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

別輕忽胃食道逆流 3情況恐成食道癌

別輕忽胃食道逆流 3情況恐成食道癌#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且惱人的問題。由於飲食西化、生活形態改變,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0至30%,其中約2%的患者會進展成巴瑞特食道(可視為一種癌前病變),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 胸口灼熱感、胃酸逆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邱林劭嘉說明,胃食道逆流可分成典型症狀以及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主要有2個:胸口灼熱感、胃酸逆流;非典型症狀則有非心因性胸痛、吞嚥困難、喉中異物感、噁心想吐、及食道外症狀(持續咳嗽、氣喘、聲音沙啞)等。胃食道逆流3大類狀況 當心罹食道癌風險出現典型症狀為主時,除了飲食及生活型態調整,可以經驗性藥物治療並持續追蹤病況;但如果有非典型症狀,則建議尋找專科醫師,先排除其他可能診斷。而當臨床上出現以下狀況時,會建議進一步胃鏡檢查,排除相關併發症及食道癌的可能:1)有警戒症狀/ 60歲以上新發生的消化不良。 腸胃道出血證據(吐血、黑便、糞便潛血陽性等)。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吞嚥困難。 吞嚥疼痛。 持續嘔吐。 一等親內有腸胃道癌症病史。2)有多個「巴瑞氏食道」風險因子/ 胃食道逆流至少5至10年(必要條件)。 男性。 橫隔裂孔疝氣。 肥胖。 夜間逆流症狀加重。 抽煙。 一等親有巴瑞氏食道或食道癌病史者。3)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

講座/認識胃食道逆流

講座/認識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覺得「胃鄒鄒」、有「火燒心」症狀嗎?當心可能患有胃食道逆流!據統計,臺灣每100個人就有10至20人患有胃食道逆流症,不處置可能引發長年咳嗽、咽喉異物,常清喉嚨使聲音沙啞、出現口臭,甚至氣喘發作。有鑑於此,臺安醫院將於3/27(二)舉辦衛教講座,由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主講「胃食道逆流」。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胃食道逆流病友們與關心健康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請撥打02-27718151轉2891或2878報名。(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胃食道逆流時間:107年3月27日(二)上午10:00-11:00地點:臺安醫院醫療大樓1樓大廳(台北市八德路二段424號)洽詢:02-27718151轉2891或2878

聚餐適量飲酒、汽水 避免「火燒心」

聚餐適量飲酒、汽水 避免「火燒心」#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多歲的林先生,近期因年節將近經常聚餐、大量飲用柳橙汁與碳酸飲料,加上歲末壓力大,出現有火燒心症狀而至胃腸科門診,檢查發現胃食道逆流。治療期間林先生發覺火燒心情況緩解,長期困擾的牙齒敏感也有所改善,懷疑牙齒敏感是否與胃食道逆流有關?愛酸性飲食、胃食道逆流 致牙齒酸蝕敏感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當牙齒琺瑯質流失導致象牙質外露,出現牙齒酸蝕現象,就會引起牙齒敏感,稍微喝到冰冷、酸的飲料就牙痛。牙齒酸蝕常見發生原因除了酸性食物影響,如常飲用碳酸飲料、酸性果汁、食用酸性料理外,另一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年關將近,胃食道逆流者增加約2成。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指胃的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典型症狀有火燒心、嘔酸水等。胃酸如果更逆流到咽喉及口腔,會出現包括長期咳嗽、喉嚨異物感、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症狀。酒、碳酸飲料 加重胃食道逆流尾牙聚餐常見飲品喝多,也會造成身體負擔。酒精類飲料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發生機率,而碳酸飲料、酸性果汁除了加重胃食道逆流,也會造成牙齒酸蝕。愛喝碳酸飲料、酸性果汁,可能同時有這2個問題。改善胃食道逆流除了配合醫師藥物治療,更要調整生活習慣,過重會使腹壓增加,肥胖者須適度減重。並且避免快速進食,少吃酸辣刺激性食物、咖啡、碳酸飲料。當進食後胃酸分泌增加,用餐後應間隔2至3小時再躺下,避免平躺時胃內容物逆流至食道。

25%胃食道逆流!當心拖久癌病變

25%胃食道逆流!當心拖久癌病變#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胃食道逆流疾病盛行率已達16至25%,相較於30年前的2至5%大幅攀升。現代人常工作忙碌及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胃食道逆流已逐漸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疾病之一。胃食道逆流常見於30歲以上,與食道下括約肌的抗逆流功能、是否有食道裂孔疝氣以及長年的飲食習慣(如高脂飲食或暴飲暴食)、工作勞累、缺乏運動、情緒精神狀態、肥胖等有密切關係。食道黏膜受長期侵蝕 可能造成炎症病變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志傑表示,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或是胃及十二指腸的內容物逆流入食道下端,引起一系列不適症狀。典型症狀包括胃酸逆流、胸口灼燒感(火燒心)。非典型症狀則有胸痛、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聲音沙啞及慢性咳嗽等。除了不適症狀外,食道黏膜組織遭受長期侵蝕,亦會造成炎症病變(如潰瘍、糜爛、出血、纖維化及食道狹窄)、有癌變傾向的巴瑞氏食道症以及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等,對於胃食道逆流疾病不可掉以輕心。進食後1至2小時 避免躺臥黃志傑醫師指出,檢查以胃鏡檢查為主,以內視鏡直接評估食道下端(接近胃賁門部)黏膜變化,有無發炎、糜爛、潰瘍、出血、及狹窄等。除了依洛杉磯分類法嚴重程度分級外,更能利用窄頻影像系統及切片檢查出早期癌症病變。除了藥物或手術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改善,包括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適當體重、進食後1至2小時內避免躺臥、以及注意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避免攝取高脂肪食物、巧克力、酒、咖啡、啤酒、酸辣飲食等)。平時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甚至已影響生活作息及工作時,應儘早就醫,由醫師訂出適合的診治計畫及建議。

閉氣喝水治打嗝?醫:恐致食道裂傷

閉氣喝水治打嗝?醫:恐致食道裂傷#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5歲的李先生因近3天連續不斷的打嗝,困擾不已就醫。李先生經 X 光檢查,搭配病史、其他症狀,確定是胃酸逆流刺激食道或是食道蠕動變慢,造成打嗝。經使用消脹氣以及胃食道逆流藥物後,症狀已漸漸緩解。除吞嚥問題 腦部、壓力也可能造成打嗝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主任巫慶仁說明,常見打嗝原因大多為吃太飽、食物吃太大口、下嚥異常、慢性食道發炎等。其他造成打嗝的原因,除了腦部病灶外,只要消化道的咽喉、食道、胃部,以及縱膈腔的病灶,如腫瘤、發炎,胸腔的肺部,肋膜的病灶都是可能原因,連壓力情緒也可能造成打嗝。胃酸逆流或是食道蠕動異常產生的打嗝,除了臨床使用蠕動藥物以及抑制胃酸藥物,讓胃裡胃酸及食物排空,減少對食道、膈神經的刺激。除了異常延長的打嗝需要排除其他非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外,有時還可使用抑制神經的藥物,減少膈神經衝動,緩解症狀。飲食注意4大重點 避免打嗝發生對付打嗝,民間有許多偏方,包括用嚇的或是閉氣喝大量水等,療效見仁見智。有時瞬間大量喝水反而造成嘔吐,嘔吐後容易造成續發性食道裂傷,或嗆到氣管。巫慶仁主任提供4招撇步避免打嗝:1)細嚼慢嚥讓食物經過口齒壓磨變碎變小,囫圇吞棗般的吃法容易噎到、也容易打嗝。2)飲食不要過量尤其是有胃酸逆流的病人。儘量讓胃不要脹滿,胃酸就不會一直溢出到食道,造成慢性食道發炎,刺激產生打嗝等不舒服症狀。3)不要過度食用高產氣的食物例如碳酸飲料、蓬鬆發酵的麵包饅頭、奶製品、堅果類、豆類、十字花科蔬菜如紅白蘿蔔、洋蔥、高麗菜、花椰菜、青椒等。這些食物平常都會接觸,但有症狀時需減少食用。4)調整飲食習慣因胃食道逆流、食道蠕動異常而產生打嗝症狀時,應調整飲食習慣,遠勝過其他藥物使用。巫慶仁主任表示,飯吃七分飽,健康活到老。適當的飲食可以大幅減少腸胃道不適,也可以活得更健康。歲末年終到了,聖誕大餐、尾牙,大宴小酌不斷,小心別吃太飽,但是健康也要多加注意。

胃酸逆流16年 不治療恐致食道腺癌

胃酸逆流16年 不治療恐致食道腺癌#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呂先生常有脹氣、灼熱感,還有溢酸情形長達16年。溢食物都在吃飯時或飯後,嚴重時還會吐光剛吃的食物。清晨一股溢酸的感覺把他從睡夢中驚醒,吐出的水既酸又臭。終於受不了就診後,確診為胃食道逆流。新胃賁門手術 治胃食道逆流呂先生食道下括約肌收縮力不足,導致胃賁門鬆弛而門戶大開。經由國外盛行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成為國內第1位受惠患者。手術後2天出院,2週後追蹤結果,胸口灼熱感、胃逆流嚴重度都大幅降低,3個月後可停止胃藥,呂先生終於擺脫16年來胃食道逆流的困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胃食道逆流病人需要控制飲食及生活習慣,若胃鏡診斷有食道發炎時,需服用降胃酸藥物長達4個月至1年以上,若不治療食道會反覆被胃酸腐蝕而潰瘍出血,甚至4%會產生癌前病變,提高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長期服藥致骨質疏鬆、吸入性肺炎吳文傑醫師表示,病患大多選擇長期服藥,但長期依賴降胃酸藥物,不僅會引起骨質疏鬆以及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帶來健保藥價負擔。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治療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在國外已有15年歷史,可以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以及停止胃藥依賴,併發症僅有約0.9%。術後12個月後,括約肌大小預計可達到原本的2倍左右。下食道括約肌重新塑形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完全取決於每個人肌肉生長速度的快慢。國內前幾例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順利完成,追蹤成效良好,也無併發症發生,未來期許手術能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國內胃食道逆流的病患免於胃藥的依賴與傷害。

火燒心是胃食道逆流?2分鐘精準判定

火燒心是胃食道逆流?2分鐘精準判定#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常有「胃鄒鄒」、「火燒心」症狀嗎?當心可能患有胃食道逆流!據統計,臺灣每100個人就有10至20人患有胃食道逆流症,為改善胃酸逆流症的治療方向與用藥習慣,花蓮慈院在胃食道逆流的研究上不遺餘力,引進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Mucosal Impedance)儀器,二分鐘內精準判定胃食道逆流症的「真假」與嚴重程度。可精準判定胃食道逆流症的嚴重程度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指出,現行診斷胃食道逆流症,多透過胃鏡檢查與二十四小時酸鹼測定儀檢測。陳健麟主任指出,患者自覺的症狀通常和內視鏡檢查後的嚴重程度不一,有些病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經胃鏡檢查卻是正常。病人免吃冤枉藥Vaezi教授發明的這項尖端儀器,藉由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只需2分鐘就可精準判定胃食道逆流症的「真假」與嚴重程度,診斷病人為胃酸侵蝕造成的胃酸逆流症,後續須服藥或手術等,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向;若非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病人也可不用吃「冤枉藥」,例如,若只是因為壓力大所造成的功能型胃食道逆流症,可經由生活調整或舒緩治療為主,即可改善症狀。陳健麟主任指出,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雖然在臺灣目前僅能運用專案研究上,但未來疾病的診斷,以及在病人是否可以停藥的判定,應有很大的助益。陳健麟指出,目前肝膽腸胃科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研究團隊已開始收案,患有胃食道逆流症的病人,可向肝膽腸胃科門診洽詢。

胃藥當飯吃 長期便祕找上門

胃藥當飯吃 長期便祕找上門#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胃藥當飯吃,國人一年吃下的非處方腸胃藥數量超驚人!台灣除了是胃食道逆流高盛行率的國家外,國人平均一年使用非處方腸胃藥總量也非常可觀。統計從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的1年間,台灣消費者共吞下185公噸的腸胃藥粉,吃掉3億6千萬顆腸胃藥錠,若以單顆藥0.2公分計算,疊起來高度約為1,600棟101大樓!吸菸、喝酒應酬 愛吃辣、炸物等刺激食物一名40歲的男性上班族,平時吸菸、喝酒應酬,喜好辣椒和油炸煎炒等刺激性食物,而且三餐不正常還餐餐外食,時常出現惱人的胸悶、火燒心,無法平躺而因此失眠,後來甚至開始服用鎮靜安眠藥。後來因時常會感到口中有酸味而開始使用市售制酸劑,症狀未改善後就醫,經過胃鏡診療後發現為胃食道逆流C級合併橫膈裂孔疝氣,經過數個月的PPI處方療程,搭配作息調整後漸漸好轉。長期服用會引起便秘、食慾不振或傷腎一項針對過去3個月有過腸胃不適的25~55歲的民眾進行的調查顯示,3成以上台灣民眾認為服用市售腸胃藥後治療效果不明顯。開業診所院長林宗男醫師說明,目前市售的非處方腸胃藥物有多達20種。主要的治療機制可分成制酸劑、H2受體拮抗劑2種。制酸劑中多含有鋁、鎂或鈣等成分,藉由金屬鹽類來中和胃酸,常見的藥劑形式有胃散、胃乳等,藥效短暫僅有30-60分鐘,無法促進食道炎傷口癒合或預防症狀產生,長期服用還恐引起便秘、食慾不振或是傷害腎臟等副作用。H2受體拮抗劑則為錠劑的胃藥,藉由抑制胃壁細胞的組織胺接受體來減少胃酸分泌,藥效可以維持較久,但使用2-6週後,身體可能就會產生耐受性而降低藥效。使用一周完全消除胃酸逆流、胃灼熱國內非處方腸胃藥物用量驚人,林宗男醫師指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民眾都沒有吃對藥物。林宗男醫師進一步說明,相較於大多數市售胃藥1天需要服用多次,PPI1天僅須服用1次,研究指出大多數民眾持續使用一週即可以完全消除胃酸逆流、胃灼熱症狀,且效果比H2受體拮抗劑效果來得佳,推估應該可以大幅提升治療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林宗男醫師也提醒,若是出現嘔吐、消化道出血、貧血、吞嚥困難、疼痛,以及體重減輕等警訊症狀時,應即時就醫接受治療。現在PPI的非處方藥物在藥局即可取得,大幅提升便利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