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非痔瘡!血便恐是大腸癌警訊

非痔瘡!血便恐是大腸癌警訊#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人大腸直腸癌盛行率高達42%,為國人癌症死因第3名,僅次於肝癌和肺癌,而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與痔瘡頗為類似,一般人常因此延誤就醫,為此,醫師提醒若有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現象,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或當成痔瘡置之不理,因為血便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顏伯翰醫師表示,排便出血、大便習慣改變或排出像鉛筆般的細便、與腹部出現不明原因疼痛或絞痛時,民眾都應該提高警覺。愛吃肉者罹腸癌機率增顏伯翰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代人外食多,攝取太多肉類和脂肪,會使腸道內膽酸分泌增加,而腸中的害菌會將膽酸代謝成致癌物質。此外,過量的脂肪、蛋白質會成為害菌的養料,使得罹癌機率增加。顏伯翰醫師說,超過60歲者,恐有5成的人大腸內長著息肉,且息肉有惡化成癌症的可能,因此呼籲40歲以上無症狀者每年應進行一次直腸肛門指診;50歲以上者,每年需進行一次直腸肛門指診及糞便潛血試驗、且每3-5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每1-2年的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可降低15-43%大腸癌的死亡率,早期發現大腸癌,治療後存活率高達90%以上,故醫師提醒平時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減少動物蛋白及脂肪的攝取、多吃高纖維食物等,都可降低致癌風險。

大腸癌早發現存活率高 糞便潛血檢查為首要

大腸癌早發現存活率高 糞便潛血檢查為首要#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4年來補助各縣市糞便潛血檢查中,在98萬名做糞便篩檢的民眾裡,有11,301人被檢查出有息肉達1.15%(約百人中有一人),1,012人罹患結腸直腸癌,不過,當中屬於0期與1期的早期個案僅佔31.8%;所以國民健康署表示,如果能定期檢驗,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結直腸癌患者,也能早期發現,提高存活率。58歲的李小姐,每2年都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多次都是陽性,但李小姐不以為意,在醫療人員不斷的提醒下,才願意至肝膽腸胃科就醫做大腸鏡檢查,在切除病兆處後,初步診斷屬於早期的大腸癌,不須合併化學治療,只需要定期追蹤,藉此,李小姐很感謝醫護人員的提醒,也不斷分享親身經驗,讓身邊的親友有所警惕。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呼籲,年齡在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眾,應把握每二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應儘早接受進一步的治療,根據研究顯示若發現是早期的大腸癌,都有不錯治癒率與存活率,

每半小時就多一個!台灣每年萬餘個大腸癌新增案例

每半小時就多一個!台灣每年萬餘個大腸癌新增案例#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大腸癌個案數逐年攀升,根據統計,99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位,發生人數達1萬4,040人,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較98年度癌症個案數增加1成。101年度大腸癌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死亡人數達5,131人,平均每天就有14人因大腸癌病逝,換句話說,平均每三十分鐘一人罹患大腸癌,每一個半小時一人死於大腸癌,從發生率或是死亡人數來看,數據都令人應驚訝!大腸癌可透過早篩 使存活率提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主治醫師表示,現代人外食比例逐年升高,且飲食習慣偏向高脂肪、低纖維及多紅肉,加上缺乏運動,導致全國大腸癌發生人數不斷增加。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若能早期發現瘜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且0期到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到了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達到較高的存活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臺北市93年至101年大腸癌篩檢涵蓋率僅為37%,顯見仍有許多市民忘了自己的健康權益。衛生局提醒,定期的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及早把握黃金就醫時機,市民應定期接受免費癌症篩檢。相關活動訊息請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分機1828或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 

嗜吃高脂食物 大腸癌恐先找上你!

嗜吃高脂食物 大腸癌恐先找上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0歲的粉領族小芬,因半個月來出現兩次血便而就醫,經進行大腸鏡檢查後,發現腸道長有近十顆的管狀絨毛腺瘤,且部分瘤體已破裂、出血,才導致血便。大腸癌是國內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新增 1 萬3000名患者,而腸道息肉常是大腸癌病變前兆,若出現肛門出血等症狀,應快就醫檢查。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指出,腸道管狀絨毛腺瘤有可能惡化為癌症,成年人定期進行腸道健檢。養成良好生活作息 降低息肉生成可能出現腸道管狀絨毛腺瘤的高危險群,包括嗜吃高脂食物、有家族史、抽菸、喝酒、缺乏運動者等。研判是高脂食物進入腸道後,易刺激腸道黏膜,繼而形成管狀絨毛腺瘤、癌症等。陳明楨醫師提醒,腸道息肉直徑若逾三公分,惡化為腸癌機會更高達三成。建議少吃紅肉、香腸等加工製品,要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每天至少吃七種不同顏色的蔬果。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降低息肉生成的機率,若有排便習慣、血便等大腸癌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從事服務業的黃先生,不菸不酒生活規律,但成人健康檢查發現了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意外的發現了大腸癌,黃先生及早發現並接受了妥善的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每年台灣有「一萬多人」被診斷出為大腸癌,大腸癌是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而且死亡人數更是癌症的前三名。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他的嚴重性,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每天有13人」因大腸癌而死亡。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君豪指出,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症狀,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情形,往往可能是大腸癌的晚期了。因此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在沒有任何症狀下,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有問題的個案,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更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的機會。

大腸癌肺轉移 微創還是開腹好?

大腸癌肺轉移 微創還是開腹好?#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部是大腸直腸癌轉移第二好發的部位,雖然如此,但只有約10%的肺轉移病患,有機會接受肺部的切除,且會延長病患的生命,文獻報導的大腸直腸癌接受肺部切除的五年存活率從30%至50%不等,就第四期的癌症或是復發的癌症來說,治療的效果算是不錯的。 過去對於大腸直腸癌肺轉移的病患,手術切除均以傳統開胸為主,自從胸腔鏡手術引進後,微創手術具有傷口小、術後疼痛少、術中出血少、住院日數少、病患恢復快、病患可以忍受多次手術、及術後可以及早接受進一步化療的好處。成大醫院外科部曾堯麟醫師指出,微創手術的結果與傳統開胸手術的結果相比,發現微創手術的結果,三年的存活率達6成,五年的存活率也超過5成,單純肺轉移的病患比其他器官轉移的病患有較高的五年存活率,肺轉移的病患有接受手術的也比沒有接受手術者有顯著的延長生命,雖然近年來治療藥物的進步的確延長了大腸癌生存時限,但在積極治療的情況下,以微創手術治療的病患相對傳統手術嚴重,仍可以有很好的成績。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秋烤肉已是全民運動,但醫師擔憂其高脂、燒烤、醃醬等食物、再加上暴飲暴食,不只影響腸胃功能,也是誘發癌症的因子,因此呼籲要拒絕癌症,高脂和燒烤等食物還是少吃為妙。紅肉、高脂、燒烤食物 增大腸癌風險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安仁表示,中秋佳節總是瀰漫著烤肉香和月餅甜,必須提醒民眾過胖、抽菸、過度攝取紅肉、酒精、動物性油脂及糖類,恐使罹癌風險上升,因此雖時逢佳節、免不了大啖烤肉和月餅,建議還是淺嚐為宜,多吃新鮮蔬果,賞月多散步幫助消化,才是良好飲食習慣。全球癌症研究報告顯示,適度運動、攝取高纖飲食、非澱粉類蔬菜等,均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更顯重要,並維持理想體重、每日保持大便通暢的習慣,都是基本的養生之道。良好生活方式+定期篩檢 降低罹癌威脅大腸癌發生率已逐年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民眾需要保持警覺,大腸癌已居全國發生率首位,且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萬2千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且死亡率高居癌症致死因第三名;大腸癌雖惡名昭彰,但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國民健康署目前補助50-74歲的民眾,每2年接受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內若有腫瘤或瘜肉,受到糞便摩擦流血後排出,即有可能導致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若出現相關症狀,民眾應及早至專科門診諮詢並檢查,最好能接受全大腸鏡檢,以確保健康。 

防癌有秘招 定期篩檢保健康

防癌有秘招 定期篩檢保健康#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每年有超過8,700人死於癌症,但其實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並經治療,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及降低癌症死亡率。為維護市民健康及方便上班族接受檢查,臺南市新化區衛生所特別辦理「防癌撇步大家做伙來篩檢」夜間篩檢活動,歡迎市民眾踴躍參加。於102年9月3日上午8時至下午8時,地點為新化區衛生所內,辦理項目有,45-69歲婦女兩年一次乳房檢查、30歲以上婦女1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50-未滿75歲兩年一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男女皆可檢查、30歲以上嚼檳榔或已戒檳榔或吸菸者及18-未滿30歲有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所有檢查都是免費,凡符合受檢資格的民眾千萬別喪失自身的權益,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提醒您攜家帶眷前來檢查,當日受檢者請記得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臺南市新化區衛生所提醒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