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

當心口愛變口癌!醫:佔HPV感染3成「男遠高於女」

當心口愛變口癌!醫:佔HPV感染3成「男遠高於女」#HPV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頭頸癌中的口腔、口咽及下咽癌在台灣已連續4年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5名,尤其男性發生率與死亡率更是連續9年名列第4。一般民眾容易將頭頸癌與菸、酒、檳榔做聯想,但最新研究證實,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是導致頭頸癌的風險因子之一,且男女都有感染風險。 口交重複感染HPV恐致頭頸癌,不分男女皆好發頭頸癌依發生部位不同,可分為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且有90%以上的頭頸癌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表示:「過去民眾都認為頭頸癌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引起,但其實HPV也是頭頸癌常見的好發因子,台灣近年來HPV相關頭頸癌發生率成長快速,不分男女都可能因感染HPV而引發頭頸癌。」 HPV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是性行為,也可能透過皮膚、黏膜或體液接觸而有感染風險,長期重複感染HPV除了可能導致性器官相關癌症,如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等;近期研究更發現,HPV可能因口交導致口腔感染,引發頭頸癌。台灣3成頭頸癌跟HPV有關,不菸酒不檳榔也會得!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表示:「近年來,與HPV相關的頭頸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在美國有7成口咽癌(頭頸癌的一種)皆因HPV感染引起,現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而在台灣也有同樣成長趨勢,約3成頭頸癌都跟HPV有關,且男性發生率遠高於女性。」 朱本元進一步解釋,過去男性因高度曝露於菸、酒、檳榔等高風險致癌因子,故罹患頭頸癌機率相較女性高。但現在臨床上發現越來越多男性患者並無菸、酒、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曝露史,依然被診斷出頭頸癌,進一步檢查都可以在他們口腔採檢到HPV。因此提醒民眾不僅是私處,也要留意「癌從口入」的風險! 癌初期像感冒、發現多已轉移,醫籲盡早接種HPV疫苗朱本元說明,頭頸部是人類身體上中最顯而易見的器官,臨床上頭頸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大多類似感冒症狀,如喉嚨痛、吞嚥疼痛、耳朵痛等,容易輕忽其嚴重性。當被診斷出頭頸癌時,多半已進入晚期,民眾一確診即面臨腫瘤局部破壞嚴重或頸部淋巴轉移,治療後嚴重影響病患外觀與社交能力,也將造成心理上的龐大壓力。 目前台灣並無常規性口腔HPV篩檢,因此朱本元呼籲,不論男女都可以盡早接種HPV疫苗、達成主動預防效益。目前HPV疫苗分別為2價和9價,透過疫苗施打,能有效預防HPV引發的頭頸癌、子宮頸癌、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及菜花等癌症或疾病。 朱本元建議,民眾應謹記採取安全性行為,女性定期接受抹片檢查,才能雙重防護自己與伴侶的健康,唯有雙方攜手預防HPV,才能共創「無病毒」的美好親密關係,讓感情因此更加昇華、更美滿!更多關於預防HPV相關資訊,請參閱口愛不口癌活動網站;HPV衛教友善診所相關資訊,請參閱台灣癌症基金會HPV衛教友善診所網站。

不只與菜花有關!HPV感染率達8成,恐致「6癌症」

不只與菜花有關!HPV感染率達8成,恐致「6癌症」#HPV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35歲王先生是一名科技業工程師,2個月前因出差時曾至風化場所,回家後發現陰莖包皮上出現了幾個形狀不規則暗褐色的斑塊,起初微微隆起,近1週斑塊逐漸變大也更加隆起,同時出現如花椰菜般的凹凸不平表面。求診後病理報告證實為「尖狀濕疣」(genital warts),俗稱「菜花」。醫師告知「尖狀濕疣」有機會傳染給性伴侶,請病患太太至婦產科進一步檢查,並建議病患接種「HPV疫苗」,降低日後復發和再次傳染給性伴侶的機會。27歲李先生是一位男同性戀,平時有多重性伴侶,曾被診斷出生殖器尖狀濕疣。數個月前龜頭長出一個不規則腫塊,合併潰瘍及出血。近日腫塊快速長大,經切片證實為「陰莖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58歲張小姐已停經5年,近日發現不規則陰道出血。至婦產科門診內診檢查發現子宮頸有腫瘤,進一步切片確診為子宮頸癌,後續將接受子宮頸癌相關治療。HPV感染率高達8成 男性也可能罹菜花、陰莖癌、肛門癌郭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秉鴻表示,HPV是一種球型雙股DNA病毒,經由性行為傳播,可能引發男、女性性器官疾病。若持續暴露於病毒的感染之下,可能導致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症、外陰與陰道癌;男性也有顯著比例會引起陰莖癌、肛門癌和口咽癌。陳秉鴻分享,另一名58歲女性個案,前陣子因發現不規則陰道出血,至婦產科門診內診檢查發現子宮頸有腫瘤,進一步切片確診為子宮頸癌,後續需接受子宮頸癌相關治療。陳秉鴻進一步指出,HPV病毒不僅是對女性造成威脅,男性同樣有可能感染,不論男女,人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即使單一性伴侶也有近60%,一生中累計3~6位性伴侶感染HPV的風險則高達90%。HPV常見病灶包括長在男性陰莖、頭、陰囊與會陰處,女性外陰部、陰道和子宮頸的尖狀濕疣;或因有肛交習慣而長在肛門周圍及直腸的肛門病毒疣(anal warts)。其中,生殖道病毒疣即使經過治療,仍有很高的復發及感染機會。HPV疫苗預防生殖道癌 醫籲男女應共同接種若以致癌機率來分,HPV可分為「低致癌型」及「高致癌型」,前者為引起生殖道病毒疣及肛門病毒疣的主要原因,後者可能導致生殖道癌(如女性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男性陰莖癌等)及肛門癌。值得注意的是,曾患有生殖道或肛門病毒疣的人更易得到生殖道或肛門癌症。目前台灣HPV疫苗分別有2價及9價,依年紀可分別接種2劑或3劑;2種疫苗均可有效降低生殖道癌症發生率,但9價的保護力較2價更佳,可以額外預防生殖道肛門病毒疣。陳秉鴻呼籲,接種HPV疫苗非女性專利,也是全民需共同面對的課題,男女應共同接種HPV疫苗,以有效降低罹病率、加速降低HPV盛行率。

青少年打BNT還不夠 醫:HPV、流感疫苗也重要

青少年打BNT還不夠 醫:HPV、流感疫苗也重要#HPV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BNT陸續抵台,校園施打作業正如火如荼進行,但家長們知道除了COVID-19疫苗外,青少年還有哪些疫苗應接種嗎?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陳志道提醒,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而這些疫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要重要。青少年於幼兒期應接種的疫苗*水痘疫苗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建議自費接種一劑,13歲以上則應注射兩劑,兩劑至少間隔 4~8 周。 *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與肝硬化、肝癌有密切關係,該病毒經體液或血液,例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許多人容易在青少年期因無足夠保護措施導致感染。若已接種,隨著時間抗體力價可能消失,建議檢測B 型肝炎抗體,再進一步諮問醫師是否建議補打一劑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均飛沫傳染。施打該疫苗可預防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睪丸炎、卵巢炎,影響生育能力;若懷孕婦女早期感染德國麻疹,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隨著時間抗體力價亦可能消失,建議青少年可檢測MMR抗體。*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Td)建議在11-12歲間若未曾施打Td 者,可以直接追加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非細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 Tetanus-diphtheria-acellular pertussis),其後每十年則建議再追加一劑Td。建議青少年接種的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HPV是重要的性接觸傳染病原,與生殖道疣及女性子宮頸癌有關,建議9-26歲女性及高風險男性接種,青少年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施打疫苗的最佳時期為尚未有過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但若已有性行為,也呼籲青少年施打,保護自己及伴侶的健康。*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幾乎稍有不同。社交活躍期的青少年容易互相傳播,建議青少年每年接種一劑流感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以免受流感疫情威脅。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的疫苗*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經糞口傳染,好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導致急性肝臟發炎。若前往A型肝炎盛行區的旅遊者建議施打,兩劑間隔6-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腦膜炎雙球菌全球都有感染個案,主要流行地區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腦帶」地區,容易在人口聚集場所或活動造成疾病傳播,建議高風險旅遊或留學生施打。若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慢性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氣喘、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可考慮自費以下疫苗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其病菌經飛沫傳染,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建議高危險族群之青少年施打。

HPV引發六癌一病非女性專屬 男女都該打疫苗

HPV引發六癌一病非女性專屬 男女都該打疫苗#HPV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癌症不會傳染,但小心感染病毒會增加罹癌風險!以往國人認為HPV(人類乳突病毒)是造成女性子宮頸癌的元凶,因此防治對象皆以女性為主,然而美國研究卻發現男性感染HPV的風險正在急速攀升,男性終其一生的感染機率高達91.3%,超越女性的84.6%。除了子宮頸癌,長期感染HPV若無法自行清除,還可能引發口咽癌、頭頸癌、外陰癌、肛門癌、陰道癌與俗稱「菜花」的生殖器疣,顯示不僅女生要注意HPV,男生更該小心防範。口咽癌、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為最常見HPV癌症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表示,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在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丹麥研究預估,當地HPV相關口咽鱗狀細胞癌的新增案例數將於今年超越子宮頸癌,英國和美國則早在2016和2020年就出現類似現象。婁培人分享醫學文獻一名64歲女性案例,出現左耳疼痛症狀,連續2年被誤診為中耳炎、鼻竇炎,甚至被當蛀牙進行根管治療,直到接受核磁共振和組織切片檢查,才證實罹患HPV相關頭頸癌,追查之下,發現其腫瘤與6年前確診HPV相關頭頸癌的丈夫,都是同一種HPV病毒型別。顯示HPV相關頭頸癌不易診斷,病毒也可能傳染給另一半,男女共同預防才是上上策。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周宏學表示,女性HPV的篩檢已有標準化的檢驗方式,能夠幫助子宮頸抹片提高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偵測率,但男性缺乏標準化的HPV檢驗方式,加上其感染機率高、暴露後呈現持續性感染的比例較女性高,一旦感染甚至導致癌變,例如口咽癌或頭頸癌,往往難以及早發現。除了腫瘤採樣,如何評估自己的頭頸癌可能與HPV有關?美國臨床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初期症狀為脖子出現腫塊,比例超過5成;其他則為喉嚨疼痛、口腔腫塊、吞嚥困難、耳痛與喉嚨異物感等。頭頸癌不易察覺 確診後及早治療痊癒率很高目前國際趨勢認為,無論男性或女性,要打贏HPV相關癌病戰爭,最好辦法之一就是共同接種HPV疫苗。婁培人表示,HPV引發的相關頭頸癌不容易被察覺,可是確診後及早治療的痊癒率很高。周宏學副指出,目前已有多種疫苗可以大幅降低HPV帶來的疾病威脅和癌症風險,除了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與肛門癌,最近台灣也繼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取得HPV疫苗預防口咽及其他頭頸部位癌症的國家,有助國人打贏HPV大戰,遠離因HPV引起的相關癌症與疾病威脅。

子宮頸抹片人數下降 防疫別忘防癌

子宮頸抹片人數下降 防疫別忘防癌#HPV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2歲的L女士不曾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接過衛生所電話通知,但對於要內診還是覺得害怕。直到兩年前,得知好友被診斷出子宮頸癌,因手術治療而暫停在菜市場的生意,L女士因此強迫自己接受檢查。檢查報告顯示為中度癌前病變,醫師為她進行子宮頸圓錐狀切除術,術後她也規律回診追蹤,她告訴醫師,幸好當初有鼓起勇氣接受抹片,因此才能早期發現病變、接受治療,雖然過程中心裡十分煎熬,但總歸是痊癒了。醫師也表示,若晚幾年等癌前病變變成了侵襲癌,後續的治療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國內疫情相對穩定檢查趁現在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研究,子宮頸癌的發生大多與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有關,其他的危險因子還包括免疫不全、多重性伴侶、吸菸等。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地區婦女子宮頸癌的年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女性7.9例,每年含原位癌約有3900名新確診個案。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是每10萬例3.2人,年齡中位數為58歲,死亡率在女性十大癌症中占第七位。今年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篩檢人數有下降趨勢,奇美醫學中心今年4、5月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人數,較於去年同月份下降15至18%。在民眾疏於檢查的同時,可能錯失了提早發現與提早治療的機會。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呼籲,在國內疫情相對穩定的現在,更應該要把握機會完成每年的子宮頸抹片篩檢。抹片檢查可降低7成死亡率台灣自1995年開始實施子宮頸癌篩檢,統計資料顯示,30歲以上子宮頸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從1995年的十萬分之22,下降至2016年的十萬分之6.5,降幅達70.5%,從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降到第九位;而發生率則從十萬分之50.5,下降至十萬分之16.6,降幅達67.1%。統計資料充分顯示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並提早處理,能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有性行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到HPV的機率是80%,雖然大部分的人會自動痊癒,但仍有少部分的人會有持續性的感染,長時間的發炎加上其他的致癌因子刺激,最後轉變成子宮頸癌。這樣的過程大約費時10到20年,因此就算已無性生活或停經,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政府給付30歲以上婦女每年都可以免費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是連續三年檢查結果都正常,可考慮拉長頻率每3年接受一次檢查。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HPV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可能導致台灣女性得到子宮頸癌,更可能造成多項癌症及皮膚病。根據美國研究報告,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子宮頸抹片篩檢量資料,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注重自身的健康,並願意提升自我保護措施。此外提醒民眾認識HPV病毒及破除三迷思,一同預防HPV。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每天有4位女性被宣告得到子宮頸癌,每5位子宮頸癌前病變,就有一位是20-34歲的女性!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子宮頸癌,就有致死的可能。目前僅有少數的癌症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呼籲台灣民眾千萬不要忽略HPV疫苗對於預防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的重要性,盡早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愛護自己及他人。」國人對HPV的3大迷思:迷思一:有安全性行為就不會感染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醫師提及,HPV感染力強,人一生中被感染機率高達8成!研究也指出,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的人也有可能互相傳染,幾乎每2對情侶/夫妻就有1對會感染。此外,長期免疫力低落也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迷思二:HPV只會導致子宮頸癌若長期持續感染,便可能導致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等疾病的發生。常見的癌症包含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等;皮膚病變如尖型濕疣(菜花)、皮膚疣、扁平疣等。迷思3:只有女性必須預防HPV感染男女皆常見,並非女性專利,因此男女均不可輕忽。陳保仁醫師表示:「性行為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HPV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 HPV的物品,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也可能感染HPV。」國一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自107年12月底開打,除了公費疫苗外,男性也應該一同預防HPV,偕同伴侶依照醫囑自費接種 4價或 9價 HPV疫苗,加碼防癌保護。人類乳突病毒(HPV)共計有100多型別,子宮頸癌有7成是因為持續感染第16及18型之高危險型別HPV,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有2價、4價和9價,皆可預防此二種高危險型別的HPV病毒。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HPV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可能導致台灣女性得到子宮頸癌,更可能造成多項癌症及皮膚病。根據美國研究報告,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子宮頸抹片篩檢量資料,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注重自身的健康,並願意提升自我保護措施。此外提醒民眾認識HPV病毒及破除三迷思,一同預防HPV。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每天有4位女性被宣告得到子宮頸癌,每5位子宮頸癌前病變,就有一位是20-34歲的女性!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子宮頸癌,就有致死的可能。目前僅有少數的癌症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呼籲台灣民眾千萬不要忽略HPV疫苗對於預防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的重要性,盡早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愛護自己及他人。」國人對HPV的3大迷思:迷思一:有安全性行為就不會感染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醫師提及,HPV感染力強,人一生中被感染機率高達8成!研究也指出,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的人也有可能互相傳染,幾乎每2對情侶/夫妻就有1對會感染。此外,長期免疫力低落也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迷思二:HPV只會導致子宮頸癌若長期持續感染,便可能導致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等疾病的發生。常見的癌症包含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等;皮膚病變如尖型濕疣(菜花)、皮膚疣、扁平疣等。迷思三:只有女性必須預防HPV感染男女皆常見,並非女性專利,因此男女均不可輕忽。陳保仁醫師表示:「性行為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HPV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 HPV的物品,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也可能感染HPV。」國一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自107年12月底開打,除了公費疫苗外,男性也應該一同預防HPV,偕同伴侶依照醫囑自費接種 4價或 9價 HPV疫苗,加碼防癌保護。人類乳突病毒(HPV)共計有100多型別,子宮頸癌有7成是因為持續感染第16及18型之高危險型別HPV,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有2價、4價和9價,皆可預防此二種高危險型別的HPV病毒。

講座/子宮頸癌防治

講座/子宮頸癌防治#HPV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平時亦需注意安全性行為,並且30歲以後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提前預防勝治療,女性的健康可以自己掌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20(四)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徐翊庭藥師主講「子宮頸癌防治」,提供婦女朋友們對於子宮頸癌的防護及治療知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子宮頸癌防治時間:107年12月20日(四)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Menu