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6位國人,有1人是因肺部疾病離世!醫師提醒,除了打新冠疫苗、流感疫苗外,還要加打「肺炎疫苗」,身體免疫力才能獲得最高保障!
台灣每6位國人,有1人是因肺部疾病離世!醫師提醒,除了打新冠疫苗、流感疫苗外,還要加打「肺炎疫苗」,身體免疫力才能獲得最高保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季節轉冬,對長者和慢性病患者來說,每天起床都膽戰心驚,深怕血管撐不住!為保養心血管,許多民眾選擇服用魚油保健品,但隨著魚油成為市場寵兒,魚油實證研究也再次被關注。營養師提醒,優質脂肪酸攝取來源不可仰賴單一,應該多元攝取才正確,建議可從綠唇貝、亞麻仁油等海鮮及堅果中補充天然脂肪酸。 清晨與傍晚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尤其寒流即將來襲、夜晚溫度急遽下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家保養更為重要。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心臟病位居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已連續30年排在前3;而18歲以上民眾的高血壓盛行率也達25.8%,約有508萬名患者受高血壓困擾,心臟病與高血壓已成為台灣人不分老少的健康問題。 高濃度魚油護心血管?海鮮、堅果類多元脂肪酸更重要但只吃魚油護心真的好嗎?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根據近年嚴謹的考科藍組織(The Cochrane)調查全球約11萬名志願者,發現透過魚油EPA、DHA為主成分的補給品形式,希望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量,僅能輕微、甚至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顯示消費者應更留意心血管居家保養,以更多元的飲食來源攝取。 李婉萍說明,保養心血管的關鍵在於不飽和脂肪酸。壞膽固醇堆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而食用不飽和脂肪酸除了能避免壞膽固醇產生外,還可以降低血小板與膽固醇堆積的風險,達到養心護血管的效果。提醒民眾想要保養身體、同時避免魚油的副作用,就應該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多元天然脂肪酸,海鮮與堅果類都是好選擇。 鮭魚沙丁魚類小心重金屬、綠唇貝高效但注意保存低脂高蛋白的海鮮,擁有多種天然不飽和脂肪酸,以海鮮取代紅肉,能有效減少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發生。在挑選上,高Omega-3含量的沙丁魚、鮭魚和鱒魚為佳,扇貝、蝦與牡蠣等含多種脂肪酸與礦物質的海鮮,皆是不錯的選擇。但魚類食用過多,恐攝入重金屬和塑膠微粒,一天最多以一個手掌大小為原則,不宜大量食用。 想吃海鮮護心血管,但又怕不知不覺間吃下毒素,研究顯示,不須大量攝取就有護心功效的綠唇貝,會是更好的選擇。綠唇貝擁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外,透過清除體內自由基、抑制壞膽固醇氧化,達到預防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的效果。綠唇貝的游離性脂肪酸也使其內含的DHA、EPA及Omega-3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只要少量攝取,就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李婉萍也特別提醒,在挑選綠唇貝萃取物時,一定要注意萃取方法。不飽和脂肪酸的結構脆弱,一遇上高溫就會變質,失去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坊間許多油、粉或膏狀的綠唇貝,多以傳統高溫蒸煮的方式製成,難以保證其效果,目前,採用高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的綠唇貝,是少數受到專利與研究認證的綠唇貝萃取物。 杏仁、腰果和南瓜籽護心血管,亞麻籽含關鍵營養素堅果也是非常好的天然不飽和脂肪酸來源。李婉萍補充,根據《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發表研究指出:一周吃5次以上的堅果,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14%。堅果中的Omega-3,能有效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也能幫助身體代謝膽固醇,每天吃5至10顆堅果,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挑選時,以飽和脂肪含量低且富含礦物質的杏仁、腰果和南瓜籽為佳。 亞麻籽也是不錯的選擇,內含的α-次亞麻油酸能在體內轉換DHA及EPA,適度補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亞麻籽和綠唇貝等海鮮類天然脂肪酸均相同,切忌高溫加熱,恐會轉化為有害心血管的過氧化脂肪。 李婉萍呼籲,秋冬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保持良好作息、維持運動習慣及注意保暖都能減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多攝取綠唇貝、亞麻籽等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海鮮與堅果,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多種天然脂肪酸,不再怕天冷血管撐不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最近適逢秋冬季節變換、溫差較大,空氣中飄浮的皮毛、花粉、灰塵等吸入性過敏原也跟著變多。加上每年11月、12月至隔年3月隨著東北季風增強,帶來PM2.5境外空氣汙染,空氣品質趨嚴重,是過敏性鼻炎的好發時節!過敏性鼻炎易打噴嚏、鼻塞 早晚症狀特別明顯烏日林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邱盛璋表示,此時常在診間遇到不少因鼻涕狂流、噴嚏打不完的民眾求診,往往都是一早起來就開始發作。甚至會引起鼻竇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中耳炎等併發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敏性鼻炎症狀包括:最典型的症狀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鼻癢;另外還有眼睛紅癢、流淚、喉嚨癢、咳嗽、黑眼圈、頭痛等,以上症狀在早上、晚上會特別明顯。感冒多伴隨發燒、喉嚨痛 而過敏性鼻炎幾乎不會過敏性鼻炎與感冒症狀相近,有時很難區分。邱盛璋醫師教3點簡單區分:(1)單次感冒最多不會超過1至2個星期,若有打噴嚏、流鼻水超過2個星期以上甚至1個月,就是過敏性鼻炎;(2)感冒多會伴隨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症狀,過敏性鼻炎幾乎不會出現;(3)感冒時流鼻水會從初期清澈鼻涕,漸漸轉濁白甚至黃色膿涕。過敏性鼻炎的鼻水是清水般的清澈鼻涕及出現鼻塞、鼻癢等。床組用防蟎 少放絨毛娃娃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從飲食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及培養運動習慣來改善過敏性鼻炎。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為塵蟎,寢具可使用抗過敏防蟎床組,少用容易堆積灰塵、孳生黴菌、藏匿塵蟎的布製品及絨毛娃娃,平常要勤清洗與勤清潔,例如每隔2週清洗被單、枕套及放在陽光下曝曬。最後也可增強腸道健康及抵抗力,降低過敏疾病威脅。感冒好不了 可至耳鼻喉科檢查是否為其他疾病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統計發現台灣每3人就有1人有鼻子過敏。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能罹患。邱盛璋醫師呼籲民眾,如果一直覺得感冒好不了,可至耳鼻喉科門診進行詳細檢查,醫師會建議適當的治療方式。過敏性鼻炎治療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可減輕對過敏原發炎的反應,除非嚴重到無法控制才會手術治療。若能早期發現,避免過敏原及刺激物,才能有效控制與緩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5歲林姓男子一覺起床,覺得右眼閉不起來不斷流淚、口齒不清,照鏡子發現自己臉部不對稱,右半邊臉僵僵麻麻的、嘴巴歪斜,他感覺臉部就像是至牙科進行根管治療後麻藥遲遲未退的感覺,擔心自己中風,趕緊至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醫師診察後發現是秋冬易好發的顏面神經麻痺。容易流淚、嘴巴歪斜、耳後疼痛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秋冬季節,不分性別年齡,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大部分是突然發生臉部單側的動作失去功能,像是抬頭紋不見、眉毛一高一低、眼睛無法閉合、臉部不對稱、容易流淚、嘴巴歪斜、耳後疼痛、味覺出現異常等症狀。調整生活作息、補充綜合維他命由於病患眼睛無法正常閉合,可能導致結膜發炎,建議使用人工淚液來保護眼睛,並安排至眼科看診,而顏面神經麻痺的藥物治療的部分,醫師會開立口服類固醇,張嘉為主任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不錯,患者應調整生活作息、補充綜合維他命,大部分的病患會在幾個月後慢慢的恢復、改善。 適當的保暖、足夠的睡眠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神經發炎,與中風的部分特徵相似,但是造成的原因不同,病患須經過醫師安排詳細檢查、鑑別診斷之後,排除中風,對症下藥、安排適當的治療,日常保健方面,要多注意作息,適當的保暖避免血管過度收縮,另外,補充足夠的睡眠,不讓免疫力低下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每到季節變換明顯、氣溫下降之際,門診中感冒情形也跟著增加,除了一般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的小朋友外,有腸胃道症狀的小朋友也不少,醫師提醒家長,平日應多注意小朋友的飲食衛生,避免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感染 最常見噁心、嘔吐症狀南投醫院小兒科阮偉珉醫師指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都是台灣地區冬季經常流行的腸胃炎相關病毒,每年到了冬天,都會看到不少這樣的病患。病毒感染時,小朋友經常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部絞痛與腹瀉等腸胃道相關症狀,一部分病人也可能會合併發燒。一般來說,只要經過醫師診治,家長照顧病童時注意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採取清淡飲食、降低沖泡牛奶濃度以及盡可能少量多餐等原則,小朋友通常都會慢慢康復。但是,如果小朋友持續高燒、持續嘔吐、無法進食,出現脫水等現象,就有較高機會出現併發症,家長應該盡快將小朋友送至醫院,進行進一步診療。亂吃大人止瀉藥 恐適得其反阮偉珉醫師同時指出,有些家長會去藥房拿成藥,甚至是把自己的止瀉藥給小朋友吃,但是因為小朋友的生理狀況與大人不同,此方式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建議還是由醫師診治,才能迅速恢復健康,有相關併發症,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隨著氣溫逐漸轉涼,又到了關節炎好發的時節,對於關節炎患者來說,就怕疼痛的噩夢再度降臨!事實上,關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有分成很多種,亞東醫院骨科廖伯醫師表示,關節炎依據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但最關鍵的作法還是保持固定運動的習慣,養成大腿的肌耐力,才是避免加重關節炎的最好方式。口服消炎藥?葡萄糖胺?玻尿酸?PRP?哪種才適合我?「時節步入秋冬,你的關節炎又要開始發作了嗎?」廖伯醫師表示,假使你的關節炎病症是在初期,建議可以復健運動來緩解症狀,必要時可以口服消炎藥來止痛。然而,多數民眾會以口服葡萄糖胺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對此廖醫師解釋,葡萄糖胺是軟骨的主要成分,但吃進去的葡萄糖胺是否能補到關節軟骨,臨床上並不是人人都有效,但站在醫師的立場,並不反對民眾吃葡萄糖胺,但若要改善症狀,仍需聽從醫囑正確治療。到了關節炎中期,有些病患會以玻尿酸來潤滑關節,藉此達到症狀的改善;或施打PRP(Platelet Rich Plasma),利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在受傷部位慢慢釋放出生長因子,以促進組織的修復。但若本身退化性關節炎已到了晚期的狀況,如:軟骨磨損太過嚴重或根本已經沒有軟骨,就需請醫師評估直接置換人工關節。葡萄糖胺吃過量容易加重身體負擔?在眾多關節炎治療方式中,以葡萄糖胺最廣為人知,但多數民眾仍無法正確辨別與選擇。對此,廖伯醫師解釋,葡萄糖胺目前可以分為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以及保健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兩者作用原理差不多,但僅以藥品級的葡萄糖胺具有治療的作用,民眾可別再搞混。他說明,雖然目前經手的病例中,還沒有發生葡萄糖胺吃過量而造成身體負擔的例子,不過仍提醒民眾,因為坊間的葡萄糖胺保健品多是複方成分,若吃過量,長久下來有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久坐不動 關節退化高危險群「常常使用手機、久坐的上班族都是關節退化的高危險群!」廖伯醫師強調,近期因為天氣轉為濕冷,血液循環比較差,此時若加上缺少運動,大腿的肌力沒被訓練,很容易引起關節僵硬或不小心受傷,久而久之,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提早找上門。另外,廖醫師也建議年紀較大的中老年人可以健走方式運動;而年輕的族群則建議透過深蹲或爬山的方式訓練大腿肌肉。同時提醒,當關節炎正發作時,要盡量減少運動的強度,必要時透過護膝也可以分散關節的負荷。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天氣變得濕冷,你的關節也開始隱隱作痛了嗎?亞東醫院骨科陳勇璋醫師表示,臨床發現,的確天氣轉冷,病患膝蓋僵硬的程度會比較明顯,此時若再加上久坐不動、少運動及肥胖等問題,退化性關節炎不舒服的症狀機率也會跟著升高。建議民眾,平時應加強膝關節活動,並做好膝蓋的保暖,減低關節炎可能帶來的不適。久坐不動、少運動及肥胖 加重關節炎的主因!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發生族群主要是在50至60歲的族群,不過假使你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經常久坐不動,又有肥胖的問題,退化性關節炎很有可能提早找上門。「這三種情況與關節退化都是息息相關的!」陳勇璋醫師解釋,因為久坐不動,就代表著身體沒有得到適當的伸展,在沒有活動的情況下,肌肉強度一定低,此時,膝蓋就得承受更多的重量與壓力來維持身體的重量;若再加上體重過重的問題,膝蓋的負荷又更大,所以臨床上經常可以發現,肥胖患者伴隨著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的發生。減重、提升肌肉強度 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第一步針對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陳勇璋醫師表示,假使上下樓梯時發現膝蓋痠痛、蹲下時也感覺不舒服,都正說明著你的膝蓋可能開始退化。要緩解不舒服的症狀,一般都會請病患先減重,將體重恢復到正常範圍內,同時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強度;藉著減重以及提升肌肉強度,來分散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這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一環。至於部分民眾會吃保健品來補充膝蓋軟骨,這是正確的作法嗎?陳勇璋醫師解釋,膝蓋軟骨的成分是葡萄糖胺,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適度補充葡萄糖胺有助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特別是針對初期退化性關節炎改善幅度會比較大。葡萄糖胺保健品別亂用 否則恐傷腎!但葡萄糖胺有分藥品級以及保健品兩種分別,到底該選擇哪一種?事實上,藥品級的葡萄糖胺其成分是硫酸鹽葡萄糖胺,有經過健保局的認可;而保健級的葡萄糖胺成分為鹽酸鹽葡萄糖胺,兩者成分上有些許的不同。陳勇璋醫師強調,不管是哪種葡萄糖胺都不建議過量使用,提醒民眾,使用前還是建議諮詢骨科醫師再做適當補充較為妥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在二十四節氣中,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霜降」,霜降已過,立冬將至,對於罹患心臟疾病的病友來說,又到了需要加強抗戰的時候。因為隨著氣溫逐步降低,人體新陳代謝也會跟著變慢,這時若身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管突然收縮,血流供應中斷或血液流通受阻,就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氣溫降低是禍首 心臟血管疾病易惡化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血管病猝死的高峰期,所以冬季需更注意加強自我保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嚴元鴻醫師表示,冬天對於心臟血管病友而言,是一個嚴酷的季節,尤其是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心衰竭,是容易因為氣溫降低而惡化的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他提出冬季心血管疾病保健小秘訣,讓病友們一起面對冬天的來臨能提前防備:1)注意保暖/冬天的時候,氣溫下降對於心血管病患的惡化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子,所以足夠的保暖對於家中長者而言是最重要的防護措施,2)適量運動/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提升體能狀況,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但如果家中長者有清晨出門運動的習慣,請務必確保防寒保暖衣物的完備性,儘量不要到過於遙遠的地方活動,以居家周圍的安全環境為主,運動本為追求身體健康,為了運動而賠上性命十分划不來。3)適度進補/適度的冬令進補與清淡飲食,再加上每日量測體重,對於心衰竭病患的水份控制十分重要,平時須檢視家中長者是否有下肢水腫或是端坐呼吸的症狀,對於心衰竭病友的急性肺水腫也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功效。4)按時服藥/平日長期服用的藥物務必要定時使用,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可以減少家中長者感染的風險,也可以有減少心臟作工、保護心臟的效果。若家中長者有異常的胸悶氣促症狀,請務必尋求家庭醫師進行進一步的追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