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嗜吃高脂食物 大腸癌恐先找上你!

嗜吃高脂食物 大腸癌恐先找上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0歲的粉領族小芬,因半個月來出現兩次血便而就醫,經進行大腸鏡檢查後,發現腸道長有近十顆的管狀絨毛腺瘤,且部分瘤體已破裂、出血,才導致血便。大腸癌是國內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新增 1 萬3000名患者,而腸道息肉常是大腸癌病變前兆,若出現肛門出血等症狀,應快就醫檢查。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指出,腸道管狀絨毛腺瘤有可能惡化為癌症,成年人定期進行腸道健檢。養成良好生活作息 降低息肉生成可能出現腸道管狀絨毛腺瘤的高危險群,包括嗜吃高脂食物、有家族史、抽菸、喝酒、缺乏運動者等。研判是高脂食物進入腸道後,易刺激腸道黏膜,繼而形成管狀絨毛腺瘤、癌症等。陳明楨醫師提醒,腸道息肉直徑若逾三公分,惡化為腸癌機會更高達三成。建議少吃紅肉、香腸等加工製品,要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每天至少吃七種不同顏色的蔬果。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降低息肉生成的機率,若有排便習慣、血便等大腸癌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從事服務業的黃先生,不菸不酒生活規律,但成人健康檢查發現了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意外的發現了大腸癌,黃先生及早發現並接受了妥善的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每年台灣有「一萬多人」被診斷出為大腸癌,大腸癌是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而且死亡人數更是癌症的前三名。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他的嚴重性,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每天有13人」因大腸癌而死亡。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君豪指出,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症狀,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情形,往往可能是大腸癌的晚期了。因此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在沒有任何症狀下,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有問題的個案,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更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的機會。

大腸癌肺轉移 微創還是開腹好?

大腸癌肺轉移 微創還是開腹好?#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部是大腸直腸癌轉移第二好發的部位,雖然如此,但只有約10%的肺轉移病患,有機會接受肺部的切除,且會延長病患的生命,文獻報導的大腸直腸癌接受肺部切除的五年存活率從30%至50%不等,就第四期的癌症或是復發的癌症來說,治療的效果算是不錯的。 過去對於大腸直腸癌肺轉移的病患,手術切除均以傳統開胸為主,自從胸腔鏡手術引進後,微創手術具有傷口小、術後疼痛少、術中出血少、住院日數少、病患恢復快、病患可以忍受多次手術、及術後可以及早接受進一步化療的好處。成大醫院外科部曾堯麟醫師指出,微創手術的結果與傳統開胸手術的結果相比,發現微創手術的結果,三年的存活率達6成,五年的存活率也超過5成,單純肺轉移的病患比其他器官轉移的病患有較高的五年存活率,肺轉移的病患有接受手術的也比沒有接受手術者有顯著的延長生命,雖然近年來治療藥物的進步的確延長了大腸癌生存時限,但在積極治療的情況下,以微創手術治療的病患相對傳統手術嚴重,仍可以有很好的成績。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秋烤肉已是全民運動,但醫師擔憂其高脂、燒烤、醃醬等食物、再加上暴飲暴食,不只影響腸胃功能,也是誘發癌症的因子,因此呼籲要拒絕癌症,高脂和燒烤等食物還是少吃為妙。紅肉、高脂、燒烤食物 增大腸癌風險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安仁表示,中秋佳節總是瀰漫著烤肉香和月餅甜,必須提醒民眾過胖、抽菸、過度攝取紅肉、酒精、動物性油脂及糖類,恐使罹癌風險上升,因此雖時逢佳節、免不了大啖烤肉和月餅,建議還是淺嚐為宜,多吃新鮮蔬果,賞月多散步幫助消化,才是良好飲食習慣。全球癌症研究報告顯示,適度運動、攝取高纖飲食、非澱粉類蔬菜等,均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更顯重要,並維持理想體重、每日保持大便通暢的習慣,都是基本的養生之道。良好生活方式+定期篩檢 降低罹癌威脅大腸癌發生率已逐年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民眾需要保持警覺,大腸癌已居全國發生率首位,且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萬2千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且死亡率高居癌症致死因第三名;大腸癌雖惡名昭彰,但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國民健康署目前補助50-74歲的民眾,每2年接受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內若有腫瘤或瘜肉,受到糞便摩擦流血後排出,即有可能導致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若出現相關症狀,民眾應及早至專科門診諮詢並檢查,最好能接受全大腸鏡檢,以確保健康。 

防癌有秘招 定期篩檢保健康

防癌有秘招 定期篩檢保健康#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每年有超過8,700人死於癌症,但其實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並經治療,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及降低癌症死亡率。為維護市民健康及方便上班族接受檢查,臺南市新化區衛生所特別辦理「防癌撇步大家做伙來篩檢」夜間篩檢活動,歡迎市民眾踴躍參加。於102年9月3日上午8時至下午8時,地點為新化區衛生所內,辦理項目有,45-69歲婦女兩年一次乳房檢查、30歲以上婦女1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50-未滿75歲兩年一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男女皆可檢查、30歲以上嚼檳榔或已戒檳榔或吸菸者及18-未滿30歲有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所有檢查都是免費,凡符合受檢資格的民眾千萬別喪失自身的權益,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提醒您攜家帶眷前來檢查,當日受檢者請記得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臺南市新化區衛生所提醒您。

輕微貧血 檢查竟是大腸癌第四期?!

輕微貧血 檢查竟是大腸癌第四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三十多歲的上班族,平常飲食喜愛吃炸雞、燒肉,蔬菜、水果攝取少,更幾乎不運動。某日體檢,檢查發現有輕微的貧血。直到兩、三個月前開始出現反覆便祕、腹脹等症狀;而前來求醫,竟被診斷出已罹患大腸癌第四期。之後這名病患合併使用化療藥物和標靶藥物治療後,成效良好,目前正穩定控制中。成大斗六分院血液腫瘤科李欣學醫師表示,大腸癌的前期經常沒有任何症狀,但由於長期腸胃道慢性出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有些患者可能會在抽血檢查時發現或因為貧血所造成的頭暈、無力等症狀而前來就醫,民眾和臨床醫師若未提高警覺,則很可能被誤診為因其它原因所造成的貧血,而錯失早期治療癌症的機會。預防大腸癌 應注意飲食生活習慣早年罹患第四期大腸癌的病患,往往只能存活三至六個月。李醫師說明,近年來由於藥物的進展,讓許多處轉移的第四期大腸癌病患,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以延續生命。因此,李醫師呼籲,平常除了應注意的飲食生活習慣和健康檢查外,一旦發現貧血莫輕忽,應尋求專業醫師找出正確的病因。 

拒菸、定期篩檢 腸保健康有一套

拒菸、定期篩檢 腸保健康有一套#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依據2013年5月《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指標與預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期刊研究指出,女性抽菸罹患癌症機率比男性更高。因此新竹市衛生局洪士奇局長呼籲,預防大腸癌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1.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攝食各色且足量的蔬果,少吃紅肉,尤其是油炸、燒烤類及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及火腿等。2.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進腸道蠕動,減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的致癌物。3.拒絕吸菸、定期接受篩檢,才能真正降低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凡50歲至75歲民眾,每二年可免費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新竹市民也請多善用癌症篩檢、及二代戒菸資源,為自我健康加分!

預防勝治療 定期癌篩好安心

預防勝治療 定期癌篩好安心#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癌症連續31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國人平均每5分48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大腸癌人數增加最快,因此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治療就變得非常重要。大腸癌早期幾乎無症狀,容易被忽略。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更指出台灣約有四分之一的大腸癌病患,一發現就是晚期。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先生2011年12月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進入第3期,錯失了治療黃金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其中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準確且方便的篩檢工具。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測糞便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因為大腸癌的腫瘤或瘜肉受到糞便摩擦造成流血,血液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如果糞便潛血反應陽性,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確診,以利早期發現、治療,阻斷癌症的發生與發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局自今年6月1日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由50至69歲民眾擴大至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臺南市將軍區衛生所呼籲50-75歲(27-52年次)從未檢查或去年至今尚未檢查的民眾,請持健保卡,到衛生所領取採便管返家留取糞便做檢查,守護自己、腸保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