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

醫訊/新國病「慢性腎臟病」 你知多少?

醫訊/新國病「慢性腎臟病」 你知多少?#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腎臟病已成為「新國病」,台灣平均每8個成年人,就有一人需要洗腎!「慢性腎臟病」的定義為經診斷,證實腎臟結構或腎臟功能有異常發現,或腎絲球過濾率(GFR)小於每分鐘 60毫升超過3個月。其主要徵狀有尿液型態改變,如頻尿、尿液帶血、小便起泡;身體不適,如眼瞼浮腫或臉、手腳水腫、血壓變高、貧血、皮膚搔癢、全身倦怠、心臟衰竭,肺水腫等。慢性腎臟疾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不容易發現,為提升民眾腎臟保健之觀念,仁愛醫院特別舉辦「認識慢性腎臟病」講座,告訴民眾何謂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之病狀及分期、慢性腎臟病之飲食衛教,及慢性腎臟病之治療:藥物與透析,提升慢性腎臟病民眾保健觀念。名稱:認識慢性腎臟病時間:2012年9月17日(一)下午17:00~18:00洽詢:04-22255450

腎臟病無聲無息 如何遠離危險因子?

腎臟病無聲無息 如何遠離危險因子?#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腎臟生病和肝臟生病很像,靜悄悄的,當真的出現嚴重不適症狀時,通常已經是慢性腎臟病後期。所以,要了解我們的腎臟,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腎」。阮綜合醫院初期腎臟病衛教師陳慧欣解釋,腎臟的功能包括:調整水份、體液、血壓,腎臟工作像 7-11是24小時全年無休的,將多餘的水分過濾形成尿液排出,而當體內水分不足時,腎臟會回收水份穩定血壓。清除廢物,吃的食物經分解代謝及肌肉活動後的產物變成血液中廢物,從腎臟形成尿液排出。使電解質及酸鹼度平衡維持體內鈉、鉀、鈣、磷、鎂及酸鹼度正常;分泌及製造荷爾蒙腎素來控制血壓,紅血球生成素協助製造紅血球。當腎臟因某些因素,造成持續三個月以上結構上或功能上的破壞;或不論任何原因,使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稱為「慢性腎臟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功能的衰退是無法避免的,除了年齡的因素,腎臟本身的疾病以及其他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痛風、藥品毒性、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腎臟病。此外,加速腎臟病惡化的危險因子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抽菸、少活動、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高蛋白飲食、肥胖、長期使用止痛劑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正不斷的在傷害我們的腎臟呢!陳慧欣建議,生活上遵守「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三多: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三少:少鹽、少油、少糖,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一沒有:沒有鮪魚肚。高危險群每三個月應做驗尿、驗血、量血壓;適量蛋白質攝取,不要大魚大肉。初期慢性腎臟病不用怕,只要有正確的觀念、良好的生活型態、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並聽從醫師的治療建議循序治療,用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

醫訊/慢性腎臟病飲食原則

醫訊/慢性腎臟病飲食原則#慢性腎臟病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苗栗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攝取足夠熱量是重要的。 因為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因熱量攝取不足,造成營養不良的併發症。慢性腎臟病患者容易因疾病影響,產生代謝性酸血症與發炎反應,所以熱量需要略高於一般人。另外腎臟病患者在蛋白質、磷、鉀、鈉、水分等攝取上都有其需要注意的事項,但因每位病患病況及生活模式差異,因此腎臟病患最好以衡飲食為基礎,定期追蹤、進行營養評估,請營養師設計適合的飲食計畫,依情況調整營養需要量,以避免發生營養不良。做好飲食控制,以保護殘餘腎功能,延緩腎衰竭速度及進入透析的時間。此外腎臟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禁食楊桃」因楊桃含有某種神經毒素,對於尿毒症患者會引起持續性打嗝等不舒服症狀,嚴重時可能會發生抽搐甚至昏迷的情況,其他注意事項民眾可參加以下講座加以了解。  時間:4月25日(三)下午2時至3時地點:國泰醫院第二分館6樓餐廳(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80號)洽詢:02-2708-2121轉1681、1682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慢性腎臟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趙瑩解釋,腎臟病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包括多尿、頻尿、水腫、疲倦及下背痛等。許多慢性腎臟病患原先都不在腎臟科追蹤,而在其他臨床科別,原因是這些病患常伴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病變、糖尿病等,但不認為有腎功能問題。若醫師未考慮腎功能變化使用腎毒性藥物,對病患而言可能加速其病程進展。趙瑩表示,腎功能主要依腎絲球過濾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判定,GFR分為五階段,當達到第三階段標準時,也就是GFR小於60ml/min/1.73m2,超過三個月以上;或腎臟損傷超過三個月以上,而同時發現病理異常、腎功能標記異常(如出現蛋白尿、微蛋白尿),即可定義為慢性腎臟病。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近年積極推廣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來防治慢性腎病。趙瑩說,40歲前至少每三年一次,40歲後建議每年一次,而高危險群則應每三個月一次,包含:(1) 65歲以上老年人 (2)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3)長期服用藥物或用藥不當 (4)代謝症候群(肥胖、三高) (5)有腎臟病家族史 (6)蛋白尿 (7)痛風 (8)抽菸者 (9) C型肝炎等。高危險群中,三高、肥胖、吸菸、不當用藥等危險因子,其實可以透過自我控制加以避免。高血壓患者應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糖化血色素小於7%,餐前血糖在90~130mg/dL。血脂方面,總膽固醇應≦200 mg/dL,三酸甘油脂應≦160 mg/dL。肥胖者應可透過適度運動、飲食控制,飲食原則包含少鹽、少油、少糖,多蔬果、纖維,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維持在18.5~24,男性腰圍應小於90cm(35吋),女性則應小於80cm(31吋)。若診斷為慢性腎臟性疾病,也不需過度擔憂,應定時回診腎臟科,配合醫師進行相關檢驗及各項治療。血壓、血糖、血脂等應控制在如上述標準,阻緩腎功能惡化以及對併發症(如:電解質不平衡、骨病變、貧血)加以控制是最重要的治療目標。趙瑩說,其實一般民眾只要把握正確飲食、運動習慣,慢性腎臟病友則要確實遵守醫師所訂治療計畫,配合鹽分、水分、蛋白質控制及藥物治療,同時注意定期篩檢,便能有效預防及控制慢性腎臟病。她最後強調,以積極態度防治,掌握治療先機,必能改善國人目前慢性腎臟病現況。

慢性腎臟疾病照護 解答病友疑惑

慢性腎臟疾病照護 解答病友疑惑#慢性腎臟病

經全國腎臟醫學會認證成為腎臟保健推廣機構的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腎臟照護團隊,提供完整照護流程、隱私的衛教環境及淺顯易懂的衛教內容,使腎臟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將正確護腎知識傳給民眾、帶給他們健康生活及快樂。根據最新的醫療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洗腎患者發生率與盛行率一直是世界第一,進一步分析發現南台灣民眾洗腎的情形尤其居高不下,特別是台南縣市更排名全台透析人口前三名。為何台灣洗腎人口如此多?主要是疏忽對腎臟疾病的認知與預防。高達九成民眾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腎臟已出了狀況而延誤治療,不知尋求適當的醫療途徑,亦不會採取相關預防措施,甚至有許多民眾聽信偏方,採用不適當的治療方式,反而加速導致末期腎衰竭的發生,致使罹患慢性腎臟病之人數急遽攀升。這或許是台灣尿毒症的發生率在全世界排名佔第一位的原因之一。郭綜合醫院深深感受慢性腎臟病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因此如何減少及延緩慢性腎臟惡化是極重要的工作,由於慢性腎臟病患多為老年人且病患多為不識字或視力不佳,單靠門診醫師治療及衛教單張,無法達到預防治療目的,該院腎臟內科醫護團隊致力於腎臟疾病的整體性照護,設立慢性腎臟疾病(CKD)照護機構,由腎臟內科主任蔡明松、醫師林孟德、家醫科主任吳俊鋒等十名醫師、與社工師、營養師、衛教師組成的堅強醫療團隊,細心的為病友服務,協助不少個案了解關於慢性腎臟病的疑惑。該院也有明確照會轉介流程,由腎臟醫師看診收案後,再由慢性腎臟衛教師及營養師,依病患個別需求加以衛教。除了提供照護與治療,CKD團隊更深入社區與中西區、南區衛生所、社區醫療群的聯繫,藉由驗尿及腎臟功能檢查,篩檢高危險族群,提供早日照護幫助病患延緩腎臟功能惡化。多數腎臟病友最大的疑惑是如何控制自身飲食,民眾可能好奇,然而到底要吃些什麼?CKD病人多數的問題是蛋白質攝取過多以及熱量攝取不足,郭綜合醫院營養師以實際生活上常用的餐點製作了「低蛋白點心食譜(補充熱量食譜)」,教導病患及家屬如何準備日常飲食。

吃檳榔不僅會罹口腔癌!腎臟也遭殃

吃檳榔不僅會罹口腔癌!腎臟也遭殃#慢性腎臟病

嘉義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徐約翰醫師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整理自2003年至2009年間曾到院接受成人健檢的資料,在27,842筆完整的資料中,發現男性嚼檳榔習慣是女性的24倍,而有嚼檳榔習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獨立性風險,竟比一般人高出23%!徐約翰醫師表示,近年來,全球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口急速增加,其中,台灣的洗腎病患更佔全球之冠,這對醫療資源及國家財政無疑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一般民眾都知道,不正常的飲食習慣、代謝症候群、高血脂等,是導致慢性腎臟病變高危險因子,進而走上洗腎這條路。不過,國內外各項研究指出,檳榔除了提高口腔癌罹患率外,更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此次的資料彙整分析後發現,嚼檳榔與慢性腎臟病變有高度的相關性。因此,要遠離慢性腎臟病的威脅,除了及早發現並即早積極治療外,紅唇族若從日常生活做起,下定決心戒檳,讓自己遠離慢性疾病的陰霾。有國外研究報告顯示,檳榔與配料石灰成分,易使腎臟過濾功能過快而傷及腎臟功能,石灰中的乳鹼亦會引發腎臟鈣化。但可惜的是,卻鮮少人關心。徐約翰醫師特別呼籲,這次的資料彙整研究結果,證實了嚼檳榔的確會增加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為了腎臟健康著想,紅唇族應立即下定決心戒檳,才能有繽紛的人生,遠離洗腎的威脅。

腎臟保健做不好會有哪些狀況?

腎臟保健做不好會有哪些狀況?#慢性腎臟病

您知道腎臟的形式嗎?腎臟對人體的功能有哪些?腎臟保健做不好會有哪些狀況?讓我們介紹給您瞭解。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宋英豪醫師解釋每個人都有兩個腎臟。它們是豆形,大小約一個拳頭。位於在左右兩側的脊柱,略低於肋骨。腎臟的主要工作是過濾多餘的水分和廢物並由尿液排出體外,並助於控制血壓和荷爾蒙,使身體保持健康。宋英豪說明兩個主要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壓損害腎臟血管,通常這種損害緩慢發生,許多腎臟疾病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造成的損害才明顯可見。其他危險因素是心血管(心)疾病和家族病史的腎功能衰竭。其它腎臟疾病原因包括: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小便困難(例如:前列腺肥大、腎結石) 等。 所以如果是60歲以上或有任何上述風險因素,就應該檢測腎臟疾病。宋英豪解釋,大多數民眾可能沒有任何嚴重的症狀,直至腎臟疾病是後期。但是,如果有以下這些症狀:疲勞、尿量少、腫腿、浮腫的眼睛(特別是在早上)、胃口不好、更頻繁地小便(尤其是晚上)等,建議可以詢問專業醫生,以確保腎臟健康。延伸閱讀「測試測試腎臟疾病三方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044

洗腎預先植管 減少感染滲漏問題

洗腎預先植管 減少感染滲漏問題#慢性腎臟病

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 (USRDS) 2008年的年度報告顯示 ,台灣透析病患的數目不論在發生率(每百萬人口超過400人)或盛行率(每百萬人口超過2,200人)在全球多數國家中都是最高的。探討高發生率的原因及如何預防或延緩病患進入透析治療,是目前政府及各慢性腎臟疾病防治機構努力的重點。奇美醫院腎臟科 - 王憲奕醫師 表示,一旦病患進入需要透析治療的階段,醫療機構皆會提供各種腎臟替代療法(腎臟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優缺點說明,以幫助病患根據自身身體狀況,生活或工作型態及家庭支持度…等來選擇一個適當的透析治療。適當的透析前準備工作,可以為將來透析治療提供較好的透析品質及減少相關併發症。例如:較為大家熟悉的血液透析治療,通常會建議病患於需要透析治療前三至六個月將透析所需要的動靜脈廔管建立,以確保將來透析治療時可以提供足夠的血流量及減少臨時透析導管相關的感染症。腹膜透析治療則是目前也逐漸被大家接受的另一種治療方式。王憲奕醫師指出,藉由「階段式腹膜透析治療--- 於透析治療前四至五週預先植管 ---」可以減少部分選擇腹膜透析治療的病患因透析導管植入時間過短,於透析早期導管出口處透析液滲漏或感染現象。即使無上述併發症,透析治療早期通常也只能給予少量透析,故無法於短時間內達到適當的尿毒廓清率。為改善這些問題,日本窪田實醫師(Dr.Minoru Kubota)於2001年開始大力推動預先植管的觀念及舉辦許多的研討會,並發表了許多初步的成果確認預先植管的好處,將導管埋在腹部皮下的做法可以減少將來導管出口感染及滲漏的機會,同時可以減少病患住院的天數,此時病患因腹部外觀並無導管外露,對於其心理層面影響較小。經過四至五週的時間,導管於皮下及出口的部分充分癒合,病患也可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有關腹膜透析治療的相關技術。一旦病患需要透析治療時,只要給與局部麻醉後便能建立出口將導管外露,開始給與足夠劑量的治療,減少病患需要接受緊急透析治療的危險。王憲奕醫師說,透過階段性的治療計畫開始進行腹膜透析治療,可以讓病患在充分的了解、學習與準備後,平順的進入規則透析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