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

宅配蔬果箱夯 這樣分類保存美味更持久

宅配蔬果箱夯 這樣分類保存美味更持久#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在全民防疫期間,為了減少群聚的風險,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宅配蔬果箱變成蔬果採購新選擇,但採買回家的蔬果該如何保存,才能維持新鮮美味?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提供居家蔬果保鮮小撇步,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健康。蔬果到貨,耐低溫、不耐低溫分類貯藏蔬果箱裡蔬果種類很多元,農試所建議,到貨第一步,依照蔬果特性選擇適合保存的環境,立刻分類分流,才能讓食材維持較久的美味。消費者可根據當季蔬果種類,及居家可提供的冰箱容量及貯藏環境,將蔬果簡單分為耐低溫與不耐低溫兩類。耐低溫的蔬菜有葉菜類、豆菜類、果菜類及瓜菜類等;耐低溫的水果有桃、番石榴、紅龍果等;但是要特別注意,有些水果雖然耐低溫,在放入冰箱前,要先放在通風良好的室溫後熟,等果實轉變成適當的風味後,才可以低溫冷藏,例如洋香瓜、木瓜、芒果等。不耐低溫的蔬果,可置於通風良好的室溫環境即可,例如地瓜、南瓜、洋蔥、蒜頭及香蕉等,因為過低的溫度可能會讓這些蔬果凍傷,果實細胞因低溫導致細胞膜受損與代謝異常,導致果皮褐化、果肉凹陷、果實不後熟及味道改變等情形。適當包裝,減少蔬果水分散失農試所指出,第二步是將分類好的蔬果,以具有保濕效果的方式進行保存,消費者可選擇居家方便取得的包裝材料,例如乾淨的PE袋、夾鏈袋,或利用乾淨的保鮮盒,進行分裝保存,包裝裡面可以放入一塊乾淨的棉布或餐巾紙,以乾淨水打濕,有加強保鮮的效果。建議以單次食用量包裝,使用方便,又能保鮮。透過分裝食材方式,可避免有少量蔬果腐損時,容易產生乙烯(一種自然產生的老化植物荷爾蒙,為無色無味的氣體),造成包裝在一起的蔬果快速後熟、或菜葉黃化,因此透過乾淨小量包裝,可維持較久的新鮮美味。農試所提醒,蔬果到貨時,請儘快分裝置於冰箱或通風處,建議包裝好的蔬果勿大量堆疊以避免壓損,而且分批食用可減少食材的減損浪費,也能顧全荷包。不過,蔬果還是有一定的賞味期,建議消費者購買的新鮮蔬果,儘速在3至7天內食用完畢。

每日5蔬果 植物天然成分是對抗病毒的好幫手

每日5蔬果 植物天然成分是對抗病毒的好幫手#蔬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每日5蔬果是大家習以為常,卻鮮少有人辦得到的健康常識,然而根據近年的研究,5蔬果的好處可不只是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它們還有營養素以外,有對抗病毒潛力的多種天然成分喔! 最近這一年來,大家的生活除了每天留意指揮中心公布的快訊,其餘的話題裡面,討論吃什麼東西,能幫助我們對抗新冠肺炎(SARS-CoV-2)應該也不在少數;先前,我們曾經分享過買菜的建議,從維生素與礦物質等人類必需的營養素出發,列出可能對維持正常免疫力有幫助的營養素。 任何與疫情相關的訊息,請務必以 CDC 為主,切勿聽信未經證實的消息來源。全國警戒期間,請大家:1.非必要少出門,2.肥皂勤洗手,3.外出全程戴口罩。 這篇文章,我們則將目光,從必需營養素,移向那些存在於各種蔬果與其他植物食物中,分類上不算是營養素,但卻可能有生理活性的成分;事實上,相關的研究一直都有,也就是調查食物中天然成分可能抗病毒的成分,只是最近這一年多來,有許多研究者開始聚焦在可能對抗新冠病毒的天然成分。 在繼續讀下去之前,要先強調一下,接下來提到的成分,都是提供一個可能性,我們不能期待吃了那些東西,就會沒事;畢竟新冠肺炎發展得太快,相關研究的進度還追不上,因此目前相關研究的證據等級都還不夠高,但還是可以作為飲食規劃的參考。 從病毒感染方式找對抗機會點 當你看到一則報導說,吃什麼食物,或某種成分能幫助對抗病毒,是否想過「某成分為什麼可以?」如果有的話,那你的思維可能跟科學家們有點像喔!為什麼這麼說呢?科學家們會先試圖了解病毒的構造、如何接觸到宿主、碰到之後如何侵入細胞…等,各個流程,接著再從這些過程,去找可能干擾或指組某個流程的成分,設想好之後,再進行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不過具體到底科學家哪個點、找哪個對應素材的過程,為了避免你直接按上一頁離開,這裡就不細說了,接下來直接分享哪些成分、食物可能有幫助吧! 有潛力的食物天然成分 接下來介紹的非營養素成分,大多來自「植物」來源的食物,也就是說,如果你日常飲食都不太吃菜或是其他植物食物的話,那麼記得宅在家的這段日子裡,記得要吃一下。 植物固醇 植醇是天然的植物固醇分子,結構類似膽固醇,能和細胞膜上的脂肪筏交互作用,這可能干擾病毒的侵入。大多植物來源的食物有這個成分,有些來源的含量會比較多,例如米胚芽油、葵花油、芝麻油、大豆油或是橄欖油等植物油的植物固醇含量都很豐富,而堅果種子類,例如芝麻籽、開心果、南瓜籽、杏仁、腰果等,也是很好的來源。另外,全穀類含有的量也不少喔。 黃酮類化合物 這類化合物來自植物,是天然帶有生理活性的分子,並有抗病毒的特性,許多你常聽到的成分,沒意外的話,大多是這個家族的成員,以下列出有對抗病毒潛力的成分與食物: *山柰酚(Kaempferol)常見於茶、青花菜、蘋果、葡萄柚 *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青花菜、青椒、百里香、蒲公英、紫蘇、胡蘿蔔、橄欖油、薄荷、迷迭香等食物都有這個成分 *蘆丁(Rutin)和橙皮苷前者常見於蘋果與茶,後者主要存在於柑橘類的水果,像是柳橙、葡萄柚和檸檬。 *綠茶兒茶素(EGCG)綠茶含量較高 *槲皮素(Quercetin)洋蔥、蘋果、莓果類、香菜、酸豆、蒔蘿等都有 除了黃酮類化合物,還有其他非黃酮類的化合物: *白藜蘆醇(Resveratrol)常見於葡萄、紅酒、堅果、莓果與巧克力 *薑黃素(Curcumin)萃取自薑黃,可從薑黃粉或咖哩吃到它。 *羥基酪醇(Hydroxytyrosol)主要來自橄欖葉、橄欖果以及初榨橄欖油,擁有相當強的抗氧化力,研究發現它擅長對抗有外套的病毒,目前已經知道它能對多種流感病毒發揮作用,例如 H1N1、H3N2、H5N1 和 H9N2。 另外,羥基酪醇的代謝產物橄欖苦苷(Oleuropein),也用有相當的抗氧化能力,這兩種成分都是讓橄欖油嚐起來有苦味的成分。 要讓你記住上述那些成分,並應用到生活裡,可能有點困難,因此,讓我們簡化一下,從食物的類型,分類整理,只要知道哪些食物有幫助就好: 類別      食物/食材名稱 穀類            全穀類、全麥 蔬菜            青花菜、洋蔥、芹菜、甜椒、胡蘿蔔 豆類            酸豆、大豆 水果            柳橙、葡萄柚、蘋果、莓果類、檸檬、葡萄 油脂類         米胚芽油、玉米油、葵花油、芝麻油、大豆油、橄欖油 堅果種子      芝麻、南瓜籽、杏仁果、腰果、開心果、花生 香辛料/香草  薑黃、咖哩、薄荷、迷迭香、百里香、蒲公英、紫蘇、香菜、蒔蘿 飲品/嗜好     茶、綠茶、黑巧克力、紅酒 至於這些東西要怎麼吃,原則上是儘量廣泛的把相關食物內入日常飲食裡,不要只固定吃幾種;會這麼建議的理由在於,其實每一種天然活性成分的抗病毒機制其實都不太一樣,有些在抑制病毒侵入、有些會直接攻擊病毒、有些則是阻止感染之後的發展。 因此,比較理想的方式就是廣泛的吃,每天吃滿 5蔬果,主食加入全穀類、烹調用油使用表中提到的油品、適量吃堅果、料理的時候儘量用上一些香辛料,平常可以喝杯茶或是小酌一點點的紅酒,嘴饞的時候,就來片黑巧克力吧!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

學童營養調查 天天5蔬果僅2%做到

學童營養調查 天天5蔬果僅2%做到#蔬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20即將進入尾聲,今年受疫情衝擊,家有國小學童的爸媽不僅從年初就開始擔心孩子學習效率是否不受影響、維持課業正常進行,對於提升免疫系統、維持健康體位的重視,也更甚以往。台灣雀巢透過最新「2020雀巢全台國小學童HEHE健康力調查」,了解國小學童執行健康力的現況,票選家長認為最容易做到的其中「五力」,包含「吃早餐」、「餐前洗手」、「睡足8小時」、「喝足1500c.c.的水」、「運動超過30分鐘」,同時點出實際執行與理想的差距。20%學童不吃全穀 喝足兩份乳品也僅8%調查顯示,現階段學童的平均健康力為70.27分,其中分數較低的項目,多與飲食營養有關,像是多吃全穀,有20%學童完全不吃全穀;喝足兩份乳品,只有8%學童做到;天天5蔬果,更只有2%做得到,分數都偏低,顯見學童培養健康好習慣仍有進步空間。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指出,均衡飲食、多運動、睡眠充足、養成良好作息,都有助孩子生長發育,勤洗手更有助於抵抗外來細菌病毒感染,小朋友應牢記洗手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整個過程需搓洗40至60秒,才算是有效的洗手。睡前說床邊故事陪伴孩子 手機藍光影響睡眠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建議,「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要學會一個壞習慣,只要3天,但培養一個好習慣,卻要練習21天。」提醒家長以身作則,在家減少使用3C,尤其睡前可以陪孩子聊聊天、說床邊故事,避免讓手機藍光影響睡眠,除了能降低孩子近視機率,也能改善他們因睡眠不足而眼神渙散、記憶力衰退、影響學習效率。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早餐有吃更要吃對,應以全穀為主,搭配蔬果和優良蛋白質,少油糖鹽、種類多樣化。營養師李婉萍則認為,學童因外食導致肥胖,多半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挑選優質的飲食,蔬果中除了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祕、肥胖,也可保養腸道和心血管健康,多喝水也能促進新陳代謝,減少脂肪堆積。

蔬果食用浸沖切 吉園圃標章守護你

蔬果食用浸沖切 吉園圃標章守護你#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蔬菜和水果在種植過程中,農民處理的方式有些不同,也會造成農藥殘留的差異。農作物在果品成熟時,通常會先「套袋」—用袋子包裹果實,保護水果被昆蟲啃食,被農藥噴灑到的機率也比較小。無論蔬菜或水果,水洗都能減少農藥殘留的機會,不同蔬果也不同清洗的眉角。但要怎麼清洗蔬果才能避免將「殘留超標」的農藥吃下肚?只要依照清洗蔬果的3大原則,就能有效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洗菜三大原則:先浸泡、後沖洗、再切除清洗時以清水先浸泡3分鐘,待農藥溶解在水中後,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重點在流動的水,才能讓水流帶走蔬果的殘留農藥。切除的步驟必須最後處理,避免農藥汙染刀具,使刀具上的農藥汙染乾淨的部位。不同類型的蔬菜 清洗重點1.清洗苞葉菜類(如:高麗菜、大白菜、包心菜、萵苣),要剝去最外層的3片葉子,浸泡及充分清洗之後,再切除基部即可食用。2.清洗葉片菜類(如:小白菜、青江菜、油菜、菠菜、空心菜、茼蒿),要將每一片葉片和根部以流動清水仔細沖洗,再將容易有農藥殘留的葉柄或根部切除。3.花椰菜或甘藍這類以「小花」為食用部位的蔬菜等,農藥容易殘留在小花間的縫隙,建議「汆燙3-5分鐘」之後再食用。4.表面有凹陷、帶蒂頭的彩椒與茄類,要先浸泡讓殘留在凹陷部分的農藥分解,清水沖洗後,再以軟毛刷輕刷殘留在表皮的農藥,再切除蒂頭。選購有產銷履歷標章的安心產品農藥殘留的因素,除了用藥過量之外,天氣因素和田間土地環境都有可能增加農藥殘留的風險。因此建議選擇具有公開生產資訊及經過嚴格驗證流程的「產銷履歷標章」或「吉園圃」農產品。選購蔬果時,從挑選優質商品到正確清洗觀念,就能讓自身與家人遠離農藥殘留的陰霾。

蔬果攝取吃得巧 有助用眼保健好

蔬果攝取吃得巧 有助用眼保健好#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108年2月底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已達14.70%,臺北市更高達17.35%,人口老化速度較世界各國快速。研究指出,長者容易因生理因素(味嗅覺、消化能力退化)、病理因素(牙口功能、吞嚥困難)、心理因素(憂鬱)、社交因素(購買製備食物、經濟問題),造成營養不良,加劇衰弱、肌少症與失能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出解決營養不良與改善不健康飲食習慣,為全球當務之急。依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4.8%。19至64歲成人每日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及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者均多達86%。另長者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為42%,長者具營養不良風險比例,男性15.1%、女性21.2%,其中乳品類、鈣質、水果類嚴重攝取不足。顯示國人在攝取六大類食物有極高的比例未達到均衡飲食。蔬果攝取不足 長期可能造成胃腸道癌症等嚴重後果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醫師表示,飲食不均衡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包括營養素缺乏、過多或不均衡而導致體重過輕、過重、肥胖、慢性病等健康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水果及蔬菜攝取不足,造成全球約14%胃腸道癌症死亡,11%缺血性心臟病死亡及9%中風死亡,而攝取足量的蔬菜及水果,可以預防如心臟疾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而蔬菜與水果各有其不同的功能,無法相互取代。107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我的健康餐盤,以圖像讓民眾記住各類食物份量,提出飯跟蔬菜量一樣多,但蔬菜需要比水果量多一點。平時生活忙碌壓力大仍要切記養成「3蔬2果」的健康飲食型態;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降低血膽固醇。攝取新鮮蔬菜可減少自由基,對於皮膚及腦部有延緩衰老的作用,也是預防失智症的大腦保護因子之一。蔬果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及E豐富 有助眼睛保健營養師李芷薇強調,現代人3C產品使用過度,蔬果中豐富的抗氧化劑,對眼睛保健很有助益,如維生素C、維生素E與植化素(如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等),不僅可阻擋陽光對眼睛的傷害,也可預防黃斑部病變及白內障的發生。李芷薇營養師提供增加每日蔬果攝取的小撇步,外食族可於買便當選菜色時,3格小方格中至少2格選蔬菜或購買便利超商關東煮(白蘿蔔或海帶)補充。學童家長可運用生菜,快速且便利增加早餐蔬菜量,平日也可川燙蔬菜如玉米筍、四季豆、花椰菜、紅蘿蔔等,簡單調味後切成小塊冰存冰箱,做為飢餓時全家人隨手健康點心,若添加水果,可增加風味。另外,家中若有長輩,可選擇菜梗少的蔬菜,調整烹調方式及食物質地,烹煮久一點,讓蔬菜更好吞咬。

腸道影響心理健康!多吃蔬果來改善

腸道影響心理健康!多吃蔬果來改善#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除了影響生理健康,也影響心理健康!根據歷年身體快樂指數調查指出,順暢力與愉悅力呈現正相關,順暢力越好(天天排便、沒有便秘或腹瀉困擾、也沒有消化不良或脹氣等腸胃不適問題者),愉悅力越好(自認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對生活感到快樂與滿足、比較不容易感到不耐煩)。反之,順暢力差的愉悅力也差。腸道環境不利益生菌生長 會增加焦慮及類似憂鬱行為調查超過3200餘份問卷中,有近8成民眾表示自己常常容易感到不耐煩,僅不到4成對生活感到滿足或快樂;近6成民眾常有腸胃不適的問題,約4成民眾有腹瀉或便秘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每日吃不到3份蔬菜或2份水果者皆達86%。而歷年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結果也指出,蔬果攝取不足是民眾身心不快樂的原因之一。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表示,人體共生菌99%居住在腸道,數量高達數百兆,腸胃道功能會經由腸道-大腦的「腦腸軸線」與大腦相互影響。國內外多篇研究指出,腸道菌種好壞會影響身心狀況,當腸道環境不利益生菌生長時,會增加焦慮及類似憂鬱行為。研究顯示菌落改變會影響情緒,包括慢性疲勞症候群、心理壓力程度及心理狀態,這些症狀在腸道菌落改善後明顯好轉。奇異果、木瓜含酵素 幫助分解食物如何改善腸道菌落來影響「好心腸」?陳志道主任提醒,腸道環境是重要的基礎,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如奇異果,已證實可以幫助建立腸道益菌生長環境。國人往往忽視水果在維護腸胃健康的重要,嗜吃肉類的國人更應該要多攝取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例如奇異果所含的水果酵素有助分解蛋白質,其他像是富含木瓜酵素的木瓜也是不錯的選擇。董氏基金會尤營養師宣文表示,蔬果對於身體健康維護無庸置疑,對於正面情緒提升的幫助也漸漸獲得許多實證。如2018年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發表研究指出,多吃蔬果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對事物也較易持正面看法。2013年英國健康心理學期刊研究結果也發現,當受試者比平日攝取的水果份量多出0.11份、蔬菜份量多出0.15份時,情緒較正面,而且好心情還可延續到隔天。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 特別是富含水溶性纖維腸道同時影響生理健康與心理情緒!特別是外食族群較不易主動攝取水果,造成攝取量偏低。董氏基金會特別提醒,每天至少要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建議可選擇含較多蔬果的餐點,或是自備水果取代不健康的零食,讓身心更健康、更快樂。尤其建議選擇富含水溶性纖維的蔬果如柑橘類、莓果類、芭樂、木瓜、奇異果、香蕉、木耳、波菜、胡蘿蔔、海帶、菇類、花椰菜等,水溶性纖維能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調整腸道機能,幫助腸道營造利於益菌生長的環境,可降低負面情緒,改善焦慮與類似憂鬱行為,打造正能量體質。

講座/天天五蔬果

講座/天天五蔬果#蔬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蔬菜水果攝取不足,是慢性疾病的重要成因,甚至與多種癌症的成因直接相關。吃足量的蔬菜水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3/15(四)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營養師張偉胤主講「天天五蔬果」。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飲食健康與蔬果營養的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天天五蔬果時間:107年3月15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第一醫療大樓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鮮豔蔬果護眼 幼童遠離「惡視力」

鮮豔蔬果護眼 幼童遠離「惡視力」#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小五年級的潘小妹,不愛玩3C產品卻喜歡閱讀,經常在書店一待就是6個多小時。一年半前,潘小妹發現閱讀時看字吃力,視力也越來越模糊,健檢才發現已經近視200多度。配戴角膜塑型片控制度數,從前年暑假到現在,度數十分穩定不增加。超過600度為高度近視 易致早發性白內障花蓮慈濟醫院眼科主任李原傑表示,近視發生年齡愈小,未來高度近視的機率較高。一般學童近視後,若未適當控制,每年可能增加100度以上,超過600度就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除了造成眼軸拉長、視力糢糊外,更容易引發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甚至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傷。近視矯正要從小做起,才能預防高度近視發生。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醫師邱正仁表示,要防止學童近視快速加深,一開始使用散瞳劑搭配適當眼鏡。因散瞳劑而畏光或散瞳劑治療無效,則可考慮以角膜塑型片控制。角膜塑型片是一種高透氧的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鏡片上有特殊且客製化的設計,經過醫師專業驗配及正確配戴7至10小時,可增進白天視力、減少近視增加。深綠色蔬菜、顏色鮮豔蔬果 含有護眼抗氧化劑角膜塑型鏡片最大的優點為可逆性的物理性治療,鏡片本身屬高透氧材質,夜晚睡覺前戴上、早晨起床後取下,視力就會變得清晰,能有效減緩近視加深;若久未配戴,角膜形狀就會慢慢回復到原始狀態。只要做好鏡片清潔,並不會發生網路謠傳長期配戴會角膜變薄的誤解。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古晉瑜表示,最佳護眼食物就是各種新鮮蔬果,不論深綠色葉菜,或是紅、橘、黃、紫等各種顏色漂亮的蔬果,都含有維持眼睛健康的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A、C、E、類胡蘿蔔素(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及花青素,有助眼睛健康保健。想維持兒童好視力、保護眼睛,不建議從小依賴營養素補充品,養成均衡飲食,才可獲得足夠護眼營養素,讓兒童遠離「惡視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