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

幽門桿菌導致胃潰瘍? 台灣感染率過半

幽門桿菌導致胃潰瘍? 台灣感染率過半#胃潰瘍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幽門桿菌,也稱幽門螺旋桿菌,在人體內主要生存於胃。西方國家約半數的成年人口群曾經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在台灣其感染率約54%,感染途徑為經口感染,且家族成員多者感染率較高。1982年,澳大利亞病理科醫師華倫及內科醫師馬歇爾由人類胃黏膜分離出細菌,他們推論胃潰瘍、胃炎等疾病是因為該細菌在胃部繁殖,而非單因人們長久認為的壓力等造成的。超過半數的消化性潰瘍與幽門桿菌感染有關,而一成多幽門桿菌感染者罹患消化性潰瘍。幽門桿菌分泌毒素如泡毒素及誘發胃黏膜分泌發炎物質,損傷胃黏膜,造成胃炎。長期會導致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桿菌列為具致癌性質,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原因不明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等疾病可能也與幽門桿菌感染相關。幽門桿菌清除治療,常被使用的為三合一治療,包括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加上兩種抗生素,清除率大於九成。治療期間少數人有副作用如噁心、腹部不適、腹瀉。幽門桿菌清除治療後,常以尿素呼氣測試法檢測幽門桿菌是否已被清除。若呈陰性,日常生活仍需注意壓力調適、飲食負擔、藥物影響。若呈陽性,考慮進行救援治療。約五成的人有幽門桿菌感染,它會增加胃及十二指腸發炎及潰瘍的機會,也被認定具致癌性質。若再加上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阿斯匹靈,消化性潰瘍及其併發症發生的風險會更高。除注意衛生,若有症狀或發生相關疾病者,應接受幽門桿菌檢驗,陽性者應接受清除治療。幽門桿菌感染者經治療後建議以尿素呼氣測試法追蹤。

天天吃柿子! 妙齡女胃糞石引出血

天天吃柿子! 妙齡女胃糞石引出血#胃潰瘍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24歲女病患,是位船員,需長期在船上生活,因一天內解出2次黑便,又感覺胃部疼痛不適,立即到醫院就醫。童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黃彼得,經問診後安排胃鏡檢查,發現病患的胃部有一顆如雞蛋般大小的糞石,並引發胃潰瘍、出血的現象,除了給予胃潰瘍的用藥外,另外囑咐患者返家後配合喝可樂,希望藉由可樂中的酸性物質能溶解糞石。病患在近2週的時間內喝了許多可樂後,返院追蹤,結果卻因為糞石太大又太硬,以致於利用可樂來溶解糞石的效果不佳。後來採取內視鏡碎石術治療,讓病患胃部內的糞石先碎成小塊後,再一塊塊夾出清除;病患經治療後2個月回診,再做胃鏡檢查,胃內已無糞石蹤跡,連胃潰瘍也已治癒。黃彼得醫師表示,這名病患是因適逢柿子產季,幾乎每天吃柿子,共吃了2箱,但因水分及纖維質攝取不足,導致柿子中部分物質,遇到胃酸後凝結成塊,漸漸堆積成雞蛋大小,最後還造成胃潰瘍、出血情況。通常糞石症狀好發在胃腸蠕動不佳的老人身上,極少有這麼年輕的個案,幸好病患及時就醫恢復健康;胃糞石主要症狀是腹脹、腹痛、噁心、嘔吐,還有因消化性潰瘍出現黑便,嚴重時則會造成幽門阻塞、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醫師呼籲,胃腸功能欠佳、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低下、牙齒咀嚼功能不好的人,對於柿子、橘子、破布子等單寧酸高並具黏稠性的食物,都應淺嚐即止,另外攝取高纖維的蔬果後,要多補充水分,才能夠避免胃糞石的產生。(圖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怎麼辦?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怎麼辦?#胃潰瘍

本病是潰瘍病的危險併發症之一,大多是因為患者對潰瘍病沒有足夠認識和有效治療,導致潰瘍逐漸加深,最後引起「穿孔」。穿孔後,胃、十二指腸中的內容物,如胃酸、膽汁等,流入腹腔,就會併發「急性腹膜炎」。●病症診斷部分患者有潰瘍病史,穿孔前症狀常會加重。患者出現臉色蒼白、皮膚濕冷、焦急憂慮、呼吸短而淺、脈搏加快等現象。多數穿孔,初起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突然發生劇痛,持續性而陣發性加劇,很快就向全腹擴展,但仍以上腹部或右下腹為主。患者靜臥不動。兩髖微屈,則腹痛可顯著減輕。腹肌僵直及壓痛:腹肌明顯緊張,硬如「木板」,以上腹部最為顯著。全腹均有壓痛及反跳痛,以上腹部及右下腹更嚴重。晚期由於腸麻痹引起腹脹,所以腹部聽診時,腸鳴音大多消失。由於穿孔後空氣進入腹腔,檢查時可發現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如做X光透視或照片子時,可發現膈下與肝陰影之間,有半月形透明區。●治療方法診斷明確後,應爭取盡早施行手術。1 術前準備:在手術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給予患者半臥位、禁食、胃腸減壓、抗菌素、補液等基本治療,以改善全身情況,準備進行手術。2 手術方法:穿孔縫合修補術。在縫合有困難或不可能縫合時,用大網膜填塞穿孔處,並固定於穿孔周圍,將胃大部切除。注重飲食規律、健康膳食。一旦身體不適,應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潰瘍病,以預防併發穿孔。文章摘自:人類智庫/常見病速效自療作者: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編著、張九峰/審訂http://www.uho.com.tw/book.asp?id=1427

長期服用抑制胃酸藥 恐增加骨折風險

長期服用抑制胃酸藥 恐增加骨折風險#胃潰瘍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年長女性長期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這類治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藥物,可能會增加臀部骨折風險。研究人員也發現,有抽菸習慣,或曾經抽菸者,發生臀部骨折的機率更高。研究團隊收集近八萬名更年期婦女的健康資料,追蹤了八年時間,其中有近九百名女性發生臀部髖關節骨折;統計資料顯示,長期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婦女,髖關節骨折風險比未服用者增加三成五;如果又有抽菸習慣,則髖關節骨折風險更高,增加到五成之多。研究還發現,服藥時間越久,髖關節骨折風險的機率越高。停藥之後,骨折風險在兩年內就會回復到正常值。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曾於2010年發布新聞稿提醒醫療人員與民眾,長時間或高劑量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能會增加年長婦女骨折或感染之風險。政府經過評估後,於2011年4月正式公告該類藥品仿單需加刊注意事項:「PPI類藥品高劑量或長時間使用時,可能會增加臀部、脊椎或手腕等部位骨折之風險,雖然因果關係尚未確立,但醫師處方該類藥品時,應考量病人情況,使用較低劑量或較短治療時程;若是患者有骨質疏鬆風險時,宜監控病患骨質狀況,並適當補充維他命D和鈣」。全國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資料顯示,國內發生與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有關的不良反應通報以皮膚方面症狀為主,尚未接獲骨折的案例。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歷年藥害救濟申請案件中,疑似因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引起藥害的案件有12件,亦多屬於嚴重皮膚不良反應,例如史蒂文生強生氏症候群、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等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醫療人員,為病患處方PPI類藥品時,尤其是較年長的女性,應仔細評估病人狀況與用藥風險,使用較低有效劑量或較短治療時程,如需長時間使用,應定期監測骨質狀況,並適時調整藥物。

上消化道出血拉黑便!甚至會吐血塊

上消化道出血拉黑便!甚至會吐血塊#胃潰瘍

舒爽上完大號,在沖水前,你會不會看一下糞便的顏色?大部分的人可能看也不看就順手按下沖水閥,殊不知觀察便便的顏色,可以看出一個人健康與否。尤其如果糞便呈現黑色,甚至像柏油一樣黏稠,但最近卻沒有服用含鐵質藥物或動物血、活性炭等,這時就必須提高警覺,很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了。醫院常見到消化性潰瘍病患因解黑便、再度出血而就醫,也有毫無症狀、病史的人,因為擁有高度警覺性,看到黑便而主動就醫,有人則是不知不覺,等到昏倒才被親友送醫急救。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蔡毓洲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平常食用雞血、豬血等動物血或鐵劑,鐵經過胃酸作用,就會使糞便呈現黑色。同樣的,如果上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或十二指腸等任何部份出血,紅血球中的鐵自然也會經過胃酸作用,而排出黑便,或是從嘴巴吐出鮮紅或像咖啡渣的血塊。若失血過多將造成低血容積休克,可能會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甚至昏倒。蔡毓洲醫師說,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為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約佔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一半,其次為肝門靜脈血壓過高,導致食道靜脈瘤破裂,多為肝硬化病患,約佔一、二成。其他則常見於酗酒後嘔吐病患食道與胃接合處撕裂,先天性或腎功能衰竭導致血管異常,以及胃癌患者等。糜爛性胃炎亦可能引發出血,但大部份病情輕微,多是由於服用消炎止痛藥、飲酒,或嚴重的內外科疾病所引起。一旦發現便便呈黑色該怎麼辦?如果近期內曾經服用鐵質或活性炭,可暫停服用,觀察是否繼續出現黑便。若糞便仍然是黑色,並確定最近沒有服用上述食物、藥物,則可推斷為上消化道出血。

妙齡女生活習慣差 竟胃潰瘍休克致死

妙齡女生活習慣差 竟胃潰瘍休克致死#胃潰瘍

很多人以為胃潰瘍再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應該是小毛病,但是沒想到竟然奪去一個妙齡女子的生命。根據雅虎中國報導指出,北京有一名23歲的女孩方言,在12月16日因急性胃潰瘍導致失血性休克去世。湖北省中醫院消化內科李天望教授表示,因為胃潰瘍而導致失血性休克,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圖為方言的照片,翻攝自雅虎中國。)該報導指出,很多時下的年輕人因為飲食習慣不佳,導致「玻璃胃」的情況十分普遍,「玻璃胃」是指因為錯誤的生活習慣,造成胃部嚴重受損,導致功能逐漸下降,最後變成不堪一擊的器官。報導中表示,在方言的微博當中,常常提到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像是長期加班、熬夜、每天晚上9時後才吃晚餐等。湖北省中醫院消化內科李天望教授表示,胃潰瘍導致失血性休克,是有可能發生的事。如果潰瘍只是在普通血管上,又能及時就醫,仍有生還希望;但如果在小動脈上,短時間內會導致大量出血,就有可能危及生命。李教授強調,人體有自身的節律,長期不按時吃飯或經常暴飲暴食,可能會導致胃部受損,最後形成潰瘍。李教授特別提醒民眾,胃潰瘍除了嚴重的出血併發症外,還可能導致穿孔甚至癌變。因此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的腸胃,記得飲食規律,冬季注意保暖,多吃清淡食物,一旦出現胃痛等症狀,應該及時就醫,千萬不要拖延,以免造成遺憾發生。

心臟病以為是胃潰瘍 男子感冒引發心肌炎險送命

心臟病以為是胃潰瘍 男子感冒引發心肌炎險送命#胃潰瘍

胃痛居然和心肌炎有關?一名25歲男子洪辰諭感冒半年未痊癒,又老覺得胃痛,有時甚至痛到睡不著覺,到診所、醫院就診,曾以胃潰瘍診治,病情未改善,後來在核磁共振檢查時,發現心臟血流量不夠,因腸胃嚴重缺血導致胃痛,於是洪姓男子住院實施心導管手術,不料病情又惡化,後因換心才撿回一條命。中山附醫心臟內科主任陳豐霖說,該名患者是少見因感冒病毒入侵心臟導致心肌炎,且併發心臟衰竭的典型嚴重個案,而根據長庚醫院林口總院心臟外科主任劉國聖在衛教文章中表示,心肌炎指的是心臟肌肉細胞的發炎反應,通常發生在幼兒、小孩,或年輕人。心肌炎在臨床的表現上差異極大,有的病人只是稍微發燒,身體疲倦,但也有病人剛開始覺得不舒服,才一兩天就變成了嚴重的心臟休克,甚至猝死,不過大部份的病人都是一開始先有感冒的症狀,可能是上呼吸道的感染,也可能是腸胃道感染,經過數天或數周之後,心臟的症狀才慢慢出現,大部份心肌炎的患者,即使是那些必須使用葉克膜來短暫支持的病人,在治療後,心臟功能都能完全康復。劉國聖主任表示,心肌炎的診斷是醫學上最具挑戰性的題目之一,它的發生率極低,病因不明,沒有確切的診斷標準,所有目前的治療都仍有爭議,也沒有任何預防的方法,不過一般感冒併發心肌炎的機率其實非常非常低,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另外醫師提醒,若身體真的出現不適,特別是異常的疲倦或稍微動一下就氣喘吁吁,請記得及早就醫。感染腸病毒 恐引發腦膜炎、心肌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94一年有3成因心臟衰竭死亡 你的心臟健康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179感染腸病毒 恐引發腦膜炎、心肌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94

大胃王賽吃得快又多好刺激 但恐傷胃賠了健康

大胃王賽吃得快又多好刺激 但恐傷胃賠了健康#胃潰瘍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近來大胃王比賽等商業活動多有所聞,例如每年於紐約舉行的競食熱狗比賽,大胃王比賽的特徵為求快、求多,能在短時間吃下最多食物的人就可贏得比賽。然而像大胃王比賽這類在短時間內急速大量進食,不但對社會大眾傳播錯誤的飲食訊息,也有一些潛在的健康風險,例如:造成胃部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消化不良,甚至造成急性胃炎、劇烈嘔吐、胃黏膜撕裂、食道破裂、胃出血、賁門口撕裂、胃輕癱等。國健局表示,對有潰瘍的民眾,暴食還容易造成胃穿孔。如果民眾使用催吐方式來紓解胃腸的不適,則易造成食道的裂傷。此外,長時間的嘔吐會增加異物進入肺部的機會,而可能發生致死性肺炎。民眾吃進大量含有高油脂的食物(例如熱狗、牛排及漢堡等),膽囊必須分泌大量的膽汁以幫助消化,如果膽汁分泌不足,可能引發膽囊炎。糖尿病患者如果貿然參加大胃王比賽,將造成血糖瞬間飆高,胰島素無法代償,導致酮酸中毒,甚至昏迷;同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上升,將提高血管硬化、心臟病的風險。許多餐飲業者為了促銷店內的產品或增加人氣,常會舉辦類似的大胃王比賽,製造話題或炒熱競相攝食的氣氛,但比賽強調快速多食,且所用食材常是高糖、高油、高鹽等不健康的食物,除了增加參加者的健康風險,且對社會也會有不良的示範。國健局建議,餐飲業者以推廣「心」美食文化,讓消費者在用餐的同時,能享受到愉悅的氣氛、慢食並品嚐食物的美味、分享心情,共同營造臺灣成為健康美食的優質環境。國民健康局並建置「0800-367-100 瘦下(落)去、要動動」健康體重管理電話諮詢專線,提供民眾各項專業諮詢服務,適時解答民眾關於健康飲食、運動生活化及健康減重等疑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