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豬哥亮解血便恐罹癌?豬:我很勇敢!

豬哥亮解血便恐罹癌?豬:我很勇敢!#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藝人豬哥亮和陳亞蘭主持的節目收視開出紅盤,老闆特地準備美食犒賞兩位主持人,不過豬哥亮的身體健康卻因此亮起紅燈?豬哥亮指出,他上台賣力演出,但下台後就馬上找醫生報到,原來是最近出現體重減輕、食量變小,甚至有血便的情形,自覺與大腸癌的症狀很像,已經做過全身檢查,報告近日出爐,豬哥亮說自己很勇敢,要大家不要擔心。中視節目《萬秀豬王》收視率週週奪冠,中視總經理李泰臨準備美食犒賞兩位主持人,豬哥亮邊享用大讚美食好吃,但也透露自己身體狀況亮起紅燈。豬哥亮說,他上台很勇,下台就找醫生。原來近幾個月豬哥亮發現自己健康出現問題,不但體重減輕,腰圍從36瘦到34腰、食量變小、上廁所竟然還出現血便,他曾問過罹患大腸癌的楊烈、康弘,都有過類似狀況,所以前天做了徹底的身體檢查,這幾天就會知道結果,若真的有大腸癌,豬哥亮也說自己會很勇敢面對。根據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大腸癌連續五年為國人罹患最多的癌症,由於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的影響,發生率及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大腸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因此,國民健康局針對50至69歲民眾,免費提供每2年1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幫助民眾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圖:豬哥亮和陳亞蘭主持的節目開出紅盤,但豬哥亮的身體健康卻亮起紅燈?(照片/中視提供)

醫訊/聖馬爾定醫院幫您「腸」保安康

醫訊/聖馬爾定醫院幫您「腸」保安康#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三餐飲食不正常,油炸食品、辛辣食物樣樣不忌口,小心滿足口腹之欲時,健康已悄悄拉警報了。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至今年七月份為止,大腸直腸癌已經成為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而家族成員中若有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本身罹癌的風險相對增加許多。聖馬爾定醫院於101年度舉辦大腸直腸癌新病友教育班暨聯誼會,藉由「認識大腸癌」課程及「腸道保健─術後飲食」課程,提升病友與家屬對疾病的相關知識,更提供病友及家屬彼此鼓勵、互相交流的平台,以緩和因病痛所產生的負面情緒與壓力。全程免費,報名日期為即日起至9月21日下午5:00止,預計35名,招收對象以最近一年大腸直腸癌病友及其家屬優先。時    間:2012年9月22日(六) 上午8:00至11:30地    點:聖馬爾定醫院11樓1101會議室(嘉義市大雅路二段565號)洽    詢:05-2756000轉1856

早期大腸直腸癌免截腸免挨刀

早期大腸直腸癌免截腸免挨刀#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以往只要發現大腸癌,不論是否為早期,都是以傳統手術為主,民眾早已對「腸造口」、「截腸子」與大腸癌有緊密的聯想。台南市立醫院腸胃肝膽科林裕鴻醫師表示,事實上早期大腸癌經由黏膜下切除術治療,是可以免除截腸之苦的。近年來,國民健康局積極推動免費糞便潛血篩檢,許多人可以提早發現大腸癌以及大腸癌前病變,只要趁早接受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即可避免傳統的截腸手術,且術後禁食天數也較少。林裕鴻說,大於兩公分的大腸直腸腫瘤,特別是外觀扁平型的腫瘤,以往均需以外科手術切除,而大腸鏡腫瘤黏膜下切除則適用於腺瘤、黏膜癌、表淺黏膜下癌,此種手術是利用內視鏡找到患者病灶處,先局部注射染色液確定腫瘤大小與部位,經定位後施行黏膜下注射,再將腫瘤切開剝離,將整層癌變或是早期癌症的病灶完全切除。南市醫就有一名72歲的女性患者,糞便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安排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扁平型黏膜息肉,後來進行大腸鏡黏膜下腫瘤切除術,術後五天即出院。林裕鴻說,通常腫瘤完整切除者,術後一年需做大腸鏡追蹤,之後則是每三年做一次。林裕鴻也提醒,分化不良癌症及腫瘤深度超過黏膜層,或疑似遠端轉移凝血功能不全者不適合做黏膜下腫瘤切除術,需經過審慎評估。另外,對側展非腺體型腫瘤行大腸鏡黏膜下切除術時,有較長的剝離時間,較高穿孔危險,若發生立即性的穿孔時需使用內視鏡止血夾修補。

糞便潛血檢查 無痛方便不需照大腸鏡

糞便潛血檢查 無痛方便不需照大腸鏡#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很多人誤以為大腸癌篩檢就是大腸鏡檢查,一聽到就頭皮發麻,其實不然。現今推行的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使用1支小小的採便管,採集少許糞便,即可利用定量免疫法(iFOBT)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反應,不痛又方便,是目前我國執行大腸癌篩檢的最佳方式。臺北市提供50至69歲民眾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市民朋友可持健保卡至臺北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填寫篩檢表後領取採便管採集糞便,採集完畢後儘速送回該醫療院所進行檢驗。透過此預防保健服務,降低大腸癌死亡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衛生署日前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榜首;大腸癌更連續10年為本市癌症死因第3名,死亡人數609人,也是目前臺北市除了女性乳癌外,發生率最高的癌症,98年高達1,642人得到大腸癌!近年來,演藝、政治及文藝界亦有多人罹患大腸癌,更顯示「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根據調查顯示,大腸癌0期5年存活率高於86%,而第4期治療存活率只有12%。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市民朋友們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人罹患大腸癌,是屬於高危險族群,更應該要接受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須進一步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相關訊息請洽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洽詢,或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

黃金期篩出大腸癌 存活率高達90%

黃金期篩出大腸癌 存活率高達90%#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大腸癌連續五年為國人罹患最多的癌症,由於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的影響,發生率及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由於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為此國民健康局針對50至69歲民眾,免費提供每2年1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幫助民眾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以100年度為例,篩檢結果為陽性的人,也僅有六成民眾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但接受大腸鏡檢查中有一半的人確診為大腸癌,瘜肉增生者更高達6成,其中約有2成以上的患者切除瘜肉後,仍復發瘜肉增生的情形,同時研究也指出瘜肉與大腸癌有密切關係,更加凸顯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彰化縣為關懷當地民眾健康,及提升民眾接受定期健康檢查的觀念,與考量偏遠地區就醫交通不便等因素,除由衛生所及醫療院所提供定點的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服務外,每年皆於四月起展開彰化縣27個鄉鎮共31場次的免費社區整合式健康篩檢服務,檢查項目除大腸直腸癌篩檢外,還包括一般成人健康檢查、口腔癌篩檢、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等整體篩檢,提供可近性及更方便的篩檢服務,來維護民眾的健康。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呼籲,民眾除調整生活習慣、每日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及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外,另糞便篩檢結果呈現陽性的民眾,請儘早安排大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疾病,早期醫治。

飲食別輕忽 大腸癌高居國內發生率第一

飲食別輕忽 大腸癌高居國內發生率第一#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國內飲食西化,營養不均衡等,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增加,去年男女大腸直腸癌已高居國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志清更指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顯示出大腸直腸癌篩檢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李志清醫師指出,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積極配合國民健康局推動大腸直腸癌篩檢計劃,凡年齡超過50歲至79歲者,每兩年要做大便潛血一次。而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癌篩小組每月也寄發篩檢通知單,給符合大腸直腸癌篩檢條件市民,回醫院做癌症篩檢,並對大便潛血篩檢陽性者電話通知回院做大腸鏡檢查。消化內科更運用門診,對家族中有大腸直腸癌史,或有大腸直腸息肉者,或其他高危險群者,進行大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病患五年存活率。至於預防大腸癌上,李志清醫師建議大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油膩食品,可減少2~5成得到大腸癌的機會。另外也要記得每日動一動,維持每日運動,能幫助腸道也動一動,也可減少4成得到大腸癌的機會。最重要的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並有效降低2成死亡率。

大腸癌高危險群 低脂少肉多蔬果

大腸癌高危險群 低脂少肉多蔬果#大腸癌

文/阮綜合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趙東波主任大腸癌已躍升為國人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日益西化,罹患年齡層更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其實,大腸癌是最容易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中去預防,也是最能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甚至是可以治癒的癌症。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著緊密切的關係。所謂大腸瘜肉,是指發生在大腸黏膜隆起的突起物,好發的部位為乙狀結腸與直腸,主要可分為:非家族性與家族性。非家族性大腸瘜肉,依病理組織可分為增生性瘜肉及腺瘤性瘜肉,增生性瘜肉為大腸中最常見,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會癌化。然而,腺瘤性瘜肉卻極有可能演變成為癌症,高惡性度的腺瘤瘜肉,就被歸為癌前病變,家族性大腸瘜肉則是種遺傳疾病,容易演變成結腸直腸癌。大腸瘜肉形成的原因,目前所知和遺傳、飲食習慣有關,大部分沒有症狀,除非瘜肉大於一公分,或在較晚期時才會出現症狀,偶而會出現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非特異性症狀,因此常被忽略。大部分人以為自己還年輕,即使家中曾有長輩曾經罹患大腸癌也不以為意,但臨床上常見不到三十歲,卻在健康檢查時發現有瘜肉,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家族性遺傳。一般建議這類型個案,最好一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而檢查年齡最好從青少年開始,才能有效預防,避免瘜肉日後惡化,轉變為大腸癌。另有人以為,切除過瘜肉,即一勞永逸,而這也是錯誤的!即使切除過後,仍然可能再度出現,若連續兩年都發現瘜肉的存在,除了要加強蔬果飲食的攝取,也可以用藥物來作化學性的預防。預防大腸癌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尤其是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力行「蔬果彩虹579 」原則,均衡攝食各色且足量的蔬果。兒童一天至少要吃5份、女性7份、男性9份。同時,也要維持運動習慣,以增進腸道蠕動,減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的致癌物,此外,最重要是定期接受篩檢,才能真正降低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大腸癌高危險群,要遵守「二多二要」原則:低脂少肉多蔬果、遠離肥胖多運動、篩檢年齡要提早、發現瘜肉要切掉,還要提醒五十歲以上的民眾,除了糞便潛血檢查之外,也應該主動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免除大腸癌的威脅。目前政府也提供50歲至69歲民眾每二年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以期及早發現與治療,同時除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及醫院外,還增加基層診所糞便潛血檢查服務,讓篩檢變得更簡單又方便。

健康飲食多運動 搭配篩檢遠離大腸癌

健康飲食多運動 搭配篩檢遠離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改變,過度節食、進食及飲食不均衡等,造成大腸癌成為國內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罹患年齡層下有降的趨勢。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趙東波表示,民眾應該定期接受篩檢,搭配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才能真正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事實上,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著緊密切的關係。所謂大腸瘜肉,是指發生在大腸黏膜隆起的突起物,好發的部位為乙狀結腸與直腸,大腸瘜肉形成的原因和遺傳、飲食習慣都有密切的關係。初期大腸癌常被忽略,除非瘜肉大於一公分造成不適,否則並無明顯的症狀,因此當有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或腹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趙東波指出,有些民眾認為切除過瘜肉,就能一勞永逸,這是錯誤觀念。即使切除瘜肉後,仍可能再度出現、復發,若連續兩年都發現瘜肉的存在,除了要加強蔬果飲食的攝取,也可以用藥物來做化學性的預防,避免瘜肉日後惡化,轉變為大腸癌。另外,趙東波補充,遠離大腸癌要遵守「二多二要」原則,二多:低脂少肉多蔬果、遠離肥胖多運動,二要:篩檢年齡要提早、發現瘜肉要切掉。此外也要注重健康飲食,力行「蔬果彩虹579 」原則,均衡攝食各色且足量的蔬果,更要養成平日運動的習慣,增進腸道蠕動。民眾可以到哪篩檢是否有大腸癌的前兆呢?目前政府提供50歲至69歲民眾,每二年可做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除了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及醫院外,還能至基層診所檢查糞便潛血的問題。趙東波提醒,如有家族性遺傳的民眾,除了糞便潛血檢查之外,更要主動接受大腸鏡檢查,最好從青少年就開始,一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效預防大腸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