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

長年抽菸的女性 皮膚癌風險多一倍

長年抽菸的女性 皮膚癌風險多一倍#皮膚癌

抽菸的壞處可能又要多增加一項了,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的報導指出,如果女性抽菸的話,可能會導致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增加。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的羅琳森博士(Rollison)表示,根據統計發現,抽菸的女性罹患鱗狀上皮細胞皮膚癌的機會,會比能些不抽菸的人還要高,如果菸齡超過20年的婦女,機會更暴增為兩倍。羅琳森博士比較了383位皮膚癌患者與315位的正常人後,發現到抽菸對於男性跟皮膚癌的關係,並沒有顯著的差別;但是抽菸對於女性跟皮膚癌的關係,就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有抽菸的女性,罹患皮膚癌的機會增加,如果抽菸超過20年的女性,罹患皮膚癌的機會是沒有抽菸者的兩倍。羅琳森博士表示,雖然統計資料發現抽菸與皮膚癌的關聯,但是不能說抽菸會導致皮膚癌,因為現在目前沒有辦法證明抽菸會導致皮膚癌。針對這份研究,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皮膚科的臨床教授傑佛瑞(Jeffrey Dover)表示,這份報告的重點不只是女性抽菸與皮膚癌的關係,因為我們知道香菸當中含有許多的致癌物質,所以會有這樣的結論並不意外。但是更重要的是,從這份研究可以發現,男性罹患皮膚癌的機會比起女性還要來的高,傑佛瑞認為這是因為男性皮膚結構的問題,所以他呼籲男性,如果真的到了室外活動,一定要記得擦防曬油,才能預防皮膚癌的發生。

日曬床曬出健康小麥肌?小心皮膚癌風險增加69%

日曬床曬出健康小麥肌?小心皮膚癌風險增加69%#皮膚癌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曾於1992年把太陽燈及日曬床列為「可能致癌物」,後於2009年7月改為「肯定致癌物」,近日美國康州紐海文耶魯公共衛生學院提出一項新研究發現,使用室內日曬床曬皮膚的青年人,罹患早發型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機率增加69%。(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user:Janneman)耶魯公衛學院教授蘇姍.梅因指出:「研究中的皮膚癌青年患者,尤其是女性,使用室內日曬床的人特別多,這可能也是女性占早發型BCC患者七成的原因之一。」此研究調查了750名40歲以下皮膚癌患者,分析他們使用日曬床種類,使用時間和頻繁度,首次使用年齡等因素,發現罹患皮膚癌的機率,隨使用日曬床年數而增加,目前美國約3千萬人使用室內日曬床,日曬床已被世衛生組織列為「人類的致癌物」,但在美國,日曬床被視為一種醫療器械。過去根據國內消基會表示,紫外線不只對皮膚傷害極大,還可能傷及眼睛,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又缺乏保護措施,將提高罹患白內障的機率,而室內日曬床屬A型紫外線(UVA),波長320~400nm最長,可深入傷害皮下組織,使皮下組織纖維化,出現皺紋、老化、老人斑、白內障,甚至導致罹患皮膚癌,因此,消基會建議消費者1個禮拜最多照1次,1次照射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最好控制在5分鐘到10分鐘之間,如果皮膚出現紅或是刺激現象,可能就要停止。

腳掌的「痔」莫名長大 小心罹患皮膚癌

腳掌的「痔」莫名長大 小心罹患皮膚癌#皮膚癌

臉上長痔不稀奇,但如果是腳上長黑痔,且有隆起、變厚或快速長大的情況,可能就要小心皮膚癌上身。有一名婦人半年前腳上長出一顆黑痣,且痔的表面有凸起狀況,就醫發現是惡性黑色素瘤,立即就醫切除部分腳趾,半年後癌細胞竟轉移至骨盆腔,再就醫才知竟已是皮膚癌末期。

仲夏美白抗UV 防曬有技巧

仲夏美白抗UV 防曬有技巧#皮膚癌

南台灣在艷陽高照的仲夏,紫外線指數可能都維持在過量級(8-10)或危險級(11+)。WHO建議每天留意紫外線指數,0到2可安全享受戶外活動,3到7出門就要有紫外線防護需求,8以上時則必須要有高度防曬措施。衛生署台南醫院皮膚科康錦華主任表示,皮膚要美白,防曬不可少。因為太陽中的紫外線會刺激黑色素增生,加深膚色,曬多了還會使皮膚變粗糙,加速皮膚老化,提早出現皺紋與色素斑。若你不在乎這些外表的改變,皮膚的進階病變卻不容你不面對;康錦華主任說皮膚科門診常見的日光性皮膚炎、日光性角化和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也都與日曬有關。近年來因地球臭氧層的破壞,紫外線穿透大氣層至地球表面更顯強烈;另外日曬對皮膚的影響是終生累積的,人口的老化,益使皮膚癌病例數逐年增加。  防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避為上策」。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最好不要外出,出門時要防曬:包括找遮陰處、打傘、戴寬邊帽、穿長袖寬鬆衣物--深紅色或藏青色最佳,至於白色衣服看似清爽,卻可能因含有螢光增白劑會反射更多紫外線到臉上。臉部和其他外露部位則要充分擦上全效防曬乳,SPF15對UVB遮蔽率93%、SPF30遮蔽率97%、 SPF50遮蔽率98%;可依個人膚質膚色及曝曬環境選用合適防曬品。在日曬前15~30分鐘塗,在日曬後15~30分鐘在一次。之後如有流汗、下水或擦拭後補擦。另外一般底妝提供SPF3-4,曬黑的膚色提供SPF3的防護。 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50歲以上男性皮膚癌是女性的兩倍,因為男性總會忽略防曬。小朋友及嬰幼兒也要防曬,統計上20歲以前,一般人已承受75%的紫外線量;而且愈年輕的皮膚愈容易曬傷。至於有些人雖易曬紅但不易曬黑,更要注意防曬,陽光的傷害是累積性的,也許四十歲後才看得到皮膚的變化。

太陽光紫外線毒辣! 皮膚無形殺手

太陽光紫外線毒辣! 皮膚無形殺手#皮膚癌

曬太陽有許多好處,譬如可以舒緩心情,增加體內維他命D合成等。然而,皮膚科醫師說,陽光當中的紫外線卻是皮膚無形殺手,立即性的表皮曬傷、皮膚變黑,慢性膠原纖維變性、日光性角化症生成等。還有皮膚癌當中的鱗狀細胞癌,也與紫外線曝曬有相當程度關係。而當曬傷時,冰敷、補充水分都是必須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謝佳憲指出,紫外線依照波長又細分成A光(UVA)、B光(UVB)、C光(UVC)。UVC幾乎被臭氧層完全阻擋。UVB能量強,會使皮膚曬傷、發紅、腫痛。UVA波長較長,可深達真皮層,導致膠原纖維變性,加速老化,增加皮膚癌發生機率。要阻擋紫外光有很多方式,謝佳憲舉例說明,減少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在戶外機會,戴寬邊帽子,穿長袖衣物,戴太陽眼鏡以及使用防曬乳。如果真的不小心曬傷了,要如何處理?謝佳憲建議民眾,首先當然要避免繼續日曬,才不會讓曬傷情形惡化。接著實施冰敷,時間大約30分鐘,但注意不要直接將冰塊敷在皮膚上,以免凍傷,可以用濕毛巾包著冰塊使用。如果肢體有腫脹,可以採抬高處理。多補充一些水分,因為曬傷可能會產生脫水現象。如果有產生水泡,不要將水泡弄破,以免造成傷口感染,但如果水泡已經破裂,就要用優碘消毒傷口,預防感染。另外,如果出現中暑或熱衰竭,要趕快送醫,以免發生遺憾。

黑色素含量異常 男子「白斑症」纏身

黑色素含量異常 男子「白斑症」纏身#皮膚癌

每到冬天為了抵擋嚴寒,保暖用的手套成了民眾隨身攜帶的必備小物。但台中縣一名年輕的男子多年前卻因為罹患白斑症,造成雙手手背、手掌發白猶如天生戴著一副白手套,想脫也脫不下來,雖到處求醫治療但成效不彰。經光田綜合醫院 - 整形外科暨整形美容中心吳文宏主任施以「人體黑色素細胞顯微移植手術」,將男子大腿的黑色素細胞移植到手背皮膚後,男子雙手的顏色幾乎都恢復正常與一般人無異,讓當事人非常開心。而這也是目前全台所知首例報導以該技術治療白斑症成功的個案。吳文宏主任表示,這位陳姓男子今年才30歲,外型條件不錯,但有個敏感的錯號叫做「白手套」。原來他多年前雙手手背及右手腕漸漸產生白斑症,雖然身體並無不適症狀,但白斑症讓雙手皮膚產生不規則的白色區塊,和正常膚色相差很多,看起來就像是戴著一雙露指的「白手套」。陳先生曾抱怨自己多次遇到旁人問他為何手套不脫下來?還有人以為他雙手沾到麵粉,頻頻催他去洗手。最糟糕的是,條件不錯的他每次約心儀的女性見面,對方一看到他的雙手就以為他有皮膚病,別說牽手了,連約會都老是無疾而終。主任指出,「白斑症」是一種黑色素含量異常造成膚色異常的現象。有些臨床研究顯示或許和自體免疫疾病、遺傳、心理壓力等有關,但目前真正發生原因仍不明確。患者通常在四肢、眼、鼻、嘴、腋窩及下背部較易出現白斑。另外嘴唇及陰部粘膜部位也可能發生。由於白斑部位缺乏黑色素保護,因此容易因陽光過度曝曬導致曬傷甚至引起皮膚癌。多年來,陳先生看了不少醫生,也嘗試過照射紫外線的療法,但是效果都十分有限。後經朋友介紹來到光田醫院整形外科看診,吳文宏主任以最先進之「人體黑色素細胞顯微移植手術」,從他的大腿皮膚移植黑色素到雙手上,術後經過3個月,陳先生雙手移植部分都成功長出黑色素細胞,幾乎完全治癒,而大腿皮膚顏色也重新恢復,接近正常顏色。目前許多學者專家正研究老鼠黑色素細胞之人體移植手術,但尚未有臨床上的成果,而吳文宏主任率先採用人體黑色素顯微移植手術治療,衛生安全,且無排斥、感染或疤痕產生問題,可說是治療上的一大突破,而這也是國內第一例報導以「人體黑色素細胞顯微移植手術」成功治療棘手白斑症的個案。陳先生開心的說,自己終於不用再當「白手套」了,虎年新希望就是趕快交到一位理想的女朋友!

紫外線飆高!出門不防曬 當心老的快

紫外線飆高!出門不防曬 當心老的快#皮膚癌

這陣子天氣萬里晴里,全台各地紫外線指數普遍達到過量級或是危險等級,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醫師提醒,出外應注意防曬及帶太陽眼鏡,目的是防止紫外線侵害皮膚及眼精,其原因是紫外線會引發自由基增加,易造成白內障、皮膚癌及皮膚老化。紫外線指數是如何訂出來的呢?其意義如何?柯萬盛醫師表示,紫外線指數是衡量每小時每平方公尺面積所得到的太陽能量,是以一百焦耳為單位,例如指數為五的話,那每小時每平方公尺的面積會感受到五百焦耳太陽能之照射,五百焦耳的能量等於一百二十卡路里,能把一百二十公克的水,約半杯水的溫度提升一度。紫外線指數超過十是危險信號,最高為十五。紫外線因波長長短,可分為:(一)紫外線A,它能穿透皮膚層,能使皮膚曬黑,灼傷皮膚,引發自由基產生,造成皮膚皺紋,破壞免疫系統。(二)紫外線B,波長較短,穿透力較小,但能量高,可以破壞染色體,造成皮膚癌,而且它可以分解眼精之雙氧法成為氫氧自由基引起白內障,柯醫師提醒,夏天出門一家要帶墨鏡,去海濱沙灘做日光浴一定要塗上防曬油,才可以免皮膚老化及皺紋。

做足防曬功夫 肌膚年齡保年輕

做足防曬功夫 肌膚年齡保年輕#皮膚癌

「你怎麼看起來這麼年輕?」這句廣告詞不知道牽動多少愛美女性的心,光田醫院皮膚科醫師指出,如果真想讓自己能擁有白晰柔嫩的肌膚,充足的防曬準備:勤擦防曬乳再輔以洋傘、外套等必備工具就能讓你徹底地防曬抗黑,還你白晰柔嫩的肌膚。光田綜合醫院皮醫師指出,許多人因為防曬乳質地油膩而不願意擦拭,雖然害怕曬黑但烈日當空下出門僅以長袖外套遮蔽,長久下來不僅悶出一身汗,效果卻只是事倍功半。其實,陽光中的紫外線包含UVA、UVB兩種光線,其中UVA會使皮膚變黑;而UVB則會造成皮膚發炎、紅腫的現象,此外兩種光線都會讓皮膚老化,因此只單純地倚靠洋傘與外套並無法有效阻擋無孔不入的紫外線,唯有靠勤擦防曬乳,再輔以洋傘與外套才能有效阻隔陽光對皮膚的威脅。醫師表示,根據臨床試驗,有擦防曬乳習慣的人,兩三年下來會較同年齡層的人皮膚看起來更加白晰、柔嫩,自然感覺年輕,相較於不擦防曬乳的皮膚不僅會提早老化、粗糙,更會失去彈性,所以電視廣告中的同學變學妹可是有根據的。醫師進一步指出,若經常在戶外活動最好兩個小時就補充一次防曬乳;若只是待在室內的上班族則只需出門上班前擦一次,中午外出買便當時再補擦一次就能有很好的防曬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若能在擦防曬乳之前先塗上含有維它命C(又有人稱左旋C)的乳液,由於維它命C可抗氧化及防止皮膚膠原蛋白的破壞,如此一來更能有效減少陽光對皮膚的傷害。最後,醫師也呼籲民眾,防曬不是只有夏天才做,而應該是全年無休的行動,因此想要讓別人猜不出你的實際年齡,記得做好防曬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