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

B肝患者「這2族群」當心免疫下降、病毒量升高

B肝患者「這2族群」當心免疫下降、病毒量升高#B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B型肝炎者若接受癌症治療時,應特別留意肝功能指數的變化!醫師表示,約每4名B肝患者就有1名可能因癌症的化療藥物影響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下降,讓B肝病毒復發,為此健保已針對此類對象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做為預防性投藥。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除了化療的B肝患者,我們還會特別注意免疫風濕疾病的B肝患者,在長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下,雖然可有效控制風濕病程,卻可能使B肝再次復發。2族群要當心,B肝復發所幸,2021年3月健保再擴大B型肝炎給付對象,新增非肝臟之器官移植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並放寬肝纖維化程度F3以上者之使用條件。其中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包含B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使用調節免疫的B細胞生物製劑,長期高劑量類固醇,或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產生B肝發作者,都可給予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不會因B肝引起肝炎,嚴重甚至肝衰竭而死亡。治療化繁為簡,不依腎功能調整劑量使患者服藥意願提高黃怡翔表示,癌症患者在進行化學治療時,腎功能可能會隨著化療藥物的進行有所波動,因此建議患者可選擇不需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一天服用1次,醫師不用因患者的腎功能改變而需調藥費心,患者也因用藥固定且方便,服藥順從性也提高。預防性投藥可幫助患者避免B肝發作,進而被迫中斷原先治療,而面臨疾病雪上加霜的處境。醫籲民眾驗B肝,免疫抑制劑治療前更要檢查!縱使國內實施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後,B型肝炎盛行率明顯下降,但在35歲以上的成年人或帶有B肝高病毒量的母親所生下的寶寶,即使出生後立即打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還是有近10%垂直傳染的風險。別讓B肝傷害您因此黃怡翔建議民眾都要主動篩檢B肝,也提醒風濕病友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也務必先檢測B肝抗原與抗體,若B肝帶原者必須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作為預防性投藥,以確保風濕病友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安全性。(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健檢揪肝腫瘤9成民眾驚「根本沒徵兆」

健檢揪肝腫瘤9成民眾驚「根本沒徵兆」#B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胡先生65歲身體硬朗,參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意外發現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他很訝異表示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在這次活動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檢查出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從40歲到65歲都有,且皆為首次發現,平時並無不適症狀。許多人驚呼「根本沒有任何徵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表示,院方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舉辦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很多民眾都是透過活動第一次發現肝有異常,不少人驚呼「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陳家禹提醒,肝癌是沈默殺手,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追蹤。 根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通常是因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引起,一旦感染B、C肝後,就會轉變為慢性肝炎,再轉變為肝硬化,最後罹患肝癌。另一方面,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與肝癌的發生有關,如酗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黃麴毒素也會增加B肝患者罹癌的機率。 陳家禹表示,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臨床上許多小於5公分的肝癌,大多是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無意間發現。通常肝腫瘤長大一倍,需要4個月時間,要具體了解肝臟的狀況,要抽血並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降低肝癌死亡率最重要就是在腫瘤尚未長大及出現症狀前,提早進行治療並根除。 肝癌發現得早,都有機會完全治癒,且目前治療肝癌的方式相當進步,民眾不必過於擔心。陳家禹提醒,肝炎患者每半年都要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硬化患者,每3~6個月做一次檢查,及早發現肝臟腫瘤,才能早期治療因應。 

阻斷肝病三部曲醫曝關鍵:掌握「這時機」治療

阻斷肝病三部曲醫曝關鍵:掌握「這時機」治療#B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1歲的貨車司機「阿發」,自20幾歲因無法捐血而意外發現B肝帶原後,多年來體內B肝病毒量如坐雲霄飛車般忽上忽下,肝功能指數屢屢破千。由於健保藥物給付規定嚴格、家中經濟無力自費,日子過得提心吊膽,需隨時觀察自己皮膚是否出現黃疸症狀,更加重精神疲勞,很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得肝癌。 必須像控制高血壓一樣規律用藥「太多B肝病友需接受治療而未治療,而且治療應及早。」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肝病中心許耀峻醫師表示,B型肝炎病毒只要存在人體內,隨時都會危害肝臟健康。目前B型肝炎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病毒藥物壓制病毒,因無法完全治癒,因此患者需像控制高血壓一樣,規律每天用藥。 許多國際醫學共識或指引皆建議,病友只要B肝病毒量大於2,000 IU/mL且肝纖維化達中級,即應該積極治療、持續用藥。但是,國內現行健保條件嚴格,針對B肝患者給付用藥的規定為連續兩次檢查,每次檢查間隔3個月,病毒量皆需超過20,000 IU/mL且嚴重肝纖維化。許耀峻醫師表示,非常高興政府於今年3月放寬了健保給付條件,加惠更多病友治療、遠離肝癌風險,但希望能夠繼續逐步放寬,避免在診間看到更多遺憾的故事。 B肝與C肝同為導致肝癌主因每年10月是國際肝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呼籲,B肝與C肝同為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近年國內積極推動的C肝照護政策成果豐碩,可望超前WHO目標「於2025年消除C肝」,也希望C肝的積極照護政策可做為B肝的借鏡,讓病友獲得更多協助和健保支持。賴基銘建議,避免肝炎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積重難返,從此人生黯淡無光,民眾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一旦確診B肝即就醫治療,預防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

最新數據:台灣每天有15人因B肝導致肝癌死亡

最新數據:台灣每天有15人因B肝導致肝癌死亡#B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天約有15人因B肝導致肝癌而失去性命。前中華職棒兄弟象總教頭王光輝前陣子因肝癌病逝,享年56歲,令球迷震驚不已。許多人不知自己是B肝帶原者國人對B肝普遍存在不少迷思,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B肝無症狀就不用治療、甚至7成5病友不知道B肝治療停藥後會有復發的風險……為避免B肝導致肝癌,國人應重視長期治療的重要。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的國家,自民國75年開始,迄今已35個年頭,促使國內B肝盛行率明顯下降,但疫苗並非萬能!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表示,台灣目前約有180萬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其中有多數人不曉得自己是B肝帶原者,因此錯失治療良機,悄悄步入「肝病三部曲」,病況惡化為肝硬化和肝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108年國人死因統計報告,肝癌共造成7,881人死亡,其中約7成與B型肝炎有關。以此估算,國內每年超過5,000名、每天約15位B肝病友,因未妥善治療而死於肝癌。因此,搶救肝癌應先從B肝防治開始!B肝停藥易復發 7成5病友卻輕忽臨床發現,國人普遍存有對B肝防治的迷思,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肝炎中心蘇東弘醫師表示,除了坊間常聽到的錯誤觀念,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B肝無症狀就不用治療、作息規律不熬夜就不用擔心惡化為肝癌……國內一份針對240位、平均病齡24.3年的B肝病友線上調查,也顯示逾4成病友瞭解B肝會增加肝癌風險,但約7成5病友不知道停藥後會有復發的風險,且2成5病友在肝指數和病毒量正常後會自行停藥,無形中讓自己暴露在惡化的風險之中。事實上,B型肝炎病毒是經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傳染,日常舉動包括被蚊子叮咬、同床而眠、同鍋共食、上廁所、用馬桶和擁抱親吻等,都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因母子垂直傳染,或其他血液、體液接觸而感染,則要提高警覺,及早檢查和追蹤、治療。一旦確診,蘇東弘醫師表示,即使身體無症狀、早睡早起、肝功能指數和胎兒蛋白數值正常,B肝病友仍需積極用藥,定期監測B肝病毒量與肝臟纖維化程度,將病毒量壓制至最低,有機會讓肝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演變為肝癌的風險。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B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肝癌為目前世界上第五常見的癌症,每年全世界約有85萬人罹患肝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肝癌為2019年全國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國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為B肝帶原者。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領導的肝癌團隊研究發現,B肝帶原的肝癌病患,若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同時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肝病毒再活化,若未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則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 免疫治療+抗病毒藥物雙管齊下 無人病毒再活化這項重大研究結果已於109年8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提供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患者更有效的治療模式,更安全的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生力軍,在肝癌的部分患者也有相當好的療效,然而此治療是否會因為免疫系統的改變,造成體內B肝病毒的再活化,進而導致急性肝炎或肝衰竭則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對於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若其體內的肝炎病毒量偏高(每毫升血漿的病毒量大於100個國際單位),在接受免疫治療時,是否更容易導致B肝活化而造成肝損傷亦未可知。黃怡翔所領導的肝癌團隊,是目前國內最多肝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的團隊,自2017年迄今,治療人數已超過150人;其中,超過60%病患皆患有B肝。為釐清上述問題,黃怡翔教授分析近年來在北榮進行免疫治療的肝癌病患資料,資料顯示,對於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病患,即使其病毒量大於每毫升血漿100個國際單位,若其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亦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則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台灣及亞太皆B肝及肝癌盛行區 助患者安心治療黃怡翔指出,反觀若病患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量偏高,卻未同時在免疫治療期間服用抗病毒藥物,便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此重大發現有助於臨床醫師為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提供更適切的治療模式。台灣及整個亞太地區皆為B肝及肝癌的盛行區,更可嘉惠於廣大的病患族群,讓患者能在更安全的前提下,安心地接受腫瘤免疫治療。

毒品偽裝棒棒糖花草茶 誤食恐上癮

毒品偽裝棒棒糖花草茶 誤食恐上癮#B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現今毒品常以多樣化的偽裝充斥於生活周遭,可能以零食的外表出現、可能將食品原有包裝拆封後混入再重新包裝,例如毒棒棒糖、毒果凍、毒咖啡包、毒花草茶等。這些誘人外表及華麗假面下,隱藏著殘酷的真相。◎「人人都說吃一點就可以減肥,讓我擁有完美體態。」真相:某些毒品的成分確實可以瘦身,但同時也會讓你變得面容憔悴、乾癟,甚至可能出現其他併發症,令人呈現一種病態且不健康的狀態。◎「踏進這個圈子可以讓我人脈變廣,大家都會對我投以崇拜的眼神。」真相:大家會覺得你交友太複雜,反而可能沒人要跟你交朋友。◎「難得朋友邀約,我只有嘗試一次應該不會上癮。」真相:毒品通常具有成癮性,在友情的誘惑下,常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而讓你越陷越深。◎「我只要有足夠的意志力,就可以斷然停止使用毒品。」真相:即使一開始你的決心很強烈,但其實很少人可以毅然決然戒毒,大都需要靠藥物治療或參與社區的支援組織戒癮。靜脈注射毒品 可能染愛滋、B肝及損害神經「毒品」與「管制藥品」是一體兩面,非醫療使用目的而濫用之藥物為毒品;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供合法醫療使用,則為管制藥品。依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定義,毒品是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及會影響精神之物質與其製品。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余芝瑤指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17年的統計,因為鴉片類成癮藥物使用過量而致死的人數已超越車禍的死亡人數。即使沒有致死,當毒品成癮發生時,人體各部位的功能會逐漸失調及病變,並伴隨幻覺和思維障礙甚至人格喪失。另外,靜脈注射毒品可能帶來感染性合併症,常見的有化膿型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愛滋病,也會損害神經或免疫系統。再者因為吸毒而衍生出的暴力、竊盜、槍枝犯罪等治安問題,及以美沙冬治療第一級毒癮患者,每人每年需耗費3.5萬元,以心理療程治療第二級毒癮患者,每人每年需花費2.5萬元為估算,加重了國家及社會的財稅負擔。包裝特殊的零食或飲料 勿輕易嘗試避免接觸毒品有一些可行的方法,包括對於朋友的朋友過度邀約切勿掉以輕心;盡可能遠離是非場所;不隨意接受陌生人的飲料及食物;對來路不明的物品、包裝特殊的零食或飲料包勿輕易嘗試;聚會當中如發現異常情況,應盡快離開現場,並向可靠的人求助及報警。美國知名影星小勞勃道尼曾因毒品及酒精濫用入獄接受勒戒,演藝事業因而停擺。戒毒成功後,他重新振作,演出《鋼鐵人》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創下演藝事業高峰,成功回歸正途。不藥,真的可以讓人擁有更健康及幸福的人生。

B肝媽怕生B肝寶寶?懷孕做好這件事

B肝媽怕生B肝寶寶?懷孕做好這件事#B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0多歲的楊小姐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在腸胃肝膽科門診追蹤,目前肝功能正常,肝臟超音波也沒有異狀,已經懷孕12周的她,儘管有些孕吐不適,但產檢時母親胎兒都很正常,回門診追蹤時仍不免擔心的追問醫師,自己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現陽性,會不會讓寶寶也罹患B肝?醫師表示,懷孕時控制B肝病毒量,能減低垂直傳染的機會。一出生就接種疫苗 9成嬰獲保護力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醫師康本初表示,B型肝炎會經由血液或體液水平傳染,也可能在生產時由媽媽傳染給小孩,即是所謂的母嬰垂直感染,母嬰感染可能會變成慢性感染,B型肝炎病毒將長期存在小孩肝臟,這些變成B型肝炎帶原者的小孩,長大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1986年台灣開始全面推行新生兒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B型肝炎疫苗注射,一出生就有機會接受主動和被動免疫,降低B型肝炎感染的機會。約9成的新生兒能成功獲得保護力,少數仍受感染的新生兒,可能是媽媽的B型肝炎病毒濃度較高所致。28周服抗病毒藥 降低寶寶感染率目前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中,已有懷孕時可以安全服用的種類,高病毒量的媽媽,在第28周(第三孕期)開始服用,可以讓小孩感染B型肝炎的機會降到更低,一般建議由第三孕期服用至產後一個月停藥。至於一般B型肝炎帶原者何時須服藥?康本初醫師指出,患者在肝炎發作時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包括肝指數持續異常、有肝纖維化、肝硬化時,且藥物須在醫師指示下服用,以免形成抗藥性,服藥期間也要保持追蹤。唯有在肝臟發炎時壓制病毒,才能降低肝硬化、肝癌機會。

喝神奇草藥防新冠肺炎 B肝婦險喪命

喝神奇草藥防新冠肺炎 B肝婦險喪命#B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0歲張媽媽患有B肝,聽聞喝坊間宮廟調配的草藥,能有效預防新冠肺炎,沒想到連續喝三周後,陸續出現黃疸、腹水等症狀,赴醫緊急透過保肝劑治療後,才撿回一命,醫師提醒,防疫期間勿聽信來路不明的偏方,以免使身體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肝臟發炎壞死 罹癌機率大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升溫,全球人人自危,最近門診來了一名婦人,因鄰居們盛傳某宮廟所調配的獨家中草藥相當有效,吃了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新型冠狀肺炎,故大家紛紛團購神奇草藥,然而婦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肝功能不佳,一連喝三周後,卻因黃疸、腹水被送往急診,才知道大事不妙。 張家熙醫師指出,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往往具有肝毒性,B型肝炎患者若陷入保肝迷思,誤食偏方草藥,致使肝臟劇烈發炎,就容易造成肝硬化,當出現黃疸、腹水、下肢水腫、消化道出血、意識混亂或昏迷等症狀時,往往已進入肝硬化晚期,若未及時治療,恐有致命危險。 B型肝炎患者肝臟一旦發炎、壞死,產生纖維化、肝硬化後,會大幅提升日後罹患肝癌的機率,所幸這名患者透過保肝劑及抗病毒藥物治療後,才使黃疸、腹水等症狀迎刃而解。若病況惡化,甚至還要血漿置換(俗稱洗肝),或者需要緊急換肝。 肝臟是解毒器官 切莫亂吃亂補張家熙醫師提醒,肝臟是解毒的器官,千萬不可亂吃亂補,慢性B型肝炎患者飲食上並無過多限制,只要把握避免醃漬、燻烤、含有黃麴毒等食物即可,並避免抽菸、喝酒,每半年固定接受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就能於疫情期間有效保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