的餐盤口訣,搭配1茶匙的堅果種子,如花生粉或芝麻粉。6.少糖飲選乳品含糖飲料中含大量添加糖及熱量,過量攝取可能造成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建議飲用白開水或無糖茶水取代含糖飲料,若欲進一步增添風味建議可以搭配乳品。不小心吃過量 其他餐減量、增加運動量若用餐時不小心吃過量,建議您其他餐次須減量攝取或是增加運動量。除了以上的原則外,用餐後多花點時間與親朋好友逛街散步,搭乘交通工具回家時可以提早幾站下車多走路,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平時更是要保有多運動的好習慣,讓您享用大餐的同時仍保有好身材。

連吃幾天火鍋慶生 急性痛風引上身

連吃幾天火鍋慶生 急性痛風引上身#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急性痛風主要成因是因為尿酸結晶體堆積在關節處,引起自身白血球攻擊,所導致的一種關節炎症,其症狀為關節突然的紅腫痛熱起來,表面皮膚緊繃及發亮。最常侵犯的關節是為大腳趾、腳踝、膝蓋和手肘,也可能出現在手腕和手指關節等處,引發急性痛風較常見的原因為大吃大喝海鮮、紅肉或酒類,其他如手術、少喝水及長時間饑餓也會引起急性痛風。一位沒有痛風家族史的27歲83公斤潘姓女子,一連吃了好幾天的火鍋、燒烤慶生,沒想到左側大腳趾紅腫、熱痛,讓她好幾天的半夜都痛到難以入眠,就醫後檢查尿酸值數高達8.7 (一般女性6.5以下、男性7以下)超過標準值,原來是「急性痛風」發作,經過藥物控制及飲食的改善,目前女子的痛風已獲得控制。火鍋湯頭含高普林(嘌呤) 易發生急性痛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痛風沒有分季節,但是每年的冬天卻是最多人求診,尤其天氣越冷急性痛風患者增加趨勢,主要是大家喜歡在冬天吃「火鍋」暖暖身,卻不知道這類的湯頭裡含有高含量的普林(嘌呤),當新陳代謝轉變後就成了尿酸,尿酸高時急性痛風也就容易發生。急性痛風一般需要抽取紅腫痛處的關節液,做顯微鏡檢查才能確診,單靠血液中尿酸值判定原因並不可靠,因為很多急性痛風病人的血中尿酸值都是正常的,臨床上治療急性痛風的藥物有非類固醇止痛藥、秋水仙素和類固醇等,建議使用藥物治療前應到醫院或診所找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痛風患者要減少內臟、海鮮、豆類攝取高普林食物包括有,火鍋湯底、內臟類、海鮮(部分魚類以及蝦蟹貝類等)、部分豆類、乾香菇、紫菜、火鍋肉湯及雞精等。胡宗慶主任表示,避免急性痛風發作,建議民眾在吃火鍋時,若想喝熱湯可以先喝一開始煮的湯頭就好,因為煮到後面火鍋料會越加越多,甚至肉片、海鮮也會一併加入鍋中,這時湯頭雖然變得更濃郁、好喝,但普林(嘌呤)的高含量也會增加,此時如果持續喝湯,發生急性痛風的機率就會提高。

茼蒿5大營養價值!冬季吃火鍋好夥伴

茼蒿5大營養價值!冬季吃火鍋好夥伴#火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蔬菜並非一年四季都有產出,「茼蒿」便屬之!屬於冬季蔬菜的茼蒿,盛產季節大約在每年10月至隔年4月,而這段寒冷的季節也是家家戶戶吃鍋的好時機,身為愛吃茼蒿一族的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師講師簡鈺樺建議大家不免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補充滿滿茼蒿的營養!茼蒿營養價值簡鈺樺營養師表示,歸屬於綠色葉菜類一族的茼蒿,有著植化素葉綠素和β-胡蘿蔔素,同時礦物質和維生素種類也相當豐富喔!若把實際的營養素含量量化,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8版,每100公克的茼蒿有:1. 熱量13大卡:蔬菜低熱量又高纖維的特性,對於控制體重者來講是很棒的選擇!甚至適合入火鍋料理的茼蒿,若可以去取代一些加工料,也能大大提升營養價值喔!2. 纖維1.6公克:建議國人一日纖維攝取量為25~35毫克,而茼蒿可以貢獻1.6公克,其餘當然還是一整天需要攝取到全穀雜糧類、其他蔬菜和水果來作補給喔!3. 鉀363毫克:礦物質鉀與維持心肌功能正常也是息息相關,甚至還可以去調整身體的酸鹼平衡喔!4. 鈣46毫克:鈣質的來源除了常聽到的乳品類以外,深綠色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含量不敵乳品類,但別忽略他喔!5. 葉酸95微克:葉酸除了是準備懷孕以及孕期媽媽特別需要補充的營養素以外,也和我們的造血相關喔!有些人的貧血不見得是缺乏鐵,有可能是缺乏葉酸。網傳茼蒿農藥多應注意?簡鈺樺營養師提醒,不管是任何葉菜類,清洗這個步驟都非常重要,若沒有洗乾淨很可能就會把夾帶的髒東西吃進肚子裡,並非只有茼蒿而已喔!正確的清洗步驟為必須先將葉子一片一片剝開,每片都應該用流動的水清洗多次,若有足夠時間也可以用水浸泡5-10分鐘,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任何汙染啦!哪些族群須特別注意食用量?原則上,任何食物都要保持著剛好就好,太少無益;太多傷身!若是對於一些比較容易腹脹或是消化不佳的朋友,一次吃的量盡量維持在半碗(也就是所謂的一份蔬菜)。而對於高鉀血症的朋友來說,記得要把煮茼蒿的水瀝乾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