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樂閱讀/7個生活習慣 遠離大腸癌威脅

樂閱讀/7個生活習慣 遠離大腸癌威脅#大腸癌

大腸癌近年來在國內盛行率不斷攀升,除了基因的因素,其他被視為危險因子的還包括,高油、多肉的飲食型態、肥胖、缺少運動、抽菸等。其中學者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環境中大量增加的致癌物質污染飲食,其中又以動物性食物風險最高。當致癌物質累積在腸道內的時過久,就可能引起各種病變,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憂心地說。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若避開這些危險因子,仍然有助於預防腸癌的發生,最好現在就開始改變你的生活型態與飲食:1)少吃肉類(尤其紅肉)、油炸、燒烤食物/少吃肉類可減少吃下致癌物機會,且肉類經燒烤、醃漬後,也會再釋放出更多致癌物質。國外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嗜吃紅肉、炸薯條等高油脂食物的女性,比一般人多出50%罹患大腸癌的機會。2)多攝取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或全穀類/纖維可以增加糞便容量,稀釋致癌物,也可促進排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每天應至少攝取25克。3)保持健康的體重/將BMI指數控制在18.5~24理想範圍內;腰圍(約通過肚臍位置,且於吐氣時測量)以台灣男性不超過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為標準。4)多運動/日本厚生勞動省過去發表一項大規模的追蹤調查指出,運動量較多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幾乎不運動的人少了三成。5)適當補充營養素/國外調查發現,葉酸、硒、維生素B6能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每天一顆綜合維他命就能補足所需。6)多補充益生菌/益生菌有助分解腸道內的毒素,並且可以抑制腸道內分泌發炎因子的壞菌,日本兵庫醫學院教授曾經做過一項四年的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的腸癌病人,術後復發的機率較低。除了多吃優酪乳、乳酸菌或泡菜外,也可多攝取能幫助腸內益菌生長的食物,包括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菇類、海藻類,以及富含寡糖的食物,如牛蒡、洋蔥、蘆筍、大豆等。7)不抽菸/多項研究指出,抽菸者長大腸瘜肉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2倍。(本文作者/張曉卉、黃惠如)(摘自/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康健出版)

夫妻飲食習慣雷同 雙雙罹腸癌

夫妻飲食習慣雷同 雙雙罹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一對年約五旬的夫妻,前後相隔不到2個月,雙雙被查出罹患乙狀結腸癌,目前正在接受治療。55歲的太太,2年前開始有便秘情形,直到5個月前,她因嚴重的腹脹就醫。醫師在她的下腹部摸到腫塊,檢查發現是第四期的乙狀結腸癌合併多處肝臟轉移。就在這段住院期間,先生想到自己和太太有著共同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環境,會不會也是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於是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癌症篩檢中心安排他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結果呈現陽性,證實他同樣罹患大腸癌,部位也是在乙狀結腸。按時篩檢保健康 家族史更要當心台大新竹分院腫瘤醫學中心診療個管師鄭伉吟表示,當配偶被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時,另一人也應該要儘快接受篩檢。像這個案例,先生即表示,一直以來都知道癌篩重要性,但因為覺得麻煩、沒時間,再加上自己認為有規律運動而且吃得很健康,所以沒有按時接受篩檢,沒想到此次因為太太不舒服就醫,才及時查出自己也罹患一模一樣的癌症。鄭伉吟診療個管師呼籲,目前國健署提供50至75歲民眾可以免費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曾患有大腸息肉或有家族性息肉的民眾,或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更應該積極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

醫訊/大腸癌的防治

醫訊/大腸癌的防治#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許多文明病漸漸上身,為此,身為現代人我們更要多注意,且據最新的報告指出,大腸癌已連續6年位居癌症之首了。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肝膽胃腸科李宗熙主任主講「大腸癌的防治」,為大家解說大腸癌的預防、診斷與治療,希望能透過此活動幫助更多人了解大腸癌,對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大腸癌的防治時間:5月16日(五)15:00~16: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1229

天天吃香腸 當心腸癌先找上你

天天吃香腸 當心腸癌先找上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蟬聯6年的癌症之首,總人數再創新高。推測可能與國人飲食逐漸西化有關。日前就有名年僅14歲的國中生幾乎天天吃校門口的烤香腸,直到出現血便就醫,發現已是大腸癌第4期,治療後4個月仍宣告不治。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2011年國人十大癌症,前三名為大腸癌、肝癌、與肺癌,且平均每5分40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比前一年加快8秒,相較91年癌症時鐘加速1.5倍。早期腸癌存活率高達9成而想要預防大腸癌,要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紅肉、多吃高纖蔬果,每天至少三蔬二果、累積運動30分鐘,並定期接受篩檢,才是遠離癌症發生的最好方法! 另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且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約33%的大腸癌死亡率。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也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

不吃炸物、愛吃蔬果 婦人仍罹腸癌

不吃炸物、愛吃蔬果 婦人仍罹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歐姓婦人平時非常注重健康、不吃炸物、愛吃蔬果,且生活作息正常,並長年保持每天晨泳的習慣,排便也相當規律,沒想到大腸直腸癌還是找上門。但在5年前,因出現輕微腹痛、排便不正常、有鉛筆便,原不以為意,直到看了新聞報導,才發現自己的狀況與大腸直腸癌症狀類似,因此趕緊就醫,原本醫師還說是因為吃乳酸菌的關係,請她不要太大驚小怪,但在她堅持下還是做大腸鏡檢查,此時,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直腸癌第3期,且在這段期間內,癌細胞更多次轉移至腹腔、輸尿管、直腸、甚至是兩側肺部。治療組合 提升存活率至30個月台北榮民總醫院藥物放射治療科趙毅醫師表示,化療、標靶藥物的發展,即使是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病患整體存活已有顯著的延長,從過去只有一種化療武器,到現在有多種、多線標靶及化療治療組合,讓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平均存活期從過去的5個月提升至30個月。治療用對方法 民眾最多省百萬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外科部王照元醫師表示,原本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二線治療僅有化療,但衛生福利部在今年已核准血管新生抑制劑可作為二線治療使用,讓病患們可以在全線標靶不中斷的治療策略下存活更久。此外,趙毅醫師也表示,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健保已有給付2種標靶藥物,只要在治療過程中用對順序,最多可省百萬,讓病患們能享有更好的治療機會,也能降低治療的經濟負擔。選對治療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最後,提醒各位民眾,雖然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但隨著治療方法的增加,使得醫師與病患都有更多的選擇與機會,且在標靶藥物以及健保政策的支持下,已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效果以及更低的經濟負擔,因此,呼籲病患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驚!婦人腰痛半年 竟是大腸癌作祟

驚!婦人腰痛半年 竟是大腸癌作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60歲的陳姓婦人,因為腰痛四處求醫,都沒有解決持續腰痛的問題;直至求診於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才診斷出病患為大腸癌第四期,而病患的痛覺則是來自腫瘤壓迫腰背部肌肉及神經所致,目前已透過腹部手術將腫瘤組織取出,但仍須持續使用標靶藥物做化學治療。糞便潛血篩檢  助你早發現治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外科部葉重宏醫師表示,病患的腫瘤位置在右側結腸,也就是結腸前段,因此不易從肉眼看出是否有血便,通常只會表現在大便潛血的檢驗中;而此病患就是腫瘤向外向後侵犯到骨盆的腸骨骨膜、肌肉並且壓迫其神經,造成病患腰部腿部疼痛後方才就醫。葉重宏醫師提醒, 如果已有症狀,或是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時,更應該及早就醫,由醫生判斷是否直接安排大腸鏡的檢查。呼籲民眾應該定期接受糞便的潛血檢查,糞便潛血篩檢既安全又簡單,能夠早期發現、正確治療。如果已經有症狀,更應該要提早就醫,不要延誤治療的時機。

婦飯後肚子猛劇痛 檢查竟是大腸癌末期

婦飯後肚子猛劇痛 檢查竟是大腸癌末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燒烤、火鍋、鹽酥雞,台灣飲食多元化,吃到飽餐廳林立,雖能夠一飽民眾的口福,但也直接的讓我國大腸直腸癌病患不斷增加,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病例續創歷史新高,加上民眾尚未有健檢保健康的觀念,使得病患發現大腸直腸癌時,病程25%以上已是末期。她大腸癌末期 轉移肝臟就有一名四十八歲的張姓婦女,平日工作忙碌、壓力大,三年前某天飯後腹部突然劇烈疼痛,原以為吃壞肚子,到院檢查後竟發現直腸癌合併肝臟多顆轉移腫瘤,確診為晚期大腸癌,而一時無法接受的她,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醫師表示,導致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有,國人飲食習慣西化、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且由於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25%是晚期,第四期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僅有1成1,所以現今對於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選擇十分值得國人關注。標靶藥癌症治療新趨勢目前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多元,早期的患者以手術切除為主,但針對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已是治療趨勢。王輝明理事長解釋,在現行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方式中,僅第一、三線有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可搭配化療使用,第二線只有化療把關,就像是一場少了二壘手的棒球比賽,容易讓癌症越過防線。張婦歷經第一線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後,雖病情受到控制,不久後卻復發,所幸在老公的鼓勵下,張小姐鼓起勇氣接受後續的治療,但效果仍有限,張小姐經醫師評估,改使用大腸直腸癌二線標靶藥搭配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王輝明醫師表示,不同於現行健保給付第一線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大腸直腸癌二線標靶藥物可對抗3種血管新生因子,可更有效抑制血管新生,進而抑制腫瘤生長。臨床研究發現,相較於單用化學治療,使用新一代標靶藥物搭配化療於轉移性腸癌患者第二線治療,有近三成患者的存活期可以延長達2年,而疾病在沒有惡化情況下的存活時間(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也可以延長2.5個月,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治療的新趨勢,但目前患者須自費選用。目前服用第二線標靶藥物的張婦,回想起過去治療的經驗指出,尚未服用第二線標靶藥物,靠著第一線化療與標靶藥物的配合,雖病情曾受到控制,但沒多久後就復發,甚至臉上還長滿膿瘡,醫師都認不得她,讓她一度想輕生,所幸服用第二線標靶藥後,情況大為好轉,目前還打算到日本探望親友,她也鼓勵其他病友不要害怕!治療的辛苦與副作用都是短暫的,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自己能挺過癌症!

腹痛、排便不順1個月 檢查竟是大腸癌

腹痛、排便不順1個月 檢查竟是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85歲的婦人因肚子脹痛、大便不順已經1個多月了,就醫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醫師替她進行金屬支架減壓及腹腔鏡手術,手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行走,第6天婦人就順利恢復,出院回家。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直腸肛門外科沈名吟醫師表示,婦人因不適來門診就診時,醫師認為有異安排大腸鏡檢查,可惜婦人因為害怕接受檢查沒有再到醫院。直到後來肚子痛得受不了、吃東西就嘔吐,家人只好直接帶到急診室。經電腦斷層發現大腸腫瘤造成阻塞,大腸鏡檢查確定是大腸癌。支架減壓對年邁病患傷害較低沈名吟醫師也說,大腸癌除了傳統手術方式,還可以運用金屬支架減壓及腹腔鏡手術,利用大腸鏡將金屬支架送至腫瘤阻塞處,支架撐開後就可暫時讓腸子暢通。相較於傳統治療方式,可避大傷口的疼痛、恢復快、及不用帶著人工肛門,該手術對年邁病患可將傷害減低,也提醒民眾若察覺身體有異應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