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

男腹部黑痣突起、潰瘍 竟是皮膚癌上身

男腹部黑痣突起、潰瘍 竟是皮膚癌上身#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惡性腫瘤長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皮膚癌更列台灣十大癌症之一,然而其受重視程度不如其他癌症,許多民眾認為不常曬太陽就不會得到皮膚癌,然而一位吳先生,就在不太有機會曬到太陽的右側腹部,發現了晚期的黑色素細胞癌;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平均不到3小時就有一人罹患皮膚癌,其病灶外觀初期與一般黑痣無異,導致國人普遍缺乏警戒!腳掌、指甲間是常見病灶處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楊志勛理事長指出,皮膚癌可分為黑色素細胞癌和非黑色素細胞癌兩種類型。其中,黑色素細胞癌好發於60多歲族群,此型別雖然僅占所有皮膚癌患者的7.8%,但其惡性高且易轉移,故患者往往僅能存活數個月,致死率相當高。且臨床發現台灣的黑色素細胞癌,有近6成患者病灶是長在腳掌、指甲間等陽光未必照射到的地方,民眾容易輕忽。林口長庚醫院曾收治一名案例吳先生,因右側腹黑痣變大、突起,並開始潰瘍流血,他一開始不以為意,僅至一般診所塗藥處理,直到皮膚出現明顯腫塊才緊急至醫院就診,並確診為晚期黑色素細胞癌,且已轉移到肝、肺臟。黑痣還是癌細胞?5不辨識法助判斷過去治療僅有廣泛性切除病灶、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方式,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張文震醫師指出,面對晚期黑色素細胞癌,化療是普遍使用的治療武器,但反應率僅9%,難以達到病患與家屬的期待。不過台灣有近1成5的黑色素細胞癌患者具BRAF基因突變,可透過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有效抑制腫瘤成長,且此類藥物在上個月通過健保給付,患者每月可節省約30萬元。張文震醫師指出,研究發現採用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來治療晚期黑色素細胞癌患者,相較於傳統化療可讓患者維持近7個月病情不惡化,中位數存活期更突破1年!另外,使用傳統化療僅有約1成的患者病情獲得改善,但新的標靶療法可使可使近6成的患者癌細胞明顯減少,反應率大幅提升,鼓勵病患應先接受基因檢測,不要輕言放棄。楊志勛理事長提醒,若擔心身上黑痣可能癌變,可透過「五不辨識法」辨識身上黑痣,如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灶不小、不平等不明斑塊,建議盡早至皮膚科就診。

男生較易曬傷!當心老化、皮膚癌找上門

男生較易曬傷!當心老化、皮膚癌找上門#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秋天雖已悄悄到來,但仍需注意防曬!日前一名20多歲年輕人,白天在沙灘上打赤膊玩水,晚上就因上半身皮膚疼痛掛急診,然而皮膚已有多處二度灼傷,且還有起水泡的現象。醫師表示,夏天曬傷,男生比女生多,因男生較不重視防曬,然而過度曝曬不僅有肌膚老化問題,還恐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不重視防曬 皮膚發炎、乾燥跟著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李世光醫師表示,炎炎夏日,大家都喜歡到海邉玩。但海邉風大,感覺不會很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曬傷;且男生比女生還多,因為多數男生不重視防曬,或是覺得塗防曬油感覺很娘,會被同伴笑,逞強後果就是嚴重曬傷。不僅使肌膚提早老化,更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李世光醫師指出,日曬後的紅腫,其實是一種發炎狀態。皮膚曝曬在紫外線UV-B之下,細胞會釋放出化學物質,使血管擴張,引起發炎。且曝曬之後,發炎狀況會愈來愈嚴重,開始發紅,接著就是乾燥、粗糙及缺水等。曬後修護8點建議曬傷會引發皮膚老化,包括黑斑、皺紋、鬆弛、角質增厚等,且會使視覺年齡看起來較老,因此呼籲民眾應做好防曬;若是已經曬傷,醫師也提供以下8點建議供民眾參考:1) 避免將肌膚長時間泡在水裡,以免阻礙皮膚修護。2) 洗澡避免用熱水,以溫冷水為佳。3) 冷敷時,避免冰塊直接與肌膚接觸造成凍傷。4) 避免穿過緊的衣物或用毛巾擦拭,以免造成摩擦,應穿寬鬆衣物。5) 避免使用有添加香料、酒精的保濕產品或美白產品,以免刺激肌膚,而且可能會有反黑現象產生。6) 避免使用去角質、剝離式面膜,以免造成二次傷害。.7) 避免將生蘆薈直接塗抹於曬傷處。8) 嚴重曬傷起水泡時,勿戳破水泡,以免引發感染。保養品越單純越好李世光醫師表示,在曬傷後的發紅處理,建議只要使用冰袋、冰包冰敷降溫即可。如果想使用保溼的保養品,應使用成分較單純的,勿含有酒精、香氣、美白功能。他強調,曬傷後皮膚脫皮,減少了保護層,更為脆弱,因此平時使用的保養品,並不適合在曬傷後使用。

養成365天防曬好習慣 拒絕皺紋、皮膚癌上身

養成365天防曬好習慣 拒絕皺紋、皮膚癌上身#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炎炎夏日已逐漸進入尾聲,面對迎接而來的秋冬,提醒民眾千萬不要鬆懈防曬工作,因為無論大太陽、陰天、雨天還是室內,紫外線無孔不入,所以,為了維持肌膚健康,預防皮膚提早老化、曬黑、皮膚癌等紛紛找上門,隨時都要塗抹防曬。肌膚長期曝露陽光下 不僅增負擔還有致癌疑慮雖然適度的曬太陽,可加速血液循環、幫助維生素D合成,增強對鈣和磷的吸收,但隨著地球暖化,紫外線剋星「臭氧」被破壞,當肌膚長時間曝露於陽光下,就容易增加皮膚的負擔,且長久累積下來,還有致癌的疑慮,因此,為預防各種問題上身,防曬產品的選擇就很重要。防曬品同時具有UVA及UVB 使效果發揮到最大在選擇適合的產品前,首先要先了解紫外線的區別,一般來說,紫外線有分為UVA(波長:250~290)、UVB(波長:290~320)、UVC(波長:320~400)三種,UVC無法穿透臭氧層,不會到達地表,對皮膚影響最小;UVB雖只到達皮膚的表皮層,但卻會使皮膚曬紅、曬傷,長時間下還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至於UVA則是會穿透表層破壞到真皮層,進而失去張力、彈性,產生細紋、皺紋及曬黑,所以,在使用防曬品時,要選同時具有UVA及UVB的產品,才能達到防曬目的。防曬乳也有分 物理性、化學性各有優缺防曬產品玲瑯滿目,因此,多數人都會選擇防曬乳來阻擋紫外線,但隨著成分不同,防曬乳也被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2種,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物理性防曬乳/是利用物理性原理在肌膚表層形成反光膜,以反射方式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通常分子較大,顏色較為明顯、較油膩,但不易過敏,適合敏感性肌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或幼童使用。●化學性防曬乳/是將紫外線大量吸收進成分中,使其不進入肌膚,通常分子較小,較為清爽,但易引發過敏反應,適合於油性肌膚、青春痘患者使用。目前多數業者會將兩者防曬混合,達到清爽且不刺激功效。防曬乳會流失 定期補擦很重要其實不管挑選何種防曬產品,重點在於定時補擦,因為防曬品會隨著流汗、擦汗而流失,且效果最多也只維持3小時左右,所以,提醒民眾除了外出前30分鐘要均勻塗抹防曬乳外,也要定時補擦,否則不僅無法預防曬黑外,皮膚受到紫外線破壞,還會產生細紋、皺紋等,得不償失。

老婦腋下突冒黑色線條 竟是罹皮膚癌

老婦腋下突冒黑色線條 竟是罹皮膚癌#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對身上的痣或許不以為意,但當心其實可能是癌症的徵兆。一位80歲婦人,左側腋下有皮膚化膿及黑色線條,已持續半年,至醫院切片檢查,結果竟是皮膚癌。另一位50多歲女性,於單側腰部發現不明皮膚斑塊持續3年,經檢視發現左側腰部有一塊鱗屑性紅斑合併些微皮膚潰瘍,於是安排手術切除,檢查結果也是皮膚癌。醫師也提醒,如果皮膚發現不明結節、斑塊甚至線條及經久不癒的潰瘍就要特別注意。好發逾40歲男  早期治癒率高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潘企岳醫師指出,這2例個案都是屬於皮膚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病變細胞來自表皮基底層或毛囊最外層細胞。發生率大約為每年每10萬人之中數百人,此癌症產生於40歲以上。發生率隨年齡增加,好發於淺膚色及男性,80%發生於頭頸部,其餘部位較少見則以女性為主,罹患原因是陽光中紫外線的曝曬量過多。潘企岳指出,最常呈現的是單一膚色或藍黑色結節,發生在陽光曝曬部位,像是臉部包括鼻子、耳朵,大小約0.5-1.5公分,結節中間常形成潰瘍、週邊隆起。其次為表淺型病變,前述兩例即為此種類型,大多產生在軀幹及四肢,呈現單一或多發性鱗屑性紅色斑塊,邊緣圍繞透明隆起顆粒。不明結節、線條是警訊這種皮膚癌雖然轉移機率小於0.1%,但是會逐漸擴大並侵蝕周邊組織,且伴隨的潰瘍不會癒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治療方式主要為刮除電燒及手術切除,治癒率相當高。潘企岳也再次提醒民眾,如果皮膚發現不明結節、斑塊甚至線條及經久不癒的潰瘍就要當心,最好趕緊就醫確認診斷及儘早治療。

右臉突然出現腫瘤 她竟皮膚癌上身

右臉突然出現腫瘤 她竟皮膚癌上身#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52歲的王小姐,右臉頰突然長出一顆瘤,雖然不痛不癢,但表面隆起,隱約看得到血絲和藍色的色素,且範圍越來越大,讓她覺得不太對勁立刻就醫,結果經過切片檢查,確診為皮膚基底細胞癌,所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切除手術,目前已痊癒。基底細胞癌 與長期曝露在紫外線有關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周怡萱醫師表示,皮膚癌常見有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其中又以基底細胞癌較為常見,約占皮膚癌的45~50%,患者多是中老年人或有家族遺傳史的族群。基底細胞癌的特徵,主要是不痛不癢、逐漸變大、形狀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有8成的患者都集中發生在臉部和頸部,與長期曝露在紫外線下有關,因此,農夫、工人、常日曬者都是高危險族群。突然出現腫塊、持續變大皆為徵狀 應提高警覺基底細胞癌雖屬惡性腫瘤,幾乎很少轉移,只會造成局部皮膚組織的破壞,但若忽略皮膚外觀的變化,面積會越來越大的話,可能會壓迫鼻骨等構造,嚴重者須得動大面積的切除手術和皮膚移植,術後甚至要接受放射線治療,增加治癒的難度。因此,周怡萱醫師提醒民眾,預防皮膚癌除了做好防曬外,當皮膚突然出現腫塊,而且持續隆起變大,形狀、顏色不均勻,應及早就醫診斷治療。

穿涼鞋忽略足部防曬 當心皮膚癌上門

穿涼鞋忽略足部防曬 當心皮膚癌上門#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涼鞋、拖鞋是女性鞋櫃的必備品,只要能讓腳底感覺「透心涼」,又不失流行元素,多數人都想「來一雙」。不過,專家指出,由於涼鞋使腳上大部分皮膚暴露在外,陽光直接照射下,易增皮膚發生癌變機率。足部長期曝曬 罹惡性皮膚瘤機率增不管是細根涼鞋、厚底拖鞋,或休閒又好走的平底鞋,各種款式都吸引不少愛好者,不過穿上一天,腳背很可能曬出鞋痕,其實,這就是足部發出的警訊。由於一般人不常注意腳部防曬、足部定期檢查,不知不覺中罹患皮膚癌的風險也跟著上升。而足部的癌症常形成於腳底、指縫間、指甲下,且不會讓人感到不適或疼痛,因此很少人會察覺,久不注意就引發其他病變。若從小就長時間把足部曝曬於陽光下,罹患惡性皮膚瘤的機率則更大。黑色素瘤好發年輕人 機率高8成美國研究發現,現今光照皮膚最容易引發的腫瘤之一是黑色素瘤,而發生年齡在18至20歲的年輕人身上,罹患癌症機率比其他年齡層的人高出80%。因此,年輕人更容易因陽光照射引發皮膚癌。而喜歡穿涼鞋、拖鞋的人,更該注意足部防曬,只要是直接曝曬在陽光下的肌膚,都該受到多一層保護,曬出尷尬鞋痕事小,患上皮膚癌卻是件大事,因此,足部保護更是不能少,選擇防曬係數也要因人而異。專家建議,若本身皮膚較白的人,應選擇防曬係數50倍的防曬乳;膚色較黑者選擇20至30倍即可。

防曬品使用不當 小心恐變老、皮膚癌

防曬品使用不當 小心恐變老、皮膚癌#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紫外線指數不斷破表,防曬品也成為當季熱門產品。但醫師提醒,最常見的錯誤是,以為擦了防曬品,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曬太陽。其實這只是防曬的一環,其他像是陽傘、寬邊帽、袖套等遮避物件,仍不可少。且民眾若是防曬產品使用不當,反而有可能曬傷、曬黑、曬老,甚至造成皮膚癌。 擦多久要再補充? 醫:環境、流汗而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中心邱品齊醫師說,之所以建議在出門前一刻鐘至半小時前敷用,乃因防曬品多屬乳化性基質,須花一點時間,方能在皮膚上達到均勻分散的效果。和防曬品能否發揮功能,其實是兩回事。 至於擦了以後多久要再補充?邱品齊表示,應視環境與流汗程度而定,並非效果會隨時間流逝。像從事游泳、打球、登山之類的活動,流汗多又是在戶外的情況下,可能不到一小時就要重擦。若整天待在室內,早晨擦一次也應該夠了。 難取代!防曬系數彩妝品僅輔助而高壓噴霧瓶是近來最夯的產品,但邱品齊說,用量難以確知,效果不見得比較好。也提醒切勿直接噴臉,以免誤傷眼睛。噴時要在上風處,還要維持通風,畢竟霧滴吸入肺中有其隱憂。記得遠離火源,切勿在過熱或抽菸時使用。 其他具防曬系數的彩妝品,包括BB霜、隔離霜、粉底、粉餅等,為了妝效展現清透自然,添加的防曬成分其實有限,因此效果絕對低於其所標示的防曬系數。這類彩妝品充其量只能扮演輔助角色,難以取代真正的防曬乳。

咖啡適量喝!降低皮膚癌、糖尿病風險

咖啡適量喝!降低皮膚癌、糖尿病風險#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咖啡,是國人近年來日盛風行的飲料,有多數人習慣早上起來喝一杯咖啡,下午精神不濟、想睡時也喝咖啡,晚上熬夜忙於工作,更少不了咖啡,因此,對於時常加班、容易疲勞的人來說,咖啡是生活中少不了的重要飲品,且關於咖啡對身體的影響,正反論述從來都沒有停過。每日4杯 可降低皮膚癌風險日前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期刊》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常喝咖啡的人,罹患黑色素瘤的機率,相對低於2成,但若喝無咖啡因的咖啡,則未見關聯。該研究主要是由耶魯大學公衛學院,針對近46萬名平均63歲的人,進行飲食習慣問卷調查長達十年,結果發現每天喝4杯咖啡以上者,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較少喝咖啡者低於2成。對此,研究人員表示,此結果仍處於初步階段,未來還需要更進一步分析。飲用不加糖咖啡 可降低糖尿病發生率除了可降皮膚癌風險外,其實過去也有許多研究指出,只要適量的飲用,包括心血管、糖尿病、記憶力等方面,都可以獲得改善及避免,舉例來說,美國先前針對第二型糖尿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喝咖啡習慣的人,罹患風險降低1成左右,但也要提醒民眾,雖然咖啡可能幫助體內提高基礎代謝率、減少糖尿病風險,但若含有加糖、奶精的咖啡,則可能會對健康出現負面的影響。骨鬆、失眠者 飲用咖啡要當心雖然多數研究皆指出適度飲用咖啡,對身體有正面的影響,但衛生局也曾提醒過民眾,對於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失眠、腸胃疾患等慢性病,過量飲用咖啡將對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300毫克以下為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