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炎

飯後擦嘴減少「口角炎」

飯後擦嘴減少「口角炎」#皮膚炎

口角炎,是指上下唇交界處的部位的急性或慢性發炎,形成三角形的紅腫、脫皮情形。急性期可以產生滲液及黃色痂皮。時間一久,會產生色素沈澱及放射狀裂縫,張口都會疼痛。口角炎成因相當複雜,往往夾雜著刺激性、感染、體質、磨擦、營養缺乏等因素,然而傳統上相信是因維生素缺乏〈尤其維生素B2〉,但在現今社會卻往往並非主因,因此不論吃再多的水果,也不會有幫助,有時反而因一些酸性的果汁,刺激了已經發炎的皮膚,而導致病情惡化。因為咬合不佳、皮膚鬆弛下垂,也會使得上下嘴唇交界處產生過多的摩擦及密封,而形成對磨疹及尿布疹樣密封的效應,再加上蓄積的口水、食物殘汁、牙膏等的刺激,就形成了口角炎,在這樣的局部潮溼環境下,念珠菌或細菌都得到了滋生的機會。一般口角炎都發生在雙側,如果只有在單側,也要考慮梅毒及疹的可能性。另外有一些口角炎是因藥物引起的,如治療痤瘡及乾癬所用的口服維生素A酸,就可能引起嘴唇乾裂,連帶引發口角炎。還有一種少見原因,是在先天發育時,上下唇交界處就存在有未閉合的盲孔,容易蓄積唾液及食物殘汁。蔡呈芳 醫師建議在治療口角炎,除了要控制感染,依照臨床的判斷或培養的結果,給予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治療外,找出局部的刺激因素,治療伴隨的溼疹才是最基本的。有時需要的只是換一副假牙就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如果是因口水刺激,則可以嘗試在口腔清洗後,以凡士林或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如果這些方法都還沒效,或是仍反覆出現感染現象,檢查一下身體免疫力是否缺陷,或缺營養素〈如維生素B12、B2、鐵、葉酸〉,或許也有幫助。

告別頭皮屑,選對洗髮精成分

告別頭皮屑,選對洗髮精成分#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會有發紅及脫皮的現象,偶爾還會伴有發黃及油膩的皮屑。一般不會太癢,但是因為有礙觀瞻,患者常常會將皮屑摳除,而導致更明顯發炎現象。至於形成的頭皮屑,更是深深困擾著許多人。蔡呈芳 醫師表示單純性脂漏性皮膚炎,如果沒有搔捉或是伴隨細菌感染,本身並不會引起真正的掉髮。不過皮脂腺分泌與雄性禿有些關聯性而被稱為脂漏性掉髮,初期的乾癬常被誤以為是脂漏性皮膚炎,而乾癬是會引起掉髮的。頭皮屑方面,Ketoconazole是指標性殺菌成分,其他抗黴菌藥,如octopirox也被做成洗髮精,其他如Zinc Pyrithione〈ZP〉、Selenium Sulfide〈SeO2〉、焦油、Piroctone Olamine〈OPT〉、elubiol也有同樣效果。為達較佳療效,有些產品會強調在頭上停留數分鐘再沖走。至於水楊酸及硫黃則有去除皮屑效果。在消炎方面,則以類固醇最為有效,但只宜短期使用。另外,市面上也出現不少了植物精油的洗髮精,有些在止癢的效果上也不錯。蔡呈芳 醫師表示,一般常提到經常洗髮以治療頭皮屑,其實真正治療頭皮屑的是其中的藥性成分,而非洗淨成分。非藥性洗髮精在平時當然可以使用,但在已經明顯發炎時,只知加強洗頭次數,就如同已經有溼疹又拼命用肥皂清潔一樣,傷害大於療效。須注意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癬、疥瘡都可能看起來像頭皮屑或脂漏性皮膚炎,如果處理無效,還是要就醫的。

「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

「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皮膚炎

西醫把一群以小水泡、紅斑、脫屑的皮膚病都歸在「溼疹」家族內,又依其紅腫、水泡程度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急性期以紅腫、小水泡為主要變化,亞急性期則以潮紅、落屑為主,而慢性的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而是皮膚乾燥變厚產生色素沈澱,一般民間常稱為「牛皮癬」,但民間所指的牛皮癬,也包括乾癬。皮膚病命名的不統一,時常引起患者的困惑,「溼疹」一詞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般用法上,「溼疹」就等於「皮膚炎」,前者是英國、歐洲的用法,而後者則在美國普遍使用。蔡呈芳 醫師表示,同一種溼疹可以有不同的命名方式,並不會糊塗,但病人往往在看了不同醫師、得到不同的診斷後,一頭霧水,甚至懷疑到底哪一個診斷才正確。溼疹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內因性〈體質性〉及外因性兩大類:內因性溼疹如異位性溼疹、脂漏性溼疹、缺脂性溼疹、鬱積性溼疹、汗犭疹、錢幣狀溼疹及部位掌、蹠溼疹,這些溼疹由於常缺乏明顯病因,往往不易治療,會反覆發病。而另一類的外因性溼疹,如接觸性溼疹、日光性接觸性皮膚炎,則在找出病因,予以避免後即可根除。不過並不是所有皮膚發炎都是溼疹,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病毒感染都可能看來像溼疹,而且上述病症若以溼疹藥物治療,除延誤病情外,也會使病毒惡化。相反的,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常被稱為「消炎藥」,但對溼疹卻並無幫助。

包皮過長,悶熱天氣易產生龜頭包皮炎

包皮過長,悶熱天氣易產生龜頭包皮炎#皮膚炎

蔡呈芳 醫師表示,龜頭包皮炎一般發生在包皮過長者,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症狀也不相同,以常見刺激引起的情形,多數是在龜頭被包皮覆蓋處、冠狀溝或是包皮內側產生界限不清楚的紅腫、滲液情形,變得溼溼、黏黏的,表面變得較為敏感、刺痛。更嚴重時,就會產生黃色膿液,導致糜爛、潰瘍形成。在多次反覆發作後,有時即使在不發作狀態也會留下一塊隱約浮現的光滑紅斑。如果是念珠菌感染引起者,則病灶處呈現紅色光滑表面周圍有細小薄膜狀脫皮,有時還可看見小膿皰存在。 【導致的成因主要有五類】《外傷》例如性交時的擦傷,或不小心被拉鍊夾傷。《刺激》如前面提到的汗水、尿液、包皮垢,或是未沖乾淨的清潔劑,甚至是清水,在密封情形下,都可能形成刺激的來源。《過敏》一般男性較少在生殖器塗塗抹抹,但卻可能會在性行為時,接觸到女性局部塗抹的藥劑或栓劑而過敏。《感染》最常發生的是念珠菌,在糖尿病患,或是配偶有陰道念珠菌感染時,最易發生。《鏈球菌或是厭氧菌》也有人的發炎是起因於菜花病毒感染。此外,一些皮膚病,如脂漏性皮膚炎、乾癬、梅毒,都常在龜頭處發病。蔡呈芳 醫師建議去除刺激,加強局部清潔是治療的第一步,但已經發炎的皮膚,需要較溫和的清潔成分,且洗後要充分衝去清潔劑。如果病灶表面十分潮溼,可以稀釋的過錳酸鉀,或直接以生理食鹽水浸泡數次,以加速局部乾燥。如果有明顯的感染跡象,則給予口服或外用抗菌藥來加以控制。龜頭包皮炎往往有復發性,平時想辦法將包皮後推,以露出龜頭,注意清潔,避免尿液、清潔劑殘留,如果仍然無效,可能就要靠局部手術切除包皮。男性的念珠菌感染,多半來自異性伴侶潛在的念珠菌陰道炎,此時必須雙方同時治療,才能真正根除。

鑽耳洞,染髮,都可能發生接觸性皮膚炎

鑽耳洞,染髮,都可能發生接觸性皮膚炎#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可以粗分為過敏性及刺激性兩種,典型的過敏患者,如染髮劑過敏或藥布、中藥膏過敏,會有明顯的紅腫、水泡及癢感,而且每次接觸到同樣物質都會發炎。急性的刺激性皮膚炎,如遇到強酸、強鹼,會立即引發皮膚壞死。至於慢性刺激性皮膚炎,則以皮膚乾燥、落屑、皮膚增厚為主要表現,雖然也會有發紅現象,但腫的現象較輕微,癢感也較不明顯,反而是有刺痛、乾癢的現象。一般接觸性皮膚炎發病的部位局限在接觸到的部位,但嚴重的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卻可以產生全身性的過敏疹,甚至引起淋巴腺腫大,這種情形在醫學上稱為「自體溼疹化」,或稱為ids。最常發生在對中藥布過敏或原本對鎳的過敏,又在鑽耳洞時配戴含鎳耳環者。明顯的接觸性皮膚炎多數患者自己會加以避免,但生活中所接觸的過敏物、刺激物因濃度較低,所以症狀較不明顯,可能只是輕微的發紅、脫皮而已,在反覆接觸後,症狀才逐漸明顯,因此病因常不容易察覺。另外有些過敏原潛藏在食物中,所以食用特定食物後溼疹會惡化,稱為系統性接觸溼疹。有些過敏是很容易發現,例如染髮劑引起的急性溼疹,但往往一些慢性過敏現象,並不易察覺出病因。因為過敏物質,常微量潛伏在日常接觸的物質當中,而一般人往往忽略,臉部雖然較不會直接接觸到許多環境中的過敏原,但這些過敏原卻可透過手部間接傳播〈稱為轉移性接觸性溼疹〉、空氣播散〈如香精〉,甚至是親密愛人間皮膚接觸而導致溼疹〈夫婦溼疹〉,有賴詳細的問診,加上偵探般推理加以診斷,最後再以貼膚試驗,即將懷疑的過敏原密封貼在背上或在患部,或前臂內側塗抹,看是否引起發炎反應來加以確定。治療上首重找出病因,加以避免,而正確的診斷,有賴醫病雙方共同的努力。然而排除過敏原僅是第一步,有些接觸性溼疹,如水泥工的手部溼疹,即使排除了過敏原,或許因皮膚內殘餘的過敏物質,溼疹仍可持續許多年才會痊癒。也有少數幸運患者,即使持續接觸過敏物質,經過數年會自然產生適應性,不再過敏。需要接受貼膚測試的對象如下:慢性手部溼疹、慢性溼疹、使用全身性類固醇者、長期使用類固醇、水泥工或接觸鉻的人、食品製造業、或換工作、醫療訴訟、呈光照分布的溼疹、溼疹化的乾癬。

富貴手可能會引起指甲變形

富貴手可能會引起指甲變形#皮膚炎

主婦溼疹又稱為耗損性溼疹、乾性手部皮膚炎及缺脂性手部溼疹,病人的手掌面會有皮膚乾硬、龜裂的現象,通常很少有水泡、或出血情形,可能有發紅、發癢現象,雖然多半兩手都會發生,但在慣用手比較嚴重。進行性指掌角皮症又稱指尖溼疹、指腹炎,患者指尖呈現乾硬及裂縫,摸起來有如風乾之龍眼殼,且指紋消失。裂縫有深有淺,可致疼痛及出血。雖然可能同時侵犯十指,但一般以慣用手的拇指及食指、中指比較嚴重。嚴重的患者,病灶會由指尖往手掌蔓延,而與主婦溼疹相似,這二種溼疹,也可能因患者本身處理不當,往手背及指背擴展,而不僅限於掌面,甚至引起指甲變形。許多人以為肥皂的鹼性是元凶,改用合成清潔劑,但卻不知清潔劑的種類對皮膚刺激度之影響遠比酸鹼性重要。看似溫和的沙拉脫、洗髮精,刺激可能遠大於肥皂。富貴手的處理,第一步當然是防患於未然:不要接觸刺激物質。正常人對輕微的刺激會產生耐受性,但異常體質的人,則會產生疾病,而一旦產生富貴手後,則更容易受刺激,即使一切外觀回到正常,但功能上仍在數年內也無法真正回復。不過要想避開一切刺激物,是有實際上的困難,在家裡,還可以請其他成員幫忙,或是請人幫傭、改用現代化電器產品,再不然就偷懶一點。然而若是在工作上的需要,有時要更換工作談何容易,因此職前的就業諮詢若是能先將皮膚情形列入考慮,當可避免一部分的不幸發生。第二步就是隔離刺激物質的進入:第一種方式是戴手套。一般說來,先戴一層薄棉手套,外加塑膠〈如PVA、PVC〉薄手套是較有利的方式,內層可吸汗、外層阻隔。隔離霜,或所謂「隱形手套」,是另一種理論上可行的方式,但在實際使用上,則並不理想,不能真正有效阻隔刺激物質的進入。最後一步就是在富貴手發生後,如何治療的問題。多數患者事實上只要塗抹一些油質,如凡士林、綿羊油等,而且要不厭其煩,只要洗手、碰水後即擦,有些藥膏內會添加尿素、水楊酸或乳酸成分,可以幫助溶解角質層,甚至加強皮膚的保水能力。在病情嚴重時,也可考慮睡前塗抹後,再戴上棉布手套,以加強療效。富貴手的處理,並沒有什麼祕訣,避免接觸一切刺激物,戴手套、勤擦護手膏即可,只看是不是能確實做到。不要迷信一些「特效」產品,尤其是強力類固醇,而當一切症狀消失後,仍要小心保護至少四個月。

預防皮膚炎,徹底清潔更重要

預防皮膚炎,徹底清潔更重要#皮膚炎

歷經一個乾燥、寒冷的冬天,再經過一個讓全部人都成長了一歲的農曆年,春天的腳步也悄悄地隨著地球公轉,轉啊轉地到來了,人們終於可以擺脫掉陰霾的環境,迎接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這種季節性的轉變,對皮膚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由冷到熱、由乾到濕,瞬間的轉換,有人適應得好,有人卻適應不良,「缺脂性皮膚炎」就是因為「適應不良」所引發的皮膚狀況,值得注意。「缺脂性皮膚炎」的好發部位多在小腿、手臂、褲腰帶或胸罩摩擦地帶等處,出現的季節多在冬季,甚至是愈冷愈癢,還會一直延續到冬春交替的季節,是一種乾燥性的濕疹。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天氣寒冷,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緩,代謝率降低,導致汗腺及皮脂腺機能降低,而使皮膚的角質層水分及油脂分泌量減少,無法完全的滋潤皮膚。另一方面,則是空氣乾冷、溼度較低,表皮的水份散發得更快,使得皮膚更為乾燥。這種缺油缺水的肌膚,只要有一點點外來的刺激,特別是吹到風,洗完熱水澡或蓋棉被時,就會感覺很癢,癢到想抓。很多人都以為類似的乾燥性濕疹,只要做好保濕工作就可以了,事實上,這是不夠的,徹底清潔,才是保養和治療重點。劉醫師表示,堆積在皮膚表層的肥厚角質,會阻礙毛細孔,進而影響到皮膚對保濕成份的吸收,清潔工作如果沒有做好,即使塗抹了再名貴的保濕產品,也不容易發揮效果。除了徹底清潔和必要的保濕工作之外,在選用保養品部份,也要特別注意。最好是選購含有強效保濕成份的化妝水、乳液、面膜等,而此時化妝水選用,也不宜含有酒精等收斂效果的成份;必要時,也可以到專業的醫學美容診所進行晶鑽煥膚療程,或是加強保濕導入,如玻尿酸成份等,都有助於改善缺脂性皮膚炎的症狀。此外,在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也要特別注意,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如油炸類、燒烤類、辛辣類等,還要多喝水;也不要洗太熱的熱水澡,或是溫泉泡太久,反而會破壞皮膚表層的油脂保護膜,讓皮膚更形乾燥。只要稍微注意,清潔工作做得好,肌膚肯定沒煩惱!

20-40歲女性,為「結節性紅斑」高峰期

20-40歲女性,為「結節性紅斑」高峰期#皮膚炎

蔡呈芳 醫師表示結節性紅斑主要分為兩種,急性之案例一般在較年輕者,常在呼吸道感染後二至三周產生,可能先有喉嚨病、發燒、酸痛等症狀,之後則有關節炎,且皮膚上則出現鮮紅疼痛結節,大小由一至五公分不等,較大病灶可能形成環狀,在三至六周內顏色逐漸轉暗,而後消退,輕微脫皮後,留下不同程度的色素沈澱。並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也不會產生潰瘍,由於急性結節性紅斑與感染有關,因此也有季節性流行,如果再度感染則會復發。另外一類慢性結節性紅斑則多數無先驅症狀,皮膚結節較不典型,但卻會持續較久,少數可能合併免疫性疾病,但多數找不出原因。另有一種是移走性結節紅斑,不同於前兩種,移走型多數只在一邊小腿出現,可以擴展到十公分以上,但數目較少,病灶會逐漸向外擴大,中間則呈現消退現象,平均病程在四至五個月。蔡呈芳 醫師建議在治療上,單獨性的鎮痛消炎藥就可以有不錯效果,急性期臥床、抬腿、綁彈性繃帶都可多少減輕不適現象,而鎮靜劑可幫助睡眠,也可降低不適感。如果有潛在的病因或感染源,自然是要優先處理。抗生素的使用,一般並無幫助,這是因為結節性紅斑本質上只是一種反應,而並非病菌直接侵入皮膚,即使用最先進的檢查,在切片的病灶中找到病菌的殘骸,也不表示活菌仍然存在,反而是類固醇的使用,不管是口服或局部注射,療效都較佳。如果不適用消炎藥或類固醇的患者,可以嘗試口服碘化鉀溶液,往往有迅速止痛消腫的奇效,但在使用前,須先確定本身無甲狀腺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