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炎

天冷皮膚易乾癢 保暖、保濕不可少

天冷皮膚易乾癢 保暖、保濕不可少#皮膚炎

天氣轉冷,皮膚容易乾燥,一不注意就出現「乾燥性皮膚炎」,俗稱「冬季濕疹」,常發生在下肢,且以老年人最常見;尤其因為天冷,許多人洗澡水溫過高或沐浴時間過久,加上電毯、暖氣的使用,都可能讓乾癢的情形加重。要改善乾癢皮膚,永和耕莘醫院皮膚科-李德萱主治醫師建議,可改用清潔力較溫和的沐浴乳,適度的水溫,盡量不要泡澡;另外,早晚使用凡士林、乳液等保濕劑,可減緩乾燥的情形,若已出現紅癢的皮疹,則應儘早就醫。除了下肢,臉部也是皮膚炎好發的部位,這在嬰幼兒及女性較為常見。嬰幼兒因皮膚發育較不完整,曝露在乾冷的環境時,臉上容易產生紅及脫皮的現象,可以塗抹乳液或戴口罩,來避免這些問題。至於女性的臉部保養,也應有所調整,尤其具敏感性膚質的人,李德萱醫師表示,清潔及卸妝用品應改用較溫和的,且最好降低去角質產品的使用頻率,含果酸、水楊酸等成分的保養品,應視皮膚狀況,調整使用次數。而正在擦青春痘外用藥的人,也要當心藥品的刺激性可能因皮膚乾燥而變強,須視膚質狀況調整用藥。此外,許多人喜歡在天冷時泡溫泉祛寒,除須注意浸泡時間不可太久,已免皮膚乾癢外,溫泉或SPA的水質也要格外留心,否則可能感染綠膿桿菌,引發毛囊炎。一般而言,這種病會在泡湯後兩天出現,身上有多處紅癢的丘疹或膿皰,易被當成蚊蟲叮咬,建議泡湯後立刻用自來水沖洗身體,以減少感染機會。李德萱醫師指出,除了常見皮膚乾癢的問題,寒流來襲又濕又冷的天氣下,還要注意「凍瘡」的產生。凍瘡好發在手指及腳趾處,形成痛癢、形狀不規則的紅腫,嚴重時會有水泡、膿皰或潰瘍的傷口。值得注意的是,凍瘡未必是老年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病人的專利,根據以往經驗,不乏健康年輕人有此問題,且多數並非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所造成,而是手腳未做好保暖防護所致。李德萱醫師建議低溫時,除了身上衣物要足夠保暖外,別忘了戴手套、穿襪子來保護手腳,若仍出現皮膚症狀,宜及早就醫。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皮膚炎

最近兒科門診中也出現不少父母親帶著皮膚抓到破皮流血小朋友來就診。異位性皮膚炎,這個每到冬季病人數就會激增的過敏性疾病,其盛行率在各個國家也正逐年增加中。以往大家常以如嬰兒般吹彈可破、白裡透紅肌膚來稱讚別人好膚質,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焦急父母親心疼地帶著出生沒幾個月大、卻兩頰紅咚咚嬰兒前來詢問,為何小寶貝出生沒多久,皮膚就變又紅又粗,甚至還破皮結痂,這到底是生了什麼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在臺灣孩童盛行率越來越高。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於出生後六個月內開始發病,接著就一直時好時壞反覆發作,不過幸運是,大多數患童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改善,多於兩三歲大之後不再發作。張凱琳說,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四肢關節處、臉頰、耳朵後面、頭頸部、眼睛及嘴巴四周等處皮膚,依不同年紀而好發部位亦不同。最大特色就是患處會很癢,使病童不自覺去抓,但越抓會越癢而造成惡性循環,同時亦會造成皮膚紅腫或粗糙增厚等變化,甚至可能因抓破皮而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會造成身體不適,患童還會因癢感影響睡眠品質,不但白天精神活動力降低,也會造成性情不穩定、脾氣暴燥,長期下來更會妨礙孩童生長發育,對身心健康可謂影響甚鉅。張凱琳還說,異位性皮膚炎為異位性體質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其致病原因相當複雜,目前認為和遺傳過敏體質、天生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加上環境因子如過敏原、溫度變化、情緒壓力等刺激所共同作用造成。此種異位性體質,也使得患者本身或家族成員常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疾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張凱琳提醒,幼兒期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因此應儘量哺育母奶至少六個月以上,若無法餵食母奶,則建議使用低過敏奶粉。此外,副食品延後至嬰兒六個月大時再添加,並且在一歲之前避免餵食高過敏性食物,如牛奶、蛋白、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年紀較大的小孩,除非每次吃了某種食物就會發癢,則應盡量避免該食物,否則不必刻意限制飲食。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如塵蹣、黴菌、貓、狗皮屑等,也常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因此保持居家環境整齊清潔,譬如床單等寢具包覆物每週定期以60℃熱水清洗,或使用防床單、被套、枕套。使用除濕機或空氣濾淨裝置,避免使用厚重窗簾布或地毯,室內不要養狗、貓等寵物,消滅蟑螂等,也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重要工作之一。還有平時心情要盡量保持輕鬆,父母須注意小孩是否有壓力來源並應加以開導解決,避免情緒壓力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她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保養方面,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時間不可過久,並用非皂鹼類、低刺激性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另外,保濕工作也很重要,尤其冬天洗完澡擦乾身體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強中性低敏感乳霜以避免皮膚乾燥。夏天則避免流汗,室內保持通風涼爽、衣著選用透氣棉質衣料。在小兒過敏專科醫師指示下,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輕忽。異位性皮膚炎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外用以及口服止癢和抗發炎藥物。這些小孩皮膚亦容易有繼發性感染,當有細菌感染時,應合併給予抗生素治療。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需要耐心去照料的慢性疾病,患童父母及其本身都要有長期抗戰體認,除了注意居家生活照顧外,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疏忽。部份患者就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反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持續惡化,影響小孩情緒及社交發展。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認識,從保養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仍然有機會將皮膚狀況改善到相當理想狀態。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有些醫師稱之為幼兒性溼疹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且易復發的搔癢性皮膚病變,大約有3%到5%的孩童六個月大到十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且60%在一歲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為恭紀念醫院皮膚科 - 賴義傑醫師表示,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部,常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分為三期:● 嬰幼兒期二歲到十二歲:病發部位除了尿布包裹的範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位。● 兒童期二歲到十二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肘前凹窩、膝蓋後方及頸部,比較嚴重的甚至可到全身。● 青少年十二歲到成人:常見四肢彎曲部位,甚至於手掌及腳掌。 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該注意那些事情?賴義傑醫師提出以下幾點說明。1. 環境中過敏原: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盡量減少家中灰塵,起居室內溼度不要太高,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養貓養狗及不要讓小孩吸二手菸。2. 貼身衣物選擇: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亦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3. 細菌:急性反覆發作的溼疹,尤其合併有抓痕或慢性控制不佳的皮膚炎,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而給予抗生素治療。 4. 冷熱溫度:有些孩童在較熱時,易出汗而特別癢,而有些在寒冷時,因乾燥而覺得癢,因乾燥而覺得癢,因此溫度保持適中,避免環境溫差過大。 5. 食物: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燻、罐頭等加工食物,但部分報告顯示,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影響有限,所以,建議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才考慮限止某些食物。 6. 情緒和壓力: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需隨時留意紓解患者的壓力和情緒。 賴義傑醫師指出,皮膚保濕,為各時期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佳根本治療。像是每天用微溫的水沐浴,洗澡水溫不要過熱,房間溫度不要調過高。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可使用無皂基肥皂或沐浴乳來清洗,以避免洗掉皮膚天然皮之保護層;洗澡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及修復性強的乳液或乳霜,一般嬰兒乳液、嬰兒油對改善病情沒有用。綿羊油或綿羊乳液則要避免,因為羊毛脂本身可能引起過敏。此外,清潔沐浴用品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不要含有香料和酒精成分,甚至防腐劑、乳化劑也應避免。 異位性皮膚炎雖是一種複雜有麻煩惱人疾病但只要家長、病人、醫生能充分溝通,加強保濕,避免皮膚過度乾燥,並配合適當的藥物控制與常常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乾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美白化粧品您選對了嗎?

美白化粧品您選對了嗎?#皮膚炎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俗話說:「一白遮三醜」,追求美白無暇的肌膚一直是多數台灣女性的夢想,坊間不少美白產品也因而大行其道,而為了吸引消費者目光,業者紛紛打著「明星愛用」、「人氣推薦」、「X天縮小斑點面積」等宣傳花招,以吸引消費者注意,可是美白化粧品選擇不能只看表面喔!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於今年陸續至轄區藥局、藥粧店、超市及賣場抽查美白化粧品,不合格產品,皆已依法處辦。此次品質檢驗係針對產品有無含汞及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成分檢驗,衛生局表示,汞對皮膚具有暫時性漂白作用,可是長期使用反而會造成黑色素沉澱,甚至引起過敏性皮膚炎及汞中毒等。民國72年行政院衛生署早已公告禁止添加於化粧品中;至於對苯二酚,其作用為干擾黑色素形成,臨床上對於雀斑、老人斑及口服避孕藥所誘發之肝斑,均有消褪漂白之作用,但若不當使用,易造成皮膚炎、紅斑、灼傷及不規則皮膚去色素化等副作用,因此民國79年衛生署也已公告將對苯二酚列為藥品管理,一般化粧品中不得添加,違反前述規定,可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或藥事法之相關規定處辦。   至於標示檢查結果不合格原因,其中有9件產品宣稱誇大療效,7件標示不全,5件同時標示不全及宣稱誇大療效,2件與行政院衛生署核可之品名或仿單標籤黏貼表內容不符,1件標示不全且品名與行政院衛生署核可之產品名稱不符,1件產品宣稱「SPF15PA+」防曬作用,未申請含藥化粧品許可證。衛生局表示,此次檢驗結果,品質雖然全數合格,然近年來違規添加汞鹽產品仍時有所聞,衛生局亦再次提醒消費者,美白效果並非一蹴可及,不要輕易相信「速效美白  x天保證見效」等誇大不實產品,且購買時,應檢視產品有無行政院衛生署公告之美白成分,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廠商及標示完整的產品,才能讓自己白的健康又漂亮。消費者如有疑問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冬天泡湯 》》小心熱水,讓皮膚越泡越乾癢

冬天泡湯 》》小心熱水,讓皮膚越泡越乾癢#皮膚炎

天氣漸涼,你是不是想舒舒服服地泡一下湯,盡情地享受在冬天裏難得的温暖?但別忘了做好萬全準備,以避免泡湯後皮膚會癢、乾燥、脫皮、龜裂,或紅疹。其中在泡硫磺泉時要特別注意皮膚的保溼問題。臺安醫院皮膚科李建儀醫師表示,這是因為秋冬氣温變冷使得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表面沒有足夠的皮脂可防止水份蒸發;而熱水又會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造成皮膚過度乾燥;再加上硫磺具有乾燥收斂、去角質的效果。以致於當皮膚表面的水脂膜不健全或不足的時候,皮膚就容易出現乾燥脫屑而刺激神經,產生搔癢的感覺。所以在四肢的伸側常見到不規則紅斑、紅色網狀的龜裂及抓痕,並且在搔抓後極易形成濕疹,就是所謂的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性濕疹,是秋冬最常見的皮膚病,常好發於老年人或是中年人。李建儀醫師指出,有些患者誤以為冬季癢是因為皮膚不乾淨所引起,所以就拼命的用藥皂、消毒水或刷子搓洗,不但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更刺激了角質基底層,使角質不正常增生,而皮膚變得更厚、更粗糙、脫屑更多,但對防禦乾燥的能力卻變得更低,反而使乾性皮膚雪上加霜,冬季癢症狀更形嚴重。有些人誤以為泡熱水時血液循環良好,全身舒暢,就不會癢。其實由於熱水會把皮膚表面的水脂膜洗掉,一遇到乾冷空氣,角質又變回又粗又硬的狀態,反而使癢感更加劇烈。所以應該保養與治療並重,要使乾燥的皮膚恢復溼潤,並避免併發濕疹。我們皮膚的油脂和水分,會隨著季節、溫度、年齡而有所改變。現代人長期處於冷暖氣等空調環境下,室內外溫溼度差異大,使得許多人出現皮脂分泌失調、水分喪失的現象,也因此乾性皮膚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乾性皮膚患者在冬天都會面臨重大的考驗,如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發癢、及乾裂得很厲害。所以乾性皮膚患者在冬天沐浴次數不宜太多,以淋浴為佳;避免使用肥皂,改以中性沐浴乳、溫和的乳霜皂為佳;皮膚要時常塗抹乳霜或潤膚劑,以減少水分蒸發;同時,應避免皮膚的刺激,貼身衣物應儘量寬鬆舒適,以減少皮膚的磨擦。冬季癢如果併發溼疹或皮膚炎,此時必須趕快找皮膚科專科醫師,藉由塗抹含類固醇藥膏,及服用抗組織銨等藥物才能治癒溼疹或皮膚炎。天氣涼了雖是泡湯好時節,但李建儀醫師提醒,需注意泡湯時間不宜太久或頻率過高,泡完溫泉後的沖澡不應用含肥皂的洗澡用品、沖澡水溫不宜太高、沖完澡後應立即在乾燥的部位塗抹乳液,如此才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泡湯的樂趣,才不致於樂極生悲。《備註》臺灣的溫泉可分為酸性泉如大屯山系的硫磺泉、強酸性泉如北投溫泉、中性碳酸泉和鹼性泉等

冬季「乾苦」皮膚越搔越癢

冬季「乾苦」皮膚越搔越癢#皮膚炎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每到冬季時皮膚變得較乾燥,常誘發搔癢感,以致經常搔抓而造成皮膚溼疹的變化,尤其在下肢的部位更加嚴重;有時根本看不到任何的病灶,祇覺得皮膚乾燥而已,這就是俗稱的「冬季搔癢症」。冬季冷皮膚易乾燥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柯素綾護理長表示,冬季搔癢症的成因,是由於冬天氣溫下降會使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某些老年性皮膚,或原本皮膚就較乾燥者之皮膚,其角質層的水份減少,使皮膚變得脆弱,失去彈性。因此,皮膚對外界的變化及刺激變得很敏感,一些極小的刺激,如氣候變化、灰塵等,都會造成搔癢。除了天氣冷的因素之外,如果太常清潔皮膚也容易引起搔癢症,因為清潔容易將原有的油脂清洗掉,讓皮膚缺乏油脂與水分,進而感到乾燥,一乾燥皮膚又會開始癢了起來,所以切勿過度清潔皮膚。愛泡溫泉搔癢雪上加霜很多人到了冬天就喜歡泡個熱水澡或是溫泉,雖可以暫時減輕搔癢的感覺,但是熱水會洗掉身上的皮脂,破壞皮膚的皮脂膜,容易導致皮膚過度乾燥而產生皮膚炎症狀,洗完之後一遇到冷空氣,皮膚就會變的更冷更乾,症狀就會加劇。因此,柯素綾護理長建議,水溫儘可能不要太高,香皂、沐浴乳用少一點,藥皂消毒水禁止使用;太乾燥的部位如果不髒,僅用清水洗過即可,不一定要用清潔用品;皮膚過於乾燥時,甚至考慮不要每天洗澡。在護理照護方面,要針對以上疾病的成因來加以處理。方法如下:(一)避免讓皮膚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中,並給予適當的保暖和使用富含水份、油脂且不具刺激性的保養品。(二)時常塗抹乳液來滋潤肌膚,以避免皮膚過於乾燥。(三)請不要搔抓患部,可以擦乳液、輕拍或是以冰敷等方式止癢,以免細菌感染。(四)如果癢的症狀擦乳液也不能緩解時,即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愈冷皮愈癢?勤擦乳液、多喝水還你粉嫩肌膚

愈冷皮愈癢?勤擦乳液、多喝水還你粉嫩肌膚#皮膚炎

冷氣團再度來襲,冷颼颼的天氣,最適合在此時洗一個熱騰騰的澡,或是到溫泉區享受泡湯的樂趣驅除寒意,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醫師指出,泡熱水時雖然舒暢,卻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層,皮膚”乾嬤嬤”不打緊,還會造成全身不自覺的發癢,嚴重者會因為過度抓癢而導致皮膚龜裂、脫皮、紅疹等病變,這就是冬天常見的皮膚疾病 - 冬季癢。光田醫院皮膚科醫師表示,冬季癢是皮脂腺因為冬天溫、溼度變化而萎縮,造成皮脂分泌減少,因此又稱為缺脂性皮膚炎,尤其乾燥膚質的人特別容易產生,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若洗澡時水溫過高、次數頻繁、過度使用肥皂及沐浴乳等,或者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及魚鱗癬體質者也容易發生。好發的部位以四肢最多,尤其是小腿前面,其他如大腿前面、前臂外側也都是好發部位。醫師指出,有人誤以為冬季癢是不乾淨所引起,於是拚命地搓洗,這樣不僅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洗掉,更刺激了角質層不正常增生,使皮膚變得更粗糙甚至脫屑,相對防禦乾燥的能力卻變低,搔癢更形嚴重。解決惱人的冬季癢,應治療與保養雙管齊下,最重要的原則是讓乾燥的皮膚保持滋潤,避免併發成濕疹。同時,治療上以富含油脂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塗抹患部,可以減輕皮膚的發炎反應。若症狀嚴重時,併用囗服抗組織胺,或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以減輕搔癢感,避免抓傷皮膚。最後,醫師也提醒一般民眾預防冬季皮膚癢,可注意下列幾點:1. 沐浴的次數不宜太多2. 肥皂的選擇以中性沐浴乳、溫和的乳霜香皂為佳,不要用消毒水3. 時常塗抹具保濕作用的乳液或乳霜潤膚劑,使皮膚的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油脂,尤其在沐浴後塗抹,效果將更為良好。4. 使用空調、電暖器時,記得放置一盆水,以提高空氣的含水量,也可幫助保持皮膚的濕潤。5. 飲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咖啡、酒等刺激飲食。6. 衣著:貼身衣物以寬鬆的棉製品為佳,毛衣、尼龍類衣物最好穿在棉製品外層,避免刺激皮膚。如能做到以上幾點,遠離「冬季癢」的搔擾是可預期的。不過症狀嚴重時,仍需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才是及早痊癒的保證。 

雙腳適度活動 預防爆”蜘蛛狀”血管

雙腳適度活動 預防爆”蜘蛛狀”血管#皮膚炎

一位45歲婦人,因下肢有蜘蛛狀靜脈血管浮現,有酸脹痛、抽筋且影響美觀才就醫。經醫師詢問婦人,婦人表示有長期站立及便秘的情形,經施行淺層靜脈摘除手術後,婦人的下肢已有明顯之改善。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侯守賢醫師表示,在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裏,常有下肢浮筋(血管)的民眾求診,他們抱怨下肢有蜘蛛網狀微細血管浮現,甚至有皮下之粗大彎曲血管,久站會有腳部脹、痛、酸、癢,有時睡覺、休息時會有小腿抽筋情形,更有甚者,會引發皮膚炎(乾、硬)、色素沉著(皮膚變黑)、皮膚潰爛,傷口經久不癒,足部廣佈微細血管併黑點狀血栓。這些都是下肢靜脈血液過度積留,靜脈高壓所致。侯守賢醫師指出,下肢有兩套靜脈系統,我們能看到是淺層靜脈系統,而深層靜脈在肌肉層內,無法由外觀察到,通常較粗大。當有下肢靜脈高壓,表現出各種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徵象時,透過下肢靜脈血流檢查及超音波檢查,可測知深層靜脈有無阻塞、有無逆流,淺層靜脈有無血液逆流及其程度。如果淺層靜脈有中度或重度之逆流時,就可考慮施行淺層靜脈摘除手術或以雷射導管作淺層靜脈之閉合手術。侯守賢醫師提醒民眾,應該常常活動雙腳,不要久站或久坐,休息時將雙腳適度地抬高,可減少產生下肢靜脈高壓的機會。需要經常站立工作的人,建議穿著彈性襪,可將淺層靜脈血液壓到深層靜脈系統,同時還要活動雙腳,使靜脈血向心臟流去,儘量不要讓淺層靜脈長時間積留過多的血液。如此,可緩解下肢淺層靜脈系統之靜脈高壓,減輕或延遲「靜脈曲張」之臨床表現。另外,勿抽煙,勿便秘,常抬高雙腿也都是改善下肢靜脈高壓的良方。要保持雙腳的美麗,適度活動雙腳是必需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