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鬱卒失眠看診不怕貴 健保有給付

鬱卒失眠看診不怕貴 健保有給付#精神科

生活在競爭環境,人際之間疏離,加上近來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失業率居高不下,都讓人的壓力感到越來越大,這樣的壓力一旦得不到適當紓解,鬱卒失眠情形隨之發生,還可能衍生出各種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說,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有專業醫療團隊,隨時提供最妥適的協助。在精神疾病污名化現象尚未大幅改善前,有些人對要走到醫院去看精神科仍有所疑慮,或誤以為只是普通心理問題而忽略,且很多時候到醫院看病需要白天常常請假就醫,對公司或學校又無法交代,時間拖久了變得更灰心喪志,安眠藥也越吃越多,家人朋友倍受精神折磨,大家都不好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說,該院區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立一門診部,提供精神科夜間門診(成人及青少年兒童),使許多白天需上班上學個案,可以得到方便醫療服務,患者族群亦多為精神官能症,可讓患者看的安心。劉宗憲指出,有位長期情緒低落患者於網路中得知訊息後前來就診,情緒明顯改善,才覺得根本不需要受那麼久的苦,又到藥房買那麼多又貴又吃的頭昏腦脹不知名安眠藥吃,而且下班後再來看病,也不必常要找理由請假看病。他表示,此公立診所形式的門診有別於私人診所,在不以營利為目的前提下,提供有品質看診及多元精神醫療服務轉介,不論住院、急診、復健、安置、心理治療及團體衛教,都可在松德院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支援下進行,使患者得到最適切醫療服務。另一位患者因憂鬱症看過許多醫院及診所,但都只是看病拿藥,說要進一步心理治療得自費,一個小時就要數千元治療費,無奈自嘲說看到帳單心情就快樂不起來,來到本門診後,除看診拿藥費用比醫院低,還由醫師轉介回松德院區進行專業連續性心理治療,費用由健保給付,生理心理雙管齊下治療,病情明顯改善。劉宗憲告訴民眾,位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附設精神科門診,提供優質環境且便利夜間門診,又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業支援各項轉介醫療服務,深受鬱卒失眠所苦市民,只要願意走出來就醫,未來就不會一直是灰暗。

一分鐘自我檢測 算算你的”心情溫度”

一分鐘自我檢測 算算你的”心情溫度”#精神科

或許你我身邊有些人正獨自在面對生命中的難關,甚至感到痛不欲生、無路可走;只要你我願意傾聽,伸出溫暖的雙手,就有機會弭平生命消逝的遺憾。近來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正努力宣導「自殺防治守門人」的三步驟:一、主動關懷、積極傾聽,二、適當回應、支持陪伴,三、資源轉介、持續關懷。希望人人都能成為自殺防治的守門人。為了協助民眾能在情緒出現困擾時及早察覺、及時尋求協助,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提供了一項簡易而便於自我檢測情緒的工具,稱為「心情溫度計」,用以下幾個題目來評分:奇美醫院精神科 - 謝光煬醫師、林進嘉主任指出,個人可依以下六題嚴重程度評分:完全沒有0分、輕微1分、中等2分、厲害3分、非常厲害4分。1. 感覺緊張不安2. 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3. 感覺憂鬱、心情低落4. 覺得比不上別人5. 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6.有自殺的想法大家不妨仔細回想最近一週當中這些問題造成困擾或苦惱的程度,然後圈選出最能代表自己感覺的答案。接著計算1至5題的總分:0-5分:身心適應狀況良好;6-9分:輕度情緒困擾,建議給予情緒支持;10-14分:中度情緒困擾,建議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諮詢;>15分:重度情緒困擾,建議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諮詢。( 至於第六題,自殺意念則是附加題,採單獨計分。若前五題總分小於6分,但第六題評分為2分以上時,仍建議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諮詢。) 謝光煬醫師、林進嘉主任表示,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向來以大台南地區民眾的身心健康為己任,在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與台南市衛生局大力推廣「心情溫度計」的當下,自不能置身事外。期盼民眾都能認識「心情溫度計」,定期自我檢測,並分享給身邊親愛的家人和朋友。即日起永康院區及台南院區的門診候診區也提供「心情溫度計」的衛教單張,以便病患及家屬可以自我檢測,若有疑問即可就近向工作人員探詢。 認識自己,愛護別人,就從「關心」開始。

中醫診療憂鬱症 重視「調和身心」

中醫診療憂鬱症 重視「調和身心」#精神科

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近年來,國內的憂鬱症人口也逐年增加,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2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台灣估計有超過一百萬以上的憂鬱症人口:其中女性是男性的 1.8倍,15歲以上民眾約14%有憂鬱症。實在是現代人的心腹大患。憂鬱症的臨床症狀,主要是以情緒、說話、體力和想法的紊亂為主要特徵。明顯頭痛是最常見的身體症狀,病患常描述自己失去活著的興趣,生活缺乏快樂和樂趣,明顯的疲勞和無能。較嚴重者,每天都會出現這種負面的情緒,甚至於在每天清晨醒來之後就感覺變糟而且伴隨憂慮。自殺的念頭會頻繁、侵入性、持久性的出現,而且會伴隨第二人羞辱病人或提議自殺的聽覺幻想。嚴重的憂鬱症,特別是老年人的注意和記憶力會降低,甚至出現癡呆的症狀。憂鬱症的常見病因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等。從中醫如何診療憂鬱症來看,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 - 許堯欽醫師表示,傳統中醫重視人體的身心平衡。當人有形的肉體能保持健康,無形的精神又能維持平和時,人體才能達到最佳狀態。憂鬱症的病患,通常都有身心失調的問題,而且多起因於長期過度的精神情緒累積,未能獲得適當的疏解,久而久之,造成自律神經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失調。許堯欽醫師指出,臨床診療時,中醫師常依不同的致病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與病患的臨床病理表現,進行辨證論治。一、鬱怒傷”肝”:長期的憂鬱,可使肝氣鬱結,肝失疏泄。導致鬱症、癲症、脅痛等病症。臨床常見梅核氣、胃食道逆流症、胸悶、消化不良、神經痛、習慣性便祕、月經失調、失眠等症狀。這類證型的治療可考慮以加味逍遙散為主方加減。二、驚喜傷”心”:突然受到驚嚇,將使氣機逆亂,氣血失和,心無所依,神無所附,以致於心神不寧。產生心悸、心律不整等病症。過度的喜笑,使心氣渙散,精神不能集中。產生心悸、不寐、狂症等。治療可考慮以天王補心丹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主方加減。三、思慮傷”脾”:思慮過度,能降低脾胃的蠕動功能。出現食欲不振、容易食道痙攣、進食後腹脹不消等病症。日久則影響大小腸的消化與吸收功能。與全身性的營養失調。出現饑而不欲食、營養不良、貧血、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病症。治療可考慮以歸脾湯或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四、憂悲傷”肺”:過度悲傷,可導致肺氣的宣發肅降出現障礙,降低肺部與橫膈肌肉的活動量。產生:意志消沉、終日頭暈沉重、神情疲憊、心肺活量降低、氣短無力、血氧交換能力降低等病症。治療可考慮以補中益氣湯加減。五、恐懼傷”腎”:過度恐懼,可使腎氣不固,氣機下陷。以致於腎的精氣無法上達腦門,日久導致排尿失禁、精關不固(遺精、陽痿、白帶)、大便失控、精神無法集中、健忘…等病症。治療可考慮以左右歸丸為主方加減。許堯欽醫師強調,憂鬱症,主要源自於身心的失調,其防治的主要原則也在於如何調和身心,讓人體神形合一,恢復平衡。許醫師引陳立夫先生講過一席話,與民眾分享:「養身在動,養心在靜,知足常樂,無求乃安。」一、養身在動:肉體的健康要靠持續性,適當而不劇烈的運動。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清朝乾隆皇帝,除了自幼練習騎馬射箭之外,還重視<十常>:齒常扣、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目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運、肢常伸、肛常提。這就是運用類似按摩導引的方法來維持身體的健康。 二、養心在靜:精神情緒的恬淡平和,要靠修身養性,適度的調節情緒,以免六情傷身,節制人體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刺激,降低思想紛亂的雜念與慾望,以達到「寧心」、「安神」的目標,這就是所謂的「知足常樂,無求乃安。」

身心一體 ”壓力”影響你的健康情形

身心一體 ”壓力”影響你的健康情形#精神科

眾所週知身心是一體的,然而一般人,甚或醫療人員對疾病往往偏重身體的層面,較輕忽與壓力有關的「心理」層面,導致對疾病的病因或治療未臻完善。處於二十一世紀高遽變性、競爭性的大環境下,鮮有人不具壓力。事實上,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壓力,而心理現象時時存在,或可說:時時皆心理、處處俱壓力。奇美醫院精神科 李添誠醫師表示,對壓力來源而言,社會心理壓力可歸於外在性的,另有內在性的生理壓力源,此兩類壓力源持續作用後將相互影響並加速惡化。例如,就癌症患者而言,除病痛直接帶來的生理壓力外,因對病情、治療或預後的認知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又會增強壓力的影響效果。壓力會引起強烈的生理與情緒反應,進而導致血壓的升高,面臨壓力的感受若是不確定性、壓迫性或危險性時,會產生焦慮;若感受是失落的,會產生憂鬱;感受是挫折的則情緒反應是憤怒。李添誠醫師說,研究已證實情緒對邊緣性高血壓個案確有影響:焦慮與憤怒顯著地使個案的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反之,愈快樂則收縮壓愈低,短暫的心理壓力、焦慮、憤怒或哀傷等情緒反應均會引起心臟搏動速度和血壓的變化,精神生理的研究亦顯示壓力會促進、加劇心律的障礙,即使無明顯的心臟疾病,亦可引發竇性心搏過慢,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房性和室性早搏,嚴重者更會造成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李添誠醫師表示,受到壓力時,消化道常明顯地表現出其生理反應,有腸胃症狀的病人,其中約一半左右是激躁性腸胃症候群的患者,最近的研究顯示社區中具此症候群症狀的人有百分之六十從未因此就醫,女性的患者是男性的二到三倍,在已開發國家較普遍,且近年來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可能跟壓力、生活型態與飲食的改變有關;激躁性大腸症候群主要是便秘、腹瀉兩樣症狀常交互出現,適當的藥物治療雖可暫時緩解症狀,然處於巨大壓力下,藥物治療效果則不佳,欲達較佳之治療效果,仍須協助其各種情緒的改善及有效地舒解生活的壓力。 糖尿病之病因為多種因子構成,包括遺傳、體內功能不平衡及壓力,在各種壓力影響下,血糖濃度會驟增,病人也會因壓力及情緒的變化而使病情惡化;因此,適當的避壓、減壓可使糖尿病獲得較好的控制。另外,免疫系統可保護我們免於感染,壓力可直接擾亂免疫系統,使人容易受到感染,亦即壓力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微生物感染的機率,有些臨床研究已證實學生於考試前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比平時高,在面臨壓力時潛伏在體內的疹病毒或結核菌復發的機率亦較高;癌症之發生也和惡化與免疫力之下降有關,壓力既會降低免疫功能,自會助癌症細胞一臂之力 ,尤其是作用於T型淋巴細胞,許多罹患癌症的病人,發現其T型淋巴球數目明顯地減少。過度或持續過久的壓力影響層面既深且廣,對於疾病,更是如此。以上僅就幾種常見的身體疾病簡略介紹其關聯性。當一個現代人,對於壓力的管理,如預測、避免或減少壓力源應有起碼的概念。良好的壓力管理,可避免疾病之發生,即便不幸罹病,亦可減輕症狀的惡化,讓疾病更易於治療或加速痊癒的能力。

情緒忽悲忽喜 當心是躁鬱症搞鬼

情緒忽悲忽喜 當心是躁鬱症搞鬼#精神科

躁鬱症,又稱為雙極型情感性精神病,人口中大約有1.2%患有躁鬱症,男性與女性的躁鬱症發生率差不多。所謂雙極型指的是這類病人會有週期性的出現躁期與鬱期兩極的情感變化。相對於躁鬱症,憂鬱症被稱為單極性情感疾病(unipolar disorder),因為它沒有躁期的面向。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躁期的違常,而沒有出現過鬱期,亦被歸類為躁鬱症。躁期發作以情緒高亢、躁動為主要表現,包括情緒高昂、開闊、多話、易怒、自誇、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飛躍、不尋常的快樂、盲目的投資或採購、活動量增大、睡眠時間少等等。高雄立市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林世棋醫師指出,這段期間病人容易做出超越自己經濟能力範圍的承諾,事情很多卻往往無法踏實地完成;嚴重時甚至有攻擊、破壞行為、幻覺、妄想等現象,加上判斷力受影響,衝動性高,容易做出魯莽或難以收拾的事。鬱期發作則與一般憂鬱症患者發病沒有特別不同,呈現心情沮喪、失去興趣、活動力降低、退縮不動、食睡習慣改變、疲累無活力、自責、自殺等等。由此可知,躁鬱症的朋友在情緒上的變化會很極端,可能前一週還「快樂得不得了」,下一週就憂鬱得想自殺。甚或混合型的發作,在一天之中出現躁期與鬱期的病徵表現,讓人捉摸不定。林世棋醫師表示,第一次躁鬱症發作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或是青年的時候,可能是由一個重大的壓力事件所引發,譬如家中成員的死亡或感情的失落。躁期的發作常常在數日之內情緒興奮升高,急速發作,連續維持數日至數月之久。發作過躁期的病人,往往也會出現鬱期,但鬱期的發作較為緩慢。一次躁期的發作大約維持3-6個月,而一次鬱期的出現可能持續數週至9個月,且每一次的發作(無論是躁期或是鬱期),無論在嚴重程度或時間上,均會比前一次更嚴重且期間更長,因此除了急性期的積極治療外,醫學上更建議預防性的治療,以降低下一次的發作機率及嚴重度。躁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明朗,研究指出與遺傳、大腦生化功能的異常以及環境壓力都有關係。然而,並無特定的遺傳缺陷被確認與躁鬱症相關。因此,很有可能是遺傳因子與環境因子同時促成躁鬱症的發生。對於躁鬱症的治療,醫學上強調藥物的治療基礎,情緒穩定劑包括鋰鹽(Li)、癲通(Carbamazepine)、帝拔癲(Depakine)都是可能選擇的藥物,對於急性治療或者是穩定期的預防都可發揮一定的效果。通常急性期需要合併抗精神病藥物、鎮定劑、安眠藥的使用才足以緩解急性症狀。40%-75%對情緒穩定有反應的患者可以達到合作能力以及獨立生活。當然藥物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但副作用並不一定會出現,與精神科醫師密切的配合,透過藥物的調整,以減少副作用,是理智的決定,否則躁鬱症病情控制不良所帶來的傷害,恐怕比這些副作用來得嚴重多了。當病人急性發作時,請您包容、關懷並接納他。林世棋醫師建議,除了嚴密注意其因情緒過度高亢可能導致的失控或魯莽行為外,也請鼓勵、協助他赴精神科就診,並勸他按時服用藥物,這麼做可以增進其情緒穩定度,並協助他適應生活。同時也請預防病人自殺的危險性。在平常病人病情穩定時,應設法使病人養成按時服藥的習慣,以預防再次的發作。

聆聽憂鬱的心情

聆聽憂鬱的心情#精神科

花蓮縣衛生局、慈濟醫院與東區精神醫療網、精神健康基金會、花蓮市公所合作成立的花蓮精神健康學苑,將在十二月二十日下午二點在花蓮市公所三樓簡報室舉辦第六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由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李浩銘主講「聆聽憂鬱的心情」。 精神健康的維護,必須每天從自已的生活習慣做起!為了讓人人了解保養頭腦,體驗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花蓮精神健康學苑自七月起成立以來,每月舉辦一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已連續邀請五位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免費引導鄉親善用壓力,有效發揮腦力,堆疊幸福,很受好評。 憂鬱症,是一種陰霾般的低潮情緒籠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織網般地難以揮去,而不是一種短暫可消失的情緒低沈。人生中或多或少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情感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週而復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 大部分的人的情緒低落一陣子後,可以再開朗起來,但少數人因為遺傳因子或個性使然,再加上壓力的累積,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與良好的社會支持,使情緒狀態延伸為一種病態,以致於心情與行為都受到影響,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嚴重者甚至以自殺結束生命。 第六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二十日下午二點在花蓮市公所三樓簡報室登場,將由李浩銘醫師以「聆聽憂鬱的心情」與社區民眾分享情緒管理的訣竅,幫助鄉親自在地「收放」喜怒哀樂等情緒,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活出快樂幸福人生。歡迎對身心健康及保健有興趣的鄉親前來聆聽與分享。公教人員可申請研習學分認證,洽詢或報名電話(03)8580631、傳真電話(03)8578252。

多一點理性與寬容 冷靜面對感情問題!

多一點理性與寬容 冷靜面對感情問題!#精神科

最近影視圈有兩則新聞,佔據了相當大的版面,也引起大眾對於藝人的感情生活更多的關注與討論,一則是24歲的星光3班季軍黎礎寧自殺身亡,另一則則是哈林與伊能靜的婚姻生活似乎亮起了紅燈,這兩則新聞共通之處都是因為感情生活出現了問題。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建良指出,自殺是是很多複雜的因素所造成的,有遺傳的因素、有個性的因素,再加上這些外在環境的因素,才會最後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而感情因素,就是只是外在因素中的一環。陳建良醫師表示,在感情的世界裏原本就很難講對錯,也不容易用理智的態度去面對。可是,如果完全放棄理智、而任由感情來主導一切,則往往會造成自己或雙方很大的危險,最後就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關於這一點,或許可以從加強情感教育來著手,讓年輕朋友能夠從小就了解到真正的感情是能為對方著想,互相包容與尊重,而不只是獨佔對方,且同時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在盛怒或非常難過的情況之下,也不作出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事情,同時要學習面對到各種感情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才是最適當的,至少不要拿自己或對方的性命來作為要脅或是抒發情緒的工具。婚姻問題在現在的社會更是普遍,據統計,現在結婚及離婚的比率大約是3:1,幾乎每個人的週遭親朋好友,都有過這樣的問題,只是哈林及伊能靜原本在大眾心中是個好男人跟好女人,加上是公眾人物,故感情問題更讓大家覺得好奇。陳建良醫師提醒,兩性的相處,婚姻的維持,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果能夠白頭偕老,是一種緣份,如果分開了,或許將來也可能變成一輩子的好朋友,那也是很不錯的事情,不需要把它看成是世界末日,當然不是鼓勵夫妻離婚,只是說如果真正關心對方,那麼用尊重與祝福的態度來維持彼此的朋友關係,同時保有在未來各種可能性存在的空間,豈不更好?同時最重要的是,也要再重申一次:不要作出可能造成自己或雙方一輩子會遺憾、同時難以轉圜的事情,這樣才是真正應有的處理感情的態度。陳建良醫師在此拮取一段聖嚴法師說過的一句話”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感情問題的時候也是這樣,還記得多年前,也是伊能靜的好友方文琳也面對婚姻問題,最後她選擇勇敢面對,並開記者會,記者會上她表示“人生中發生一些令人受傷的事,她很難過,但這些是她自己選擇的,並不後悔,因為當初兩人相愛是事實,也是真誠地交往,演變成今天這種局面,或許是時間久了的變化…,兩人已經協議離婚,她也認為這是最好的結果...。對照聖嚴法師說過得話,期待所有遇到感情問題的男女,都能因此開拓另一片天空。( 本文由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建良提供 )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精神科

為何有人面對壓力的時候仍然可以不憂鬱呢?因為他們有較「好」的「壓力因應能力」。面對壓力究竟該如何因應,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簡玉坤臨床心理師,提出以下幾個觀點是值得民眾學習的。(一) 時常舒壓讓壓力無法累積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壓力是會累積的,一個上班族的壓力不是只有工作,家庭、感情、婚姻、人際、甚至生涯規劃,都一一疊在我們的肩膀上,影響每天的身體和心理,哪天壓力瓦斯桶過度灌氣,就會在身體上出毛病,或是悶悶不樂,甚至想一走了之;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壓力,但真正讓你瓦解的是壓力的累積量,因此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舒壓,靜態的(如閉眼冥想、按摩、聽音樂),或動態的(如運動、旅遊),就是別讓壓力有機會越過警戒線,是第一個「好」的「壓力因應能力」。(二) 學習第一種好個性:別太要求完美你要求完美嗎?如果人生是一塊圓餅,你可以容許有百分之幾是壞掉的?還是你是那種用盡吃奶的力氣,也要挽救失敗的人?許多研究都顯示,過度要求完美是身心健康的危險因子,上班族所面對的壓力是多重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所有事情解決到面面俱到,如果一直期待每件事都完美結局,想掌控每件事的成敗,那只會讓你更自責或怪罪環境。做自己能做的,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三) 學習第二種好個性:別太負面思考看事情的角度常常影響你所感受到的壓力量,習慣看到「黑色」角度的人,總會不斷地自問「為什麼我沒有?」、「為什麼別人總是有?」;而學習從「非黑色」甚至「白色」角度看生活的人,會看到困境並不如想像中糟,因為常常自問「我仍擁有的有那些?」、「如果問題真的是很糟,那我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調整我自己?」。(四) 學習第三種好個性:別太過份敏感有人打針打完了還不曉得已經打了,也有人還沒打下去已經尖叫若雷,對環境變動過度敏感或太過焦慮的人,常會高估壓力的嚴重性。對人際衝突敏感的上班族,得學習別太在乎每個人的看法;對生涯規劃太多擔心的人,得懂得發覺自己的已有能力,因為你的過度擔心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更讓你的潛能無法發揮。(五) 建立外在資源讓倒下的機會減少創造屬於對你有建設性的環境因素,即使在壓力之下,你也比較不須一個人獨撐。這些還境因素包括:固定跟朋友分享生活上的不愉快、定期參加一些專業成長或心靈成長課程、知道自己走不出死胡同時可以找誰協助、甚至尋找自己信任的精神科專業人員。懂得求助的人才是勇敢照顧自己的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